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六▪P3

  ..续本文上一页你现在无量无边的烦恼,还有将来无量亿劫以后的法身慧命。当一个人开般若智慧的时候,这个人就是真正地在成长,叫做法身般若智慧在长大。所以,当你有办法对境寂然的时候,这个人法身慧命就一直在增长……。学佛它是有次第的:第一个,你一定要放下财色名食睡,这是第一点,看淡泊一点财、色、名、食、睡,不再贪着,贪外境的这一些什么珍珠、项链、珠宝、名牌;或者干到总统,统统一点都不羡慕。第一点要先做到这样子,财、色、名、食、睡,统统看得很淡。第二点,要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绪;第三点,要掌控自己的念头;第四点,连微细的动念都可以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因为内心里面的我执会很顽强,他会借机会、借理由来美化自己,明明是执着跟痛苦,他也会美化,把自己美化。为什么?人是两面的动物,污染的东西,他会……。佛法是合法的,合法会掩护非法的。知道吗?内心的无明就是非法。人类的我执、法执的微细缺点,他不愿意去面对它。不愿意去面对它的时候,他就会假借种种的理由来掩饰自己,明明是在生气,他就说:我哪里有生气?明明在起烦恼,就说:我哪里有?哼!他算什么?学佛十年、二十年,一讲到不愉快的:他算老几?如果我叫大家有这种习惯的举手,统统会举手,我不骗你的,一个都逃不掉!那个叫做内心深处的顽强意识,是很难的!

  诸位!坦诚面对自己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肯面对自己,你就有机会解脱。你肯面对自己就是:这个四大——地、水、火、风的假相,你很清楚的,这个脑部剖开来,就像豆腐脑一样,医学上讲:我们的脑部,就像果冻一样的硬度,果冻,你拿一个果冻,人家常常拿茶冻给师父吃,我们的脑部就像果冻这样子,你只要把果冻往下一放,啪!就散开来,所有全身地方都可以医;只要撞到脑部,啪!没有救,它是最重要的部位,撞到都没有救了!是不是?所以,那个时候变成植物人!所以,有时候车祸死亡,有时候这个事情比较好解决;一撞到,脑部受重创,爬不起来,醒不过来,活的人很痛苦!是不是?为什么?大家都苦啊,那个变成植物人,也很痛苦啊,他爬不起来,他心有余力不足,他脑部受重创,有时候,两个眼睛只能这样眨一眨,眨一眨,手则稍微动一动。诸位!你想想看,你回去躺在床铺上,把双手、双脚绑起来,绑一天,还不准你讲话,人家说:你要不要吃饭?你只能眨眼;要不要喝水?不能讲话喔;你是一个正常人,你只要一天,来跟我领一千块,绑在那个地方。就是你尝试看看,那个植物人是什么滋味,有多么的痛苦!

  我告诉你新闻报导的:家里的人都很忙,有一个阿公是植物人,因为他的嘴巴张开合不起来,因为装管子,有时候拔起来,有时候自己能够呼吸,植物人就放这样,结果蚊子在这边叮的时候,他有一点知道;可是没有办法!苍蝇爬到他的口中去产卵,产卵后就会有蛹,有幼虫啊!结果后来被他家人发现了,从他嘴巴里面挟会蠕动的虫出来。这个蛹,你只要软的肉,这个就是好孵化,因为有营养,它就会名孵化。他嘴巴因为闭不起来,苍蝇飞进去以后,这个虫长在里面。所以,这个植物人,还必需常常跟他清嘴巴呢!你想想看,如果我们碰上了这样子,你看怎么办呢?你就知道人生的不幸。那么就回光返照说:你想想看,我们今天要面对这个,时常面对这个色身,时常想到:我们也会有生老病死、时常想到:万法都是败坏之相、时常想到:把这个色身分开来的时候,到底[我]在哪里?如果你肯面对它,你就有解脱的机会。如果你装迷糊,你就永远没有解脱的机会,因为你不敢面对它,你不敢面对这个缘起的假相。你就永远不能觉悟,会继续贪染。底下说,除非他心脏有问题。众生连自己所拥有、且一直在用,一刻都少不得的眼耳鼻、四肢等,都不知不觉,更何况心肺等内脏,更不用说六识、七识、八识了!全都是打从出娘胎开始,即终日用而从不自觉知。所以,师父说:没有学佛的人,谁能够醒过来?谁能够醒得过来?

