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2007.9.15——2008.3.9 文殊讲堂
第六张DVD
翻开义贯,[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注释:[无始生死根本]:[根本],所依之义。所谓根本,就是所依的。也就是众生是依于六识妄心;而佛陀是依于如来藏性,所依的不一样,妄识则有生死、则有轮回、则有颠倒。所以无始劫来,遭受无量生死的根本所依,那就是六识妄心,以此妄心种种颠倒,故受轮转。诸位!这个轮转,远程来讲叫做轮回;近的距离来讲,现在这一念来讲,叫做心有生灭就是轮回、情绪有高低就是轮回、每天重复就叫做轮回。不一定说讲六道轮回,它这个轮转,就是心有增有减、有生有灭、有来有去,统统叫做轮回,回归这一念。[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则],即,那就是。[今者],现前,目前。[与诸众生],不但是你,所有的众生都是这样。[用],以,认,当。[攀缘心],第六意识,因为第六意识于外攀缘前五识所得五尘落谢之影子。
诸位!为什么分一个前五识?为什么分一个第六意识?又分一个第七意识?一个第八意识?底下这一句话是很重要的,意思是:一个怎么会弄成八个呢?本性是一个意识,意识为什么八个呢?意识就是就功能来分类的,前五识就是对外境,眼、耳、鼻、舌、身是对外境的。第六意识的功能就是分别心,第七意识的功能就是强烈的我法二执,第八意识的功能就像仓库一样的,储存一切的种子。现在我们就了解了,为什么八个识?就是因为从功能上来分辨。于内攀缘第七末那识,所以,第七末那识叫做意根,叫做意识的根本。故称第六意识为攀缘心,因此我们有分别心,就是指第六意识;我们有微细的执着,这个执着分先天跟后天的。先天叫做俱生我法二执,第六意识也是一样,有俱生的,也就是先天,还有后天的。
[自性],真心,本性。此言,什么是无始生死的根本呢?那就是现前你与一般众生,错把第六识攀缘心当作是自己的真心本性。诸位!全世界上至皇帝,下至贩夫走卒,只要没有听到正法,统统用这样的心,包括哲学家、心理学家、艺术学家、音乐学家,都不能离开第六意识攀缘心的范畴,自己靠想象、靠分别。所以,后天所学习的总是不堪,因为他不是从清净自性涌出来的般若智慧。后天所学习的,总是不堪断烦恼。什么叫做后天所学习的呢?就是所谓语言、所谓文字、所谓意识型态。后天学习的总是不堪使用,因为没办法断烦恼。所以,诸佛妙理,无关文字、无关语言,就是这个道理。悟的人讲经说法,是从本性流露出来的;不悟的人说法,是会根据语言、文字这样解释一下,就象在解释佛学大辞典一样的。讲经说法是要启发众生的般若智慧的觉性,这个是悟道的人他才有办法;但是,不悟的人解释一下,说无生,他不知道无生是什么;说般若,他也不知道般若是什么,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亲证到内证的东西,没有回到故乡,所以,讲不出故乡的哪一个椅子摆在哪里、哪一个桌子摆在哪里、哪一个图腾挂在哪里。要像明心见性的人,他就悟到了本地的风光,讲什么他都符合佛的本意。一般你也有办法讲经说法,但是,如果你不悟,就像隔靴搔痒一样,很想要抓到重点来讲;可是,因为你没有见性、没有内证的功夫,你就不知道那个是什么东西。因此讲起经来,他就会很生硬,因为他都是用猜的,就象瞎子摸象一样,没有内证,或者是没有亲证佛性是什么,他就会用这样子方式。那么悟道了,你用任何的语言都没有关系,为什么?他完全掌握在清净心里面。清净自性的般若智慧里面,流露无量无边的语言、无量无边的文字运用、也无量无边的意识型态,为众生来解答。
说:师父!那您如果悟道,您需要准备吗?当然需要了,因为这个语言、文字是针对众生来讲的,所以,我一定要准备了。准备就是说我完全看得懂,但是,我在这一段,我应当怎么讲,你才听得懂。所以,准备不是为我准备的,我看经典只是遮遮眼睛而已喔;可是,就是为了大家的根器。为了大家,我才这样的辛苦来准备。为我,我需要准备什么呢?所以,我讲到这一段,我应当怎么讲,来让你明了,更进一层的去体会。
有一个法师来讲说:慧律法师!我来讲经讲了很久;但是,那个[法执],世尊所讲的那个[法执],我始终体会不出来,那个[法执]到底是什么意思?你看,他本人就在讲经了!我说:[法执]就是进一层的破除修行人的我慢。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一十八界,一个平常没有修行的人,他没有听到佛法,我执跟法执都存在。修行人,他知道四大本空,五阴无我,可是,他有一个观念,也就是:我学佛了,比别人更高一层了!他懂得佛教的很多名相,而把这些名相拿来骄傲自己,自负就化作自己的个性。以前就有我慢的个性,现在懂一点解脱的道理,又变成法上执着,不知道《金刚经》所讲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以,我法二执,其实它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如果你照见四大本空,五阴无我,其实本来就没有法执,[法执]其实只是个名词而已。