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师父在世的时候,这样是违背他的愿力,他旁边捡一支树枝,把他的肉掀开来,结果里面全部无量无边的虫,就满他的愿了!因为毕竟会坏、会烂的,我们就做如是的供养,我看到这个《高僧转》,感动得掉眼泪,真是了不起!有没有要这样做的?你交代我,我来做,我们内门乡也很大片。就是这样,悟到天地与我一体的,所有的我执、我见、色身,完全看透,没有任何一件事情,他会放不下,这个叫做真正的功夫,真正的修行人!
了知见性,离四句,绝百非。[精觉妙明:即是见性,以不变之觉体,纯一无杂曰精觉;以随缘之妙用,灵明不昧曰妙明,此申其正义。体既不变,故非因缘];因缘它就会变,生灭法叫做因缘法。[用既随缘],既然不是生灭,但是,他能如如不动,却可以大用。用既随缘是什么意思?就是般若智慧能够大用,不是无明外道,外道绝对不是精觉妙明,如来藏性,妙真如性。所以,绝对不是无明的外道的自然性。[故非自然,此属第一重遣]。此属第一重,所以,非因非缘,亦非自然。
[又一解]:又另外一种解释,[精觉者,见精之体,亲依本觉之性,从妙起明,即明而妙,寂照双具,故曰妙明。众生不达,即明而妙,不变之义,固执而为因缘,则属权宗];权宗,不究竟义,非究竟第一义谛,叫做权宗。[不达即妙而明,随缘之义,固执而为自然,竟成外计],变成了外道,修学佛道变成外道。[故嘱以当知:如是精觉妙明,本如来藏,既非因缘,亦非自然。因缘自然,皆为戏论],为什么叫戏论?完全摆脱语言、文字、意识型态、观念、符号、对立、二元论、二分法,完全进入绝对,讲因缘、自然,都是戏论,都是生灭意识心,现在要进入绝对的如来藏性,是不容许有善巧方便的,你必须悟到究竟实相第一义谛。[古德云:非因缘非自然,妙中之妙玄中玄,森罗万象光中现,寻之不见有根源]。意思是:我们的如来藏性不是假借因缘生,它是独立存在的;它也是不是外道所说的无明,所显现的那种自然。是妙中之妙玄中玄,在森罗万象当中所显现的;这[光]就是般若智慧,森罗万象的般若智慧就显现了。寻之,如果你要去追寻,不见有源头,无始无终,随时都可以显现。[上但反诘,此申正义,下更迭拂]。迭拂就是再一次的遣除、遣相,一切的执着统统要遣!
B段,非不因缘,非不自然,那个[不]就是非,非非因缘,非非自然。这是B段,B段就是遣A段的,知道吗?第二层就是遣第一层,这个非因缘,非自然,就是第一重。所以,第二重加一个[非]字,就是连那个非因非缘,亦非自然也要放下。
经文,[非不因缘,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
看C段,无非不非,[无]非[无]不非,这个[无]要有二次;底下无是无非是,[无]要用二次,更不容易!
打开《楞严经表解》:
第一重:非就是非因缘,非自然。第二重:非不因缘,非不自然,B。第三重:C就分二段,无非因缘,无非自然,就是不可着一个因缘相,不可以着自然。第四重:无不非因缘,无不非自然。第五重:最后一个就是是跟非是,无是因缘,无是自然;第六重:无非是因缘,无非是自然。第一重这个是破凡夫还有外道,因为凡夫跟二乘人都着一个因缘,非因非缘是破凡夫;亦非自然是破外道的执着。非不因缘,非不自然,这一段是破二乘人;无非不非,无是非是,这一段是破权教菩萨。
简单解释一下,非因非缘,这个是破凡夫跟外道的情执,以凡夫执着这个因缘,外道执着这个自然,如果凡夫和外道离开了执着因缘和自然,就是离凡夫跟外道的执着。第二段,非不因缘,非不自然。[非不]就是[是],就是因缘了。如来藏性不离因缘,如来藏性就是妙性天然的意思。非不因缘就是如来藏性要显现,必须在缘起法里面显现,它虽然是绝对独立存在,但是它可以运用一切缘起法,缘起法本来就空。换句话说:缘起就是假,假放下,那一念就是真,所以,非不因缘,就是是因缘,也就是如来藏性就在因缘法里面显现;它不是因缘法,可是,能够大用现前,非不因缘就是不离因缘法的意思。非不因缘就是非非因缘。非不自然就是:非非自然,就是自然。意思是:本性本来就具足。这一段是破二乘的法执,因为这个二乘已经证入人空了,法执犹存,如果能够进一步离开法执的话,也就是超越二乘人的这个境界,入菩萨的境界。第三跟第四:无非不非,无是非是,C跟D,是破权教菩萨的微细的法执。无非不非,无是非是,就是微细法执,他入于实相的境界,因此佛的意思是:不但是因缘、自然,因缘,就是佛讲的正因,包括那些外道的自然,自然就是邪因,无论是正是邪,统统要离!什么是正知?什么是正见?正知就是没有正,也没有邪;正见就是没有邪见,也不着一个正见,叫做正知正见。正就是绝对的正;知就是绝对的知。这个知就是不知见立知,因此我们要了解,因缘是佛陀一时善巧的方便,这个也要放下。这段是破权教菩萨微细的法执,要让权教菩萨入于究竟的实相的境界。因此,佛的意思,不但因缘、自然,正邪二因要离,非因缘,非自然也要离,统统要离!至于离无所离,也就是诸情妄尽,法法皆真,如来藏性就会显露。
