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起信論講義▪P19

  ..續本文上一頁有差別相,生滅所攝)。亦由真如是善不善因。與緣和合(善跟不善與緣和合)。變作而有(變爲而有)。雖實變作諸法。而不壞真性。故于此門。還攝真如(你怎麼變化,它還是空性,還攝真如也就是如果你這一顆放下的心,運用在你的世界,你就是到美國,到哪裏都是解脫)。喻如微塵聚成瓦器(一切微塵聚合就變成一切的現象,瓦器就是種種不同的器具叫做瓦器,可以做杯子、可以做假樹、假牆等等)。而常不失微塵之性。生滅門亦如是。真如之性。不離生滅之相(菩薩!生滅之相,放下就是真如之性,就是這麼一回事情,生滅之相不執著,那個你肯放下,因爲,你眼睛看出去,耳朵所聽的,現在都是生滅相,你肯放下而不執著,菩薩!你就接近了自性的真如,就是這麼一回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困難)。

  問。二門既各互攝。何以前真如門。但示摩诃衍體(爲什麼真如門只顯示大乘的體性)。生滅門。具示自體相用耶(而生滅門卻要顯示大乘的體、相、用呢?)。答此中攝義。與前示義異故(這裏所含攝的道理,跟前面含攝的道理是不太相同)。真如門是泯相(“泯”就是除相,就是不討論相上,但入無生的空理,泯相就是說不討論相跟用,泯相就是說除掉這個相)顯理(“顯理”就是唯顯空理,只在空的理性上顯示出來,所以,它是屬于真如門)。此泯相不除(“此”是指在生滅門中。在生滅門中泯相不除,這個除掉的相,是不可以除掉,泯相就是滅相,滅相不能除掉,就是指生滅門裏面)。故得兼攝生滅門(既然泯相不除,就兼攝生滅門)。前泯相不存(“前”就是真如門。在前面的真如門,泯相不存,滅一切相,不討論一切相,當然就是真如門)。故唯示于體大也(只顯示體的大,因爲體是指空性的大,所以,師父說過,當你不執著的時候,肯放下的時候,全世界的財富都是你的,你的內心裏面充滿著喜悅,你的喜悅所到之處都是財富,我們的財富是不是要顯示自己的喜悅,滿足自己,當然,我現在知足,一切都是喜悅,)。生滅門是攬理成事(“攬”就是所謂的混合。混合這個理,而成爲這個事相)。此不離理而成事(理、事是圓融的,攬理成事)。故得兼攝真如門。(生滅門)前雖成事(相,但)不壞理(前就是指生滅門,生滅門雖成事,但不壞理,一切事相不能壞這個理體,不能壞理,爲什麼?這樣理事才能圓融)。故得具示叁大也(叁大就是可以顯示體大、相大、用大)。須知二門攝義是齊(二門所攝的道理是相同的,爲什麼呢?因爲總攝一切法)。示義有異(就是顯示,但是,顯示出來的道理略有差別就是示義有異,但是,真如門顯示的道理,跟生滅門所顯示出來的道理,略有所不同)。一總釋竟。

  己二 別釋(別釋就是把心真如門跟心生滅門,好好地來談論叫做別釋。別釋分)二(個)

  庚一 別釋二門顯動靜不一 二 會相入實顯動靜不異

  庚初中(分)二(個)

  (動靜不一就是顯)辛一 真如門 二生滅門

  辛初(初就是真如門裏面)又(分)二(個)

  壬一 舉如體離言以明觀智境(就是舉真如之體,乃是離一切言語的來說明所觀的智慧境界,“如”就是真如之體。“離言”:乃是離開一切語言。以明察(觀):以說明所觀照的是智慧的境界,就是指真如的這一方面)

  二(呢?) (真如的第二個角度呢?)約依言(拿這個講,真如門如果要用語言來講的話。約依言說:約這個語言來講)辨德以明生信境(辯這個德,德就是如實空跟如實不空的兩個角度,《大乘起信論》後面會講到。什麼叫做德?德就是如實空性的時候是怎麼解釋,如實不空的時候是具足無量性功德,德,德是如實空跟如實不空的中和叫做德,以明生信境,能讓你産生信心的境界,釋上面的真如相,所以,第一段是釋真如的義,第二段是釋真如的相,你一定要講真如的相,那就必需透過語言,真如的義是離開語言,真如的相不離語言,不離語言就討論,就討論如實空是什麼,如實不空又是什麼)

  壬初又二

  癸一 總舉法體(總舉這個法的體性) 二 問答釋疑

  癸初又二

  子一 正顯如體 二 會執釋名(那個是科判,了解一下就可以)

  子一 正顯如體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心真如是什麼?就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大總相就是說統合一切的相,大總相統合一切就是空相,畢竟空。大總相,法界就是一個空相,雖有相又不離體,體即是畢竟空,所以,此心真如者,就是一法界大總相,大總相就是一心,“所謂心性,不生不滅”:我們的心性就是不生不滅,所以,禅宗從根本修,就是從不生不滅)。】

