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动念,一切法无念就进入真如)。不动不分别。是即为法印(这才是真的了义,不动心不起分别念,是即为法印,因为一切法不可得,不值得我们执着,不值得我们伤心)。此之谓也。三办其魔事竟。
寅四 简伪异真(分辨这个错误的、虚伪的不同于真的)
二 卯一 约邪正简 二 对理事简
卯一 约邪正简
【应知外道所有三昧。皆不离见爱我慢之心(外道不是我见就是我爱,要不然,就是我慢,认同自己而已,不谁认同别人)。贪著世间名利恭敬故。真如三昧者。不住见相。不住得相(不住见相就是所谓的六根里面所见的,也不住得相:也无可得)。乃至出定。亦无懈慢(也不懈怠)。所有烦恼。渐渐微薄(为什么?观照心不断,每天都在观照,随念随遣、随念随遣……,哪有什么烦恼,烦恼根本没有,慢慢、慢慢地……,所以,善于用心便能入道,就是这个道理,要会用心,你不会用心,你不能入道,立于不败之地用心必能入道)。】
此文承上得定而来。虽有所得。毕竟非真。故示以应知。而外道之定。为邪定。以常与贪痴见慢。四惑相应。内著邪定。外贪名利。是谓错乱修习。都成魔业。
真如三昧者。正定也。湛然寂照。一切无著。不住能见之心相。不住所得之境相。能所双忘。心境不立。即出定亦不贪名利。故无懈。不著我见。故无慢。所有烦恼。皆由贪著。而得增长。既无贪著。不期自遣矣(不期就是没有一定希望怎么样,自自然然就消掉,我希望什么时候除掉,可是,你不需要这样。期就是说约定某一种时刻,达到某一种理想叫做期。我并没有说我希望怎么样,你不要说我要除掉什么,自自然然就遣掉)。正由此定。非强制识心之定。动静一如。无出无入。若强制之定。入之则有。出之则无。在定纵经多劫。必以静而碍动。出定稍涉须臾(你只要一点点就马上烦恼)。必以动而碍静(动为碍静,静为碍动)。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所以,一般人不懂,有的人问一个法师:师父!我念佛怎么样才能够得定?这个法师讲:你要常常打坐才能得定。人家问师父,他说:您觉得这个法师回答得怎么样?我说:我打坐才能得定,那起坐怎么办?那你告诉我,释迦牟尼佛一生一世就常常坐在金刚菩提座下就好了,坐着才定,那起坐?起坐就乱了,这哪里是一行三昧、真如三昧,对不对?入坐才定,那起坐怎么办?定本身是无所障碍的东西,是不是?入坐叫做寂灭涅槃,起坐叫做妙有现前,对不对?所有的妙有都是寂灭,所有的寂灭都不离动态的妙有,这就是真的功夫,未得谓得,未证谓证)。邪见密兴(恶知见就跑出来)。种智消灭(种智就是佛智,一切种智,种智就是佛的智慧就被消灭了)。则邪正不可不辨也。一约邪正简竟。
卯二 对理事简
【若诸凡夫。不习此三昧法。得入如来种性。无有是处。(为什么?)以修世间诸禅三昧。多起味著(味着就是执着那种法喜,执着那种禅定的喜悦,那也是一种执着,不想起坐,我坐得非常的舒服,不想起坐,那个也不是一个佛定)。依于我见。系属三界。与外道共(跟外道没有什么差别。共外道一处:一鼻孔出气)。若离善知识所护。则起外道见故(我们修行人如果离开善知识,就很容易跑到外道之见,自己修学佛法修到最后变成外道还不晓得,世界上最可怕的人,就是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又不晓得自己修行已经偏离了方向,人家讲他,他还要跟人家辩论,那没有救了,最可怕的就是这种人,有时候你外道的话,跟我们道理差别很大,他讲了他会信,马上就进来,尤其是佛道,佛道学得也不深,懂得了少,还是有限,可是,也看了几本书,然后,又邪知邪见,你讲他,他又不听,他自己认为很行,对不对?要叫他亲近善知识,他说:我就是佛,这就没有办法!起外道见)。】
先明理定。此三昧。即称真如理性。所修一行三昧也。大乘菩萨。依此法门。方登初住。不退位中。入于如来种性。上二界天人。不习此定。必不能入。故云无有是处。
下明事定。因彼天人。所修四禅四空八定。皆属(于)世间。增上有为果报(增上就是加强一种力量而已,果报)。未离六识(分别心)。多味著走境(都是去执着这个定境)。未离我见(还是不能离开这个我见)。故不出三界。与外道共者(就是不能出离三界,外道不能出离三界,所以,与外道共)。若得善知识。护助之力(所以,善知识是诸佛的示现,善知识是明眼、是明灯,若得善知识,护助之力)。或可得入佛法。以免报尽还来(又来)。否则起外道邪见。天报既尽。五衰相现(天人的五衰:五衰就是头上的花冠萎靡,天人头上都老花,插了花马上就萎靡掉,插了花马上就萎靡掉,是不是?我们人间是这样,插了花可以撑几天,不同,天人快要死的时候,那个花插起来,那个花马上就萎靡;腋下出汗,腋下就是胳肢窝;第三个是衣裳污秽,天人这个衣服弄干净以后,它显现还是肮脏的,衣裳污秽;第四就是身上的光明慢慢地失,失掉,身上还有臭气,天人生命要结束的时候,身上还有臭气,会不会有狐臭,不晓得?