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體怎麼這麼大?喔!一頭肥豬!一下轉世,變成大象,神識沒有固定的;下輩子轉識一條蛇,沒有手,也沒有腳,因爲進化論,退化掉!他這個業力、神識,是不可以用數量多寡來說神識的,是不可以的!我說:一個人死後,變成一萬只蚊子,如果說集合五千只蚊子,那個神識又變成什麼,靈魂剩下一半喔?會講得通嗎?所以,爲什麼一即無量,無量爲一?我們的心性跟佛一樣,無量無邊的衆生,同一個佛性,所以,不能論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十,要了解這個道理。
說:以下設喻。澄清百千大海,譬如包羅虛空大地之廣大真心,反遺棄之,反而遺棄之。此喻遺真也;惟認一浮漚體,惟獨認海中一漚之體。惟獨認大海中一個小水泡,來當作這個體。我們現在就是,妄認爲這個緣起四大是[我],所以,每天爲這個會死、會爛、會臭的色身而忙,而一直忙到死,還醒不過來。[譬如惟認悟中一點迷情,似在色身之內,此喻認妄也]。
[目爲全潮,窮盡瀛渤]。
[目]以爲,[目爲]就是認爲。全潮就是全海之潮,是整個大海,全潮就是認爲:一個小水泡就認爲是大海;我們現在認爲一個色身,就是:宇宙所有的就是這裏啊!今天貪著這個,這個是我的;明天那個是我的,什麼統統是我的,但是,事實上,就什麼統統不是我們的。所以,人的可貴,在學聖賢之道。記得!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到佛的心境,你只要學習隨喜功德;再來,學習放下;再來,永遠不去看衆生的過失,因爲他的名字叫做衆生,就一定會有過失。目爲全潮,把它認爲是全海之潮,就是全部大海。窮盡瀛渤,[瀛]就是大海;[渤]就是內海。以爲我這一點點小水泡,就是整個大海。內海、外海、大海統統包括在內了,衆生問題就是出在這個地方,誤認爲這個緣起的、少許的這個元素爲自我,那麼,所有的痛苦、煩惱都不會停止。
[此喻執妄爲真]。執著這個妄心爲真心。[喻中惟認一漚],一個小水泡。[即目爲全海之潮,窮盡大瀛、小渤];[大瀛]就是大海,所謂的外海,就象太平洋、大西洋。小渤就是內陸的海、半島內的海,什麼什麼半島,什麼灣。[法中認妄識爲真心,執妄識窮盡真心極量。叁喻說遺認之相竟。並前二如來發明因倒說失竟]。
[辰叁 迷倒結合前喻]
[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無差別,如來說爲可憐愍者]!
你們這一些衆生,就是加一倍的迷,清淨自性本來就無一物,但是,硬要安排語言、文字、假相的觀念,因此就設定這個觀念,那麼,就沒辦法解脫了!所以,有時候學曆愈高就會愈束縛,叫做所知障,愈可怕。你度不了他,叫做莫可奈何!就像我們大學的教授一樣,我一開始也不知道他是基督徒,後來,我想說有因緣跟教授談一談,他就批評了:佛教消極,迷信!他是博士,博士是d開頭的,doctor。這個doctor有二個解釋,一個是博士,一個是醫生。醫生也是念七年,也是doctor,對不對?然後,也跟他談的時候,他就不屑!後來,那時候在家居士就會贊歎叁寶,贊歎佛,贊歎法,贊歎僧,他聽了很不舒服,他說:將相本無種,和尚更無種!唉!沒辦法,碰到這個就……那時候我只有在家居士,好!忍下來。因爲有七個學分,後來他又加二個學分,有九個學分在他的手中,他不讓你畢業,就是沒辦法,真的!真的,毀謗,謗佛、謗法、謗僧,真的很嚴重,我就不敢跟他再談下去了。讀到博士噢,對佛法不屑一顧,聽都不聽,聞都不聞,認爲:哎呀!那個比基督教差得太遠了!他說:你們出家人,一出家以後去躲在山上,像我們基督徒,都出來用愛人做慈善,你們佛教沒有啊!那時候,慈濟還沒有像現在做得這麼大,叁、四十年,叁十年前,我跟他講:一個出家人,各據一方,教化佛子。是不是本身要有學養,要有修行?就像要當老師,也應當要先師範大學畢業,他有能力,他才有辦法教導學生啊,是不是?那時我是在家,就一直講說:所以,出家人他是很積極的,他爲了教育下一代,他放棄一切的欲望,自己在山上閉關修行,就像要拿到那一張師範大學的畢業證書一樣啊,他才有辦法當老師啊。他說:你這個小孩還真會講話,還真是會比喻!真的就是,事實上就是這樣子啊!答案就說:書讀愈多的,有時候愈困難,根本就沒有辦法!他那個世間的意識型態,那種觀念,強到銅牆鐵壁,像金鍾罩一樣,你用什麼統統沒有辦法滲透他,沒辦法!他說:我們基督徒多快樂,唱聖歌!哪有像你們,出家人都是戀愛失敗、經商失敗,到最後風燭殘年,青燈伴木魚。喔!實在是很想往他的頭敲下去,沒辦法了!所以,對佛教的曲解太嚴重。
還有就是電視劇真是害死人,每次出來,和尚都是跟壞人挂勾,打打殺殺,對不對?一演起來,喔!武術高強,以爲出家人每天都在打架,這電影都是這樣演。還有就說生出來的小孩子,被抛棄了,就放到寺廟的前面,電影都是這樣演的。然後師父就把他撿起來,撿起來以後就練武,然後替他父母去報仇,整個電影都是誤導。我實在很想寫信去罵那個導演;你怎麼會誤導衆生,出家人變成這一幕幕的,可憐、逃避現實、消極、迷信呢?沒辦法!出家是大丈夫,非將相所能爲,怎麼會是這樣子的呢?所以,我們做佛陀的弟子,有因緣要把正法傳出去,乃至犧牲身命,亦在所不辭,這就是擁有正法的力量。
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無差別,如來說爲可憐愍者!衆生是很可憐的。[上喻中棄海認漚,一迷也;目漚爲海,乃是迷中倍迷之人。合法中遺廣大之妙心,認緣影之妄心,一迷也;執此妄心即是真心全體,讵]就是豈、哪裏是,讵[非加一倍之迷耶]?所以,你看衆生無知,千萬要寬恕、要原諒,用佛菩薩的心來理解他。最恩愛的是什麼?是夫妻。最痛苦的是什麼?也是夫妻,爲什麼呢?一個學佛,一個不學佛,二個一見面,大眼瞪小眼。生了叁個孩子,又不能離婚;不離婚,每天見面,你看我,二個眼睛那麼大;我看你,一個臉臭臭的!一看:哼!
