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讲义▪P13

  ..续本文上一页也(“策”就是勉励。勉励自己来成就前面种种的修行)。

  【有如是等因缘(就是有八个因缘)。所以造论。】

  总结可知。一问答直显竟。

  戊二 问答遣疑二

  己初 问次答

  【问曰。修多罗中。具有此法。何须重说(这句的意思就是说经典都有讲到大乘法,你都有离苦得乐,你又何必要写《大乘起信论》,为什么要重新再讲《大乘起信论》呢?意思是说经典就有了,你何必造这个论,做啥多此一举)。】

  问如上八种因缘。所示之法。如所立法义(所奠立的义,定这个法跟义)。乃至劝修利益。如是等法。契经具说(这个经典都有说)。皆为众生离苦得乐。何须重为造论更说(何必重新再造论,再一次说)。讵非为求名利等耶(“讵”就是难道,难道不是为了求名跟利等等吗?)。

  己次答二

  庚一 举根缘二相以立宗

  二 释根缘二相以遣疑(什么叫做根?根就是六根,六根缘这个二相,二相就是胜跟劣,比如说,你缘到佛,诸佛的因缘,那么,你是殊胜的因缘。劣,如果,你碰不到,末法众生的根器都是陋劣,所以说,佛在世的时候,主讲的人也殊胜,听众的根器也利,这就是胜相,劣的话,佛灭度以后,众生就没福报,讲的人也陃劣,听的人根器也差,所以说,成就就差很多,所以,举六根缘胜劣二相,根器不一样,根器有的上根,有的利根,有的钝根,缘胜劣相,所以,成就各有差别。根缘二相以遣疑)

  庚一 举根缘二相以立宗

  【答曰。修多罗中。虽有此法(经典虽然有讲到大乘法)。以众生根行不等(众生的根器、修行都不一样)。受解缘别(注意听!受这个解悟的因缘,有胜劣之别,这个解就是解悟,接受这个佛法,他的解悟的因缘,有殊胜以及陋劣之别,叫做受解缘别)。】

  修多罗。此云(中国话叫做)契径。谓契理契机。经中虽有此法(经典虽然有此法)。散在广藏(散布在种种的经藏当中,太大部了!有是有,但很多,很多!就像实习班里面讲的,在联考的时候,他都会发考题,然后,补习班就大吹特吹,大吹特吹!吹什么?补习班就会吹嘘,我们这次数学百分之九十五,都被我们猜中了,然后,一看起来,那一本那么大(法师比的书很厚),意思就是联考的题目都被补习班猜中了,结果,你看那本补习班的参考书,考了几百次的考试,他猜中百分之九十五,有用吗?那么大本,对不对?都是这样子,那么大本从何翻起,所以,广告怎么样?人家说:噢!这家补习班猜中那么多题目,有啊!有猜中题目,不过,一看,哇!那本那么大本从何读起,对不对?这就是宣传,让你产生错觉,不懂!傻孩子都被骗了,对不对?你应说十题,猜十题中九题,我就读十题对九题,这样讲才能说猜中,你不是,那本就二、三千题,随便猜也中,这种题目,你从何翻起?你从哪里查?补习班搞宣传,都是这样子,所以,孩子很容易诱导,啊!你看!猜中那么多题,那么多题,你也不一定会写,所以,我们众生就是不用脑筋,不曾用脑筋,对不对?若遇到我,就骗不倒我,再来,此去契经,经中虽有此法,散在广藏)。因众生之根有利钝。受解之缘有胜劣故。

  庚二 释根缘二相以遣疑二

  辛一 说听俱胜(说就是佛,听,就是佛在世的弟子,佛以及在世的弟子,说者殊胜,听者也是殊胜)

  二 根缘微劣(指如来灭后的末法众生。所以,说听俱胜是指如来现前:如来在世。根缘微劣是指如来灭后。一个是如来在世,一个是如来灭后,当然就不一样了,像我们现在是如来灭后,如来灭后,没办法!没有人,只有暂时……用我,用我的啦!没办法!我们是千万分不及如来的一分,但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你就忍耐一下吧!不然,你去找佛,佛世没有遇到,对不对?所以,我虽然出世在末法,还能够听到佛法,所以,我倒霉,你也倒霉,对不对?你也是出世在末法,对不对?福报大,碰到佛,早就解脱生死,所以,我们说听都是微劣,都差,不过,聊胜于无,至少我还有这个心要讲,以前,我们住在高雄一阵子的时候,我们去寺庙看,一个寺庙里面,一年都是请个法师来讲二天、三天,或者是一个月讲一天,二天,我心里就想:唉!这样来不及,这样要讲到何时,这样哪有办法,以后,我来高雄的时候,建立一个道场,因为,我在北部的时候,支气管会咳嗽,我不能住台北,住台北一定会重感冒,而且,我这个人也没有本钱去住山,一住山就肠抽筋,半夜就要找医生,打针、吃药,那天,如果在内门乡,chuà就chuà起来(意指完蛋),如果,我现在跑到山上去住的话,那一天,那种情况马上就死掉,真的,没有办法!连走路都不行,痛到那种程度,所以说,我们现在高雄还有这个讲堂,长年累月地弘法,聊胜于无,虽然没有碰到诸佛菩萨现前,不过,我们也按照高僧大德的经论来说法,来念一念,提供大家参考,还算不错。我以前去看看很多的寺庙,大部分都是在做法会比较多,长年累月我们没听没看谁在讲法,或谁一直在研读经典的。师父就发一个愿,以我的话,我一定要好好地弘法,全力以赴地弘法,所以,我们一直讲、一直讲,你晓不晓得,那一天,我为什么病得那么重,除了吹冷气以外,前一天,我发一个愿,我发一个什么愿?我发:《楞严经》这样讲会讲不会的,我干脆连续一直把它讲下去,就是整个接下来,每一天都讲《楞严经》,第二天马上倒,现在不敢发这个愿,随缘,一讲,噢!马上找我算帐,第二天马上就倒,现在不敢乱发愿了,现在都小声说,看我的体力,没有办法,噢!这个《楞严经》,这个魔障实在是很大)

