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一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反而好修行,真的是!眼睛看不到,见性是存在的;耳朵听不到,他的觉性一样很灵敏的,不影响的!眼睛跟耳朵只是工具而已,重要的是开采心灵的深层智慧。所以,如果你身上有残缺,不要自卑、不要气馁,你是绝对有希望的,只要你有听到正法,你是绝对有希望的![初阿难翻自然而疑因缘竟]。
[巳二 如来约不变义以破之 (分二)]
[午初 约因破 二 约缘破 今初]
[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
这段是佛法因跟缘分开来,讲合因缘性,意思是:这个明心见性是从因缘法而来的,那以何为因?又以何为缘?所以,分二段来开示。那么,这一段探索明心见性的因,在因能不能找得到?此段是寻因。下面这段是找这个缘,阿难误认为这个见性是因缘法,以前佛常常讲的因缘而显出这个见性,佛就因跟缘彻底分开来,彻底的破。告诉你:佛讲的因缘法只是一时善巧方便,不是究竟第一义谛。
师父先解释一下:汝言因缘,好!你说这个见性,是借着因缘而有见性,我现在问你:汝今因见,见性现前,你今天因为有见,而见性才能现前,那么,此见为复因明有见?你现在能见,是因为见性现前才能见,这个见性为复是因为有光线、有明相才显出这个见性呢?还是因为有暗相才显示这个见性?或者是因为虚空才显示这个见性?或者是因为塞相才显示这个见性?因为阿难认为,自性因缘生的,佛就正用:以何为见?就是以何为因,佛正用因何而有见?是因,去探讨这个因,这一段是索因。
[上段以真如随缘义,破其自然,此段以真如不变义,破其因缘。因是亲因,如种子;缘是助缘,如水土,故分而破之,此先约因破。佛对阿难言:汝言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吾再来问汝]:现在再来问你,[汝今因见明、暗、空、塞之境,见性乃得现前],意思是:借重明、暗、空、塞之境界这个缘的因,所以,你的见性才有办法出现。[但此性为复因明而有见耶]?中间那个[因]字,一直在找这个因。[为复因暗而有见耶?若因明有,即是以明为生见之因],就是以明相为生这个见性的根本因。[余可以此例知]。所以,佛对阿难说:汝言我今发明,是因缘生,我再来问你:汝今因见明、暗、空、塞之境,这见性才在你的前面,那么,这个性到底是因明相才有见性?是因暗相才显示出见性?如果是因明相的话,就是以明才有生见性的因,那么,暗来,你就根本看不到!
[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
佛陀说:阿难!如果因为明相,才能够显示出这个见性,明相走了,应不见暗;暗相现前的时候,你的见性跟着跑了,你就看不到暗相了。如果我们这个见性是因为暗才有见性,暗离开了,暗去应不见明;暗如何离开了,就看不到明相,为什么?你跟着暗跑了嘛!如是乃至,如果说:因空、或者是因塞这样的道理是一样的,同于明暗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因空而有见性,进入暗室、阻塞的室里面,虚空就消失了;如果进入暗里面,应不见塞啊!可是在虚空见空,在塞处的话看到阻塞,答案还是一样的。意思是:明、暗、空、塞,都无关于见性。
[若见性因明而有],意思是:只有明相才有见性,假设在这种状况成立的话,[则明为生见之因],明相是生出见性的因,[及至暗生明灭,则汝见性,应随明以俱灭,不应当再见暗];因为只有明相现前,你的见性才作用。那我们把日、月、灯光全部关掉,暗相现前你当然看不到暗了,因为你没见性,可是暗来见暗。[如因暗有,明暗相倾],[倾]就是夺,互不相容,明来夺暗,暗来夺明,叫做明暗相倾。意思是:如同水火不容,明相现前,暗就没有;暗相现前,则明就没有。[明时无暗,则汝见性,应与暗以俱亡],统统没有了,见性如果依靠明的话,那明走了就跟着走了。譬如一个女孩,爱上唯一男孩子,因为他是她唯一,他就到哪里,女孩子就跟着男孩子跑了,就算有另外一个男人来,也没有用啊!这见性也是这样子,绝对不跟任何东西跑来跑去,你唯一依靠的东西——依明相而有见性,明相没有了,你就跟着跑了。用这个见性如如不动,无关于明暗,听不懂;用跟人家跑了,你比较听得懂!应与暗俱亡,[不应当再见明。下因空、因塞,与此相同。初约因破竟]。
[午二 约缘破]底下这段,就缘来破。
[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
前面讲的是依因来讲的,这一段就[缘],也就是依靠。阿难!这个见性到底是依靠明相才有见性?还是依靠暗相才有见性?是依靠虚空才有见性?还是依靠塞相才有见性呢?如果说:把这个[缘]不要动的话,加一个依就更清楚。我再念一遍:复次阿难!此见性又复依缘于明相有见性?是依缘于暗相有见性?是依缘于虚空有见性?是依缘于塞相有见性呢?依靠外面的尘,你就会跟着尘跑。正因为见性不依明、暗、空、塞,完全不依,它是独立存在的。
[此约缘破。复呼当机,谓汝此见性,于明、暗、空、塞四种,究竟以何为发见之缘]?
