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要搞得讓你煩惱,對不起,我就不跟你煩惱,你對我一點辦法都沒有,你再來煩我,我就遠離你,對不對?)。信心增長。速成不退。】
修習既久。功用淳熟。其心自然得住。住即止也。妄念不起。安住無爲。因心止故。定力(就)漸漸猛利。隨順方便。得入(無相)真如。自性(的無相)叁昧。煩惱深伏不起。信心日益增長。速得入住(速得入住十住位)。成不退位(成不退轉。住:十住位)。
寅叁 障重不入(哪一些人不入道?)
【唯除疑惑(沒有信心,是不是?)。不信(第二種叫做不信心,第叁、)誹謗。(第四、犯)重罪業障(的人。犯重罪:五逆四惡、四重罪)。(第五、)我慢懈怠(我慢:驕傲、狂妄的人,我慢的人。懈怠:懈怠的人,懈怠就是放逸,我就是佛,我也不必精進,我也不必用功,也不必拜佛、念佛,早、晚課不必參加了,統統不要了,他把那個佛當作是理想化,理想是懶惰的主人,我就是佛了不用修行,我就是佛了,他沒有對治,他沒有觀照,他不曉得習氣種子還存在,理念上,理論你是佛,可是一點都派不上用場,現在懶惰的人,講會講我是佛,可是境界現前的時候,發生不了作用,還是迷惑顛倒,就是懈怠的人)。如是等人。所不能入。】
唯除者。反顯離障(只要你離開這些一切障礙)。無不得入也(就沒有一個不入道的)。(哪些障礙呢?)其中障有六。一疑惑者。于理猶豫(不能決定)。二不信者。是闡提人(不信就是不信因果,不信真如的自性叫做不信,是一闡提人,闡提就是斷善根的衆生,他就是斷善根的衆生,你打死他,他也不相信因果,打死他,他不相信真如自性,你以無相法就進入真如無相的自性裏面,他也不相信,他只相信眼前的世間,今朝有酒今朝酔,不相信因果的人,我現在有酒,我就現在酔,我有錢,我現在就享受,你管什麼因果,現在都管不了了,還管到下輩子,死了什麼也都看不到,一闡提就是斷善根的衆生,還傷害佛教)。叁誹謗者。(誹謗怎麼能入道?是不是?誹謗佛教的人,他不信因果他怎麼能夠入道?)屬外道輩。四重罪業障者。謂五逆四重。五我慢者。則自恃貢高(驕傲、狂妄、不相信人家)。六懈怠者。乃放逸不勤。如是六種障。隨有一種之人。即不能入。一修止方便竟。
醜二 顯止勝能
【複次依是叁昧故(因爲無相:真如叁昧,那就統一了,一切都平等了,無相就一切都平等了)。則知法界(平等)一相(平等就是空,你要修行,你要進入真如法界就很簡單,修平等法,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何以故?一切法皆空。什麼有錢人,什麼沒有錢人,什麼長得好看、不好看的,對不對?統統一樣,一切萬象都是一樣,都是緣起沒有自性的東西,則知法界平等一相)。謂一切諸佛法身。與衆生(的)身。平等無二。即名一行叁昧。當知(無相)真如是叁昧根本(一直重複地告訴你,最重要的修行就是在無相,否則你念佛怎麼能定呢!你從白天一直在有相裏面打轉,一天到晚貪、嗔、癡、計較,你能入道,那根本不可能的,白天一直拼命計較,你晚上念佛能定嗎?是不是?當知無相真如是叁昧的根本)。若人修行。漸漸能生。無量叁昧。】
是叁昧。即真如叁昧。依此, 能知法界一相。法界者。十法界也。一相。即諸佛衆生。等無差別。即名一行叁昧。此二(這兩種:一個是真如)叁昧(一個是一行叁昧,這兩種叁昧。此二叁昧就是真如叁昧跟一行叁昧)。(這兩種叁昧)名異體同(真如也是無相叁昧,一行的話就是法界平等,一行的叁昧都是平等,都是要從無相下手)。《文殊般若經》雲。何名一行叁昧。佛言法界(平等)一相(就是一行叁昧)。系緣法界(系緣法界就是整個心放在平等地觀照,叫做系緣法界。內心裏面觀照一真平等的法界裏面,叫做系緣法界。)。是名一行叁昧。入一行叁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乃至廣說。以是義故。當知真如叁昧。乃總持王叁昧, (總持王:王就是超越叁昧,一切的叁昧)。總持百千叁昧。故曰根本。乃至能生無量叁昧也。
寅叁 辨其魔事
(就是說你爲什麼要講無相,因爲所有的現象在你面前,你統統要攝念、觀照,這是唯心所造,不是真實的,現什麼佛相、菩薩相,現魔鬼相、男女相,統統不要管他,畢竟空寂,底下就是爲了防止你修行起這個魔事、魔障,現在講統統是無相法)【或有衆生。無善根力。則爲諸魔外道鬼神。之所惑亂。若于坐中(在打坐當中)。現形恐怖。或現端正男女等相。當念唯心。境界則滅。終不爲惱(“當念唯心,境界則滅,終不爲惱害”,要記住!那個是唯心所造,那境界不是真實的,境界就沒有,攝念回來,觀照沒有能所,那麼能看到的境界,也是唯心所造,既然唯心所造,那就知道境界完全是假相,終不爲惱,見佛、見花、見光,六根、六塵所見到,統統不是真實的,就是聞香、見光,也不要執著,按捺一心念佛,在臨命終,極樂世界現前那就是真的)。】
