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几天病苦,我的心充满着喜悦,这个就是娑婆世界的果报,吹个冷气就这么严重,连上厕所:大便都没有办法,手印没有办法结,那个情形结什么手印,只剩下一个擦羽屁股的手印!能结什么印?一点办法都没有,但是,我的情绪非常地平稳,我才不会像一些女人,在生病的时候:……,精神病啊你!你不晓得这个世间是痛苦的,还需要这样大、小声的器吗?呱呱叫,我的病苦,眼泪就汪汪,水汪汪……,我从来没有这样子,高僧大德的病苦,生病它本来就是很实在,本来就是你要去接受它,你根本没有办法去抗拒它,它一定会来临,所以,你很欢喜,纵然,我今天舍报,我也很安详,因为,我没有牢骚、也没有抱怨,这是我造的业嘛!对不对!我只要好好,以后把冷气控制好,叫它不要乱吹就好了,人为的因素可以控制的,就全部控制好,对不对?所以,有修行的人他的果报现前,他不会牢骚、抱怨、仇视,或者是化作第二次的纠缠,与娑婆世界纠缠不清的一个仇视,不会这样子。众生不一样,众生一碰到苦,果报现前,他不但不能解决苦的果报,然后,继续造业,我恨你:我要报复,我要让你死得很惨,然后,愈来愈……愈绞就愈多,愈绞就愈多,然后,到最后就牵扯不清!所以,一直在六道轮回里面转,就是碰到果报,不懂得当下熄灭,止息,止不了,佛听到毁谤,笑一笑,微笑,佛吃到赞叹,笑一笑,提婆达多要让他死,释迦牟尼佛说:我要去地狱救他。你想想看!这样才叫做佛,为什么?因为,万法是唯心。看你怎么想,你愈想就愈气那个人,你愈想就会愈气,就愈来……愈绞就愈深,如果说,我们用感恩的心把它转过来,用感恩的心,然后,慈、悲、喜、舍,一直放射出去,纵然说你今天不能解脱,你久久……,久而久之,你自自然然地就会升华,为什么?因为,你是娑婆世界的一分子不得不苦,不得不接受苦的果报,到处都是坏人,哪有那么好都碰到好人,碰到好人是你的福报,在这世界上你碰到几个好人,没有几个好人,都是坏蛋比较多,都自私自利)。究竟涅槃寂灭之乐。非欲令其求于后世人天利乐等故(也不是为了后世的人,人天这些乐等等)。末句(最后一句说)、若约菩萨自说。我为益生。故造斯论。非求己身。名利恭敬也(我想,诸佛菩萨都是发这个心,包括师父在讲经都是发这个心,为了名利,名利做什么?人家恭敬也不能了生死,还是要利益众生)。
【二者(为什么要造《大乘起信论》?)。(造《大乘起信论》)为欲解释如来根本之义。(如来根本之义解了以后,就能)令诸众生正解不谬故(“谬”就是错误的、误差的,让他有一个正确的知见,不会走错路)。】
别中有七(别因缘里面有七)。各别发起下文。此与立义分。及解释分三段(立义分,一个是立义分后面会讲到,立义分是一段,解释分有三段,诸位看后面的:“解释分有三种(解释分这一段有三个段落)。云何为三(哪三个段落?)。一者显示正义(要显示我们论的正义)。二者对邪执。三者分别发趣道相(所谓“分别发趣道相”就是看你的根器怎么样,你要趋向修行的道路,的种种佛道阶级之差别叫做分别发趣道相,发趣道相就是趋向于佛道,有种种的阶段,是这个意思)”。所以说,此立义分以有解释分三段)之中。(三段之中)显示正义对治邪执二段。作(为)发起(的)因缘(为欲解释如来根本之义,令诸众生正解不谬故。这是为了接下面论文发起的因缘,哪两段呢?就是显示正义以及对治邪执,这两段作为发起的因缘)。彼文(里面这样)云。依一心法(万法都是一心里面的影现)。有二种门。是二种门。各皆总摄一切法。当知一切法。不出二门。二门不离一心(如果,你能悟道,你所有的真如门跟生灭门,二门就是真如门站在空性的角度显示体,生灭门是显示体、相、用,是不离真如,那么,真如门是讲空,显示体、相、用的体字,生灭门是显示体、相、用,因为相跟用一定要在生灭里面讨论,但是,相、用不能离体,所以,生灭门它要讨论三个角度,体大、相大、用大,真如门只讨论体,为什么?因为真如无言可立,无文字、无语言,所以,真如门是讲体,生灭门是讲体、相、用,先有这个观念,但是,真如跟生灭不离一心,表示万法不离当下这个念头,你要过得快乐吗?那就转转念头叫吧!修正自己的念头,你想过得很痛苦吗?你就不要转,你就让烦恼一直充斥着你,你就一直活得很痛苦,你可以不要转。师父!我想下地狱,你奈我何。我不奈你何,你有勇气就继续痛苦,对不对?我很尊重众生,你想下地狱,我还是尊重你,你就去吧!对不对?你要当地藏王菩萨嘛!我不想不去,我要修正我的念头,我要把所有的恨、嫉妒、贪、瞋、痴,我都要转作感恩的心,你让我成熟,我感恩你,一切的境界还是不离一心,我如果看到众生在摆脱不了自己痛苦的阴影,我就觉得我很庆幸,世尊!云何我慧律可以出家修行,大彻大悟而能够摆脱一切的烦恼,九十亿劫出家故,快乐!唉!