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起信論講義▪P27

  ..續本文上一頁竟。

  子二 明不空之義(我們已經講了空的道理,現在講不空之義)

  【所言不空者(我們所說的不空)。已顯法體。空無妄故(我們已經顯示這個法體,空掉一切沒有虛妄之相。)。即是真心。(我們的真心)常恒不變(“常恒不變”就是如如不動)。淨法滿足(菩薩!你只要保持這顆如如不動的心就是全部具足,就這樣子。無量的喜悅:慈、悲、喜、舍全部就會放射出來,無相,沒有冤親債主,對我們有恩的,我們感恩;對我們有害的,我們還是感恩,就是這麼一回事情,我們這一顆真心就常恒不變,保持一顆常恒不變的心,你看,淨法滿足,你想要擁有幸福,那顆知足的心沒有的話,永遠沒有幸福可談,所以,我們只要真心存在,常恒不變,淨法就滿足)。則名不空。亦無有相可取(雖然不空,但是也無有相可取,因爲離念以及離一切境界)。(所以說)以離念境界。唯證相應故(注意!什麼叫做證?證是哪一種情形?唯證相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唯有除掉分別心、執著心才能夠相應,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唯證,哪一種情形才能證?去掉分別、去掉執著,進入平等的空性狀態,這樣叫做唯證相應,意思就是說唯有存在一顆沒有分別心、沒有執著心,平等空性的心,無所住的心,這樣你才能夠與真如相應,不空的思想也才存在,否則的話,我們一直在念這個境界,能所二取裏面沒有辦法證得,永遠沒有辦法,師父一直告訴諸位,修學佛法說難很難,因爲,你不肯放下就很難,說簡單,一念之間就放,全部放下就很簡單,你對一切是是非非,有看到當作沒有看到,有聽到當作沒有聽到,他的因果也不需要你負,你也不需要負他的因果,天地萬物就全部都擺平了,天地萬物就擺平了)。】

  此別明不空。非有別法(這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不空並沒有另外的法)。(就是)即牒前空門已顯法體。空無妄染。自體不空。即是真心。常恒不變之實體。而此體中。本具恒沙淨德。向被妄染遮障(“向”就是以前,以前一向被虛妄的、汙染的境界所遮障)。不得顯現(沒有辦法顯現)。若妄染已空。則本有淨法。圓滿具足(所以,佛法就是講當下就全部具足,所以,六祖說: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你看!何其自性,本不動搖,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全部都具足了。有的說:師父!聽你講很簡單,要怎樣才能達到這樣。我說:這樣,你還很早。這種東西,我的東西不能送給你,可以送你一份愛的禮物,這個沒有辦法,這個要靠自己去悟,我很愛你,但是,後面加四個字:愛莫能助,I love you,but I can not.我沒有這個能力,是不是?你不悟,你沒有辦法,我愛每一個衆生,但是,每一個衆生若不自己去悟,愛也是沒辦法,也無能爲力)。以是義故。則名不空。雖名不空。妙有非有(妙有非有就是非妄有,妙有不是虛妄的有)。與空無二差別(跟空是無二的,與空無二差別就是沒有兩樣,其實意思就是說不空其實就是跟空一模一樣,並沒有兩種分別:無二,沒有兩種分別。比如說,鏡子跟照射的能力,有鏡子就有照射的能力,照射能力就是鏡子,有見到鏡子就見到光,光就在鏡子裏面,就是同時存在的東西)。非同情執之有(不是衆生的情執之有)。故雲(所以說)亦無有相可取(也無有相可取)。末二句釋無相所以(最後一句解釋無相之所以)。若妄念所緣境界。則是有相。以離念無分別之境。唯無分別智所證。乃得相應故。一真如門竟。(再講生滅門)

  辛二 生滅門(分)二(個段落)

  壬初 釋生滅心法

  二 辨所示之義 初中二(釋生滅心法又分兩段)

  癸一 染淨生滅

  二 染淨相資(染淨相資就是互相幫助,就是同時存在的意思) 初(“初”就是說一染淨生滅那個段落)又二(又分成兩個)

  子一 就體總標

  二 依義廣釋(這是科判,再來是《大乘起信論》的論文)

  子一 就體總標

  【心生滅者(心爲什麼會生滅?開始解釋了)。(因爲)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因爲有一顆清淨的如來藏,因爲一念不覺而變成有生滅,意思就是說生滅心是靠如來藏而跑出來的,它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樣子,意思就是生滅心依于如來藏而起,所以說,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

