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動念,一切法無念就進入真如)。不動不分別。是即爲法印(這才是真的了義,不動心不起分別念,是即爲法印,因爲一切法不可得,不值得我們執著,不值得我們傷心)。此之謂也。叁辦其魔事竟。
寅四 簡僞異真(分辨這個錯誤的、虛僞的不同于真的)
二 卯一 約邪正簡 二 對理事簡
卯一 約邪正簡
【應知外道所有叁昧。皆不離見愛我慢之心(外道不是我見就是我愛,要不然,就是我慢,認同自己而已,不誰認同別人)。貪著世間名利恭敬故。真如叁昧者。不住見相。不住得相(不住見相就是所謂的六根裏面所見的,也不住得相:也無可得)。乃至出定。亦無懈慢(也不懈怠)。所有煩惱。漸漸微薄(爲什麼?觀照心不斷,每天都在觀照,隨念隨遣、隨念隨遣……,哪有什麼煩惱,煩惱根本沒有,慢慢、慢慢地……,所以,善于用心便能入道,就是這個道理,要會用心,你不會用心,你不能入道,立于不敗之地用心必能入道)。】
此文承上得定而來。雖有所得。畢竟非真。故示以應知。而外道之定。爲邪定。以常與貪癡見慢。四惑相應。內著邪定。外貪名利。是謂錯亂修習。都成魔業。
真如叁昧者。正定也。湛然寂照。一切無著。不住能見之心相。不住所得之境相。能所雙忘。心境不立。即出定亦不貪名利。故無懈。不著我見。故無慢。所有煩惱。皆由貪著。而得增長。既無貪著。不期自遣矣(不期就是沒有一定希望怎麼樣,自自然然就消掉,我希望什麼時候除掉,可是,你不需要這樣。期就是說約定某一種時刻,達到某一種理想叫做期。我並沒有說我希望怎麼樣,你不要說我要除掉什麼,自自然然就遣掉)。正由此定。非強製識心之定。動靜一如。無出無入。若強製之定。入之則有。出之則無。在定縱經多劫。必以靜而礙動。出定稍涉須臾(你只要一點點就馬上煩惱)。必以動而礙靜(動爲礙靜,靜爲礙動)。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所以,一般人不懂,有的人問一個法師:師父!我念佛怎麼樣才能夠得定?這個法師講:你要常常打坐才能得定。人家問師父,他說:您覺得這個法師回答得怎麼樣?我說:我打坐才能得定,那起坐怎麼辦?那你告訴我,釋迦牟尼佛一生一世就常常坐在金剛菩提座下就好了,坐著才定,那起坐?起坐就亂了,這哪裏是一行叁昧、真如叁昧,對不對?入坐才定,那起坐怎麼辦?定本身是無所障礙的東西,是不是?入坐叫做寂滅涅槃,起坐叫做妙有現前,對不對?所有的妙有都是寂滅,所有的寂滅都不離動態的妙有,這就是真的功夫,未得謂得,未證謂證)。邪見密興(惡知見就跑出來)。種智消滅(種智就是佛智,一切種智,種智就是佛的智慧就被消滅了)。則邪正不可不辨也。一約邪正簡竟。
卯二 對理事簡
【若諸凡夫。不習此叁昧法。得入如來種性。無有是處。(爲什麼?)以修世間諸禅叁昧。多起味著(味著就是執著那種法喜,執著那種禅定的喜悅,那也是一種執著,不想起坐,我坐得非常的舒服,不想起坐,那個也不是一個佛定)。依于我見。系屬叁界。與外道共(跟外道沒有什麼差別。共外道一處:一鼻孔出氣)。若離善知識所護。則起外道見故(我們修行人如果離開善知識,就很容易跑到外道之見,自己修學佛法修到最後變成外道還不曉得,世界上最可怕的人,就是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又不曉得自己修行已經偏離了方向,人家講他,他還要跟人家辯論,那沒有救了,最可怕的就是這種人,有時候你外道的話,跟我們道理差別很大,他講了他會信,馬上就進來,尤其是佛道,佛道學得也不深,懂得了少,還是有限,可是,也看了幾本書,然後,又邪知邪見,你講他,他又不聽,他自己認爲很行,對不對?要叫他親近善知識,他說:我就是佛,這就沒有辦法!起外道見)。】
先明理定。此叁昧。即稱真如理性。所修一行叁昧也。大乘菩薩。依此法門。方登初住。不退位中。入于如來種性。上二界天人。不習此定。必不能入。故雲無有是處。
下明事定。因彼天人。所修四禅四空八定。皆屬(于)世間。增上有爲果報(增上就是加強一種力量而已,果報)。未離六識(分別心)。多味著走境(都是去執著這個定境)。未離我見(還是不能離開這個我見)。故不出叁界。與外道共者(就是不能出離叁界,外道不能出離叁界,所以,與外道共)。若得善知識。護助之力(所以,善知識是諸佛的示現,善知識是明眼、是明燈,若得善知識,護助之力)。或可得入佛法。以免報盡還來(又來)。否則起外道邪見。天報既盡。五衰相現(天人的五衰:五衰就是頭上的花冠萎靡,天人頭上都老花,插了花馬上就萎靡掉,插了花馬上就萎靡掉,是不是?