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性被夾斷了。[俱非正義]。都不是正確的。[故斥之曰:“是義不然”]。所以,佛陀反過來問阿難,告訴他觀念是錯的。叫做[叁以反難顯謬竟]。
[巳四 出成礙之由]
[一切衆生,從無始來,迷己爲物,失于本心,爲物所轉,故于是中,觀大觀小]。
一切衆生從無始劫以來,迷己爲物,對自己不了解。我們真心被迷惑了,無明業力轉換出來的這個色身當中,把它變成一種假相,一種執著的、分內、外的一個對象。而不知道此身是生滅、無常、必壞之相,不知道這個色身是緣起、緣滅的、是強幻的。迷已爲物,把自己的真心變作了萬物,叫做迷已爲物。失于本心,爲物所轉,我們迷失了真心,這一顆無所住的真心如如不動,我們現在被物所轉,所轉用我們現在的名詞就是:全部都受到影響了,沒有一時一刻不在重複的執著、分別、痛苦,想要解脫這個痛苦,又找不到方向;想要修行又碰不到明師;想要解脫,又沒有碰到正法,這個就是福報跟因緣不夠。所以,學佛就是徹底的認識自己,我們失去這個本性,被這個外境影響,故于中,在這個真心當中,變成妄動,裏面觀大觀小。
[此出成礙之由,由于法執]。因爲我們這個色身叫做我執;離開我們這個色身,外邊統統叫做法執,根、塵、識十八界所建立的,統統叫做法執。[衆生法執未亡,執心外有法],不知道萬法乃是心性所影現出來的。[動成有礙,法執一亡,自可同佛作用,惟妙覺明,圓融照了,無有少法可得,夫複何礙?一切衆生,總該]包括凡夫、外道、權位菩薩、小乘等等,[凡、外、權、小而言,夫見本不可礙,而物亦不能礙,而凡、外、權、小,畢竟成礙者,皆從無始無明住地而來,迷己真心,而爲萬物,不了萬物皆己,遂失本來一體之真心,而執心外有實法。迷字即是法執,乃爲成礙之由,不達萬法唯心,遂有心、物之分,非惟物不隨心轉],不但這個萬物不能隨心而轉,[而心反被物礙矣]。就看什麼著什麼,[故于是中,即是于一體之中],就是在這個真心一體當中,[觀大觀小,逐境遷移],心情每天都受影響。[動被物礙]。[動]就是只要妄念一起來,就被物所障礙。[又不僅觀小,是爲物轉,即觀大亦然。以界相尚在,塵相未亡,總成有礙]。其實要亡這個塵相,你只要無心,照見五蘊皆空,從內觀,所以,佛法叫做內觀法。[須知物本是心,迷之爲物,則能礙心,亦如冰原是水,結之成冰,則能礙水;果能返迷,自可轉物矣]!這個要返迷,不認識自己,就沒有辦法,不認識、透視自己,太不了解自己,就會形成障礙。
有一個自稱爲高音歌王,世界級的高音歌王叫做帕華洛帝,這個高音歌王有一點胖,自己稱爲胖胖洛帝。有一天他的好朋友來,他就跟好朋友講,說:我這個歌聲救了我一命。好朋友說:唱歌也能救你一命?他說:真的,不騙你的!爲什麼呢?胖胖洛帝這樣描述說:有一天,我在練習歌喉的時候,高音的時候,突然唱得很高。我們對面住了一個凶神惡煞,我突然拉高嗓子的時候,他突然跟我講:你再唱下去,我就割斷你的喉嚨!他朋友問他,你怎麼回答?他說:我從此以後就不敢唱了,就這樣救了我一命了!這個好朋友就說:那你就把那段唱給我聽聽看。胖胖洛帝就開始拉高嗓子,唱得很高,然後,問他朋友說:你感覺怎麼?他朋友說:我確實想殺掉你!那胖胖洛帝就說:我唱的這麼好,爲什麼你們的感覺都一樣呢?就是太不了解自己的歌聲了!所以,他的歌聲是的的確確救了他一命,意思臺語說:自己多爛不知道,再唱下去,人家就要殺他了![轉物者,即轉萬物爲自己,如融冰爲水,水自不至礙水也。四出成礙之由竟]。只要把冰融成水,水自然不障礙水。記得!你把萬物看作是自己,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的心顯現,萬法都是我們的心性所影現出來的,你會珍惜彼此之間的友誼;你會珍惜一草一木,因爲那一草一木都是你的心所影現出來的;你會珍惜現在每一種對你有幫助的,你會很感恩!你也會感恩那一些對不起你的人,因爲他讓我們成長;你也會感謝到那一些極惡劣的衆生,因爲他讓你見識到可惡的一面,他就是一面鏡子。當悟道的人,會把大地轉換成感恩的時候,你便懂得菩提之道,全在心性裏面,完全不離當下。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這個道理,你動什麼念頭,就會得什麼結果。因此,一個人能夠掌控自己,就是真正修行人。
這個轉物並不是把這個物相轉過來,若能轉物,則同如來,這一句最主要是對凡夫來對襯說法,我不是要把山河大地轉過來,不是這個意思。轉物的意思是:你只要不受假相的影響,從此以後,不再住著,也就是轉萬物爲自己[的心性],這叁個字加下去,才知道原來萬法都是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也就是轉萬物爲自己的心性,如融冰爲水,水自不至礙水也。所以,萬法融入你的心性,你就不會有任何的障礙;起煩惱,也是我們的心自已煩惱,分內、外才起煩惱。