  此標體(標示這個體性)。言如來藏者(如來藏是什麼意思?)。即不生不滅之真如心(所謂不生不滅就是離開分別、執著叫做不生不滅,不是有一個不生不滅的東西,離開了分別就不生不滅,離開了執著就不生不滅,心裏面清清淨淨的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如心)。以此心寂滅湛然。故雲不生。究竟常住。故雲不滅。不妄不變。故名真如。一切如來。恒沙淨德。無不含藏此中。故名如來藏。而此藏性本無生滅。而爲生滅所依(依靠。生滅就像學生一樣,不生滅就像老師一樣,學生一定要依靠老師,學生因爲老師而起)。《楞伽》雲(《楞伽經》裏面說)。如來藏。爲生死因。(底下說:爲什麼如來藏是生死因?如來藏意思就是雖有本來清淨的自性,還沒有開采出來叫做如來藏,如同深山裏面的礦,如果開采出來的叫做真如清淨心,不叫做如來藏,如來藏,把那個藏調到前面變成藏如來,每個衆生都蘊藏有如來德性,可惜現在顯現不出來,當然是生死的因,如來藏:藏如來,是不是?爲生死的因)若生若滅(這個若不是假設,是一下子生,一下子滅,若生若滅不是說如果生,如果滅,不是這個道理,飄浮不定叫做若,簡單講叫做一下子生,一下子滅,簡單講就是取舍的念頭放不下)。故雲依如來藏(這個取舍的念頭放不下,我很能夠體會,也很能夠同情的。比如說政要,政治家他內心裏面受到委屈,他就召開記者招待會,在記者報告會裏面,他攻擊他,然後他就攻擊他,他攻擊他,他就攻擊他,然後,第二天報章雜志你傷害我,我傷害你,到最後發動群衆的力量,抗議、抗議、抗議,complain,就是一直抗議、一直抗議,然後,開始這樣子,爲了引起社會的注意,而製造媒體的介紹,就抗議,你說你拿黑死病來講,就是二十世紀的AIDS(愛滋病)來講的話,你能怎麼樣?美國占這個第一位,泰國占第二位,非洲是因爲人數最多,但是,非洲貧窮,沒有治療,所以說,非洲本來政府就是無能,沒有辦法,你說美國政府是世界超級強國,你能奈AIDS怎麼樣?你能如何?也是沒有辦法,我告訴你,這個如果沒有從因緣果報共業來說的話,沒有辦法,我們人一直用這個藥物來治療,你看看!抗生素一直打,打了以後,到最後抗生素……,細菌就適應我們的抗生素了,又開始發展出來,是不是?你在十九世紀的時候,你也沒有聽過什麼叫做AIDS,連聽都沒聽過,對不對?沒有聽過,現在浮上臺面來討論,美國有一個女孩子,因爲她有同性戀,還有異性戀,所以是雙性戀的人,她怕得到AIDS,因爲整個美國都在流行這個,醫生建議她去檢查,她檢查的時候,因爲檢查不是馬上出來,要等待兩個禮拜,她等,因爲要看它是呈陽性反應還是陰性反應,然後,她檢查的時候,她到醫生那個地方,她坐在那個地方,醫生要宣布的時候,她一直發抖,她一直發抖,……,因爲,她怕宣布的呈陽性反應,完蛋了!爲什麼?得到AIDS,完蛋了!坐在那邊一直發抖,都不敢跟醫生講,醫生說:我要開始宣布了。然後說:你沒有!你沒有!那個女孩子就抱住醫生,那個醫生已經很老了,她不管,因爲她太高興,她沒有得到AIDS,抱住醫生,因爲,美國是很開放,很open,她不管醫生、不管老公有沒有在旁邊,不管他,她沒有得到AIDS,她太高興了,哇!抱起來一直親吻,一直親吻……,那我們就問了,你爲什麼要這樣子?對不對?你稍微收斂一下不行嗎?也不需要這樣檢查,對不對?所以說,哪一個得AIDS,沒有人知道,男衆或者是女衆,你們出去的時候,如果有什麼或要怎麼樣,還是要小心,真的,什麼時候你得到就是判處死刑,我的意思就是說,衆生就是若生若滅這個道理,因爲他強烈的一種取舍,其實這個可以避免的,沒有必要,你不需要恐懼,你稍微克製一下,對不對?你有夫妻,夫妻都是很正常,就盡量不要有婚外情,盡量不要,你碰到這個,就麻煩了!但是,我們一般對AIDS都是一種錯誤,認爲這一定要透過性的東西,其實不是的,打針的時候,有一個醫生他打針,他抽起來的時候,因爲抽得太大力,結果,戳到自己,他打針的時候,他一拔起來,拔起來的時候,結果戳到自己,這個醫生戳到自己也死掉,經過幾個月,他也死掉,還有拔牙,拔這個牙齒,你若看牙科不很幹淨,最好不要進去,拔牙流血,流血的時候,如果,這個人用過,拔牙的用過,那個人剛好有AIDS,拔過的就透過你的血液,你就得到了,這個AIDS在美國發表,erport他說:它這個因緣是隨時都存在,任何一個人的四周環境裏面,你不要以爲AIDS它本身是一種你不可能會得到的,不是這樣子,隨時隨地你都可能得到,會得到,真的,這下麻煩了,哇!如果說出家人也得這個的話,人家不會想到說你怎麼樣,一定會想到別的地方,不然,他怎麼會得到這種,其實不是,它透過血液直接傳染,打針或者是血液、破洞,它都可以傳染,我們講到苦生苦滅,衆生的取舍心,很難去除掉它)。(所以說,我們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謂不生滅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作生滅(動就是動念,變成了生滅)。然此二心(二心就是不生滅跟生滅,這個不生滅跟生滅的兩個心)。竟無二體(竟無就是實在。實在是沒有兩個體性)。如不動水(就像沒有動的水)。爲風所吹(被風吹動)。而作動水(水就開始動)。動靜雖殊。水體是一(動靜雖然不同,水的體性是一樣的)。亦得言(亦得言:也可以說,)依靜水故(按照安靜的水)。(所以)有其動水(依靜水故,有其動水。有一個研究《大乘…

《大乘起信論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