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礙事,事不能礙理,所以,理事要圓融)。
二門如是。何謂一心(什麼叫做一心?)。謂染淨諸法。其性無二(爲什麼其性無二?因爲染畢竟空,淨也畢竟空,你爲了要襯托淨,當然用一個染去顯示,淨的時候,你用染汙去比較,比如說,你爲什麼知道師父是男的,你怎麼知道師父是個子矮矮的,長得皮膚白白的,你爲什麼知道這樣子,這個功勞要歸功于那些高的人,因爲你很高,所以,能夠顯示出我很矮;因爲你很黑,所以,顯示我很白,如果,我今天一出生,我媽媽就把我丟掉,丟掉到哪裏去?跑到山上裏面跟猴子住在一起,從來沒見過男人,也從來沒見過女人,從來沒見過人類,只有我一個人,那我就無從比較,跟猴子比,我是比它高一點,跟猩猩比,又比它矮一點,因爲,沒有人類可以比較,也不曉得自己長得好不好看,因爲,你怎麼知道你長得好不好看?因爲,沒有看過滿臉長青春痘的人,也不曉得我這麼好看,所以說,這個都是要用襯托的東西,這個比喻就是如果我從小就被抛棄在山林裏面,做泰山,我的臉看起來不太像,做泰山,嗚……也不太像,做小人國的國王,小人很快就得志,那你就無從比較,你無從比較,我問你,你哪有什麼染、什麼淨,這就是絕對,無從比較就是絕對的意思,所以,真如沒有所謂的淨,連淨的觀念都不可以有,因爲,真如是空性的東西,淨是對染講的,染是對淨講的,所以,同學們!沒有比較心的人,你有福了,你馬上會歸到不二法門,溶入自性清淨心裏面。所以說,皆生滅門義。二門如是:二門就是這麼一回事,何謂一心,其性無二,因爲染是空,淨也是空)。真妄二門。其體不別(爲什麼?體如果不同的話,那完蛋了,那麼,真的話就無自性,妄也是無自性,所以,其體是一)。故名爲一。即此無二不別。諸法中實。不同虛空(“虛空”旁邊寫兩個字:無知,因爲虛空是無明的代名詞,不同于虛空的無知,冥頑不靈的虛空,因爲無知本身不是智慧,我們不講虛空,我們講法身,盡虛空遍法界,都是諸佛的法身,法本身就是真理,真理就是意味著智慧,簡單講,智慧心就是佛,所以,你虛空的話,它是一種無知,是冥頑不靈)。性自神解(什麼叫做性自神解?就是本性自具足,具足,神就是不可思議,解就是妙悟,本性具足不可思議的妙悟,不同于虛空,虛空是個冥頑不靈的東西,你虛空的話,在外面的話,一片黑暗,白天陽光,晚上都照射不來,所以說,性自神解,本性就具足有不可思議的妙悟)。故名爲心(所以,我們講這是我們的心)。
言皆各總攝一切法者。釋上立義分中。是心則攝一切世間法(世間法就是生滅法)。(以及)出世間法(出世法即所謂的真如,不生不滅法)。但上直明心攝一切法。今言二門皆各總攝一切法。此義雲何(爲什麼上面講心攝一切法?現在,二門又各總攝一切法,真如門也攝一切法,生滅門也攝一切法,此義雲何?這到底是什麼道理呢?)。征而釋之(一問一答叫做論,《大乘起信論》爲什麼講論?論就是問答,對不對?一問一答叫做論,征而釋之,釋就是答,征就是問,問而答之,那麼就是論,要不然,什麼叫做論?經、律、論的論,就是一問一答叫做論)。下以是二門不相離故。即釋皆各總攝之義(馬上就解釋了,真如門跟生滅門總攝一切法)。
以真如門(是怎麼樣?)。是染淨通相(通相是什麼東西?也通染也通淨,通相是什麼?注意!通相就是空相,就是性空,染淨性空,染性本空,淨性也是本空,所以,它是講通,空可以通到染,也可以通到淨,簡單講,通相就是平等相,是法平等相,同學們!如果你見一切惡劣的衆生,你如如不動,進入平等相,如果,你見一切造福功德的人,也不拍馬屁、不奉承,你內心裏面除了喜悅以外,沒有第二個念頭,那你就接近了真如,爲什麼?平等相,你看!染淨通相,一個修行人不能夠在染淨裏面解脫,如果說,你只能在淨的角度解脫,你不是一個解脫的人,淨,淨是什麼淨?比如說,你親近的是道場、是叁寶,你現在是淨,叁業都是清淨,你能夠解脫,染汙呢?假設有一天,你碰到公司行號裏面的人都不講道理,他一天到晚逼迫你、傷害你,搞得你煩惱一大堆,同學們!你內心裏面要存在一個念頭:喜悅,因爲,染當下也是畢竟空性,這叫做真正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才是真正進入平等,如果,你不能在惡劣的環境之下得大自在、得解脫,那還不是一個解脫的人,你臨命終怎麼能夠有把握呢?你硬要師父跟你講好話,你才解脫,那師父罵你兩句,你不能聽、不能接受,你怎麼是一個解脫的人,這個離解脫十萬八千裏,是一個大解脫的人,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所以,若人識得性,無喜亦無憂,如人,如果有一個人了解你的本性是平等、是畢竟空性的,沒有所謂的喜悅,也沒能所謂的煩惱,人悟道的時候,就會在他的義務跟責任裏面盡力去完成,因爲,他責任就是他的喜悅,他的義務就是他的喜悅,因爲喜悅本身在理上來講沒有事相的顯現,喜悅顯現不出來,所以,真正了不起的聖人,是在他的責任跟義務裏面,去發現那份的喜悅跟超越的解脫,逃避沒有用,好的,我就拼命追求,惡劣的,我就拼命地逃避,取舍不斷,你不可能解脫,永遠不可能,它是你的責任,你就必需完成它,通相就是偉大,太了不起的空)。