  [枉入诸趣]:因不自觉本具之妙明,所以不知自珍自贵,而自染污,妄造众业,因此很冤枉地入了六道,累世奔波受苦——结果都是白苦的!就像有人没事一时兴起,从台北到高雄玩,到了高雄,竟丢了荷包中的五千元,身上顿成一文不名,而事实上他是把钱塞在一件大衣的暗袋里,自己忘了,遍寻不着,以为丢了。又无亲朋在彼,只好走路回台北,一路餐风饮露,露宿田野,又饿又累,受尽折磨,好不辛苦。好不容易到了台北,回到家脱衣服要洗澡时,才发现:诺!这不是那五千块现大洋吗!您说这人不是白白受了好多辛苦,好冤枉、好不值得是不是?众生忘了自心中本具之宝,流浪六趣,冤枉受尽无量劫贫穷奔波之苦,亦复如是。

  义贯,佛言:[云何二种]根本?[阿难,一者,无始生死]之[根本],此[则]是[汝今者](当下)[与诸众生]皆[用]第六意识[攀缘心]妄认[为]你们自己的自心[自性者],这就是生死的根本。[二者]、为[无始]世来本自[菩提]、本自[涅槃],本[元清净]之[体]。此体为何?[则]是[汝今者](当前)之第八[识]之[精],[元]本[明]净,此识精明之体,且[能生]起[诸缘]识(前七识),然后即为此七能[缘]之识[所遗]忘[者]。[由]于[诸众生,遗]忘[此本]具之妙[明]之体,故[虽终日]依之而[行]于一切,[而不自觉]自己拥有这么一个妙明之体,因此于无量世中[枉入诸趣]受生死苦。

  诠论:在此,佛即点出了两种根本。简言之,即凡、圣二种根本。然此二种根本皆是一心所成,一心所有,亦即,这两种根本,一切众生皆是自无始来即已有之,只是依与不依,随与不随而已。这二种根本,既然都是一心,则相互之关系为何,一为心之体,一为心之相;其体本净,其相非实,但是依据幻现。譬如以真金打造淫女相,或为牛、马、猪、狗相、乃至男女交媾或男根女根相,以及以真金打造诸佛菩萨、罗汉相;不论其相如何,其体皆是真金,一相无二,然以金匠手艺、熔铸、打造等因缘,而有如是相现,或染或净。金体虽一,打造成净相,即有净用,见之令人起清净心,乃至恭敬心、信心等;若打造成染相,即有染用,见之即不思议令人起染污心、贪爱心、烦恼心。以法之体、相、用,法尔如是故。众生亦如是,同是一如来藏清净本性,若依其相(六识攀缘心),则自己将自己纯金之心打造成凡夫相,故此六识攀缘心,即是一切众生成凡之根本。若依其性(本清净体),则是自已将自己纯金之心打造成贤圣,故此清净本体,即是一切众生致圣之根本。然须知成凡、或致圣皆是一心之用。

  因此学佛要懂得用,用得出来就是佛法;用不出来就没有力量,无明就会作用,般若不会用,就会变成无明用。若了相,即得离凡,了相就是众相本空,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了解相是妄,所以,应当放下,而且放得很彻底。若见性,即得致圣。然离凡、致圣皆须于此一心之体、相(二种根本),有知有见,若无知无见,即不得修学之根本;若不得修学之根本,则是盲修瞎炼。也就是没有明心见性,叫做盲修瞎炼,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就是这样子。不知在修什么,亦不知为何而修,故堕于凡、外、权、小、邪魔恶道。因此,明确觉了、知见此二根本,实是一切修行中,最重要最重要者。记得!一个是妄本,就是意识心;一个是真本,就是我们一生灭的如来藏性,就是真心。

  简言之,若不了知此二种根本:就是真本跟妄本。什么是真?什么是妄?所以,记得,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你就是用真心在修行,你也不必去看众生的过失;也不必一直去讲众生的是非、恩怨,其实这个都没有任何的意义,圣人所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死;凡夫所关心的是别人的是非。诸位!圣凡之差别就在这个地方。圣人每天都会注意到自己的起心动念,是不是伤害自己的清净心?他以自己的生死最为重要!我讲这一句,不是说叫大家学自私。而是说在你没有成圣以前,你有那么多时间去干预别人的是非恩怨吗?有吗?是不是?初学佛法的人,是不是以降伏自我,来当作是最重要的功课呢?我们有能力,才去慢慢地感化众生。众生也不一定是让你感化得了呢!没有办法的!一个众生在执迷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是用圣人的心就有办法救他的,你要等他一直迷,一直迷……一直转……,转久了以后,他开始发现他不对了、很累了,经过了五年、十年以后,他发现说:十年前师父就告诉我:这样是不对的!可是,我告诉他这一句话以后,他要十年后,他才能体会我这一句话,十年后,有因缘醒过来,还算不错呢!所以,当一个人在执迷不悟的时候、他因缘不具足的时候,你只能点到为止而已;除非那个上根利智的可以用硬的来,一般没办法的!所以,祖师大德要有所成就,哎呀!那个在禅堂里面,都是吃尽苦头的,不是像今天这样的,轻轻松松的。所以,现在学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答案就是吃不了苦,没有办法的,吃不了苦的!底下,走错了路都不知道。佛子其致意焉,致意就是好好的注意一下。成观法师大慈大悲,一直再三地呼吁我们,佛弟子要用真心修行,就像佛一样地怜愍众生。

  [第八节 第二度徵(征)心]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阿难言:如来现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后面这一句话就是:此非汝真心,你用的就是意识心,阿难!这个不是你的真心,你错用心了!

  注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