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屈五輪指]:如來的手指,每一只都有千輻輪相,五指皆各有千輻輪,故稱五輪指,[屈五輪指]即捏指成拳。[如來舉臂(我查過詞彙:[臂]念bì也可以,念bèi也可以)屈指,爲光明拳]:此即言如來之拳有光芒,或如來拳放光。又以密教而言,如來拳或金剛拳菩薩爲主調伏或成就,在此則爲如來將調伏阿難隨妄之心之義,否則如來舉掌也就可以了,以拳在此有此特殊意義,故舉拳。[汝將誰見]:[將],用,以。[誰],何者,何。你用什麼來看?[我與大衆同將眼見]:這裏阿難還是用[以凡例凡]的方式論證,亦可說是[以衆證寡]、[以全體證部分],衆所同然;彼意以爲:大家都這樣嘛,所以我也一樣,同用眼來看,以凡情而言,此是顯而易見的事實,無庸置疑。
[汝目可見,以何爲心當我拳耀]:你的眼既自(然)可(以)見物,則你是以何者爲心(你是用什麼心),來對我的拳呢?也就是說,你把你的心拿去作什麼用去了?或,拿去放在何處了?汝目可見,你的眼睛自己可以看得到,那你的心跑到哪裏呢?[而我以心推窮尋逐]:[推],推斷,推論,推演,推衍。而我就用我的心到處去找,去推求。[逐],追逐,奔馳。[即能推者,我將爲心]:就是這個能推論的,我就把它當作是我的心。所以,所有的學者,用的就是意識心。因此任何一個作家、一個小說家,最多頂點能達到的,就是語言、文字用得漂亮一點、用得美一點,諸位!跟佛性毫不相幹。[咄]:[咄],喝斥聲。佛見阿難仍然如是堅固執著凡夫思量之情,不肯舍棄,故施之以棒喝,俾令覺醒。
[此非汝心]:這不是你的真心,只是你的心影。諸位!這個[心影]你要注意,心的起心動念,心的執著、分別是分別什麼?是只是在分別你心中的影像,凡所有相,都是虛妄,因爲你不知道那是虛妄的,所以,看一切相,就在自心裏面起分別。其實分別就是分別你的心,分別者,其實分別你心;執著者,就是執著你的心,而你的心本來就空。所以,什麼是凡夫?就是多了一層執著、多了一層分別,多了一層執著心,多了一層分別心,這個就是凡夫。我們不知道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是真如自性;而我們以爲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是在心外有法,不知道說日月星辰、影現進來的山河大地,統統是心中的影像而已。達妄本空,知真本有,了妄即離,離妄即覺,這《圓覺經》講得很清楚啊!了悟了衆相就是妄,離妄即覺,就是在心。所以,當你知道其實金錢、名利、一切的境界,你所擁有的房地産,或者是你的財産,你所擁有的這一切,財、色、名、食、睡等等,也都是心的影像。
我們的嚴重度在哪裏?嚴重度在錯覺,生命是一種錯覺;但是,生命也是一種正覺,就看你怎麼用心?用無明就是錯覺;用智慧就正覺,同樣那一顆心,無明跟真如,同樣那一顆心啊!所以,你只要記住,只是你的心影,放下執著跟分別,那個心的影像,不影響你的情緒,真心就顯現了!記得喔!妄當體即空,不必找真,諸位!真心不必找,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這個道理,應當無所執著,而生清淨心,叫做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現在你就知道了,這些妄心本來就空,空就是放下。所以,有的人用自責的方式,妄想很多,用自責的方式,用懲罰的方式,諸位!這個自責的方式就多一個心;懲罰的方式又多一個心,你只要堅持放下。剛開始放下的時候,會很辛苦的,因爲沖著自己習氣來的,我們以前從無量億劫來的習氣,大家都順著你了。現在要往上走、要解脫,會掙紮,內心裏面,大家不順著你,你碰到逆境會生氣;人家講你壞話,你也會生氣;人家叛逆,你也會生氣,因爲以前就順著生死流。現在回光返照了,給你痛苦的,你感謝他;給你逆境的,你感謝他,把仇恨變成感恩,生死慢慢慢慢地脫離……。
禅宗裏面講的:動念即乖,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你看到的只是心的影像,那不實在的。因此當我們了解以後,你就不會說:我想要去做皇帝的貴妃!因爲,皇宮裏面就是鬥爭啊!所以說:皇帝,不必羨慕;貴妃,你也不必擠破頭,學佛做自己就好,知足,是從內心充滿了智慧。記住!不要製造逆境;不要得罪你四周的親戚朋友、你的先生、愛人、或者是你的老婆,他不信佛,他的事,我們信佛。記得!不要跟他結惡緣,他不信佛是他的自由,你的另一半不信佛,因緣不具足,沒辦法,你也不能把他當作是敵人啊!你總不能前面說:老公!你好!老公轉一個頭,才走出門外,你就:業障!手就指出來了。那跟你一樣啊,你以前沒有學佛,也是這樣子啊!所以,我們學佛以後:I”m lucky woman. 我們是很幸運的老女人,lucky old woman. 幸運的老女人!學佛了!