通相之外(意思就是畢竟空性之外)。無別染(法:真如之外,無別染法,無別染)淨(沒有所謂染汙跟清淨的東西,要進入修行,你一定要無二;不二。見到惡如如不動,見到善也是如如不動,就是這麼一回事,因爲染淨是因緣法,不于因緣取舍就是真如,非因、非緣、非因果法,是諸佛之本源)。故得總攝諸法。喻如微塵是瓦器通相(微塵:水泥所做的瓦片器具,這個就是瓦器的通相,微塵就是表示空性,瓦器就表示一切的事:相用,做花瓶也好,是不是?做瓶子也好,做爐竈也好,做什麼都好,譬如說,水泥,水泥到今天來講的話,有350年的曆史,發現水泥,羅馬人發現的,改變了整個世界。水泥怎麼來的呢?水泥就是海底的珊瑚磨成粉末狀,以前的人就知道水泥加上雞蛋,就可以構成有黏性,因爲,雞蛋裏面有蛋白,所以,它有黏性,要不然羅馬怎麼造成的,它就是用水泥,羅馬的大教堂,歌德式的大教堂,這是微塵,微塵是瓦器的通相,不管你建造什麼都是一樣)。瓦器皆爲微塵所攝(瓦器它都是屬于微塵,因爲微塵可以變化,微塵就是指體的意思,忏公常常比喻的,你們曉不曉得體、相、用的作用,師父,不曉得,體就是面粉,面粉可以做水餃,可以做面條,可以做面猴(面疙瘩),知不知道?所有的面條、餃子、面包,都是什麼做的?都是面粉做的,所以,面粉是體,是不是?面包,餃子、面條、面猴,都是相、用,噢!知道了!知道了!每次齋戒學會都是用這個在比喻,問起來,噢!原來外省人喜歡吃面粉,外省籍喜歡吃面粉類,是不是?)。真如門亦如是(真如也是如此)。真如能攝生滅。生滅之相。不離真如(這個真如能攝生滅,生滅之相,不離真如,真如:如果,我們一個修行人懂得真如,我們現在舉一個例子,出家人懂得真如的話,他今生今世好辦了,他一定如如不動,他一定不會攀緣,攀緣它是屬于生滅的東西,一個修行人,他本身如果懂得真如,就會放下一切的因緣,不是你的福報,你追求是追不到的,是你的福報,你該得到的,它就是跑不掉,人家說:噢!慧律法師!你真有福報,福報真大!我說:是啊!怎麼辦?福報這麼大,怎麼擋都擋不住,不知怎麼辦?你看,要怎麼辦?不然,怎麼辦?福報這麼大,對不對?錢也不是我在用,錢都是無量無邊的衆生在用,不是我在用,對不對?福報這麼大,怎麼辦?我們收攝回來也不去攀緣,所以,一個法師一直攀緣外境這就是錯誤的修行,錯誤地修行,你只要隨緣,有衆生需要我們,我們當然盡心盡力,衆生不來求我們,我們就盡心盡力地好好地去修行,懂得真如的人,他那種功夫,可以說放下的功夫到了極點,他不會顛倒,永遠不會顛倒,他到死也是做到這樣子,廣欽老和尚就是這樣講的,等你有德行的時候,你不要怕沒有衆生可以度,我們現在比丘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學佛學了叁年、五年,拼命地打電話,開始一天到晚就是找衆生,而且要找他喜悅的衆生,找特別漂亮地女孩子,他才要說法給她聽,長得很醜的,他才不要講給她聽,你不夠資格聽《大乘起信論》,哪裏有什麼真如生滅門,你那個是生滅,我這個是真如,對不對?好,我告訴你,以前,你們看過頑皮豹沒有,我告訴你,追衆生來度,就像頑皮豹有一次追了一只小狗,追……,就像一個比丘一直想要發心度衆生;追這個小狗,因爲他度衆生,拼命追衆生,一直度,是不是?追求,結果,小狗跑進山洞裏面,隔一陣子,頑皮豹趕快跑出來,爲什麼?後面有一只大狗熊追出來,意思就是什麼?當你要追衆生來度的時候,你碰到什麼?碰到可怕的因緣,業障的因緣現前,衆生後來太多,一天到晚打電話給你,寫信來問你問題,或怎麼樣子,問題就來了,換他追你,這是大狗熊追得你喘不過氣來,你想要度他,你覺得很疲憊了,所以,追衆生就跟這只頑皮豹一樣,拼命地發心要追,後來,被大狗熊追出來,被衆生壓垮了,進去時,哇!看到一只比它更大只的,大只就是人多,很煩,一天到晚電話、信件,壓得你喘不過氣來,所以,有德行的人,你不要怕衆生不讓你度,怕是你自己沒有東西,所以,講到真如的話,也講到度衆生隨緣的重要,真如能攝生滅,生滅就是緣起法,生滅之相就不離真如)之性(所以,你掌握了真如,你的生滅就可以清清楚楚,你掌握了放下,隨緣不動的東西,一切境界對你來講就沒有作用了,你怎麼變化,它就是生滅的東西)。
以生滅門。是染淨別相。別相之法。生滅所攝(“染淨別相,別相之法”就是生滅,就是有所差別之相,…
《大乘起信論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