第五、不乐幵本座,不乐于本座就是那个位置坐不起来,坐起来就烦恼,坐起来不烦恼,东跑跑、西跑跑;五衰现相)。谤阿罗汉。身遭后有(诽谤以为没有阿罗汉可得,诽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入恶趣(所谓诽谤阿罗汉就是说佛骗人的,以为这样叫做阿罗汉果,其实是错的,起外道的邪见,比如说修到四禅,以为,我现在就是什么?阿罗汉,后来,定力尽了,我现在本来应该是证阿罗汉,诽谤佛,谤阿罗汉就是谤佛的意思,谤佛,本来我修到这个地方应该是证阿罗汉果,结果,没有,烦恼还是会起来,还是会动念,结果,不是阿罗汉,你谤阿罗汉就是谤佛,以为没有阿罗汉可得,根本就不是阿罗汉,身遭后有,堕入恶趣)。则理事二定。辨之不可不慎也。庶免蒸沙作饭(蒸沙作饭就是非因计因,这不是成道的因,他把它当作是修行的因)。尘劫无成(尘劫也是不可成就。经过尘点劫也是没有办法,有一种人很容易入道,你告诉他,他很虔诚,谦冲自牧的人能够接受,有一种人,你讲死他,他也没有办法,叫他无相,他也拼命地执着、烦恼,没有办法!这个就是需要时间,因为每一个人无量亿劫来所修的道力不一样,有的人是从佛道来的,有的人是从畜生道来的,有的人是从烦恼的阿修罗来的,所以,因为来的道不一样,不一样,有从佛道来,一讲,他马上就入无相,那个从畜生道来的,他从前世就是咬人家、伤害人家,对不对?他到今生今世虽然有听到佛法,可是,心不容易调伏,畜生道就是愚痴,愚痴怎么调伏都调伏不了,所以,这个情有可原,所以,你看那个人烦恼很重就是畜生道来的,这个人听闻佛法,在三年以内,讲堂建造三年,他马上就能会归真如、无相的自性,这不得了了,这真的是佛道来的,所以,因为根器的不一样,根器的不一样,所以,我们今天所感受的也不一样)。四简伪异真竟。
卯五 示益劝修(就是开示我们多少的利益,劝导我们要好好地修行) 二 辰一 总标 二 别列
辰一 总标
【复次精勤。专心修学。此三昧者。现世当得十种利益。云何为十。】
修学正定。即成佛之正因。未来利益。不可思议。现世精专。略陈十益。
辰二 别列
【一者。常为十方诸佛菩萨。之所护念。】
此得护念益。以真如三昧。妙契圣心故(合圣人的心)。
【二者。不为诸魔恶鬼。所能恐怖。
三者。不为九十五种外道(为什么讲九十五种?因为,每一师,我们说六师,每一师有十五个徒弟,那么每一师有十五个徒弟,加上自己所讲的跟十五个徒弟都不一样,比如说,我教出十五个徒弟,十五个徒弟的思想都跟师父不一样,加上我就是十六个,那么六师底下有九十个徒弟,加上六师,思想都不一样,所以是九十六个,但是,最后有一种外道,与佛道的思想很相近,这称为内教,称为内教,所以说,才称为叫九十五,九十六种外道里面有一种外道,它的思想跟佛道相接近,所以,称为内教,因此,扣掉一个就是九十五,九十五种外道)鬼神。之所惑乱。
四者。远离诽谤(这个诽谤的罪是很重的,远离诽谤)。甚深之法。重罪业障。渐渐微薄。
五者。灭一切疑。诸恶觉观(恶觉观就是不信,错误的)。】
此得灭障益。前二(种)外恶缘障(外面的恶缘障,第一个就是常为十方诸佛菩萨之所护念,第二个是不为诸魔、恶鬼所能恐怖,所以说,灭璋益就是前面两种是外恶缘障,外面的种种的恶缘的障碍,诸佛会守护,也不会着魔)。由修学三昧。正念观察。诸法本空。无外境界(没有外境界)。故不为魔鬼恐怖。外道惑乱。后二(后面两种就是第四、第五,也就是说远离诽谤甚深之法,重罪业障渐渐微薄,五者灭一切疑,诸恶觉观:后二,这两种是)内惑业障。谤法乃(是)极重罪业(罪恶)。疑心邪观。俱属(于)深惑。以深信唯心之理。正念现前。自可离诸疑谤。灭其惑业(在这里前二跟后二,你不要把它当作后面第九、第十,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一到五这个地方,从二、三、四、五,就是四个,前二就是二、三,后二就是四跟五)。
【六者。于如来境界。信得增长(于如来境界,信得增长)。
七者。远离忧悔。于生死中。勇猛不怯。】
此得信进益。如来境界者。诸法平等。生佛一如。性相不二。深信此理。故曰增长(所以叫增长)。由信如来境界。生死即涅槃(生死就是涅槃)。故离忧悔。勇猛精进。心不怯弱。
【八者。其心柔和。舍于憍慢(有修行的人无相,当然就没有什么执着,没有什么,久了就不执着了,当然心就柔和了,对人家就慈悲,你有所着你当然就对人家有所敌视,对不对?常常敌对于对方,就是表示没有调伏自己,这很容易看得出来,把对方当作敌人,那当然就是没有调伏自己,所以,其心柔和就是…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