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讲义▪P105

  ..续本文上一页不能说否认这处算命没有,但是,我们怎么样?参考,对不对?参考就是不执着、随缘。以前,有的人,因为,我那时候没有学佛,我中间本来有一颗痣(法师右手食指和拇指在其眉心前作捏的动作)。他说:林同学!你这颗痣,刚好是架在十字路口,十字路口有块石,有块石头,表示你的胃病,你的胃病,你去把它点掉就会好,哇!就赶快,就点了,到现在二十几年了,胃病有没有好?没有好,吹嘘!晚上要乱吃冰,当然会胃痛,像我昨天喝了热的牛奶,晚上饿嘛!喝了一杯牛奶,然后,吃了冰箱里面的木瓜,冰好的木瓜,还是痛,吃下去,噢!昨天痛,痛了一个多钟头,大家都在睡觉了,也不晓得找哪个医生,很痛,就在那个地方,哇!很痛,在那里拼命地自我加持,自我加持,那个算命的告诉我:这颗痣点掉胃就好了,到现在二十几年了,都没有作用,对不对?表示我们晓得搞这些,都是虚妄的东西,不要,还是要用智慧,要用科学的,后来,自己慢慢加持、慢慢加持,一直念咒求观世音菩萨,也没有药可以吃,痛啊!就跑到厕所里面,噢!噗……,好了,一个多钟头好了,痛了一个多钟头就好了,所以说,以后还是要用头脑去行事,不要完全相信算命、地理师或怎么样子,不可能!)。

  【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所以说,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智。辩才无碍。能令众生。贪著世间。名利之事(贪着名利是最糟糕的人,他贪着名利,他就要攻击人家,他就会攻击人家,世间人,你法师贪着名利也是一样,一讲起经典来就攻击别的法师,最好你们都到我这个讲堂来拜,我攻击别的法师,然后,你们其他的道场,最好你们统统来我这里供养,是不是?这个有什么用?你一个人能吃多少?一碗饭、一块木板,何必攻击人家,所以,我的徒弟如果说别的道场适合他,我就说:那你就去吧!只要他对方能度你,你高兴就好,一切随缘,我这里是大门都开着,你愿意进来就进来,愿意出去就出去,对不对?随缘嘛!本来不可得相,一切众生来去相都是不可得相,有什么关系呢!我对信徒从来不执着,我也不会在讲课去伤害哪一个法师,永远不会,为什么?记住!做佛教的法师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第一个没有个人主义,没有英雄主义,佛教它是整体性的,每一个法师都要负起振兴佛教、续佛慧命的责任,你攻击别的法师,你的人格就低落,人家的信徒会对佛教会失去信心,你们出家人都互相攻击了,那我们在家人算什么,对不对?那会丧失我们整体性的法,佛教的慧命,不可以的,每一个法师都要注意,没有个人主义,没有英雄主义,只有佛教的生存,生命的共存,生命的共同体,我们每一个法师要把这一点融入整个佛教的大海里面,不能自私、不能贪名、不能图利、不能攻击任何一个法师,除非他是邪知邪见,误导众生的,误导众生,没有个人,与其人家赞叹你:某某法师!你很了不起。不如赞叹你们佛教现在很兴盛,你一个人,赞叹你一个,你一个人有什么用,你一个人代表佛教?你一个法师行,其他法师都不行,这像什么,对不对?有的徒弟皈依某一个法师,他皈依美国的法师,他诽谤全台湾的法师,台湾的法师都不持戒律,我的师父来台湾,我说:你师父来台湾做什么?斩妖除魔。我说:为什么斩妖除魔?台湾的出家人都是魔,只有美国那个法师是圣人,笑死人了,哪有这样子的徒弟,他说他师父来台湾斩妖除魔,你说这样能令佛教兴盛吗?那个师父教出来的统统是斗乱,他拜的,就是师父最伟大,他印的,他就印他师父的书,这就完蛋了,师父怎么教的,教出这样子,我们是修行人没有个人,完全是佛教整体的命运之共同体,只有你行、师父行,不伟大的,要整个佛教都行,这就是最伟大的,这才叫做重要嘛!所以,贪名图利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此发通具辩对(具足辩才对)。若行人贪求宿命知见。魔得其便。发彼神识。令知过未诸事。或得他心。能知他人。心行差别。或得四无碍辩(才。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这个大家都知道)。善说诸法。此等皆当不作圣心(不作圣心就是不要提起那一念的自我满足,以为我们是了不起的人,动到这个念头,那你永远会着魔的,你迟早会着魔,不作圣心就是不着圣相,我很了不起,师父已经告诉你了,没有单独的伟大,只有整个佛教的成就,要记住师父的话,那么你永远没有圣心。师父今天也是一样,我把我的生命、我的力量,我今生今世的缘起,整个融入佛教,我每天都在祈祷佛教要快快地兴盛,佛教能够伸展到时间跟空间的每一个角度上,那无量无边的众生都可以听到佛法,我每天都是这样祈祷,我每天都这样祈祷,我没有个人主义,我今天,如果我要贪名、要图利,那还不简单,我去外面讲经,那钱就一大堆,做什么?对不对?你没有什么用,要出名还不简单,我要读经说法,、电视打广告,那不出名得不得了,要名要利这个太容易了,可是要佛教兴盛,这个就不容易了,这个就要下苦工了,所以,如果我不行的话,我把希望寄托在我的徒弟里面,这三、四十个给他散播出去也不得了)。免入邪悟。勿贪著世间名利恭敬(这个没有用的,生死不是靠名利、靠恭敬来的,要靠真正的功夫)。

