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九▪P2

  ..续本文上一页在作用,一个是明,一个是暗,见性无关于明暗。

  诸位!你能体会出来吗?现在想像一下,我现在问你,看看你懂不懂得见性?现在这样子,我们这里都有灯光,把眼睛睁开的时候,大家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对不对?见性可以作用,能见。诸位!我现在把所有的灯光统统切掉,完全关掉,完全伸手不见五指,诸位!能不能见呢?当然能见啊,因为看到一片都是漆黑;不能见,你怎么知道它前面是黑的呢?你就是因为见性在作用嘛!见明、见暗,统统是见啊!知道吗?见性一直存在,无关于灯光。如果灯光切掉,一片漆黑,你说不能见,你怎么知道见到黑?说:我现在见明;灯光切掉说:我见到的统统是黑的!那你见性不存在,你怎么知道是见黑呢?所以,见性它一直存在,无关于光线的,光线明来,看得到;光线不来,你一样看得到,看到什么?一样在作用,看到暗,意思就是说:这个心、见性一直存在的,无关于六根跟六尘的,它是迥脱根尘,独立存在的,慢慢慢慢体悟。

  [令知此见非眼,见性常住,全不系属眼根之有无]。就是你眼睛明亮,或者是你眼睛瞎掉也好,跟眼根没有关系。诸位!眼睛瞎掉的人,有没有机会开悟呢?有!眼睛瞎掉了,那当然是业报了,但是,没关系,我们的心性没有瞎掉,我们可以听经闻法,来开本性的智慧,我们的本性是光明的。因此,全不系属眼根之有无:眼睛存在,或者是被毁坏,统统不影响见性。底下八个字要画双红线,[有眼有见,无眼亦有见]。这个表示见性不受根的影响。所以,我说这十番显见很难,他就是这样,因为初学佛法的人:有眼睛才能看到啊,没眼睛,眼睛瞎掉怎么能看呢?见是指见性一直在作用。所以,初学困难就是困难在这个地方,一下子转不过来。

  [若能悟此见性为真心,则常住妙明,不动周圆,无边妙义,悉皆得显,方能迥超识心,令决取舍],取真心,舍妄心,[故辨无眼有见]。就算没有眼睛也能见,因为见暗也是见。诸位!你听过[迥脱根尘]吗?这个意思就是:见性是超越六根、六尘的,不受六根、六尘的影响的。所以,简单讲就是说:一个人的心不受六根、六尘起任何的执着、分别、动念,这个人就是见性。换句话说:这个世间发生任何事情,都是生灭无常,都是缘起缘灭,都不值得我们如此的痛苦、执着,心里先准备好,慢慢就进入见性的领域里面。

  [告阿难言:我今不与汝谈玄说妙,但就现前实事,与汝言之;法若不显,再以喻明之。诸有智者:指中根],[中根]就是指中根器的,[要以譬喻而得开悟;若上智之人,一闻便悟,不须譬喻;无智之者,喻亦难明]。没有智慧的人,就是一直讲比喻,他也会扭曲。同样在讲经说法,同样一个师父,同样这个时间、空间,诸位!底下的人,上、中、下的根器都有,有人听得很法喜;有的听得一点点启悟;有的听了引不起兴趣,实在是听不懂。

  [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否]?

  师父先解释一遍,说阿难,譬如我的拳头,握着拳,如果没有我的手,我就没有办法握成这个拳头;阿难,如果没有你的眼睛,不成汝见,你就看不到东西。也就是不成为你见到如来这个拳;以汝眼根表示说:没有眼睛、没有眼根,就不成为见;没有如来的手,也没有办法成为这个拳头。用这两种道理是不是相同呢?

  [无手无拳,无眼无见,迷观似同,悟见实异]。迷,还要加几个字:迷者观之似同。[似]就是这个道理好像是相同。悟见实异,悟者,开悟的人,见之实在是有所差异的。一般人都认为:没有手一定没有拳头;没有眼一定没有见。迷的人听了这一句话:嗯!的确啊!没有手,哪里来的拳?没有眼根,哪来的见呢?迷观似同,迷者观之好像一样;悟者见之,实是差异的。[今佛以见例拳],用这个见性来例这个拳。比例这个拳,[用手例眼,故问之曰:以汝阿难眼根之见,比例我手之拳,此种事相,与义理均同否]?这个道理是不是一样呢?[正勘阿难,为迷为悟耳],来勘验阿难到底是迷还是悟![此中眼根,即眼所成之见,但举能成,略却所成]。他是举能成,能成就是成拳、还有能见,略却所成之因了,就不谈因了。[拳理,即手所成之拳,但标所成,略却能成:须善会之]。

  [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这个阿难只懂得顺水推舟,不懂得见风转舵。阿难言:当然啰!讲得很有自信了,当然啰!世尊,既然没有我的眼睛,当然我就看不到了。不成我见了,我的见就当然不存在了;以我眼根所成见,[所成见]就是所成之见,例如来手所成拳,这个道理是相通的、一样的啊。[类]就是一样、同一类。

