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十八▪P4

  ..續本文上一頁到一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反而好修行,真的是!眼睛看不到,見性是存在的;耳朵聽不到,他的覺性一樣很靈敏的,不影響的!眼睛跟耳朵只是工具而已,重要的是開采心靈的深層智慧。所以,如果你身上有殘缺,不要自卑、不要氣餒,你是絕對有希望的,只要你有聽到正法,你是絕對有希望的![初阿難翻自然而疑因緣竟]。

  [巳二 如來約不變義以破之 (分二)]

  [午初 約因破 二 約緣破 今初]

  [佛言:汝言因緣,吾複問汝:汝今因見,見性現前,此見爲複因明有見?因暗有見?因空有見?因塞有見]?

  這段是佛法因跟緣分開來,講合因緣性,意思是:這個明心見性是從因緣法而來的,那以何爲因?又以何爲緣?所以,分二段來開示。那麼,這一段探索明心見性的因,在因能不能找得到?此段是尋因。下面這段是找這個緣,阿難誤認爲這個見性是因緣法,以前佛常常講的因緣而顯出這個見性,佛就因跟緣徹底分開來,徹底的破。告訴你:佛講的因緣法只是一時善巧方便,不是究竟第一義谛。

  師父先解釋一下:汝言因緣,好!你說這個見性,是借著因緣而有見性,我現在問你:汝今因見,見性現前,你今天因爲有見,而見性才能現前,那麼,此見爲複因明有見?你現在能見,是因爲見性現前才能見,這個見性爲複是因爲有光線、有明相才顯出這個見性呢?還是因爲有暗相才顯示這個見性?或者是因爲虛空才顯示這個見性?或者是因爲塞相才顯示這個見性?因爲阿難認爲,自性因緣生的,佛就正用:以何爲見?就是以何爲因,佛正用因何而有見?是因,去探討這個因,這一段是索因。

  [上段以真如隨緣義,破其自然,此段以真如不變義,破其因緣。因是親因,如種子;緣是助緣,如水土,故分而破之,此先約因破。佛對阿難言:汝言我今發明,是因緣生。吾再來問汝]:現在再來問你,[汝今因見明、暗、空、塞之境,見性乃得現前],意思是:借重明、暗、空、塞之境界這個緣的因,所以,你的見性才有辦法出現。[但此性爲複因明而有見耶]?中間那個[因]字,一直在找這個因。[爲複因暗而有見耶?若因明有,即是以明爲生見之因],就是以明相爲生這個見性的根本因。[余可以此例知]。所以,佛對阿難說:汝言我今發明,是因緣生,我再來問你:汝今因見明、暗、空、塞之境,這見性才在你的前面,那麼,這個性到底是因明相才有見性?是因暗相才顯示出見性?如果是因明相的話,就是以明才有生見性的因,那麼,暗來,你就根本看不到!

  [阿難!若因明有,應不見暗;如因暗有,應不見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

  佛陀說:阿難!如果因爲明相,才能夠顯示出這個見性,明相走了,應不見暗;暗相現前的時候,你的見性跟著跑了,你就看不到暗相了。如果我們這個見性是因爲暗才有見性,暗離開了,暗去應不見明;暗如何離開了,就看不到明相,爲什麼?你跟著暗跑了嘛!如是乃至,如果說:因空、或者是因塞這樣的道理是一樣的,同于明暗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果因空而有見性,進入暗室、阻塞的室裏面,虛空就消失了;如果進入暗裏面,應不見塞啊!可是在虛空見空,在塞處的話看到阻塞,答案還是一樣的。意思是:明、暗、空、塞,都無關于見性。

  [若見性因明而有],意思是:只有明相才有見性,假設在這種狀況成立的話,[則明爲生見之因],明相是生出見性的因,[及至暗生明滅,則汝見性,應隨明以俱滅,不應當再見暗];因爲只有明相現前,你的見性才作用。那我們把日、月、燈光全部關掉,暗相現前你當然看不到暗了,因爲你沒見性,可是暗來見暗。[如因暗有,明暗相傾],[傾]就是奪,互不相容,明來奪暗,暗來奪明,叫做明暗相傾。意思是:如同水火不容,明相現前,暗就沒有;暗相現前,則明就沒有。[明時無暗,則汝見性,應與暗以俱亡],統統沒有了,見性如果依靠明的話,那明走了就跟著走了。譬如一個女孩,愛上唯一男孩子,因爲他是她唯一,他就到哪裏,女孩子就跟著男孩子跑了,就算有另外一個男人來,也沒有用啊!這見性也是這樣子,絕對不跟任何東西跑來跑去,你唯一依靠的東西——依明相而有見性,明相沒有了,你就跟著跑了。用這個見性如如不動,無關于明暗,聽不懂;用跟人家跑了,你比較聽得懂!應與暗俱亡,[不應當再見明。下因空、因塞,與此相同。初約因破竟]。

  [午二 約緣破]底下這段,就緣來破。

  [複次,阿難!此見又複緣明有見?緣暗有見?緣空有見?緣塞有見]?

  前面講的是依因來講的,這一段就[緣],也就是依靠。阿難!這個見性到底是依靠明相才有見性?還是依靠暗相才有見性?是依靠虛空才有見性?還是依靠塞相才有見性呢?如果說:把這個[緣]不要動的話,加一個依就更清楚。我再念一遍:複次阿難!此見性又複依緣于明相有見性?是依緣于暗相有見性?是依緣于虛空有見性?是依緣于塞相有見性呢?依靠外面的塵,你就會跟著塵跑。正因爲見性不依明、暗、空、塞,完全不依,它是獨立存在的。

  [此約緣破。複呼當機,謂汝此見性,于明、暗、空、塞四種,究竟以何爲發見之緣]?