但是,因为修行人从我执、断我执,再断法执这个过程当中,会起骄傲,也就是老修行脾气大,老修行的个性很难改的!诸位!你可以看到,他皈依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人家一讲一句的时候,他内心里面马上起反抗的心,啪!就弹回去了!这个就是说:佛法讲很容易。但是,要碰到你那个痛处,就是所谓的个性、我慢,我慢就是要把那个个性降伏,就很难,那个就是法执。听闻了佛法,懂了一些佛教的名相、一些法,然后拿这一些去轻视没有学佛的人,来狂妄那一些没有见性的人,这个就是悲哀!也就是佛所讲的,你只要动任何的念头。
我们的平等心就是说:你在修行当中,你只要却任何一个念头,就错!这个人很没有修行,怜愍他、宽恕他,我们自己明心见性,能够听闻到佛法,看到这个修学佛道的人,还在执着某一个角度,我们要怜愍他、要同情他。所以,你只要动一个念头,去攻击任何一个正法的法师、任何一个道场,把自己抬得很高。诸位!这个就是束缚。究竟解脱的,没有这样子的。究竟解脱的人,是一口吞无量无边的宇宙世界,都在这一念里面包容了,何况是佛弟子,不能互相包容?这是真正的入佛道的人。入佛道就是路愈走愈宽愈大,佛教愈兴盛。
什么时候佛教会灭亡呢?佛弟子胸量愈来愈小……,只容许我们这一宗宗派存在,其他的宗派,都批判得一文一值。佛教要走向灭亡,就是各自为政,路愈走愈小,就是佛教要崩盘的时候了!如果佛弟子也懂得佛的心,路愈走愈宽,能够包容八大宗派,包容任何一个正法的法师、其他的道场。那么,路愈走愈远,看到跟自己意见不一样的,那就随喜,没有动到任何我比别人行的念头!我们要了解,我们现在的佛弟子,有时候讲起来很辛苦的,他都是依人,他不依法。依人就是:这个法师对我很好、这个道场对我很好,你看!拜拜完的水果也让我拿回来。你看,我去的时候,师父也泡茶给我喝;中午的时候,师父也叫我吃饭,去的时候对我们很好!没有错。可是,没有法,没有正法,道场就是直接宣布死亡,就是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了。
一个道场没有正法,或者是整个佛教都没有正法,直接就是宣布佛教死亡的日子到了,因为没有办法呼吸啊,没有正法,佛教怎么呼吸呢?没有命脉嘛!因此我们了解,修学佛道,后天所学习的,只是语言、文字、观念。可是,佛性是启发你,而你自己爆发出来的,就像涌泉一样的般若智慧,这个就是真正的修行人。知道吧!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我说法四十九年,从来没有说一个字。都在指什么?统统在指本性啊!释迦牟尼佛说法,说了四十九年,没说一个字,你看!若说佛有说法,即是谤佛;若说佛入涅槃,即是谤佛,这《大般涅槃经》里面讲的。所以,佛陀从头到尾,都在指出每一个人的本性是什么。为什么说法四十九年,没说一个字?本性本来就没有来去、生灭、增减,哪有一个字、二个字呢?好好地理解一下。
[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菩提],觉,觉性。[涅槃],不生灭;涅槃有两种:有馀依涅槃(即二乘之涅槃)及无馀依涅槃(即佛之涅槃)。[无始菩提涅槃],无始以来,其性本自菩提、本自涅槃。[元],同[原],原来,原本。[元清净体],本来清净之体。此言,从无始以来,本自菩提、本自涅槃,原来清净之体,亦即佛性本体。言[原来清净之体]者,为指在此体中,究竟清净,纵然已经随着众生经过无央数劫之生死,然其本体究竟清净,一毫不染,不但毫无染污之相,连菩提涅槃之相亦无,故究竟清净,故称[元清净体],以其如是究竟清净,故是究竟之菩提(就是明觉)、涅槃(究竟不生不灭)。
又,[生死根本]与此[元清净体]皆称[无始],是由于众生[相]有生死,而[性]实不生死。这个画双红线。诸位!这一句体会得出来,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通!这一句什么意思?记得!生死就是生灭,不生死就是不生死,也就是:即于生灭,就是当体即空,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清净自性。你只要牢牢记住:歇即是菩提,生灭的东西,就不值得执着。以是由于众生[相]有生死,所以,佛陀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这样讲?就是要开采每一个人的真心,就是性。为什么讲:性相一如呢?相不可得,是不是?性就是真心。故其清净乃无始以来本然。
又,以众生有生死相,故亦有菩提相、涅槃相,然以究竟实法而言,即此生死相,并菩提相皆是究竟一相、一性,如真金与矿中之金,非有二性。所以,今天学佛重点在哪…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