  [当机]就是指阿难[只知顺水行舟,不知看风使舵,遂即应声,答曰:唯然,世尊!唯然是应诺之词。既无我眼,不成我见等语,全同凡情见解]。跟一般的凡夫见解是一样的,差不多全世界的人都是这样讲,没有眼睛,哪来看得到呢?是不是?他不懂得见黑也是见。[究竟不悟见不属眼之理],究竟、毕竟没有觉悟,这个见性乃是不属于于眼根,因为见性是迥然独立存在的,无关于眼根的,眼根好,能见物;眼根不好,也能见,但是,是见暗,统统能见。[乃曰:以我眼根所成见,无眼即无见;例如来手所成拳,无手即无拳,若事相若义理,两者比例,正属相类。类者似也,同也。二双陈法喻令审竟]。

  [辰三 辨明无眼有见]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

  佛对阿难这么说,你说这二种事情是相类似的,是义不然,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为什么呢?譬如说:没有手的人,一定没有办法握出这个拳头,叫做拳毕竟灭。可是,眼根坏掉的人,没有眼睛的人,非见全无,不是连见性都没有啊?见性是无关于有眼、无眼,它都一直存在的。

  [初三句,总斥引例不齐。告阿难曰:汝言无眼无见,引例无手无拳相类,是义实则不然,汝殊欠审察],没有好好地审察。[何以故下,征辨不相类之义],征辨就是说分别,就是问辨不相类之事、之义理。[如无手人],没有手的人,[手无则拳相毕竟是灭]。手没有,当然就没办法握成拳,[以手外无拳故;彼无眼者,眼坏而见性仍然不坏],见性不是肉体的,不是神经系统的,它是存在。[以眼见各体故],眼是属于尘,见是属于心,一个是色,一个是心,是不一样的。所以,以眼、见各体,所依靠的体性是不一样的。

  [彼无眼者:指盲人,非见全无],不是连这个见性都没有,[以仍能见暗故],还是可以看到暗的。[全无二字按体用作二释:一、约用释]就用来解释:[盲人无眼,既能见暗,但阙一分见明之用,非见暗之用而全无也]。所以,眼睛不好的人,也可以看到暗,少了那个明的作用而已。[二、约体释:盲人无眼]盲人没有眼睛,[但是眼无]只是眼睛没有,[并非能见之全体亦无,以见体整个],见体就是见性之体。加两个字才看得懂:以见[性之]体。它是独立存在的,从来没有亏损的。所以,在座诸位!如果你今天的果报,眼睛、耳朵、鼻子怎么样,稍微有一点瑕疵,这个无碍,如果你有因缘听到正法,来悟到说:喔!我们的见性的全体。[完全无有亏损],原来我们这个金刚摩尼宝珠,赤裸裸的,每一个人都存在,[亦非半无也]。也不是说一半有一半无,它是一点都不亏损的,诸位!你今天就值回票价了。了悟我们各个心中的佛性是究竟圆满的,是超越根尘的,它是迥脱根尘,一直独立存在的。

  佛陀降生的时候、诞生的时候,讲了一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个[我]是指什么?就是指见性!知道吧!就是我们这个见性是最尊贵的,而且每一个人都有的。所以,学佛以后,我们的观念开始改变了,我们今天没有钱;或者是重病;或者是有一些逆境,诸位!不必太在意它,广钦老和尚讲的那一句话,讲得真是好!他说:你根本就不要管这个身体变成圆的还是扁的,那跟见性没有关系的,喔!讲得真是好!所以,你只要照顾这一颗心,如如不动的心,如母鸡孵蛋,千万不要动到执着的念头,让它光明的智慧心一直展现作用;千万不要起分别,让这个清净心一直起作用,就像母鸡孵蛋一样。所以,记住!我们今天全部修净土法门,念这一句佛号,要念到对相上的执着彻底解脱,心中只有这一句佛号;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念到彻底地自在,你是真的念佛的人!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到一切事情、情绪完全作得了主,你是真的念佛人;什么事到你面前来,统统如如不动,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是真正的在念佛。你现在都没把握,你临命终,哪来的希望往生极乐世界呢?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这个就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你,我们现在必需时时刻刻提升自己的正念,发菩提心。为什么说:修行是点滴的功夫,是别人给予不来的?就像师父今天给你指点、启发,也是一种增上缘,修不修、放不放下,还是要看你自己啊!你说:我就是不听、我就是不放下!我也没有办法,做法师的人,只能尽力地救度众生,他不自救,谁也没有办法!

  [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惟见黑暗,更无他瞩。]

  所以者何?为什么呢?你试试看,[于途]就是在半路,你试试看:在半路拦截一个盲人。盲人通常有导盲犬,盲人询问那个眼睛瞎掉的人,你眼睛眼前看到什么?那个盲人、这一些盲人,一定这样回答:我今眼前见,[黑暗]前加[一片]的话。[惟],就是独独。我现在在我眼睛前面的,惟独独只见到一片的是黑暗。更无他瞩,[瞩]就是看。

  [此令其询验],[询]就是查问。[重征所以无眼有见者,何也?汝若不信,试于途中,询问盲人,自可验知;以无眼有见,非盲人…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