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也(“策”就是勉勵。勉勵自己來成就前面種種的修行)。
【有如是等因緣(就是有八個因緣)。所以造論。】
總結可知。一問答直顯竟。
戊二 問答遣疑二
己初 問次答
【問曰。修多羅中。具有此法。何須重說(這句的意思就是說經典都有講到大乘法,你都有離苦得樂,你又何必要寫《大乘起信論》,爲什麼要重新再講《大乘起信論》呢?意思是說經典就有了,你何必造這個論,做啥多此一舉)。】
問如上八種因緣。所示之法。如所立法義(所奠立的義,定這個法跟義)。乃至勸修利益。如是等法。契經具說(這個經典都有說)。皆爲衆生離苦得樂。何須重爲造論更說(何必重新再造論,再一次說)。讵非爲求名利等耶(“讵”就是難道,難道不是爲了求名跟利等等嗎?)。
己次答二
庚一 舉根緣二相以立宗
二 釋根緣二相以遣疑(什麼叫做根?根就是六根,六根緣這個二相,二相就是勝跟劣,比如說,你緣到佛,諸佛的因緣,那麼,你是殊勝的因緣。劣,如果,你碰不到,末法衆生的根器都是陋劣,所以說,佛在世的時候,主講的人也殊勝,聽衆的根器也利,這就是勝相,劣的話,佛滅度以後,衆生就沒福報,講的人也陃劣,聽的人根器也差,所以說,成就就差很多,所以,舉六根緣勝劣二相,根器不一樣,根器有的上根,有的利根,有的鈍根,緣勝劣相,所以,成就各有差別。根緣二相以遣疑)
庚一 舉根緣二相以立宗
【答曰。修多羅中。雖有此法(經典雖然有講到大乘法)。以衆生根行不等(衆生的根器、修行都不一樣)。受解緣別(注意聽!受這個解悟的因緣,有勝劣之別,這個解就是解悟,接受這個佛法,他的解悟的因緣,有殊勝以及陋劣之別,叫做受解緣別)。】
修多羅。此雲(中國話叫做)契徑。謂契理契機。經中雖有此法(經典雖然有此法)。散在廣藏(散布在種種的經藏當中,太大部了!有是有,但很多,很多!就像實習班裏面講的,在聯考的時候,他都會發考題,然後,補習班就大吹特吹,大吹特吹!吹什麼?補習班就會吹噓,我們這次數學百分之九十五,都被我們猜中了,然後,一看起來,那一本那麼大(法師比的書很厚),意思就是聯考的題目都被補習班猜中了,結果,你看那本補習班的參考書,考了幾百次的考試,他猜中百分之九十五,有用嗎?那麼大本,對不對?都是這樣子,那麼大本從何翻起,所以,廣告怎麼樣?人家說:噢!這家補習班猜中那麼多題目,有啊!有猜中題目,不過,一看,哇!那本那麼大本從何讀起,對不對?這就是宣傳,讓你産生錯覺,不懂!傻孩子都被騙了,對不對?你應說十題,猜十題中九題,我就讀十題對九題,這樣講才能說猜中,你不是,那本就二、叁千題,隨便猜也中,這種題目,你從何翻起?你從哪裏查?補習班搞宣傳,都是這樣子,所以,孩子很容易誘導,啊!你看!猜中那麼多題,那麼多題,你也不一定會寫,所以,我們衆生就是不用腦筋,不曾用腦筋,對不對?若遇到我,就騙不倒我,再來,此去契經,經中雖有此法,散在廣藏)。因衆生之根有利鈍。受解之緣有勝劣故。
庚二 釋根緣二相以遣疑二
辛一 說聽俱勝(說就是佛,聽,就是佛在世的弟子,佛以及在世的弟子,說者殊勝,聽者也是殊勝)
二 根緣微劣(指如來滅後的末法衆生。所以,說聽俱勝是指如來現前:如來在世。根緣微劣是指如來滅後。一個是如來在世,一個是如來滅後,當然就不一樣了,像我們現在是如來滅後,如來滅後,沒辦法!沒有人,只有暫時……用我,用我的啦!沒辦法!我們是千萬分不及如來的一分,但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你就忍耐一下吧!不然,你去找佛,佛世沒有遇到,對不對?所以,我雖然出世在末法,還能夠聽到佛法,所以,我倒黴,你也倒黴,對不對?你也是出世在末法,對不對?福報大,碰到佛,早就解脫生死,所以,我們說聽都是微劣,都差,不過,聊勝于無,至少我還有這個心要講,以前,我們住在高雄一陣子的時候,我們去寺廟看,一個寺廟裏面,一年都是請個法師來講二天、叁天,或者是一個月講一天,二天,我心裏就想:唉!這樣來不及,這樣要講到何時,這樣哪有辦法,以後,我來高雄的時候,建立一個道場,因爲,我在北部的時候,支氣管會咳嗽,我不能住臺北,住臺北一定會重感冒,而且,我這個人也沒有本錢去住山,一住山就腸抽筋,半夜就要找醫生,打針、吃藥,那天,如果在內門鄉,chuà就chuà起來(意指完蛋),如果,我現在跑到山上去住的話,那一天,那種情況馬上就死掉,真的,沒有辦法!連走路都不行,痛到那種程度,所以說,我們現在高雄還有這個講堂,長年累月地弘法,聊勝于無,雖然沒有碰到諸佛菩薩現前,不過,我們也按照高僧大德的經論來說法,來念一念,提供大家參考,還算不錯。我以前去看看很多的寺廟,大部分都是在做法會比較多,長年累月我們沒聽沒看誰在講法,或誰一直在研讀經典的。師父就發一個願,以我的話,我一定要好好地弘法,全力以赴地弘法,所以,我們一直講、一直講,你曉不曉得,那一天,我爲什麼病得那麼重,除了吹冷氣以外,前一天,我發一個願,我發一個什麼願?我發:《楞嚴經》這樣講會講不會的,我幹脆連續一直把它講下去,就是整個接下來,每一天都講《楞嚴經》,第二天馬上倒,現在不敢發這個願,隨緣,一講,噢!馬上找我算帳,第二天馬上就倒,現在不敢亂發願了,現在都小聲說,看我的體力,沒有辦法,噢!這個《楞嚴經》,這個魔障實在是很大)