  [阿難!若緣空有,應不見塞;若緣塞有,應不見空;如是乃至緣明、緣暗,同于空塞]。

  這一段是找緣,阿難!如果你依緣于虛空,才有這個見性顯現,那麼,虛空不顯在前面的時候,只有塞相的話,你就看不到塞,因爲跟著虛空跑了。若塞相現前,才有見性,你就根本沒有辦法看到虛空之相。如是乃至,依緣于明相才有見性,應不見暗;或者是依緣于暗才有見性,就見不到明。它的道理跟虛空、跟塞相是一樣的。這一段是找緣,前面那一段是找因。

  爲了強化大家的記憶,佛言:汝言因緣,吾複問汝:汝今因見,見性現前,此見爲複因明有見?因暗有見?因空有見?因塞有見?你看!這個[因]都是因。阿難!若因明有,應不見暗;如因暗有,應不見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複次,阿難!此見又複緣明有見?緣暗有見?緣空有見?緣塞有見?底下又是緣,那個[緣]字。阿難!若緣空有,應不見塞;若緣塞有,應不見空;如是乃至緣明、緣暗,同于空塞。在這裏就是講緣。把因跟緣切成二段來討論,找出到底這個見性是借哪一種因緣而起的?分析到最後,就不假借因緣,不離因緣,不假借因緣,後面佛陀會講。

  [若見性緣空而有,則空爲發見之緣,及塞時空滅],塞時,虛空之性則滅。[則汝見性,應隨空以俱滅,不應再見于塞;如緣塞有,塞空相奪],阻塞與虛空,它是互相傾奪的。有虛空的地方,就見不到塞相;有塞相就見不到虛空,是互相傾奪的,它的性質是不同的,一個是虛空的通達,一個是阻礙的塞相。[塞時無空,則汝見性,應與塞以俱亡,不應再見于空;下緣明、緣暗,與此相同。二正遣因緣竟]。

  [辰叁 疊拂妄情]再一次的除去所有的情執。

  [當知如是精覺妙明,非因非緣,亦非自然]。

  當知如是精覺妙明,非因非緣,亦非自然,標號A,這個有它的作用。非不因緣,非不自然,標號B;無非不非,標號C;無是非是,標號D。它是一句一句,逐句深入的。

  當知如是精覺妙明,就是這個見精本覺本妙,[明]就是圓明之性。當知我們這個見精的本覺本妙,本來的圓明,這句話是講:我們的本如來藏,妙真如性的意思之性。非因非緣,亦非自然,非因就是:非依外在之因,非緣:亦非依外在之緣;亦非依外道無因而生的自然,亦非外道所說的自然。當知佛陀講的,見精本覺、本妙、本明,本如來藏,妙真如是性,它絕對非依外在之因;亦非依外在之緣;也不是外道所說的無因論的自然,這一段就是這個意思。

  [當知者:應當起智觀察,了知見性,離四句,絕百非]。這八個字就是開悟的關鍵,了知見是獨立存在的,換個角度,你心如果受到外界的影響,就不是一個真正見性的人。你的情緒完全可以控製,無論是你生病的時候;無論你是一個癌末快死掉的人;無論今天爸爸、媽媽發生什麼事;無論你今天家庭碰到什麼挫折,你仍然見性屹立不搖,知道此是幻,彼亦是幻,無一法不是幻。你能夠隨遇而安過日子,苦的時候不叫苦;貧窮的時候也不難過;當你幹皇帝、總統、你是臺灣首富,幾千億的資産的時候,也不驕傲,一點都不貪染;當別人說惡毒的語言,你也能夠消化;別人贊歎你的時候,仍然了解與自性無關,一切的贊歎,如夢幻泡影;一切的惡毒的語言也空無自性,如是于貧、于窮、于富貴,統統像浮雲,不實在的。見性獨立存在,無關于外塵,就是這種功夫,進入首楞嚴叁昧的功夫,無一法可以難得倒一個見性的人,不怨天也不尤人。經貧窮也不自卑;在很有錢的時候,也不高傲,如是了悟平常心就是道,這個就是真見性的人。也就是完全可以掌控,無論這個色身變化到怎麼樣,他都不失佛陀的慈悲喜舍。以前的高僧大德,這腰部長膿爛掉了,潰爛長蟲。他活動的時候,這蟲掉到地上來,掉到地上蟲會死,他就把蟲撿起來,又放到他這個化膿的地方,就告訴這只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吃吧,不要餓死了!把蟲抓起來,讓它繼續吃自己的肉,諸位!這種功夫,就完全破除那個我見了,這色身了知如夢幻泡影,是世界共有的色身,內四大、外四大本來就平等。今天活著的時候讓蟲吃;死的時候讓更多的蟲吃。

  有一個高僧大德,他往生以後不火化,人家問說:您在世的時候,這麼有修行,我們火化一些舍利子出來來供養!他說:我要供養無量無邊的衆生!他就不火化。不火化以後,屍體就埋葬在後山,簡單躺下來。簡單躺下來以後,生前的時候:我要供養無量無邊的蟲!經過一陣子以後,人家去翻開他這個簡單的墳墓,翻開來看,面貌如生,全身看起來都好好的。可是,有一個人,他了解說:…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十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