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里?重点就是佛性要能用。诸位!佛法不能用,或者是用不出来,这个人学佛一辈子,都摸不到佛的根本。当你在烦恼的时候,正好用,用佛法;当你在困境的时候,正好用佛法;当你在耍脾气、个性的时候,正好要用佛法;当你在得意的时候,正好用佛法;当你没结婚的时候,正好用佛法;当你结婚以后,正好用佛法,佛法二六时中,没有一样不可以用。当你很贫穷的时候,正好可以用佛法;当你干到总统的时候,正好可以用佛法。为什么?它就是用啊!佛法的可贵处在哪里?就叫做用。而不是听了佛法以后,把这些背成名相。
诸位!每一种逆境,它都是一种考试,你要在所有的境界里面忍,般若智慧就现前。不是今天你来念念佛、来拜拜佛,就样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修行它叫做真枪实弹的,就是碰到境界,你真的能够控制自己,完全解脱,用般若的智慧,往正面的角度去想,往正面的角度。凡事从正面的角度考量,那个人就是最有智慧的,因为任何东西它都会有两面体,一个人往坏的一个角度去考量,这个人的烦恼就永远不断;碰到事情,往好的一个角度一直考量,这个人心灵愈来就愈健康……,貌相就会愈来愈转变,相随心转嘛!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今者],当前,当下。[识],第八识,亦即阿赖耶识。[精],精明体。[识精],第八识之精明体。[元明],就是本明。你现今当下的第八识的精明之体,本来明净。若依唯识法相,则第八阿赖耶识为[真妄和合],以第八识体本真。第八识有一个重点很重要,就是带有少许的妄。真心带有少许的妄,就是第八意识,诸位!你只要背这一句话,你对第八意识的理解就会更深刻。所以,把第八意识的妄除掉,真就显现。第八意识虽然不是本性,但是,叫做第二月,就是接近月亮了。以第八识体本真,由于受无始一念无明所熏,即当下不思议转成染污之相,而得[阿赖耶]之名(原本未受熏转之前,只称第八识——第八识为中性之名,这个我们讲过了。而没有阿赖耶之名)。阿赖耶有受染污义,阿赖耶简单讲就是染污了清净自性的名词。自此,其体虽真,然其相是妄,故称之为真妄和合,也就是真心里面当有妄,而妄心除掉却回归到真,有如铜上长铜绿。此为依唯识而言。然唯识虽为大乘,但仍是权教,那只是方便教,若以实教言之,则阿赖耶当体清净,实无妄相可得。实教就是根据真实之教,叫做究竟教,不讲方便,因为叫做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本来就不存在的,是众生不知道,迷了不觉悟,所以才有妄,而妄本来就不存在的。更无真妄和合之事,以八识、赖耶,全是如来藏清净本体之用。
诸位!刚刚师父已经讲了:学佛就是贵为能用,你要牢牢记住这句一话。用就是:你的生活里面就是要充满佛法,知道吧!佛法就是般若的化身。因此所有的佛法,统统叫你开智慧,也要叫你能够用,当你会用的时候,诸位!你就是闲人了,闲人,安闲无事,闲人非等闲人,你就是不简单的人物了!心能够闲的人,那个人就是不简单。心能够放得下的人,那个人就是不简单的人。凡跟圣的判别是什么?就是圣人放得下;而凡呢?凡什么都放不下,就这样子。
故称[识精元明],此为如来了义之教,再无权教之依相分别,而直指当体,是故本经之经题为[如来密因]。如来密因是什么?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就是如来密因。所以,为什么叫大家修行要用本性修行……。禅宗:什么叫做禅心?禅心就是佛的心。什么叫禅?禅就是:佛的心就是禅。所以,不可以把八大宗派打成二段的,是因为时空不同、所依的经典不同、各人根机不同,所以才有八大宗派的,究竟都是一佛乘的。如来密因……修多罗了义经,学人至此,须顿舍一切教下之思议。思议就是什么?就是语言、文字、观念啊。顿舍!乃能顿契佛心宗门之奥旨。
[能生诸缘]:[诸缘],诸缘识,即七转识(前七识)。诸位!这个七转识从哪来?就是从第八意识转出来的,第八意识就像母体,转出来前七识以后,转不回去了!所以,一切众生都是往外攀缘,认为妄识是实在的,认为妄境也是实在的。而佛陀说:妄心不可得、妄境也不可得,唯一就是如来藏性。所以,众生就是转出来以后,转不回去,这七转识就是前七识了。第八识受熏转为阿赖耶后,即称为[自证分]。这个自证分是体,证自证分就是用。自证分是什么意思?就是自体分,就是般若的自体分。所以,因此禅宗有一句话,说:一念无生,见闻觉知,即体即用,体即真如,用即般若,体用一如,这个就是佛。一念无生,它在解释什么?就是离染无垢的自体,证悟到缘起性空的道理;证悟到即于生灭,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此自证分便立即生起[见分]与[相分]。见分就是能缘,相分就是所缘。
