..续本文上一页成,于是乎广大无量之本心,便被拘囿(yòu)于渺小、极有限之五蕴身中,因而无碍无量之本心于焉丧失其力用,是故非失似失。[为物所转]:[转],操纵,影响、驱使。因为迷失了本心,所以便为自心所现的外物操纵,实是喧宾夺主。
[故于是中,观大观小]:[是中],一切自心所现之万物中。[观大观小],看到有大、有小,亦即分别其大小,乃至高、下、美、丑等,善恶、是非。[大小]为总称一切分别。
此即是言,既然一切法皆是自藏识所现,自己的阿赖耶识所现。即皆是自心中物,还有什么好分别的呢?愚者更于其中分别大小、美丑、妍媸(chī丑),而生好恶、爱憎,正如经中所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若能转物,则同如来]: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你不被物转,这个就是禅宗讲的:但莫污染,别无圣解。只要你不被万物所污染,意思就是:什么现在你心中的相,你都能如如不动,若能转物,则同如来,那么,就跟佛一样了。[转],回转。若能回转一切自心所现之物,还为己体;意思就是:自己心体所影现的。亦即还归其本来面目,亦即见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者,一切万法皆为自心所现,外法实不可得,因为皆是阿赖耶的见相二分所变现故。若能如是回转观照,则其智觉同于如来。
[不动道场]:[不动],即不生不灭。[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毛端],毛发的尖端,为正报之最小者。[十方国土],为依报之最大者。菩萨证得圆通自在以后,一切无碍,甚至可以把十方世界的诸佛国土,放在他的一个毛端里面,而不觉得迫促。诸位!他这个解释是从《华严经》的思想,这是佛的事事无碍法界的功夫;但是,一般所能理解的,这一毛其实就是一念之间的般若智慧,这样来会通,会通到理,你才有办法去理解。十方世界的国土,把它放在一毛端,而不觉得迫促,你讲这个,一切众生没有办法理解这个事事无碍法界的。你只要说:一毛端,无量诸佛国土,在一念的般若智慧里面显现出来,这个可以理解的;华严的事事无碍法界,一般人没办法了解。这表示华严思想[依正无碍]及[广狭无碍]。[广]就是广大;[狭]就是狭小。因为一切依正、广狭,本即自心所现,今菩萨证此实相,虽说是现大神通,其实只是还它诸法一个本来面目(本性)而已。
义贯:佛言:[一切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即[迷己]心所变现之境,以[为]是心外实有之[物],不了唯心,所以,不了唯心,你只要了解唯心,注意你的起心动念,要自己生死,你就继续起无明;不生死,无明就放下。因而[失于本心],进而[为]自心所现[物所转,故于是]本心[中]物,妄自[观大、观小]起妄分别。一切修行人[若能]回[转]一切自心现[物]还为己体,还为己体就是自他不二的意思,禅无内外,自他不二,就见性了!一切众生都是心影现出来的,所以,要对待一切众生慈悲,不是故意要慈悲,而是本体本来就是平等,没有资格妄自尊大,认为自己比别人尊贵,别人就是下贱。
在座诸位!一个真正修行人,看到那个弱势团体、残障的人,要更加的关怀、更加的慈悲,人家坐轮椅来了,我们要好好的帮助;如果有年纪大了,撑着拐杖来,我们要尽量的帮忙。所以,对于弱势团体、残障,我们更应该有一分关怀跟慈悲,因为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一切修行人[若能]回[转]一切自心现[物]还为己体,见其实相,复其本性,[则]其智觉便[同]于[如来],如是便速能证得[身心]皆[圆]满光[明],得法性生身,成就自受用身[不动]不坏[道场],自受无量清净法乐;更能起而作大神变,能[于]自身之[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种种自在无碍神变,利乐有情。
诠论:这里两段经文,同是讲一心所现之力用,第一段为讲众生于一心所现,妄起分别之有限力用;诸位!你只要妄起分别,那么,你的能力就变成有限,束缚在意识的层面,第二段则讲佛及大菩萨返照万法为己心,返照万法为己心,有什么用?也就是说:你起贪心是多余的;你起嗔恨心是多余的;你起愚痴心是多余的,因为诸法本来没有,那都是你的心啊,你起这些贪、嗔、痴,其实都是心灵的负担,都是多余的,因为都是你的心,没有东西可以贪;没有东西可以嗔;也没有东西可以让你起愚痴啊!而成不思议无量的妙用。
又,于第二段中,[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这便是宗门中所谓的[全体];所以,有一个没有开悟的人;你看禅宗多伟大!有一个在参学,来问:怎么样能够明心见性?这大悟的祖师告诉他:待你一口吞尽千江水,我就告诉你什么叫做见性。一口能吞尽千江水,就表示一念之间具足万法,我就告诉你什么叫做明心见性。而[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圆土],便是所谓的[起用]。又,[全体]为成自受用身,[起用]即成他受用身。
