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幾天病苦,我的心充滿著喜悅,這個就是娑婆世界的果報,吹個冷氣就這麼嚴重,連上廁所:大便都沒有辦法,手印沒有辦法結,那個情形結什麼手印,只剩下一個擦羽屁股的手印!能結什麼印?一點辦法都沒有,但是,我的情緒非常地平穩,我才不會像一些女人,在生病的時候:……,精神病啊你!你不曉得這個世間是痛苦的,還需要這樣大、小聲的器嗎?呱呱叫,我的病苦,眼淚就汪汪,水汪汪……,我從來沒有這樣子,高僧大德的病苦,生病它本來就是很實在,本來就是你要去接受它,你根本沒有辦法去抗拒它,它一定會來臨,所以,你很歡喜,縱然,我今天舍報,我也很安詳,因爲,我沒有牢騷、也沒有抱怨,這是我造的業嘛!對不對!我只要好好,以後把冷氣控製好,叫它不要亂吹就好了,人爲的因素可以控製的,就全部控製好,對不對?所以,有修行的人他的果報現前,他不會牢騷、抱怨、仇視,或者是化作第二次的糾纏,與娑婆世界糾纏不清的一個仇視,不會這樣子。衆生不一樣,衆生一碰到苦,果報現前,他不但不能解決苦的果報,然後,繼續造業,我恨你:我要報複,我要讓你死得很慘,然後,愈來愈……愈絞就愈多,愈絞就愈多,然後,到最後就牽扯不清!所以,一直在六道輪回裏面轉,就是碰到果報,不懂得當下熄滅,止息,止不了,佛聽到毀謗,笑一笑,微笑,佛吃到贊歎,笑一笑,提婆達多要讓他死,釋迦牟尼佛說:我要去地獄救他。你想想看!這樣才叫做佛,爲什麼?因爲,萬法是唯心。看你怎麼想,你愈想就愈氣那個人,你愈想就會愈氣,就愈來……愈絞就愈深,如果說,我們用感恩的心把它轉過來,用感恩的心,然後,慈、悲、喜、舍,一直放射出去,縱然說你今天不能解脫,你久久……,久而久之,你自自然然地就會升華,爲什麼?因爲,你是娑婆世界的一分子不得不苦,不得不接受苦的果報,到處都是壞人,哪有那麼好都碰到好人,碰到好人是你的福報,在這世界上你碰到幾個好人,沒有幾個好人,都是壞蛋比較多,都自私自利)。究竟涅槃寂滅之樂。非欲令其求于後世人天利樂等故(也不是爲了後世的人,人天這些樂等等)。末句(最後一句說)、若約菩薩自說。我爲益生。故造斯論。非求己身。名利恭敬也(我想,諸佛菩薩都是發這個心,包括師父在講經都是發這個心,爲了名利,名利做什麼?人家恭敬也不能了生死,還是要利益衆生)。
【二者(爲什麼要造《大乘起信論》?)。(造《大乘起信論》)爲欲解釋如來根本之義。(如來根本之義解了以後,就能)令諸衆生正解不謬故(“謬”就是錯誤的、誤差的,讓他有一個正確的知見,不會走錯路)。】
別中有七(別因緣裏面有七)。各別發起下文。此與立義分。及解釋分叁段(立義分,一個是立義分後面會講到,立義分是一段,解釋分有叁段,諸位看後面的:“解釋分有叁種(解釋分這一段有叁個段落)。雲何爲叁(哪叁個段落?)。一者顯示正義(要顯示我們論的正義)。二者對邪執。叁者分別發趣道相(所謂“分別發趣道相”就是看你的根器怎麼樣,你要趨向修行的道路,的種種佛道階級之差別叫做分別發趣道相,發趣道相就是趨向于佛道,有種種的階段,是這個意思)”。所以說,此立義分以有解釋分叁段)之中。(叁段之中)顯示正義對治邪執二段。作(爲)發起(的)因緣(爲欲解釋如來根本之義,令諸衆生正解不謬故。這是爲了接下面論文發起的因緣,哪兩段呢?就是顯示正義以及對治邪執,這兩段作爲發起的因緣)。彼文(裏面這樣)雲。依一心法(萬法都是一心裏面的影現)。有二種門。是二種門。各皆總攝一切法。當知一切法。不出二門。二門不離一心(如果,你能悟道,你所有的真如門跟生滅門,二門就是真如門站在空性的角度顯示體,生滅門是顯示體、相、用,是不離真如,那麼,真如門是講空,顯示體、相、用的體字,生滅門是顯示體、相、用,因爲相跟用一定要在生滅裏面討論,但是,相、用不能離體,所以,生滅門它要討論叁個角度,體大、相大、用大,真如門只討論體,爲什麼?因爲真如無言可立,無文字、無語言,所以,真如門是講體,生滅門是講體、相、用,先有這個觀念,但是,真如跟生滅不離一心,表示萬法不離當下這個念頭,你要過得快樂嗎?那就轉轉念頭叫吧!修正自己的念頭,你想過得很痛苦嗎?你就不要轉,你就讓煩惱一直充斥著你,你就一直活得很痛苦,你可以不要轉。師父!我想下地獄,你奈我何。我不奈你何,你有勇氣就繼續痛苦,對不對?我很尊重衆生,你想下地獄,我還是尊重你,你就去吧!對不對?你要當地藏王菩薩嘛!我不想不去,我要修正我的念頭,我要把所有的恨、嫉妒、貪、瞋、癡,我都要轉作感恩的心,你讓我成熟,我感恩你,一切的境界還是不離一心,我如果看到衆生在擺脫不了自己痛苦的陰影,我就覺得我很慶幸,世尊!雲何我慧律可以出家修行,大徹大悟而能夠擺脫一切的煩惱,九十億劫出家故,快樂!唉!