[巳五 教轉物自在]
[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這一句可是修行的關鍵!諸位!若能轉物,則同如來,這句話,很多人會誤解。就說:能夠把它轉動!不是這個意思,你只要保持如如不動,不受假相的影響就轉動。所以,轉物變成心性,是這個意思,不是要去轉外面的境界,那壞了!那就變成外道了!若能轉物,則同如來,有很深的含義!萬物不需要去轉,萬物,你只要把它轉入你的心性,記得這樣轉,不要往外轉,要往內轉。就是:一片森林是我們的心性,看虛空當中的星球、月亮,也是我們心性所影現出來的。科學家,當然讓我們了解宇宙的深奧,但是,到最後就會變成數目字,星球的長短、大小、方圓,其實都是心性的東西。說:地球離月亮叁十八萬公裏,我們地球到太陽,光來跑的話,八分叁十六秒,光一秒鍾叁十萬公裏,地球的七點五倍,地球的一周差不多十萬公裏。叁十萬公裏乘以八分叁十六秒(五百一十六秒),太陽距離我們地球。現在科學家是這樣子,沒有錯。給我們有一個距離的觀念,但是,在佛的心性來講,那個只是一個數目字,那個距離只是一個概念、一個數目字,在心性當中,只是一個符號,叁十萬公裏是一個符號,一百萬公裏、二千萬公裏,還是符號,都是符號。所以,完全都是我們的心性,若能轉物,則同如來,如果你能夠把假相轉入都是你的唯心現量,不受影響,喔!原來都是你的心,那麼,這個就是佛。這一句話什麼意思?就是沒有內跟外。
[轉物之功,須憑妙智],絕對要有妙智慧,[悟圓理,破法執,悟明心外無法,法法唯心,轉萬物爲自己,則知天地與我同根,萬物皆吾一體,此由事法界]的角度來說,[而悟入理法界也],理法界就是無生。[繼起]一切法無生,圓滿[圓修],就是圓心性而修,圓滿心性的修法,叫做圓修。無一法不會歸到自己圓滿的心性。所以,[亡塵入性],放下這個外塵,[以性融塵,則同如來。以妙明不生不滅之自性,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理不礙事,事不礙理,一爲無量,無量爲一],一就是理,無理就是事相;一就是平等不分別,無量就是分別、差別。所以,無量的差別相就是平等相,一個平等的相,就是無量差別相。[而證入理事無礙法界也。則同如來者,法身如來也。法身以理爲身,圓融無礙,隨舉一法,體即法身。由理事無礙,然後身界無分],身是內、是小;界就是外,是大。那麼,內外、小大,內身的小,外界的大,根本就沒有分別,因爲同一個心性。[塵毛相即],[塵]是指刹塵,無量叁千大千世界叫做塵。這個[塵]不是指顆粒微塵,這個[塵]是指無量的叁千大千世界,無盡的世界叫做塵,也就是大了。[毛]就是小,大跟小相即,互相攝入,有的講:無盡的虛空攝在一毛;一毛能融攝無盡的虛空,無盡的世界。[小中現大,大中現小,而證入事事無礙法界,即同如來],無一種事相可以障礙他,這個事事無礙法界,小中現大,大中現小,其實都是同一個心性、如來藏性。這一句話意思也可以講:少許一點點的般若智慧,就是全體的如來藏性,就是包括叁無量叁千大千世界,這一顆顆粒微塵的道理,跟無量叁千大千世界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證入事事無礙法界,即同如來,[稱性作用,一切自在矣]!所以,學佛就是學自在。
[昔]就是過去,[僧]就是出家人。問什麼?[問谷隱聰禅師]過去有出家人,問谷隱聰禅師說:[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萬象是物,如何轉得?]萬相存在,它是硬邦邦的外在的物相,你如何轉它呢?谷隱聰禅師說了,[聰曰:吃了飯,無些子意智。]就能轉物。吃了飯,你只要平常就吃了飯就沒事,無些子,沒有一點點,意智是指心中的挂礙、執著的意思。這個[智]不是指智慧,指分別心,沒有一點點意識心、分別心。假設說:你能吃了飯,就在這麼當下,沒有執著和分別心、沒有挂礙,就是轉物。[若有意智],如果有執著和分別,[意]指執著;[智]指分別,爲物所轉,[爲物轉也。又僧問韶國師:如何是轉物,即同如來?]韶國師就問,[韶曰:汝喚甚麼作物?][喚]就是把它叫做,本來是唯心現量,如來藏性,你把這個心性當作物來看,意思是說:你怎麼這樣問?萬法唯心所造,哪有外在的假相?什麼物可以轉啊?整句的意思說:[聰曰:吃了飯,無些子意智。]若有意智,則爲轉物。[又僧問韶國師:如何是轉物,即同如來?]韶曰:[你喚甚麼作物?]就是你把它當作什麼來說呢?萬法本來是唯心現量,你爲什麼一定要把它當作是一種東西呢?
就問了,[曰:恁麼則即同如來也?][恁麼]就是要怎麼樣,要怎麼樣才能像佛陀如來?[韶曰:莫作野幹鳴],野幹,它不是獅子,如同狐狸,比狐狸小一點,群形動物,就像狗,叫聲像狼。野幹鳴就是:不是真正的獅子。獅子是指佛陀、大徹大悟的…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