[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
这一段是找缘,阿难!如果你依缘于虚空,才有这个见性显现,那么,虚空不显在前面的时候,只有塞相的话,你就看不到塞,因为跟着虚空跑了。若塞相现前,才有见性,你就根本没有办法看到虚空之相。如是乃至,依缘于明相才有见性,应不见暗;或者是依缘于暗才有见性,就见不到明。它的道理跟虚空、跟塞相是一样的。这一段是找缘,前面那一段是找因。
为了强化大家的记忆,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你看!这个[因]都是因。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底下又是缘,那个[缘]字。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在这里就是讲缘。把因跟缘切成二段来讨论,找出到底这个见性是借哪一种因缘而起的?分析到最后,就不假借因缘,不离因缘,不假借因缘,后面佛陀会讲。
[若见性缘空而有,则空为发见之缘,及塞时空灭],塞时,虚空之性则灭。[则汝见性,应随空以俱灭,不应再见于塞;如缘塞有,塞空相夺],阻塞与虚空,它是互相倾夺的。有虚空的地方,就见不到塞相;有塞相就见不到虚空,是互相倾夺的,它的性质是不同的,一个是虚空的通达,一个是阻碍的塞相。[塞时无空,则汝见性,应与塞以俱亡,不应再见于空;下缘明、缘暗,与此相同。二正遣因缘竟]。
[辰三 迭拂妄情]再一次的除去所有的情执。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标号A,这个有它的作用。非不因缘,非不自然,标号B;无非不非,标号C;无是非是,标号D。它是一句一句,逐句深入的。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就是这个见精本觉本妙,[明]就是圆明之性。当知我们这个见精的本觉本妙,本来的圆明,这句话是讲:我们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意思之性。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因就是:非依外在之因,非缘:亦非依外在之缘;亦非依外道无因而生的自然,亦非外道所说的自然。当知佛陀讲的,见精本觉、本妙、本明,本如来藏,妙真如是性,它绝对非依外在之因;亦非依外在之缘;也不是外道所说的无因论的自然,这一段就是这个意思。
[当知者:应当起智观察,了知见性,离四句,绝百非]。这八个字就是开悟的关键,了知见是独立存在的,换个角度,你心如果受到外界的影响,就不是一个真正见性的人。你的情绪完全可以控制,无论是你生病的时候;无论你是一个癌末快死掉的人;无论今天爸爸、妈妈发生什么事;无论你今天家庭碰到什么挫折,你仍然见性屹立不摇,知道此是幻,彼亦是幻,无一法不是幻。你能够随遇而安过日子,苦的时候不叫苦;贫穷的时候也不难过;当你干皇帝、总统、你是台湾首富,几千亿的资产的时候,也不骄傲,一点都不贪染;当别人说恶毒的语言,你也能够消化;别人赞叹你的时候,仍然了解与自性无关,一切的赞叹,如梦幻泡影;一切的恶毒的语言也空无自性,如是于贫、于穷、于富贵,统统像浮云,不实在的。见性独立存在,无关于外尘,就是这种功夫,进入首楞严三昧的功夫,无一法可以难得倒一个见性的人,不怨天也不尤人。经贫穷也不自卑;在很有钱的时候,也不高傲,如是了悟平常心就是道,这个就是真见性的人。也就是完全可以掌控,无论这个色身变化到怎么样,他都不失佛陀的慈悲喜舍。以前的高僧大德,这腰部长脓烂掉了,溃烂长虫。他活动的时候,这虫掉到地上来,掉到地上虫会死,他就把虫捡起来,又放到他这个化脓的地方,就告诉这只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吃吧,不要饿死了!把虫抓起来,让它继续吃自己的肉,诸位!这种功夫,就完全破除那个我见了,这色身了知如梦幻泡影,是世界共有的色身,内四大、外四大本来就平等。今天活着的时候让虫吃;死的时候让更多的虫吃。
有一个高僧大德,他往生以后不火化,人家问说:您在世的时候,这么有修行,我们火化一些舍利子出来来供养!他说:我要供养无量无边的众生!他就不火化。不火化以后,尸体就埋葬在后山,简单躺下来。简单躺下来以后,生前的时候:我要供养无量无边的虫!经过一阵子以后,人家去翻开他这个简单的坟墓,翻开来看,面貌如生,全身看起来都好好的。可是,有一个人,他了解说:…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