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八▪P3

  ..续本文上一页然是依什么为体?你讲出来,佛听听看。

  [午二 详与诘破]

  [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

  这句话意思是说:你好好的观照,看一下,鉴别一下,你要弄得更清楚,在这个妙明的见性当中,是以哪个为自然的自体性呢?这个见性是以明——明亮的明相,就是有光线的明相,来当作是自然的自体性?还是依靠暗的,暗相为自体性;或者是依靠,[以]就是依靠,或者是以虚空来当作是你自然的自体性?或者是以阻塞——有障碍的塞,为你的自然的自体性,佛要他好好的冷静思惟、鉴别,你讲自然,行!以什么为自然的自体性?[此就中诘问。谓妙明真见、遍见诸缘,汝且观察,此妙明见中,以见何者为自然之体,此二句为总诘。此见为复下,约明、暗、空、塞四缘,逐一别诘]。[诘]就是问,问清楚。[以明]如果是你用这个明相来当作是自体性,[为自者,谓以见明者为自然体]。底下三例就知,[下三例知]。

  [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这段对初学佛法来讲,相当的困难!阿难!若明为自,如果你把这个明相,来当作是自然的自体性,换另外一个角度讲就是:你依靠明相,才有这个自体性的话,假设说了!应不见暗,为什么呢?因为明走了,你这个体性就跟着走了,暗来,你就看不到,所以叫做应不见暗。就是:如果你只依靠明为自体性,那么,暗来就看不到,因为明、暗是对立的,是互相取代的。明相现前,你才有体性的话,那么,暗相来你根本看不到。明走了,你就跟着走了,这个体性就跟着走了。如果我们的见性,只跟前明显现的话,明走了,我们见性就跟着走了,暗来,就看不到暗了。这个自然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依靠明,认为是自然的自体性,那么,明走了,暗现前,这个体性就没有了,所以,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那等到了塞的时候,应不见塞;因为虚空已去,不复存在了。如是乃至,诸暗等相,若诸暗等相,把它当作是自体性,则于明时,就是明相现前的时候,见性断灭,云何见明?见性断灭。如果你把种种的暗相,来当作是你自然的体性的话,那么,暗才存在这个自然的体性,明相现前、有明相的时候,见性就断灭,因为不复存在嘛!云何见明?可是,相反过来的,你为什么暗来见暗,明来见明呢?既然我们的见性已经跟着暗走了,为何你现在很清楚的可以见到明?意思是:暗去,见性也是不动;暗来见暗,明来见明,无关于见性。

  [此难破。若以见明为自然体者,自然应当不变],不变就是有一个体性。[既以明为自,只应见明],意思是:依靠明才有自体性,明走了,暗就绝对看不到。[至于明去暗来,应不随缘,不能见暗,方成自然]?才叫做有个自然的体性存在。[以空为自等],如果是以虚空为自体性,[例此可知。如是乃至,超略以塞为自,应不见空?诸暗等相者:子夜黑月,云雾晦冥等,皆为暗相,既以暗为自然体,自应不随明缘,故难]就是反问。[以则于明时暗灭],明相现前的时候,暗就灭,[见性应当断灭],但是,见性不断灭,为什么?[云何明时仍旧见明]?意思是:见性无关于明暗。[既然明来见明,暗来见暗],那表示如如不动的心性[乃是随缘],缘现,无关于独立的见性,外面的明、暗,可以随缘显现,但是,无关于见性。[有何自然之义]?自然如果有体性,自然则无法随缘的意思,有何自然之义呢?有什么自然呢?你找不到体性![初正遣自然竟]。

  [辰二 正遣因缘 (分二)]

  [巳初 阿难翻自然而疑因缘]

  [二 如来约不变义以破之 今初]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阿难说:必此妙见,这妙明的见性叫做妙见。这个妙明的见性,而此妙见之性,非自然就是:并非外道的自然。前面被佛所破,现在转执着因缘法,佛陀连因缘法都破!现在讲的是究竟无上的大法——首楞严大定,无关于外在的因缘。明来见明,暗来见暗,空来见空,塞来见塞,无关于明、暗、空、塞,都不相关。阿难错把见性认为是缘起。阿难被佛所破斥了,了解这个妙性,妙然的天性,妙性天然的见性。而此妙见之性,亦非外道所讲的自然。[发明],就是发现,[明]就是明了,我发现了,我明了了!在这里要小心:阿难不是真的悟到如来藏性那种发明,意思是:我现在有所体悟了,而这个体悟不是真正的大悟,非真的悟到如来藏性的发明,只是有所理解。这个妙见是因缘生,前面破跟外道自然混在一起,现在阿难转计因缘法。喔!我知道了,这个见性是因缘生的!底下就没什么肯定,心犹未明,前面讲的自然被佛陀所破,现在转计成因缘;可是他的体悟到底对不对呢?阿难不敢肯定;不敢肯定,他就说了:心犹未明,但是,心还不是真正的悟。咨询如来,是义云何,此妙性是否合于因缘性!我这个妙见,是否合于因缘性呢?佛陀一直讲因缘法,自然会落入这个因缘的观念。前面佛破外道的自然,阿难现在知道外道的自然观念错了,放下。现在变成因缘,就问如来: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到底究竟的见性是什么?这个见性到底是不是合于佛平常所讲的因缘性?