推斷思量者,在唯識百法中稱爲[思心所],是心所有法之一,心所有法之義就是這個[心所],是屬于心王(心體)的作用。諸位!心王跟心所稍微解釋一下,心王就是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國王爲什麼稱[王]呢?[王]就是主宰,眼、耳、鼻、舌、身、意,第六、第七、第八意識,叫做心王,八識心王。心所就像大臣一樣,國王出去,大臣就跟著出去,國王出去打獵,大臣就會跟在旁邊去打獵;國王上殿,大臣就會上殿,陪著這個國王,所以,國王在,大臣就在旁邊,心所就像大臣。
舉一個例子來講,譬如說:一個很善良的人,平常做慈善習慣的人,眼睛看到一條狗,這個眼識,八識心王,看到一條狗在病苦哀號,他的憐愍心就出來了,趕快要把這條狗救出來!譬如說:它被夾子夾到了,或者跌落水溝了,臺灣常常發生這種事情。饑餓了,頭發都掉光了、生病,雖然是一條狗,可是,這個人很善良,善心所就現前。諸位,眼識現前,善良的心所就現前,救衆生的心馬上心所就現前。好!衆生就不一樣了。眼睛一看名牌,心就馬上說:我要擁有它!貪就出來,貪心所,心識、心王、心所一下子馬上就…如果是很有善根的,說:某某居士!現在文殊講堂正在講《楞嚴經》!耳朵一聽到、一聞到這個要講經:我要去!耳朵,心王,我要去聽經聞法!他馬上善根就現前。心王,心所,知道嗎?馬上就附和。所以,有五十一個心所,這個在《百法明門論》裏面講得很清楚了。所以叫做如影隨形,故即如心影,猶如樹之影,並非樹本身,然見樹影即知有樹;心所也是一樣,[心所]非[心](是附帶的),然見[心所],即知有[心]。看到了大臣,就知道一定有國王。
義貫:[阿難,汝今]即[欲知]到無上菩提的[奢摩他路],且[願出]叁界[生死],故我[今複問汝]一個問題。這樣說完之後,[即時如來舉]起他紫磨[金色]的手[臂],並[屈]其[五]隻(只)千輻[輪]的手[指],而成爲拳相,而[語阿難言:汝今]看[見不]?[阿難言]:我看[見]了。[佛言:汝何所見]?你看見了什麼?[阿難言:我]看[見如來舉]起手[臂]後[屈指]而成[爲光明]閃耀之[拳],其光照[耀]著[我]的[心]與[目]。[佛言:汝將誰見]?那麼你是用什麼來看的呢?[阿難言:我與]在此會中所有的[大衆]都是[同將眼]來[見]。[佛告阿難:汝今]回[答]了[我]說:[如來屈指]成[爲光明拳]照[耀汝]之[心目];這麼說來,[汝目]即自[可見]物,則汝[以何爲心,當我拳耀]?正當你看著我的光明拳晃耀之時,你把你的心拿去作什麼用去了?[阿難言:如來現今徵]問我[心]之[所在,而我以心]各處[推]求[窮]盡四方[尋]覓奔[逐]的結果,發現[即]此[能推]窮尋逐[者,我將]之認[爲]是我的[心]。
[佛言:咄!阿難,此]能推者,並[非汝]之真[心]。所以,我們現在所謂的思想,思想家、作家、文學家等等,統統是意識心,沒有一樣不是用妄心在做事情的。所以,師父重複地強調:這個世界,如果沒有佛陀來示現成佛,一個都別想醒過來,一個都沒有辦法,包括我在內!所以,師父很幸運地聽到了正法,我今天有這個能力,來跟大家分享佛陀的正法,我們統統要感恩我們的教主釋迦世尊,由于釋迦世尊吃盡了苦頭,而悟到了每一個人都有佛性、都有真心,我們的可貴之處就是幸運。除了幸運以外,我們更要做一個高人一等,佛弟子的修養,一定要比世間人好得好幾百倍、好幾千倍。不能說佛陀的弟子有一顆善良的心、有一個般若的智慧心,所表現出來的涵養,比世間人糟糕;世間人脾氣還沒這麼大、還沒這麼無知。可是,我們學佛的人所表現出來的,卻比世間人糟糕,那麼就是傷了佛陀的心!所以,我們學佛的人,我們的涵養、我們的容忍度、我們的氣度、我們的雅量、我們的胸量,一定要比一般人更大!所以,記得!佛教要興盛嗎?胸量放得愈大,佛教就愈興盛!佛弟子自己本身胸量就很小、就內鬥,佛教就是會走向滅亡。學佛,路要愈走愈寬,不是愈走愈窄,記住師父所講的話。
诠論:這是第二度徵心,爲如來欲驗阿難在七處破妄之後,有沒有任何省悟,亦即:[成果檢驗]。但阿難還是執迷不悟,他還是說:[我與大衆,同將眼見],實是堅固執著,然欲破此迷執,實非易事,因爲這是凡夫最根本的計著之一:把眼當作是能見者,不知能見者是心,而不是眼;眼只是一個通道而已,如照相機最外面的鏡片而已;真正能攝影的,是後面的軟片,並非鏡片。然凡夫之人但見表相,執以爲實;是故[眼爲能見],凡夫皆視爲當然,無可置疑;而此實是凡情所計,其實不然。此其一。
其次,凡夫之人又有另外一個更嚴重的計著,即阿難所顯露的:[即能推者,我將爲心]。前面第一個計著(計眼爲能見),那是一般凡夫皆所共計。[計]就是執著的,現在這第二個計著,則是比較[有思想]、有學問的人的計著,能作這樣的言說之人,…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