一切修学佛道不可以在戏论里面一直探讨,师父曾经讲过:修行大悟它是真枪实弹的东西,就是这个道理,离一切戏论、因缘、自然,包括那个非因缘、非自然、无非无不非、无是无非是,统统要放,要离!那你就知道,修学佛道就不是儿戏了!哪里是说简简单单拜拜佛、念念佛,这样就可以解决的?修学佛道没有下真实的功夫,就会微细的能所烦恼不断。
[首句非不自然上]面,[应有非不因缘一句,但是遗脱矣!非不之不字,即是上非因非缘],只是文言文念起来很美,其实就是指上面的。[不]字就是前面讲的非因非缘,讲不因不缘又很难听!非不因缘,非不自然,喔!又很好听![亦非自然之非字],也是一个非自然的[非]字,意思是:这个[非]字要念二次了。[以因缘自然,皆是妄情计度,故上以非字遣之。恐转计不因缘,不自然,仍旧未离戏论,故更以非字遣之,曰:非不因缘],非不因缘之下,[非不自然(即非非因缘,非非自然)]。非非因缘就是不离因缘,负负得正嘛。非非自然也是负负得正,就是因缘法,就是妙性天然,意思是:本性就是具足的,自然本性。[此以非遣非,即遣上两句,此属第二重遣],再一次的遣。底下更细了,[无非不非者:无字双贯,非与不非,此为蹑遣],依前面而遣。[以一无字,蹑遣前四句,应具四个无字,属第三重遣]。就是:无非因缘,无非自然,无不非因缘,无不非自然。[合云:无非因缘,无非自然,(遣第一重)]因为第一重就是非因缘,非自然,在这里把它遣除;[无不非因缘,无不非自然];无不非因缘就是前面讲的:不非因缘,就是无非不因缘。无不非自然就是:无非不自然,就是前面二个,非不因缘,非不自然,把它除掉。[即遣非不因缘,非不自然,与遣第二重,不非非不义同]。不非即非不的意思。意思是一样的,不非就是非不,非不就是是,负负得正嘛,就是因缘。
[无是非是者,无字亦双贯,是与非是。此为对遣,防其对非计是,对是计非]。所以,在如来藏性里面没有是跟非。诸位看:C跟D就是这样,无非不非,有个非,无是不是,你看!加一个是跟非,统统不对,所以叫做防其对非讲是,对是计非。[或闻上文,诸非尽遣,仍然计是,故更以无字遣之。亦有四句,应具四个无字,属第四重遣]。刚刚我们讲的ABCD,都标好了。[合云:无是因缘,无是自然;或闻是既不存,非仍成立;再以无非是因缘,无非是自然。非是二字,亦即非字,到此重重迭拂,妄情自尽]。诸位!不遣除还不知道什么是尽不尽,愈遣就愈迷糊,真的,连念到哪进而都不知道。让大家了解一下,佛法有多辛苦!
师父要用白话文,彻底解释这一段:当知我们的见精,本觉、本妙、本圆的本性,就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它非因,因当体即空;非缘,缘当体即空,因为因是依靠外面存在的;缘是依靠外面存在的。所以,如来藏性非依外在的因,也绝对不是依靠外在的缘;也绝对不是外道无因论所讲的自然。非不因缘,非不自然,也不能讲它不是因缘。因为它就是不能离开因缘,离开因缘无法显示如来藏性。虽然独立存在,在缘起法里面可以大用现前,所以,非不因缘就是因缘法,不可以离开因缘法而显如来藏性。非不自然,也不能说它不是自然,因为妙性天然,就是自然,而这自然存在,是破无明的本如来藏性,它就是天然妙性,无一法不具足就是自然,但不是外道无明所讲的存在的自然。无非无不非,如来藏性里面,没有一个非,还有一个不非;如来藏性里面不可以加一个是,还有加一个非是。也就是说:如来藏性无非因缘;如来藏性无不非自然;如来藏性里面,非因缘跟自然统统无,如来藏性里面,不非要破除,就是无不非因缘,无不非自然;是绝对的,不可以安一个是因缘,或者无非是,都不行!所以,无是因缘,无是自然;无非是因缘,无非是自然。也就是如来藏性里面,不可以加一个非,或者是不非;不可以加一个是和不是,因为本自具足,绝对独立的存在,不是因缘,不离因缘;于因缘法里面,可以展现一切般若的大用,如是慢慢的体悟,这样子。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若能离一切妄执计着之相,即一切法之本相。这个很重要!心能离一切妄情计着相,就是不加一个执着、妄想、分别、颠倒见,心若能离一切妄情计着之相,彻底放下缘起如幻的假相,即显现一切法的本相,如来藏性就显!简单讲就是:执着、分别彻底放下那一刹那,真如实相,如来藏性立刻就显现。但是,刹那见到不代表永恒,因此我们必须培养三昧的功夫。刚刚师父已经讲了:心不能离相,注…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