  [当机闻佛难破自然,转疑因缘]。这个因缘就是二乘人所执,包括我们学佛的凡夫,也执着有因、有缘、有果;不知道说佛陀正是方便善巧,怕你落入外道的断灭见,所以讲因缘是破外道的。但是,你着一个因缘,就见不到清净自性,它迥脱根尘,独立存在。[故曰:必此妙明见性,非是自然,我今发明,必定是从因缘所生]。因为昔日佛所说的因缘法,所以,必定是从昔日佛所说的,因缘法所生。因为从一开始就是因缘……而阿难就是落入这个观念,众生不是着此,就是着彼;不是着彼,就是着此,总是摆脱不了缘起的假相、意识型态的观念。[此之发明,不是真智发明真理,乃是对待发明,故心犹未曾明悟,必须咨询(问也)如来],还要问问佛陀,[是前来各科,所说遍常之义,云何符合因缘性;诚是未明],实在是不了解,这个见性是不是合于因缘所起之性?是不是因缘法才有见性?[今教不但不堕自然,兼亦不堕因缘]。佛为二乘人方便所说的因缘法。意思是:不究竟,佛所讲的因缘,是暂时方便说,不究竟,非是究竟第一义。现在开楷显实,《楞严经》是开权显实,究竟讲首楞严三昧,一点都不能停留在善巧方便的。诸位!佛教最重要的是般若智慧,佛教最贵的就是首楞严三昧。三昧正定是佛教最可贵的,一个人心有定,他的气质就完全出来,无论他的行住坐卧,他的内心里面完全安祥、完全解脱。所以,一个人心在定,这个定的时候必须要从持戒,摄心为戒开始。所以,只要我们肯,我们很快就会进入佛道;但是,众生他不肯,他就存留这些习气。[肯]是什么意思?说:我们以佛为模范,佛就是身、口、意清净。诸位!你至少可以做到身跟口。身,譬如说:杀、盗、淫,你稍微注意一下;再来,这个口业的话,如果你肯下功夫,一辈子统统讲好话,从现在起,不必到下课。三业,这个口业最好守,也是最难守。看看你有没有志气,朋友之间,或者是学佛的人,法师或者是护法居士,或者是出家、在家,在一起谈,谈正知、正见、谈解脱法。这样子的话,能够守口如瓶,下定决心,就断!在佛前自己发愿:我这一辈子绝对守口如瓶,口业绝对清净!诸位!不难啊!比较难的是什么?比较难的是心控制不住,比较难的是这个。就是习气,起心动念。所以,要学佛,不能说我等到临命终,我现在每一分、每一念,都一直提升自己的正念。佛法是心法,心外无佛,心净则国土净,心外也没有极乐世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你要往内心一直提升自己的正念,就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往生极乐世界的道上一直前进。

  我们现在无明、烦恼、习气是不能等到临命终的,你千万不要说:我现在听到正法、佛法,开始就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然后不亲近善知识,也不听经、也不闻法,把中间这个全部都打断,我听到佛法以后,喔,生死重要,就不听经、不闻法、不亲近大善知识,那就是断掉!断掉以后,不懂得说念念提升极乐世界的正念。诸位!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提升自己的正念的时候,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往极乐世界前进。一个人一听到佛法以后,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不亲近大善知识、也不听经闻法,不解佛教的究竟义理,就像一个眼睛瞎掉的人,怎么样?你们不要扶我,我不搭飞机、也不坐车,我要用走的,从高雄走去台北,行吗?为什么不行?你眼睛看不到路的指标!一个眼睛好的人,用走路的,是可以从高雄走到台北的,因为他有眼睛看!眼睛就是解,解如目,行如足,你不解如来的真实义,你如何把这句佛号念到炉火纯青呢?根本就不可能,会害死众生的,是很可怕的思想。所以,我们要了解,要开采如来藏性,要明心见性,要开大般若智慧,要理解佛的心到底是什么?要念念提升正念,诸位!你正在往极乐世界前进,绝对不容许无明、烦恼在你心中作崇,同时你的日子也会过得很好!禅宗有句话:不能离相修行,注定这个人一辈子要过痛苦的日子,他痛苦的日子绝对没有办法离开他。他没有办法跟意识型态烦恼切割,他会一直困扰又困扰,想要把它化解,又没有智慧,绝对没有办法的,被绑死!所以,听经闻法重要、亲近大善知识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不听经闻法,就会说:耳聋的人要去听交响乐曲,你能听到什么声音?但是,告诉诸位喔:眼睛瞎掉的人,他的见性存在的喔,所以,有时候瞎子的修行比你更快!为什么?我不颠倒、不起分别,我认真念佛、听经闻法,反而更快!耳朵听不到的人,他的觉性是存在的,他刚好不听…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