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作用,一個是明,一個是暗,見性無關于明暗。
諸位!你能體會出來嗎?現在想像一下,我現在問你,看看你懂不懂得見性?現在這樣子,我們這裏都有燈光,把眼睛睜開的時候,大家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對不對?見性可以作用,能見。諸位!我現在把所有的燈光統統切掉,完全關掉,完全伸手不見五指,諸位!能不能見呢?當然能見啊,因爲看到一片都是漆黑;不能見,你怎麼知道它前面是黑的呢?你就是因爲見性在作用嘛!見明、見暗,統統是見啊!知道嗎?見性一直存在,無關于燈光。如果燈光切掉,一片漆黑,你說不能見,你怎麼知道見到黑?說:我現在見明;燈光切掉說:我見到的統統是黑的!那你見性不存在,你怎麼知道是見黑呢?所以,見性它一直存在,無關于光線的,光線明來,看得到;光線不來,你一樣看得到,看到什麼?一樣在作用,看到暗,意思就是說:這個心、見性一直存在的,無關于六根跟六塵的,它是迥脫根塵,獨立存在的,慢慢慢慢體悟。
[令知此見非眼,見性常住,全不系屬眼根之有無]。就是你眼睛明亮,或者是你眼睛瞎掉也好,跟眼根沒有關系。諸位!眼睛瞎掉的人,有沒有機會開悟呢?有!眼睛瞎掉了,那當然是業報了,但是,沒關系,我們的心性沒有瞎掉,我們可以聽經聞法,來開本性的智慧,我們的本性是光明的。因此,全不系屬眼根之有無:眼睛存在,或者是被毀壞,統統不影響見性。底下八個字要畫雙紅線,[有眼有見,無眼亦有見]。這個表示見性不受根的影響。所以,我說這十番顯見很難,他就是這樣,因爲初學佛法的人:有眼睛才能看到啊,沒眼睛,眼睛瞎掉怎麼能看呢?見是指見性一直在作用。所以,初學困難就是困難在這個地方,一下子轉不過來。
[若能悟此見性爲真心,則常住妙明,不動周圓,無邊妙義,悉皆得顯,方能迥超識心,令決取舍],取真心,舍妄心,[故辨無眼有見]。就算沒有眼睛也能見,因爲見暗也是見。諸位!你聽過[迥脫根塵]嗎?這個意思就是:見性是超越六根、六塵的,不受六根、六塵的影響的。所以,簡單講就是說:一個人的心不受六根、六塵起任何的執著、分別、動念,這個人就是見性。換句話說:這個世間發生任何事情,都是生滅無常,都是緣起緣滅,都不值得我們如此的痛苦、執著,心裏先准備好,慢慢就進入見性的領域裏面。
[告阿難言:我今不與汝談玄說妙,但就現前實事,與汝言之;法若不顯,再以喻明之。諸有智者:指中根],[中根]就是指中根器的,[要以譬喻而得開悟;若上智之人,一聞便悟,不須譬喻;無智之者,喻亦難明]。沒有智慧的人,就是一直講比喻,他也會扭曲。同樣在講經說法,同樣一個師父,同樣這個時間、空間,諸位!底下的人,上、中、下的根器都有,有人聽得很法喜;有的聽得一點點啓悟;有的聽了引不起興趣,實在是聽不懂。
[阿難,譬如我拳,若無我手,不成我拳;若無汝眼,不成汝見,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義均否]?
師父先解釋一遍,說阿難,譬如我的拳頭,握著拳,如果沒有我的手,我就沒有辦法握成這個拳頭;阿難,如果沒有你的眼睛,不成汝見,你就看不到東西。也就是不成爲你見到如來這個拳;以汝眼根表示說:沒有眼睛、沒有眼根,就不成爲見;沒有如來的手,也沒有辦法成爲這個拳頭。用這兩種道理是不是相同呢?
[無手無拳,無眼無見,迷觀似同,悟見實異]。迷,還要加幾個字:迷者觀之似同。[似]就是這個道理好像是相同。悟見實異,悟者,開悟的人,見之實在是有所差異的。一般人都認爲:沒有手一定沒有拳頭;沒有眼一定沒有見。迷的人聽了這一句話:嗯!的確啊!沒有手,哪裏來的拳?沒有眼根,哪來的見呢?迷觀似同,迷者觀之好像一樣;悟者見之,實是差異的。[今佛以見例拳],用這個見性來例這個拳。比例這個拳,[用手例眼,故問之曰:以汝阿難眼根之見,比例我手之拳,此種事相,與義理均同否]?這個道理是不是一樣呢?[正勘阿難,爲迷爲悟耳],來勘驗阿難到底是迷還是悟![此中眼根,即眼所成之見,但舉能成,略卻所成]。他是舉能成,能成就是成拳、還有能見,略卻所成之因了,就不談因了。[拳理,即手所成之拳,但標所成,略卻能成:須善會之]。
[阿難言:唯然,世尊!既無我眼,不成我見;以我眼根,例如來拳,事義相類]
這個阿難只懂得順水推舟,不懂得見風轉舵。阿難言:當然啰!講得很有自信了,當然啰!世尊,既然沒有我的眼睛,當然我就看不到了。不成我見了,我的見就當然不存在了;以我眼根所成見,[所成見]就是所成之見,例如來手所成拳,這個道理是相通的、一樣的啊。[類]就是一樣、同一類。
[當機]就是指阿難[只知順水行舟,不知看風使舵,遂即應聲,答曰:唯然,世尊!唯然是應諾之詞。既無我眼,不成我見等語,全同凡情見解]。跟一般的凡夫見解是一樣的,差不多全世界的人都是這樣講,沒有眼睛,哪來看得到呢?是不是?他不懂得見黑也是見。[究竟不悟見不屬眼之理],究竟、畢竟沒有覺悟,這個見性乃是不屬于于眼根,因爲見性是迥然獨立存在的,無關于眼根的,眼根好,能見物;眼根不好,也能見,但是,是見暗,統統能見。[乃曰:以我眼根所成見,無眼即無見;例如來手所成拳,無手即無拳,若事相若義理,兩者比例,正屬相類。類者似也,同也。二雙陳法喻令審竟]。
[辰叁 辨明無眼有見]
[佛告阿難:汝言相類,是義不然。何以故?如無手人,拳畢竟滅;彼無眼者,非見全無]?