诸位!自体分如果一念不觉,就化作意识心,这个意识心就会攀缘外境,自体分产生了见分,见分就会自动去缘相分,很主动,而且识的功能就是能所不断,因此白天攀缘外境;晚上躺在床铺上休息,在梦境里面,也是能所不断。梦境,你会去出国旅游、你会吃东西、会捡到钱,统统会的。明明身体在休息,意识就是没办法休息,这一点可以证明,人死后绝对不是毁灭的。见分即[能见分],相分即[所见分],亦即能缘与所缘。能缘即前七识,而所缘即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是故能缘与所缘皆是阿赖耶自所变现,故实唯有识,而无外尘,故此教法名为[唯识],而示[万法唯识]之义。意识就是:万法只有心,没有尘境。故依唯识学,即万法唯有识,且确定内识的确是有,并非没有,所以才叫[唯识]。相对的,外尘为虚妄幻假,以唯识所现故。然依如来最究竟了义之教如本经者,则唯一真,更无一法可厌可忻(xīn)、可取可舍。为什么?本来就空啊,忻厌、取舍,统统是生灭的东西。
[缘所遗者]:[缘],即诸缘识,亦即前七识。[遗],遗失,遗忘,遗落,迷失。七转识本是从阿赖耶体所转生出来的,但七识生起后,便好象遗忘了阿赖耶那个母体一样,便就几乎各自独立。各自独立什么意思?就是:眼只能见;耳只能闻,名自独立了。眼识只能见;耳,耳识只能闻,独当一面,各司其所攀缘集取之业。这集取之业放在哪儿去呢?放到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就是仓库,我们常常称:八识田中,就是这样子,这个轮回的主体性,就是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可说念念忙碌得不遑后顾;就有如孩子长大了,离家去各自创业,各奔前程,因此便忘了本家的爹娘一样。前七识就是这样,无始来便一直奔奔竞竞,缘取前尘,而忘失本心本识,所以在此经文说第八识是[七缘识]所遗忘者。
[遗此本明]:遗忘此自本有之妙明体。(翻开《楞严经表解》,看下表:
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有二释)
八识“能生”见相二分
八识“能生”
前七转识,有能缘之功
一切万法,为所缘之境
见分为能缘
相分为所缘
唯不能缘本生识海,故曰缘所遗也。
虽遍缘一切,不能反缘本识故曰缘所遗也。
能生诸缘,缘所遗者,有二种解释——八识[能生]见相二分,意思就是说:眼、耳、鼻、舌、身、意,第六、第七、第八,统统有见相二分的意思。那一张表:《八识与四分关系图》,师父已经解释过了。八识就是八个识,八识[能生]见相二分——见分为能缘,相分为所缘——唯不能缘本生识海,意思就是:转出去以后转不回来,他不懂得歇即是菩提。所以,什么事情应当冷静一下,愈冷静愈放得下,愈接近佛。故曰缘所遗者,所以,我们攀缘本性所遗落的、所遗失的。八识[能生]——前七转识,有能缘之功,因为前五识攀缘色、声、香、味、触;第六意识就是分别心;第七意识就是执着心。所以,前七转识,有能缘之功,一切万法,为所缘之境,所以,七转识能造善、恶、无记业,所以,遍缘一切,不能反缘本识,故曰缘所遗者。
翻开《义贯》,[虽终日行,而不自觉],这一句就是答案。我们每天都有如来本性,但是,不会用,就像向人乞讨幸福一样。诸位!大彻大悟以后,幸福就在心中;大彻大悟以后,幸福不必向人乞讨,快乐无穷。悟道的人,快乐不必向人乞讨,像乞丐一样向人乞请,不需要。为什么?觉悟了,自己就是佛了。虽然日行,而不自觉,可惜了,众生不知道,每天都跟佛生活在一起,夜夜抱佛眠,却不认识佛,佛弟子每天都在找佛,一觉醒过来,听经闻法,恍然大悟:我就是佛![终日],就是整天。[行]就是用。虽然整天没有一刻不用它,但却一直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例如整天每一刻都在用眼、耳、鼻等,但从来也没有觉得我有一双眼、一个鼻子、两只耳朵。几乎没有人在听的时候,同时觉得[我有一副耳朵,而且我正在用它!]五官如是;至于心、肺、胃、肠等,乃至牙齿、舌头等;平常几乎没有人有觉知说:[我有个心,而且我正在用它]。所以,为什么佛法称为内观法?叫做往内观。
我们从小的教育叫做往外缘,从小的教育就是这样,你学了很多的英文,譬如说:你英文很溜,你可以考到托福,申请到一个美国很好的学校,最多跟美国人做一做生意,你英文很溜!对不对?Conversation很强,再接下来怎么样?了解一下美国的文化,那么棒的英文做什么?就赚钱谋生了,赚一些钱,跟美国人打交道,坐飞机,很好啊!坐飞机,全世界任你跑,你不会丢掉啊,你懂英文啊!但是,佛法不是这样子,佛法不是知识的领域,它是觉悟、是解脱。你懂英文跟解脱是两码事,你懂日文,日语很强,那跟解脱又是两码事情呢!你日语讲得很好,最多跟日本人做生意啊!或者嫁个日本人,或到日本买东西方便,最多就是这样,了解一下日本文化。佛法可不是这样的,佛法不是日文,佛法不是英文,佛法是心法,无关于语言,诸佛妙理,无关于语言。
佛法是要解决…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