覺悟的人太快樂了,快樂得不得了,你看衆生在哪邊哭泣,你會覺得很同情他,但是,你又莫可奈何,佛法這麼深奧的東西,因爲,他在錯誤當中打轉,而我又覺悟到真的是不生不滅涅槃自性清淨心,我們是無上的喜悅,但是,又沒有辦法一下子把這個我,涅槃妙心把它挖出來裝進去,幹脆我的快樂,讓你快樂好了,這比較快,挖出來幫你裝進去,比較快,他又沒有辦法,拚命地哭,哭就讓他哭,哭久了就會成熟,所以,他若在哭,我說說:你哭吧!這個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我們用了二十年的時間,體悟到這個不生不滅,啊!這個太喜悅了!太喜悅了!我們既不牢騷也不抱怨,我們從來不恨任何人,也不講任何一個人的壞話,我們都是贊歎衆生,爲什麼?都是你的心,應念化作無上的知覺,你聽過《楞嚴經》這句話嗎?應念化作無上的知覺,在這一念之間,統統是你的覺性,法不離當處就是正法,我們衆生就是左顧右盼、期待,僅此期待的心,你就不能解脫,期待明天會更好,不一定,你現在不好,因爲,明天一定會來,笨蛋!你期待什麼東西,你現在就是解脫它,明天就會更好,因爲你現在的空性,就可以貫通到明天,我現在已經不能擺脫煩惱,我明天會更好,可能嗎?你認爲可能嗎?這根本是不可能是事,明天的期待要從當下這一念頭去解脫,那你明天就會更好,你現在都不能解脫,明天怎麼會更好呢?所以,不覺悟的人,沒有明天,因爲,他的明天還是今天的煩惱,對不對?所以,你不必期待,爲什麼?期待還是一種煩惱,等待還是一種煩惱,但是,法又沒有辦法一下子頓悟,所以,還是需要時間,所以,我若看衆生愈痛苦,我就愈歡喜,我太幸運了,I am the lucky old man.我是幸運的老男人,太好了!這個佛法實在是太好了!美得不得了!真得美得不得了,無相、無念、無住,這人是佛法的正宗的mark,一針打下去就什麼事情都沒有,無相,你執著什麼東西,無念,你不要去分別,不要去執著它不就得了,對不對?無住:無所住,來也空,現在也空性,未來也沒什麼期待,現在涅槃妙心,無所謂生死,無所謂涅槃,就是如是一心中,它就是當下這個東西,太好了!太美了!佛陀!我發現您真的太可愛了,太美了!)。一心即如來所說。一切法根本之義。以一心無法不攝故也(你一切心,你當下這個念頭一心,那就一切法統統具足了)。
又此具本始二覺。本覺(是站在理上來講,因爲,本覺是不可說的,本覺)真理名如(本覺的真理名如)。始覺(就是我們動一個念頭去回光返照,有一個開始的覺悟,所以,就是始覺)實智名來(“實智”就是空性的智慧,名來:如來,如來:如如不動的真理,來就是隨緣,如就是不變,來就是隨緣)。衆生未起始覺無分別智(沒有起這個始覺無分別智)。是如而無來(雖然如,但是沒有來,不敢在因緣裏面打轉,打轉也沒有用,爲什麼?因爲不覺悟,衆生不起這個始覺,沒有分別智的時候,雖然有如如不動,不變的本性,但是,並沒有來,並沒有起觀照,在因緣裏面迷失了)。今依此一心本覺之理。而起始覺之智。還契本覺之理(到最後還是恢複到本覺的理,所以,理是當作我們本來的存在性,智是我們的觀照性,存在需要去觀照,觀照以後還是原來的東西!所以說,最初的原本就是最後的,最後的原本就是最初的,因赅果海,果徹因源,就是這個道理)。本始合一。究竟成佛。名曰如來。是一心即如來。如來即根本之義。文中具釋此義(都有解釋這個道理)。諸衆生指地前叁賢(初地以前的叁賢位,叁賢位又叫做叁十心,叁賢位,大乘的叁賢位,因爲小乘沒有講到叁賢位,小乘只講到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叁果向:叁果;四果向:四果,分八個位次,大乘分叁賢十聖,叁賢就是大乘的叁賢位,又作叁十心,這是指十地以前的菩薩,它的位階有叁階十心,叁階就是十住……,住、行、向,一個階位有十個位次,所以,叁階十心之別,叁階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又相對于十信之稱爲外凡位,十信以前又稱外凡位,大乘的叁賢位稱爲內凡位,這個在天臺教義裏面就有講了,地前叁賢)。信解行位菩薩(就是在這個地方是信,信以及解這個行位的菩薩)。比觀相應(“比觀”就是所謂的正觀相應。比照你的位次,十住有修十住的觀,十行有修十行的觀,十回向修十回向的觀照,正觀相應)。故雲正解。即顯示正義文是也。舍離倒執。故雲不謬(所以說不謬,顛倒的執著,所以說,沒有錯誤)。即對治邪執文是也。
【叁者。(爲什麼要造《大乘起信論》?)爲令善根成熟衆生。于摩诃衍法(“摩诃衍”就是大乘。對于大乘法)。堪任不退信故(大乘的根器的衆生成熟了!對于大乘法就堪任不退信故,就可以續佛慧命)。】
此與下解釋分第叁段。分別發趣道相(我們說…
《大乘起信論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