最恩愛的,結婚的時候,什麼話都敢講,沒有你,我活不下去!結婚以後,有了你,把我嚇得半死!差這麼多!就是這樣啊,差很多。還沒有結婚以前,他的女朋友去菜市場買個菜,這個男孩子多窩心,把外套趕快套起來,然後就說:小心感冒!那個女衆感動到不行。手提著那個菜籃,男孩子就說:我來!你千萬不要傷到身子。結婚以後,才生一個兒子。說:老公,帶我去買菜,不過就在外面而已,你不會自己去嗎?怎麼差這麼多?就是差這麼多,真的差這麼多,真的!電視講的,我就跟他鼓掌:喔!講得好!真的!就是這樣子。
豈非加一倍之迷也,[如我垂手一樣,不知手臂本無正倒,一迷也;今定執上豎爲正,下垂爲倒,亦迷中倍迷之人,故曰等無差別。又不知真心本無迷悟,一迷也;反認悟中迷,亦迷中倍迷之人。心雖迷倒而不失,猶臂之雖倒而不失],我們把手臂向下垂直,說這個是倒,有沒有失去這個手臂?沒有啊!手臂還在。你說這樣是倒,這樣是正,正手臂也沒增加;倒下來,手臂也沒減少,這手臂不增不減。我們要了解緣起如幻的道理,這世間本來就沒有什麼增減、來去、生滅的,因爲諸法都是幻。
[等無差別也。前雲遺失真性,正由顛倒,則非遺似遺,日用不知,則無失說失,懷珠乞丐,枉受困窮,名可憐愍!果能于此悟明,雖顛倒而不失,則不負本有;雖不失而顛倒,則不廢修證],諸位!爲什麼不廢修證?叁昧是需要培養的,修行,這個道力是需要一步一步培養的。所以,在座諸位!碰到有善知識呵斥你,那是你的福報,碰到有禅師,真的是大悟的,不是亂打的。碰到有禅師打你,我告訴你:消無量億劫的罪障,就怕善知識不打你、不罵你;善知識不打你、不罵你,死定了!所以,這個徒弟,要是被真的大善知識罵到,那是真的福報。像我呢?你的生死跟我又沒關系,罵你有時候還被你誤會,教你,又沒有那種根器。要呵斥你,又變成被誤會,這師父的修養跟我差不多嘛!
現在啊不同于以前,現在叫做愛的教育,打不得、碰不得、罵不得,連“當”一下都不行,“當”一下就會像豆腐爛掉,因爲教育部就是這樣教育我們啊!現在的孩子就是打不得、碰不得、罵不得,連一句重話都不能講,統統不行!不知道爲什麼臺語的用詞這麼多?所以說:不廢修證,[庶性修無礙矣]。[庶]就是希望。我們認爲:本性具足了,不要修行了,剛好錯了。修行要重複的訓練。象海軍陸戰隊一樣、兩棲作戰隊一樣,訓練一部精良的部隊,就是訓練。修行沒有捷徑,唯一的捷徑就是明心見性;第二、就是吃苦,要能夠吃苦。[此科以真性不失而論,從無始來,雖然顛倒不失,亦四義中常義。以如來盡心吐露,可謂澈法底源,惜當機未能直下承當,似極顯見性,妙明周圓之義。四顯見不失竟]。
[楞嚴經講義第叁卷終]
我們顯見是心,顯見不動,顯見不滅,顯見不失,這個要背一下。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講義]。
[福州鼓山湧泉禅寺圓瑛宏悟述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
[卯五 顯見無還 (分四)]
做一下筆記:[無還]就是沒有來去。這一段要顯示什麼?這一段要顯示我們的見性是沒有來去的。
[辰初 阿難求決取舍]
[二 如來力爲破顯]
[叁 承前判決取舍]
[四 結歎自述淪溺 今初]
[阿難承佛悲救深誨,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雖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圓滿,常住心地]。
[上科如來,盡心吐露,極顯真心,可惜阿難未能領悟,而反起疑,故向佛求決取舍。悲救深誨者:承佛悲憐愍念,救拔性顛倒苦,深加訓誨,而與正遍知樂]。[與]就是傳授,正遍知就是無所不悟,無的不覺悟,無一法不解脫,無一法不覺知,叫做正遍知。爲什麼?萬法都是緣起,沒有一法不是緣起,在佛的眼光當中,…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十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