辛一 說聽俱勝
【所謂如來在世。衆生(的)利根。能說之人。色心業勝。(佛)圓音一演(佛的音稱爲圓音就是不缺漏)。異類等解(各類的衆生都可以覺悟)。則不須論(佛在世的時候是這樣子)。】
前二句明聽衆勝(聽衆很殊勝)。次二句顯說者勝(說法當然是佛)。圓音一演。亦成說勝。異類等解。亦成聽勝。則不須論。結俱勝義(“俱”就是具足。結論就是具足講的也殊勝,聽的也殊勝)。衆生積集善根。得與如來同生。故雲利根。能說人佛也(能說的人是佛)。(佛的)色心(是最殊勝)。總指如來叁輪(身、口意叫做叁輪)。業用殊勝。不可思議。圓音。則別舉口輪。圓音即是一音。佛之音聲。圓滿普遍。都無宮商之異(宮商是古時候的五音,宮商、角、徵、羽,就是以前的五個音。宮商是指音聲的變化)。有何平上之殊(“平”是古時候四聲之一,發音的時候,這個頻率比較平穩,“上”念“shǎng”,平上之聲的“上”就是平、上、去、入,所以說,沒有什麼平上之殊,平、上、去、入,平音、上音、去音、入音,平、上、去、入這四種聲,平上之殊)。一音即一切。故雲圓音。一切音即一。故雲一音。佛由圓音作增上緣(增上緣就是加強一點力量叫做增上,這個增上緣,外緣很重要的,你想要修行道業,你就要跟善知識結緣,好好地依止他,靠自己沒有辦法,靠自己團團轉,轉了幾十年還是轉不出來)。隨根差別現衆多聲。猶如滿月。惟一圓形。隨水差別。而現多影。《契經》雲。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不得了!佛太偉大了!他才不會像師父一直問:聽得懂不懂?撫尺再拿起來敲(法師用撫尺敲桌子,咚、咚……),你到底聽得懂不懂?佛不用這樣問,你懂不懂,他一看就知道你的眼神發什麼光,如果,發了黑光就是表示聽不懂,發了藍光就表示這個已經…,佛不用問你,佛看,你眼睛瞪得很大,他就知道你聽不懂,我還得問你:你瞪大眼是瞪我什麼?不一樣,佛不必問,他很清楚,我就要問問看你們聽得懂不懂)。故雲圓音一演。異類等解。既已等解。又何須重爲造論(又何必再造這個論呢?)。此約佛世如是。一說聽俱勝竟。
辛二 (再來就是講如來滅後,如來滅後)根緣微劣叁
壬一 廣略二經(就是廣經、略經)
二 廣略二論(就是廣論跟略論,廣就是很大的範圍,略的話,雖然小部一點,廣論,像《瑜伽師地論》,那有幾百卷,《大智度論》。略論,略的話,就《百法明門論》一點點,是不是?)
叁 明教之興(說明教興起之原由)
壬一 廣略二經
【若如來滅後。或有衆生。能以自力(靠自己的力量)。廣聞而取解者(要看到很多的經典了解)。或有衆生。亦以自力。少聞而多解者(聽了一點點而多解)。】
如來滅後。衆生根緣微劣。分四種。此二依經而得解者。自力。即自心聞慧解義之力用(自己的力量)。或廣聞經教。得解佛意。或少聞經文。備解諸經義味。均不須論(都不須要論)。
壬二 廣略二論
【(底下就是爲什麼要造論)或有衆生。無自智力(自己沒有智慧)。(沒有智慧的話)因于廣論而得解者(多,多就去談,談範圍廣一點的,他才可以解悟到佛的心境是什麼,)。亦有衆生。複以廣論文多爲煩(哇!這部論那麼大一部,看又看不懂)。心樂總持少文(心裏喜歡總持少文,文章少一點)。而攝多義(意義多一點。文章少一點,長篇大論講了老半天,也不曉得講什麼,我們喜歡文章少一點,義理講得比較徹底的、多一點的,而攝多義)。能取解者(所以,爲什麼要造《大乘起信論》?就是爲了這一類的衆生。這一類的衆生就是《大乘起信論》教興之所以)。】
此二依論方取解者。無自智力(沒有自己立智慧之力量)。即直依佛經。無自心聞慧解義之智力。因于《智度》《瑜伽》(智度:就是, 《大智度論》。瑜伽:就是《瑜伽師地論》)等廣論。方解佛經意趣者。或有, 厭煩樂略之機(討厭這個煩多,喜歡比較略的,短一點的文章的根器)。不耐繁文(太繁了他不喜歡,我想一切衆生都是這樣子,看了一部《大乘起信論》就宗百部的論,那當然要看《大乘起信論》,我看了一百部論,不一定知道它在講什麼,看了一部《大乘起信論》以後,…
《大乘起信論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