我們人間是這樣,插了花可以撐幾天,不同,天人快要死的時候,那個花插起來,那個花馬上就萎靡;腋下出汗,腋下就是胳肢窩;第叁個是衣裳汙穢,天人這個衣服弄幹淨以後,它顯現還是肮髒的,衣裳汙穢;第四就是身上的光明慢慢地失,失掉,身上還有臭氣,天人生命要結束的時候,身上還有臭氣,會不會有狐臭,不曉得?第五、不樂幵本座,不樂于本座就是那個位置坐不起來,坐起來就煩惱,坐起來不煩惱,東跑跑、西跑跑;五衰現相)。謗阿羅漢。身遭後有(誹謗以爲沒有阿羅漢可得,誹謗阿羅漢,身遭後有)。墮入惡趣(所謂誹謗阿羅漢就是說佛騙人的,以爲這樣叫做阿羅漢果,其實是錯的,起外道的邪見,比如說修到四禅,以爲,我現在就是什麼?阿羅漢,後來,定力盡了,我現在本來應該是證阿羅漢,誹謗佛,謗阿羅漢就是謗佛的意思,謗佛,本來我修到這個地方應該是證阿羅漢果,結果,沒有,煩惱還是會起來,還是會動念,結果,不是阿羅漢,你謗阿羅漢就是謗佛,以爲沒有阿羅漢可得,根本就不是阿羅漢,身遭後有,墮入惡趣)。則理事二定。辨之不可不慎也。庶免蒸沙作飯(蒸沙作飯就是非因計因,這不是成道的因,他把它當作是修行的因)。塵劫無成(塵劫也是不可成就。經過塵點劫也是沒有辦法,有一種人很容易入道,你告訴他,他很虔誠,謙沖自牧的人能夠接受,有一種人,你講死他,他也沒有辦法,叫他無相,他也拼命地執著、煩惱,沒有辦法!這個就是需要時間,因爲每一個人無量億劫來所修的道力不一樣,有的人是從佛道來的,有的人是從畜生道來的,有的人是從煩惱的阿修羅來的,所以,因爲來的道不一樣,不一樣,有從佛道來,一講,他馬上就入無相,那個從畜生道來的,他從前世就是咬人家、傷害人家,對不對?他到今生今世雖然有聽到佛法,可是,心不容易調伏,畜生道就是愚癡,愚癡怎麼調伏都調伏不了,所以,這個情有可原,所以,你看那個人煩惱很重就是畜生道來的,這個人聽聞佛法,在叁年以內,講堂建造叁年,他馬上就能會歸真如、無相的自性,這不得了了,這真的是佛道來的,所以,因爲根器的不一樣,根器的不一樣,所以,我們今天所感受的也不一樣)。四簡僞異真竟。
卯五 示益勸修(就是開示我們多少的利益,勸導我們要好好地修行) 二 辰一 總標 二 別列
辰一 總標
【複次精勤。專心修學。此叁昧者。現世當得十種利益。雲何爲十。】
修學正定。即成佛之正因。未來利益。不可思議。現世精專。略陳十益。
辰二 別列
【一者。常爲十方諸佛菩薩。之所護念。】
此得護念益。以真如叁昧。妙契聖心故(合聖人的心)。
【二者。不爲諸魔惡鬼。所能恐怖。
叁者。不爲九十五種外道(爲什麼講九十五種?因爲,每一師,我們說六師,每一師有十五個徒弟,那麼每一師有十五個徒弟,加上自己所講的跟十五個徒弟都不一樣,比如說,我教出十五個徒弟,十五個徒弟的思想都跟師父不一樣,加上我就是十六個,那麼六師底下有九十個徒弟,加上六師,思想都不一樣,所以是九十六個,但是,最後有一種外道,與佛道的思想很相近,這稱爲內教,稱爲內教,所以說,才稱爲叫九十五,九十六種外道裏面有一種外道,它的思想跟佛道相接近,所以,稱爲內教,因此,扣掉一個就是九十五,九十五種外道)鬼神。之所惑亂。
四者。遠離誹謗(這個誹謗的罪是很重的,遠離誹謗)。甚深之法。重罪業障。漸漸微薄。
五者。滅一切疑。諸惡覺觀(惡覺觀就是不信,錯誤的)。】
此得滅障益。前二(種)外惡緣障(外面的惡緣障,第一個就是常爲十方諸佛菩薩之所護念,第二個是不爲諸魔、惡鬼所能恐怖,所以說,滅璋益就是前面兩種是外惡緣障,外面的種種的惡緣的障礙,諸佛會守護,也不會著魔)。由修學叁昧。正念觀察。諸法本空。無外境界(沒有外境界)。故不爲魔鬼恐怖。外道惑亂。後二(後面兩種就是第四、第五,也就是說遠離誹謗甚深之法,重罪業障漸漸微薄,五者滅一切疑,諸惡覺觀:後二,這兩種是)內惑業障。謗法乃(是)極重罪業(罪惡)。疑心邪觀。俱屬(于)深惑。以深信唯心之理。正念現前。自可離諸疑謗。滅其惑業(在這裏前二跟後二,你不要把它當作後面第九、第十,不是這個意思,只是一到五這個地方,從二、叁、四、五,就是四個,前二就是二、叁,後二就是四跟五)。
【六者。于如來境界。信得增長(于如來境界,信得增長)。
七者。遠離憂悔。于生死中。勇猛不怯。】
此得信進益。如來境界者。諸法平等。生佛一如。性相不二。深信此理。故曰增長(所以叫增長)。由信如來境界。生死即涅槃(生死就是涅槃)。故離憂悔。勇猛精進。心不怯弱。
【八者。其心柔和。舍于憍慢(有修行的人無相,當然就沒有什麼執著,沒有什麼,久了就不執著了,當然心就柔和了,對人家就慈悲,你有所著你當然就對人家有所敵視,對不對?常常敵對于對方,就是表示沒有調伏自己,這很容易看得出來,把對方當作敵人,那當然就是沒有調伏自己,所以,其心柔和就是…
《大乘起信論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