梵語魔羅。此雲(中國話叫做)殺者。能殺害(修)行人(的)法身慧命(你只要無相,他就無奈你何)。初二句致魔之由。如其善根充足。一切魔事。不能發生。若善根力薄。則爲魔外鬼神所惑。魔能壞定。《楞嚴經》中。約五陰未破。廣示五十種魔事。淺深不一(所以,《楞嚴經》一定要研究,《楞嚴經》要振興佛教,怕衆生著魔,那麼五十種陰魔,這一定要講,所以,《楞嚴經》是列爲最重要的一部經典,五十種陰魔,淺深不一)。于叁昧時。佥來惱亂(佥(qiān)就是都。都會來惱害你,你在修行他就也許在夢境裏面給你看到,或者是念佛時,佛光現前,不,不要執著,不要執著)。此中略出叁相。一現可畏之身。怖之以失志(我現恐怖,不過,現恐怖相還好,現恐怖相的話,很多人都會念阿彌陀佛,在睡覺的時候見到鬼很難看;或者是車禍;或者是到山崖掉下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很多人都是念佛,哪一種情形不會念佛,夢到揀到錢的時候就忘記念佛,這很奇怪。我這個人對金錢不會怎麼貪心,可是,很奇怪!看到金錢還有一種喜悅的感覺,這很奇怪!這不曉得爲什麼這樣子,看到金錢還有一種喜悅的感覺,哇!原來是行菩薩道需要用到錢,所以,一看到錢就想到衆生有救了,把它化作功德,所以,我有喜悅的感覺,有喜悅的感覺)。二現可愛之身。惑之以生染(你打坐的時候,現那天女下凡,或者是穿得很少,或者是在夢境裏面跟你發生恩恩愛愛的境界,是不是?在睡夢當中控製得住,那才是功夫,才是功夫。一般人哪裏在睡夢當中有辦法控製男女的感情,很難,很難,他在白天,他不會起心動念,晚上睡覺就控製不住了,精力習氣嘛!對不對?)。叁現希有等事。誘之以入邪。則定心成就之與破亂。皆由心中主人(唯心所造嘛!)。主人若迷(我們的心如果迷了,迷就是分別跟執著,你動到念頭去分別、去執著你就迷了)。客得其便(那麼處境就有你的辦法)。主人不迷(我們的心不迷)。則彼(外在的)魔事。無奈汝何(所以,還是自己的問題)。故此通示對治(這個)方法。當起正念觀察。一切唯心。心外無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是則魔境即滅。終不爲惱。如《楞嚴(經)》雲。彼如堅冰(彼就是魔境,外在的魔境就像堅冰)。汝(就是無相修行的這個修行人,你)如沸湯(這個堅冰碰到沸湯,一下子就溶化了)。暖氣漸鄰(鄰就是近。只要一靠近)。不日消殒(不日就是刹那間,短時間叫做不日。不需要很長的時間,魔事就沒有)。雲何敢留。擾亂禅定(最主要的就是怕你著相而産生一種錯覺的喜悅,那就完蛋了。著相的喜悅,見到一切好的境界就産生執著,就到處誇大其辭地講給別人聽,這樣完蛋了。師父!我有看到天人。我說:我沒有看到。師父!您有沒有看到佛?沒有!有也當作假的,那也不太重要,有,我有看過佛光,我有見過,那個不重要,唯心自性本自有光明,對不對?夢見過佛,有!踏著蓮花飛行,有啊!這個也是假的,是不是/也是唯心,所以,一切境界,我們到今天來念佛,我們到今天來念佛,我們也不會執著這個東西,有見跟沒有見一樣的)。
【或現天像。菩薩像。亦作如來像。相好具足。或說陀羅尼(陀羅尼就是密教的咒)。或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或說平等。空無相無願。無怨無親。無因無果(法無因無果)。畢竟空寂。是真涅槃(把無因無果以爲是畢竟空寂,是真涅槃。真涅槃:以斷滅爲涅槃,這個就是以斷滅爲涅槃,把無因無果以爲是畢竟空寂,是真的涅槃,意思是以斷滅爲涅槃。這句話如果不加,會看不懂)。】
下廣辨魔事。共有四對。此現身說法對。天像(乃是)凡夫(當中最殊)勝(的)報(天像乃是凡夫當中最殊勝的像)。(現)菩薩佛像。(乃是)出世聖身。陀羅尼者密教(陀羅尼是密教的咒語)。六度叁解脫(空、無願、無相,是叁種解脫,叁解脫,叁門清淨絕非虞,空門、無相門、無願門,叁解脫)等顯教。此皆魔鬼伎倆(手段花招)。順(修)行人願求之心。種種示現。真僞難分。邪正莫辨。(修)行人易受其惑。若心生取著。便墮邪網。此中惟無因無果叁句。以斷滅爲涅槃。尚易知其魔說也(很多人都喜歡這樣子,很多人,你前世是我的什麼,你前世是我的什麼,是不是?有一個徒弟來到這個地方,說有一個密宗,不曉得是真的還是假的,有一個密宗說我前世是他的徒弟,師父!你覺得怎麼樣?我說:你怎麼不告訴他,我前世是你的祖父。爲什麼說我前世是你的徒弟,那你怎麼不講說我前世是你的祖父,見到我不叫:阿公!這種東西,就是修學佛法膚淺的人,他就喜歡搞神通、稀奇古怪,算命,排八字等等這一些,就搞這些東西,搞這些東西。我們佛法一切隨緣,如果能夠解脫的話,無所不自在,講什麼,參考而已,不是說迷到極點,那不可能!你也不能說否認這個地理沒有,也…
《大乘起信論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