  此標列名體。首句標名。下列體。一法界者。即無二真心(不二的,要想大徹大悟,不能離開不二法門,染淨一如、善惡一如、是非一如、對錯一如、大小一如、黑白一如、高下一如,無有一切對立相,你想要大徹大悟,想要進入真正的道,沒有不二,你根本沒有辦法,永遠不可能,所以,有的人一生起病來,今天人家來問我一個多好笑的問題:一個菩薩來參加法會,報名,報一萬的,師父!人家說我參加法會這麼多,來就整個星期,參加水陸這麼認真地拜,拜一個禮拜,回去我的兒子也沒有變好,問這個問題,有沒有病,你看,因爲,他的左鄰右舍說:你拜佛拜得這麼勤,你兒子就是不會變乖。我說:菩薩!你這樣子的話就好辦了,如果一個人來拜佛,可以取代所有衆生的業,哇!那好辦了,那釋迦牟尼佛一個人成佛了,全家都成佛了,佛就在他前面,不識真心,本不相待,對不對?你看,拜佛拜了這麼久,參加法會:他很喜悅參加水陸、梁皇法會,他竟然不知道真心本不相待,只能跟他做一個外緣,一個輔助的外緣,法會當然也是重要,也是有力量,但是,沒有辦法全部地取代他,沒有辦法!就像師父沒有辦法取代你們的煩惱,但是,透過師父的的描述、宣講,可以減輕你們的煩惱,對不對?但是,要真正徹底地悟,那一定要靠你們自己,所以,有的人來,以前,一個小姐,她長得非常的漂亮,她是留學美國的,但是,不曉得她爲什麼煩惱很重,據說她是學醫的,學醫科的,專門operate,operate:開刀手術室是嗎?operate roon,你到長庚去看看,operate roon就是手術室,很煩惱,拜訪師父。我想:那麼漂亮又當醫生。她來,第一句話就問我:師父!我書讀很多,但是,我很煩惱。我說:你念哪一科的?說:我念醫科的。我說:好!你煩惱告訴我,我現在馬上幫你切掉。唉!煩惱怎麼能夠切掉?是!煩惱不能切掉,你講出來幹什麼?你告訴我,你的整個頭腦煩惱在哪裏?你告訴我,不曉得醫生開過刀,有沒有開過煩惱的腫瘤,煩惱的腫瘤,一切掉馬上成佛,因爲煩惱都切除了,當然沒有煩惱了,煩惱都切掉變成佛了,可是腫瘤一切完,整個頭快割掉了,還是不能成佛,煩惱還是在,對不對?煩惱就是無體,無相可得,我們今天就是多余的負擔,不必要的負擔,我們所過的都是冤枉的路,冤枉生,冤枉死,冤枉的痛苦,因爲你自己製造,你自己增加,就是這麼一回事情,當你什麼事情放得下的時候,不計榮辱,這個世間對人一點作用都沒有,人家對我好,我感恩,人家對我有好,感恩,今天來了,我感恩,今天要跟我切,我也感恩,統統感恩,不然,怎麼辦?對不對?所以,我說出家人,是最懂得感情的一個人,就是這樣子,自己很清楚,他最懂感情,很清楚,他的感情就是慈悲,升華到極點的慈悲,你跟我有緣,來,我度你,你跟我沒有緣,我從來不恨你,釋迦牟尼佛只講緣生跟緣滅的東西,他從來沒有恨的東西,所以說,真如就是這麼一回事情,)。平等一相。爲萬法之所因依(一切萬法都是依平等相,萬法意思就是自性本來就是空性的東西,你怎麼去討論它,你就煩惱,就是對立,所以說,明天會更好,哪有可能!不可能!怎麼會說明天會更好,在衆生看法都是兩極化,在衆生看法就是這樣子,在聖人看法就是說,這事情本來就是如此,沒有什麼好討論的,爲什麼?因爲妄想,我們有一個平等空性的真如,他不會用,他用什麼?他用妄想,用妄想一定兩極化的東西,所以,世間人你怎麼樣研究,他就是在對立的事相裏面,他放不下,像今天金鍾獎還是什麼獎,不得了!平時影星出來,大家都穿那種布多很多的衣服,布多很多就是不必要多那塊那麼大塊,分要走樓梯還得撩起來(法師做影星撩衣服的動作,搖搖晃晃),怎麼這麼浪費,布剪剛剛好就好,何必多剪那塊,看起來蓬蓬的,今天爲了要領獎,所以,我們一看的話,就歡喜在心,衆生就是這樣子,這樣子叫做衆生,她就是要搞這種東西,她今天穿這套去,她不要拉尿?她還是得去廁所,去廁所不脫下來怎麼拉,那泡尿那麼大泡,蹲著也會濕,你今晚回去難道不用洗澡嗎?還是得脫下來,不然,那套老是穿著,你今晚睡覺不用穿睡衣?你還是得脫下來,還是白忙一場,很忙,衆生宛如走馬燈,忙碌,所以,你說這個會快樂,她怎麼會快樂,榮耀現前就快樂,沒有榮耀他就煩惱,我們學佛的人,是心真如者不生不滅,就是這個樣子,隨緣、盡分,所以,師父已經告訴你,聖人他是他的工作,責任跟義務去完成他的生命,任何的工作他都喜悅)。界即因義。一切聖凡依正因果。莫不依此而得建立。無法不收。無法不攝。故雲大。不取別相。故雲總相(不取別相就是不取差別之相,取總相,總相就是通染淨)。法者。軌生物解(“軌”就是物體的外面的形象,物體外面的軌道,簡單講就是形象,形象,有了形象的外在而産生的一個觀念,然後,物解就是所謂的差別相,所有的軌生物解就是你的外型有一定的軌迹,所以,讓我們認識,那麼這一切差別相都可以了解,就是這麼一回事情)。門者。通入涅槃(門者通入涅槃,生滅門的門就是通入涅槃,不,真如…

《大乘起信論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