觉悟的人太快乐了,快乐得不得了,你看众生在哪边哭泣,你会觉得很同情他,但是,你又莫可奈何,佛法这么深奥的东西,因为,他在错误当中打转,而我又觉悟到真的是不生不灭涅槃自性清净心,我们是无上的喜悦,但是,又没有办法一下子把这个我,涅槃妙心把它挖出来装进去,干脆我的快乐,让你快乐好了,这比较快,挖出来帮你装进去,比较快,他又没有办法,拚命地哭,哭就让他哭,哭久了就会成熟,所以,他若在哭,我说说:你哭吧!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体悟到这个不生不灭,啊!这个太喜悦了!太喜悦了!我们既不牢骚也不抱怨,我们从来不恨任何人,也不讲任何一个人的坏话,我们都是赞叹众生,为什么?都是你的心,应念化作无上的知觉,你听过《楞严经》这句话吗?应念化作无上的知觉,在这一念之间,统统是你的觉性,法不离当处就是正法,我们众生就是左顾右盼、期待,仅此期待的心,你就不能解脱,期待明天会更好,不一定,你现在不好,因为,明天一定会来,笨蛋!你期待什么东西,你现在就是解脱它,明天就会更好,因为你现在的空性,就可以贯通到明天,我现在已经不能摆脱烦恼,我明天会更好,可能吗?你认为可能吗?这根本是不可能是事,明天的期待要从当下这一念头去解脱,那你明天就会更好,你现在都不能解脱,明天怎么会更好呢?所以,不觉悟的人,没有明天,因为,他的明天还是今天的烦恼,对不对?所以,你不必期待,为什么?期待还是一种烦恼,等待还是一种烦恼,但是,法又没有办法一下子顿悟,所以,还是需要时间,所以,我若看众生愈痛苦,我就愈欢喜,我太幸运了,I am the lucky old man.我是幸运的老男人,太好了!这个佛法实在是太好了!美得不得了!真得美得不得了,无相、无念、无住,这人是佛法的正宗的mark,一针打下去就什么事情都没有,无相,你执著什么东西,无念,你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着它不就得了,对不对?无住:无所住,来也空,现在也空性,未来也没什么期待,现在涅槃妙心,无所谓生死,无所谓涅槃,就是如是一心中,它就是当下这个东西,太好了!太美了!佛陀!我发现您真的太可爱了,太美了!)。一心即如来所说。一切法根本之义。以一心无法不摄故也(你一切心,你当下这个念头一心,那就一切法统统具足了)。
又此具本始二觉。本觉(是站在理上来讲,因为,本觉是不可说的,本觉)真理名如(本觉的真理名如)。始觉(就是我们动一个念头去回光返照,有一个开始的觉悟,所以,就是始觉)实智名来(“实智”就是空性的智慧,名来:如来,如来:如如不动的真理,来就是随缘,如就是不变,来就是随缘)。众生未起始觉无分别智(没有起这个始觉无分别智)。是如而无来(虽然如,但是没有来,不敢在因缘里面打转,打转也没有用,为什么?因为不觉悟,众生不起这个始觉,没有分别智的时候,虽然有如如不动,不变的本性,但是,并没有来,并没有起观照,在因缘里面迷失了)。今依此一心本觉之理。而起始觉之智。还契本觉之理(到最后还是恢复到本觉的理,所以,理是当作我们本来的存在性,智是我们的观照性,存在需要去观照,观照以后还是原来的东西!所以说,最初的原本就是最后的,最后的原本就是最初的,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就是这个道理)。本始合一。究竟成佛。名曰如来。是一心即如来。如来即根本之义。文中具释此义(都有解释这个道理)。诸众生指地前三贤(初地以前的三贤位,三贤位又叫做三十心,三贤位,大乘的三贤位,因为小乘没有讲到三贤位,小乘只讲到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分八个位次,大乘分三贤十圣,三贤就是大乘的三贤位,又作三十心,这是指十地以前的菩萨,它的位阶有三阶十心,三阶就是十住……,住、行、向,一个阶位有十个位次,所以,三阶十心之别,三阶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又相对于十信之称为外凡位,十信以前又称外凡位,大乘的三贤位称为内凡位,这个在天台教义里面就有讲了,地前三贤)。信解行位菩萨(就是在这个地方是信,信以及解这个行位的菩萨)。比观相应(“比观”就是所谓的正观相应。比照你的位次,十住有修十住的观,十行有修十行的观,十回向修十回向的观照,正观相应)。故云正解。即显示正义文是也。舍离倒执。故云不谬(所以说不谬,颠倒的执着,所以说,没有错误)。即对治邪执文是也。
【三者。(为什么要造《大乘起信论》?)为令善根成熟众生。于摩诃衍法(“摩诃衍”就是大乘。对于大乘法)。堪任不退信故(大乘的根器的众生成熟了!对于大乘法就堪任不退信故,就可以续佛慧命)。】
此与下解释分第三段。分别发趣道相(我们说…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