  辛一 说听俱胜

  【所谓如来在世。众生(的)利根。能说之人。色心业胜。(佛)圆音一演(佛的音称为圆音就是不缺漏)。异类等解(各类的众生都可以觉悟)。则不须论(佛在世的时候是这样子)。】

  前二句明听众胜(听众很殊胜)。次二句显说者胜(说法当然是佛)。圆音一演。亦成说胜。异类等解。亦成听胜。则不须论。结俱胜义(“俱”就是具足。结论就是具足讲的也殊胜,听的也殊胜)。众生积集善根。得与如来同生。故云利根。能说人佛也(能说的人是佛)。(佛的)色心(是最殊胜)。总指如来三轮(身、口意叫做三轮)。业用殊胜。不可思议。圆音。则别举口轮。圆音即是一音。佛之音声。圆满普遍。都无宫商之异(宫商是古时候的五音,宫商、角、徵、羽,就是以前的五个音。宫商是指音声的变化)。有何平上之殊(“平”是古时候四声之一,发音的时候,这个频率比较平稳,“上”念“shǎng”,平上之声的“上”就是平、上、去、入,所以说,没有什么平上之殊,平、上、去、入,平音、上音、去音、入音,平、上、去、入这四种声,平上之殊)。一音即一切。故云圆音。一切音即一。故云一音。佛由圆音作增上缘(增上缘就是加强一点力量叫做增上,这个增上缘,外缘很重要的,你想要修行道业,你就要跟善知识结缘,好好地依止他,靠自己没有办法,靠自己团团转,转了几十年还是转不出来)。随根差别现众多声。犹如满月。惟一圆形。随水差别。而现多影。《契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不得了!佛太伟大了!他才不会像师父一直问:听得懂不懂?抚尺再拿起来敲(法师用抚尺敲桌子,咚、咚……),你到底听得懂不懂?佛不用这样问,你懂不懂,他一看就知道你的眼神发什么光,如果,发了黑光就是表示听不懂,发了蓝光就表示这个已经…,佛不用问你,佛看,你眼睛瞪得很大,他就知道你听不懂,我还得问你:你瞪大眼是瞪我什么?不一样,佛不必问,他很清楚,我就要问问看你们听得懂不懂)。故云圆音一演。异类等解。既已等解。又何须重为造论(又何必再造这个论呢?)。此约佛世如是。一说听俱胜竟。

  辛二 (再来就是讲如来灭后,如来灭后)根缘微劣三

  壬一 广略二经(就是广经、略经)

  二 广略二论(就是广论跟略论,广就是很大的范围,略的话,虽然小部一点,广论,像《瑜伽师地论》,那有几百卷,《大智度论》。略论,略的话,就《百法明门论》一点点,是不是?)

  三 明教之兴(说明教兴起之原由)

  壬一 广略二经

  【若如来灭后。或有众生。能以自力(靠自己的力量)。广闻而取解者(要看到很多的经典了解)。或有众生。亦以自力。少闻而多解者(听了一点点而多解)。】

  如来灭后。众生根缘微劣。分四种。此二依经而得解者。自力。即自心闻慧解义之力用(自己的力量)。或广闻经教。得解佛意。或少闻经文。备解诸经义味。均不须论(都不须要论)。

  壬二 广略二论

  【(底下就是为什么要造论)或有众生。无自智力(自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话)因于广论而得解者(多,多就去谈,谈范围广一点的,他才可以解悟到佛的心境是什么,)。亦有众生。复以广论文多为烦(哇!这部论那么大一部,看又看不懂)。心乐总持少文(心里喜欢总持少文,文章少一点)。而摄多义(意义多一点。文章少一点,长篇大论讲了老半天,也不晓得讲什么,我们喜欢文章少一点,义理讲得比较彻底的、多一点的,而摄多义)。能取解者(所以,为什么要造《大乘起信论》?就是为了这一类的众生。这一类的众生就是《大乘起信论》教兴之所以)。】

  此二依论方取解者。无自智力(没有自己立智慧之力量)。即直依佛经。无自心闻慧解义之智力。因于《智度》《瑜伽》(智度:就是, 《大智度论》。瑜伽:就是《瑜伽师地论》)等广论。方解佛经意趣者。或有, 厌烦乐略之机(讨厌这个烦多,喜欢比较略的,短一点的文章的根器)。不耐繁文(太繁了他不喜欢,我想一切众生都是这样子,看了一部《大乘起信论》就宗百部的论,那当然要看《大乘起信论》,我看了一百部论,不一定知道它在讲什么,看了一部《大乘起信论》以后,…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