  【又令使人。数嗔数喜(数嗔:就是一下子嗔。数喜:一下子喜悦)。性无常准(变来变去)。或多慈爱。多睡多病。其心懈怠。或卒起精进(或最后突然起精进。卒(卒:本意念zú;这里念cù,同“猝”)就是突然)。后便休废(后来就停止了)。生于不信(又开始不相信了)。多疑多虑。或舍本胜行(本来修行修得很好了,怎么样?)。更修杂业(修得混杂,所以,我们在讲堂里面不准修什么,不准混杂,就是一个净土法门:念佛,我们不是对天台、华严不懂,我们不是对其他经典不懂,但是,我们一定要导归极乐,更修杂业,不需要修杂业,一门深入)。若著世事。种种牵缠(如果着了世间这些麻烦的事情,世事就是这些生生灭灭的,世间的烦恼事情,种种的牵缠)。】

  此起惑造业对。数者乍也(乍就是忽然)。准者定也。由性无定故。一切无定。嗔喜等出无定之相。虽有慈爱精进。亦非正行。以未具正见。依惑所起故。末四句造业。舍本修胜行。更修诸余杂业。取著世间。五欲之境。被境所缚。

  【亦能使人。得诸三昧。少分相似。皆是外道所得(都是外道的,佛道无所得)。非真三昧。或复令人。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七日。住于定中。得自然香美饮食。身心适悦。不饥不渴。使人爱著(恋着在禅定的喜悦里面)。或亦令人。食无分齐(分齐就是差别。没有差别)。乍多乍少(随着自己的意思变现)。颜色变异(容貌颜色变异。变异就是易老还童。易老还童:改变这个貌相。这个都是在我们世间来看,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佛法里面讲这个都是生灭法,都不值得一着)。】

  此得定改容对(得定能够改这个容貌)。使人得定得食。颜色变异。正欲魔诱淫之术所使。所得之定。既无慧力。罔辨邪正。而食为人生大欲。能令自然而得(自然而得就显现出来了)。且复香美。食已悦身心。除饥渴。人必易生爱著(变成一种执着)。颜色变异者。即易老还童。血气充满。有益寿延年之状。亦爱著之一端。

  【以是义故。行者常应智慧(地)观察。勿令此心。堕于邪网。当勤正念。(下面这十二个字,你要永远遵循着,那么,你永远不会着魔,就是什么?)不敢不著。则能远离。是诸业障(你只要不取不着,看到什么就等于没有什么,有什么感应也不必说、也不必着,如果为了鼓励人家念佛有信心,这个可以讲讲感应,但是,不要着)。】

  此对治魔事。以是定中魔境。邪正难知之故。当依古德相传。略以三法验之。一以定研磨(研磨就是探讨。以定来探讨)。二依本修治(藉着根本,智慧的观照,依本来修治,什么是本,什么是末,我们一定要清楚,真如无相是本,生灭这些执着是不好的)。三智慧观察。如经云。欲知真金。三法试之。谓烧打磨也(烧或者打或者磨)。(譬如)常应智慧观察者。即第三法(第三法就是智慧观察)。依随分所有觉慧。观定中所发境相。推究根源。无有实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就讲得很清楚了,佛法看久了恢复到最后就是几个字而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这么几个字)。以此慧照光明。能破邪魔幽暗。境当自灭。犹如烧金。若是伪金。即当焦坏。倘不观察。被魔所惑。则堕邪网。故曰常应。曰勿令(意思就是“勿令”)。

  当勤正念下。即前二法。以定研磨。依本修治也。正念者。谓止一切境界相(放下!)。随顺真如三昧研磨(这个止一切,止就是莫让一切境界困扰就是止,无相的意思,止一切境界相,一切境界对你都停止,没有作用的意思,完全没有作用,那么,为什么?因为,就是随顺真如,用真如三昧无相研磨)。了知唯心。无外境相。即说法现通等心。亦不可得。但依本止门修治(止门就是本:真如三昧)。不取不著。即能远离诸障。亦如打磨金也。若非真金。便失柔软相。光赤色。倘不研磨修治。以伪乱真。无由离障。故论主殷殷垂训(论主就是《大乘起信论》的论主就是马鸣菩萨)。曰当勤。曰则能(所以,论主就是马鸣菩萨,就一直劝告我们,应当当勤怎么样、怎么样修行,能够怎么样)。

  又如《智度论》云。(大乘里面讲的)除诸法实相。其余一切。皆是魔事(包括二乘人,在诸法实相法印也是魔事,佛讲的这个魔,有究竟义跟不究竟义,究竟义就是诸法实相才不叫做魔,不究竟的话就是我们世间着魔,这个就是着魔,其实如果是讲法实相,连二乘人都是魔,不能成佛就是魔,注意!是佛的方便善巧讲话的意思,除诸法实相,其余一切,皆是魔事)。偈云。若分别忆想。即是魔罗网(你只要分别执着,就是一种魔罗网,就下陷了,所以,随缘不起心…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