又,这里的[转物],更精确来讲,即是唯识所说的[得二转依],亦即转舍阿赖耶识中的烦恼种子为[大涅槃],转就是转识成智;舍就是舍掉一切烦恼跟所知障。以及转阿赖耶识中的所知障种子,而得清净[菩提]妙果,是为[二转依果];简单讲,若得二转依果,即是转第八识的二染污习气种子,而为大涅槃、无上菩提两种妙果——是为[转物]之深义。[转]字就是修行的关键,你要懂得转识成智,转染污为清净。所以,印光大师讲:什么是修行?断习气就算是修行,这个单刀直入就告诉你了,烦恼的习气愈来愈少;染污的习气愈来愈少;清净的种子愈来愈多,慈悲喜舍的这个心性愈来愈多,这个就是懂得转了,转烦恼,转所知,变成大涅槃,变成大菩提,这个就是二转依果。
第8.显示见性不分
这个见性不分,就是能所平等的意思,能见以及所见都是心,它是平等的,我们没有办法从物象当中剖析见性;我们的见性也不能离开物象。意思就是:能见、所见都是自体分。简单讲:见分跟相分来自于自体分,是平等不二的。
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彼见无别分辨我身。若实我心,令我今见,见性实我,而身非我。何殊如来先所难言:“物能见我”。惟垂大慈,开发未悟。]
这一段是阿难把见性认为是现在前面,反过来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心,就是阿难误认为:见性在眼前,那么,见性在眼前,反过来可以看到我的身心;那么,佛陀说见性是真,我们身心复是何物?这一段就是阿难对佛没有究竟的理解跟体悟。
注释:[今此妙性现在我前]:你啊可能!曲解了佛意!蕅益大师《楞严文句》云:[阿难自从屈指飞光验见之处,已从分别心中变现出一种昭昭灵灵、凝然不动光景,顿在目前,唤作见性。]且因在目前,所以好象与身心是分开的两个个体。这可说是一种禅病;参禅者于此须留意焉。[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现在我前面的那个,就是我的真心;那么,反过头来,我这个身心是变成什么东西呢?若这个在我面前(亦即在我身外)的见性,必定是我的真性,那么我现今在与佛对答的这个身心,又是何物呢?阿难在前面是疑[见性]与[物]混杂在一起;现在则疑[见性]与[身心]分开、各有其体。[而今身心分别有实]:我现在这个身心,能分别而且有实在之功能。[彼见无别分辨我身]:然而那在我面前的见性,却毫无分别之功能以分辨我的身。这个是阿难自己体会的。[若实我心,令我今见]:如果那实在是我的真心的话,为何反而令我现今能见到它,而它却不能见我,这岂不是颠倒?
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定是[我]的本[妙]之[性],而[今]我觉得[此妙性]正[现在我]的眼[前],而与我身分别为二。变成二个个体了,现在我前的见性是见性;身心是身心,把它分开来二个个体。若这个现在我身外的[见]性[必]定是[我]的[真]性的话,则[我]现[今]在与佛问答的这个[身心],就反而不是我了;此身心既不是我,[复是何物?]这不是很奇怪吗?(这是第一点令我疑惑的);
然[而]现[今]这[身心]既能[分别]且[有实]体;相反的,[彼]在我面前之[见]性反而并[无]分[别]的能力以[分辨我]此[身]心,所以它好象又不是我的见性,(这是第二点令我疑惑的)。[若]彼[实]为[我]的真[心]的话,为何反而[令我]现[今]能[见]到它,而它却不能见到我,这岂不是颠倒吗?(这是第三点令我疑惑的)。又,为何那不能分别且不能见的[见性]是真[实]之[我,而]此能分别之[身]心反成为[非我]?非我就是:不是我。如是则[何殊](何异)于[如来先]前[所]斥[难]于我之[言:“物能见我”]。(这是第四点令我困惑的)。[惟]愿如来[垂]赐[大慈,开]示启[发]我等[未悟]之人。
诠论:阿难由于闻前佛开示[见性有体],于是他在此,便依他的分别心去想象有一个灵明之体,这个就是最严重的,就是把见性观念化,这个是很可怕的!把见性实体化,把实在的内证功夫,变成一种微细的妄想心,变成一种观念,不是一种实证。所以,便依他的分别心,去想像一个灵明之体,而这个灵明之体又在他的前面,则在他面前(他不能再想象这灵明之体是在他身中,因他屡次被破斥执心在身内),且他对这灵明之体,不只是想象,更进而似有所见,仿佛确有此物现在其前;既有此见,阿难便把它当作真是他的见性,而不知实在是自心所幻,犹如阳焰、海市蜃楼、并无实性,然而渴鹿执以为实。参禅之士,常以业习力故,由自心所幻现,因而若有所见、若有所闻、若有所觉,尽皆如是。
师父一再跟你强调:就是佛菩萨现前,你都要如如不动,知道就好;感受就好;领解、领悟就好,…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