佛對阿難這麼說,你說這二種事情是相類似的,是義不然,其實不是這麼一回事,爲什麼呢?譬如說:沒有手的人,一定沒有辦法握出這個拳頭,叫做拳畢竟滅。可是,眼根壞掉的人,沒有眼睛的人,非見全無,不是連見性都沒有啊?見性是無關于有眼、無眼,它都一直存在的。
[初叁句,總斥引例不齊。告阿難曰:汝言無眼無見,引例無手無拳相類,是義實則不然,汝殊欠審察],沒有好好地審察。[何以故下,征辨不相類之義],征辨就是說分別,就是問辨不相類之事、之義理。[如無手人],沒有手的人,[手無則拳相畢竟是滅]。手沒有,當然就沒辦法握成拳,[以手外無拳故;彼無眼者,眼壞而見性仍然不壞],見性不是肉體的,不是神經系統的,它是存在。[以眼見各體故],眼是屬于塵,見是屬于心,一個是色,一個是心,是不一樣的。所以,以眼、見各體,所依靠的體性是不一樣的。
[彼無眼者:指盲人,非見全無],不是連這個見性都沒有,[以仍能見暗故],還是可以看到暗的。[全無二字按體用作二釋:一、約用釋]就用來解釋:[盲人無眼,既能見暗,但阙一分見明之用,非見暗之用而全無也]。所以,眼睛不好的人,也可以看到暗,少了那個明的作用而已。[二、約體釋:盲人無眼]盲人沒有眼睛,[但是眼無]只是眼睛沒有,[並非能見之全體亦無,以見體整個],見體就是見性之體。加兩個字才看得懂:以見[性之]體。它是獨立存在的,從來沒有虧損的。所以,在座諸位!如果你今天的果報,眼睛、耳朵、鼻子怎麼樣,稍微有一點瑕疵,這個無礙,如果你有因緣聽到正法,來悟到說:喔!我們的見性的全體。[完全無有虧損],原來我們這個金剛摩尼寶珠,赤裸裸的,每一個人都存在,[亦非半無也]。也不是說一半有一半無,它是一點都不虧損的,諸位!你今天就值回票價了。了悟我們各個心中的佛性是究竟圓滿的,是超越根塵的,它是迥脫根塵,一直獨立存在的。
佛陀降生的時候、誕生的時候,講了一句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個[我]是指什麼?就是指見性!知道吧!就是我們這個見性是最尊貴的,而且每一個人都有的。所以,學佛以後,我們的觀念開始改變了,我們今天沒有錢;或者是重病;或者是有一些逆境,諸位!不必太在意它,廣欽老和尚講的那一句話,講得真是好!他說:你根本就不要管這個身體變成圓的還是扁的,那跟見性沒有關系的,喔!講得真是好!所以,你只要照顧這一顆心,如如不動的心,如母雞孵蛋,千萬不要動到執著的念頭,讓它光明的智慧心一直展現作用;千萬不要起分別,讓這個清淨心一直起作用,就像母雞孵蛋一樣。所以,記住!我們今天全部修淨土法門,念這一句佛號,要念到對相上的執著徹底解脫,心中只有這一句佛號;念南無阿彌陀佛,要念到徹底地自在,你是真的念佛的人!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到一切事情、情緒完全作得了主,你是真的念佛人;什麼事到你面前來,統統如如不動,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是真正的在念佛。你現在都沒把握,你臨命終,哪來的希望往生極樂世界呢?往生是現在的事情,不是臨命終,這個就已經很清楚地告訴你,我們現在必需時時刻刻提升自己的正念,發菩提心。爲什麼說:修行是點滴的功夫,是別人給予不來的?就像師父今天給你指點、啓發,也是一種增上緣,修不修、放不放下,還是要看你自己啊!你說:我就是不聽、我就是不放下!我也沒有辦法,做法師的人,只能盡力地救度衆生,他不自救,誰也沒有辦法!
[所以者何?汝試于途,詢問盲人:汝何所見?彼諸盲人,必來答汝:我今眼前,惟見黑暗,更無他矚。]
所以者何?爲什麼呢?你試試看,[于途]就是在半路,你試試看:在半路攔截一個盲人。盲人通常有導盲犬,盲人詢問那個眼睛瞎掉的人,你眼睛眼前看到什麼?那個盲人、這一些盲人,一定這樣回答:我今眼前見,[黑暗]前加[一片]的話。[惟],就是獨獨。我現在在我眼睛前面的,惟獨獨只見到一片的是黑暗。更無他矚,[矚]就是看。
[此令其詢驗],[詢]就是查問。[重征所以無眼有見者,何也?汝若不信,試于途中,詢問盲人,自可驗知;以無眼有見,非盲人…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