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起信論講義▪P31

  ..續本文上一頁所以,無明業相、能見相、境界相,這是相,而這裏業識、轉識、現識、智識、相續識、意識,這個是識,不一樣。業識、轉識、現識、智識、相續識,這是識,意識是不必討論,因爲,那個也是第六意識。諸位看業識,意識之所依叫做意,我們第六意識所依靠的叫做意,意通常是指末那識,通常是指末那耶識,依《大乘起信論》的觀點,意有業識、轉識、現識、智識、相續識等五種名,依心而生起意,此心就是衆生心,也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一切物的本體,所以,依照阿賴耶識而說有無明,因爲有阿賴耶識,所以,我們才講到無明。好!業識,因爲,阿賴耶識的根本無明不覺而生起心動,所以,在業識的旁邊,再寫四個字:妄心現起,我們虛妄的心現起來,這個叫做業識。轉識依心動,而産生能見之相,也就是主觀之作用,所以,在轉識的旁邊寫五個字:主觀之作用,主觀的作用叫做轉識,主觀的作用是從哪裏來,從業識來,因爲,依照心動而産生能見之相,所以,也就是主觀之作用。再來,現識,也就是能現起一切這境界,叫做現識。現識也就是客觀的對象,所以說,主觀的作用叫做轉識,客觀的對象叫做現識。那麼智識呢?簡單講就是分別境界的能力,而認爲其對象是心外的實物,我們認爲心外有實在的物,其實不了解境實在是唯心所造,所以,我們心境,我們必需與天地萬物融合,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必需與天地萬物融合,才能過一個和諧的日子,那麼怎麼樣能夠與天地萬物融合,要無念,爲什麼要無念?因爲,所有境界都是你的心,你起心動念就更增長生死,如果,我無念、我離念,離一切境界的執著,離分別、離執著,那麼,我們的生死當下就了,清淨法身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你不必對這個境界感覺有是非或者對立的思想,你要知道,這就是你心影現出來的世界,沒有所謂的是,也沒有所謂的非,何以故?一切都是真心影現出來的,真心因爲無明、妄現境界,妄現境界裏面,你一直在討論是非善惡,那增加了生死,你不必氣憤衆生,你不必感覺委屈,因爲,那也是你的心,如果你的心像佛陀悟到一切法大地的平等,你會很同情衆生,你不會氣惱衆生,何以故?他的名字叫做衆生故,他叫做衆生,他在六道一直團團轉,我們要同情他,我們不要恨他,何以故?因爲那是你心中的衆生,那麼你煩惱拔除了,所以說煩惱無盡誓願斷,斷了無盡的煩惱,其實,境還是心。最後一個叫做相續識,所以這個智識是認爲心外有實法,一直拼命地分別境界,所以,你在智識旁邊寫個:分別境界叫做智識;這個相續識,就是不斷地分別作用,所謂不斷地分別作用,就是念頭不斷叫做相續識,如果,你寫:念頭不斷,無法斷除,念頭無法斷除,那就更清楚了,叫做不斷的分別作用,叫做相續識,因爲,認識種種的念頭,種種的念頭一直存留在心,一直存留在心,而相應不斷,由此故産生意識,所以,你如果認識了這個佛法,你日子就會很好過。比如說,隔壁,我們那個停車場,隔壁有一個停車場,做立體的停車場,建了兩年多了,沒事,最近也不曉得哪一個衆生,兩天就寫一份投書,每天都打電話去,他又不打給工務局,他打給市長,非拆不行,我晚上睡覺,我就這樣想,那個停車場建了兩年,也從來沒有妨礙到人家,也不是說我家的排氣管裝到你家的通風口去,也沒有。他就一定要把它拆掉,也不留名字,也不留地址,硬要把它拆掉,那個五、六百萬的東西,有十人停車位,也可以造福整個高雄,要不然,你拆掉的話,十個停車位,那十輛車子要停在哪裏?不曉得哪一根筋不對,他就一天到晚打電話給市長,然後,工務局來,他說:奇怪!你們是不是有什麼深仇大恨,我們拆除大隊來到這個我們就不喜歡拆,因爲,這個也沒有妨礙什麼,你們自己私下調整好就好。我說:我們連對象都不曉得是誰報的,你怎麼調整。晚上,師父睡覺就想:他爲什麼要做這種事情,想不通,如果說,我去叫拆除大隊的人來拆除這個地方,我有紅包可以賺,我可以領到十萬、二十萬,或者是我可以升官,那我來拆,你拆那個有什麼用,你家會比較富有嗎?對不對?這個人很奇怪!以前,我的朋友當建築工程師,我們是念engineer,工程師,現在我們臺灣分析起來,叁分之一都有違建,世界有名的違建地區,一定的道理,不然,廚房也不夠,打出去多幾坪也好,土地太貴了,我那個同學包一個工程,那個工程就都弄好了,建、建……,開始要銷售了,銷售了,他就告訴客戶,說:我們檢驗檢查通過以後,後面會增加四、五坪,都打掉重新建,因爲,後面留個空地,然後建廚房或怎樣,都已經弄好了,賣,賣得非常好,其中就一個客戶,不曉得哪一根筋不對,好像說買得有點貴或怎麼樣子,叫他,說:你要算便宜一點。他說:大家都是這樣賣。不高興,然後,就一天到晚打電話到拆除大隊去,結果,後面本來要擴充,擴充出來的,全部,幾百萬全部打掉,他就是爲了那麼幾千塊、幾萬塊的退費,他甯可把整棟後面的十幾戶的背後准備要增建的,全部要打掉,然後,那個工務局來看,這個也不是什麼大的違建或怎麼樣子,就說要原諒他,要務局不想打,因爲這個違建不只是這裏,對不對?算了!算了!唉!又不行,他說你渎職,你渎職,他就是爲了這幾千塊,就爲了一噗通恨,爲了一點嫉妒,他就非把你拆掉不行,所以,有一句話我背得很熟,很熟很熟,這句話是我的一生的座右銘,這句話對你很有幫助的,絕對有幫助的:甯可千歲不讀書,不可一日近小人。我們法師,犧牲我們的生命,粉身碎骨救度衆生,粉身碎骨,我們把錄音帶幾百萬、幾千萬這樣送。師父!我怎麼樣好嗎?好!一定說好。師父!我怎麼樣好不好?好!統統說你好。世間哪有那麼好的人,這不是說我們站在一個學佛的法師,不是這樣子,所以,有人毀謗我們叁寶或是出家人,我說我們出家人再爛、再壞,那也比世間人好幾千萬倍,我們都不會做這種事情,衆生,你怎麼樣想都想不透,他爲什麼要這樣做,你躺著好好地休息,他爲何要叫人拆這個,你想得出來他爲什麼嗎?拆掉也沒有資金,對他也沒有什麼幫忙,也不是說他可以當市長,也不是可以當什麼代表,或者當總統,統統沒有,又沒有名,又沒有利,就是爲了什麼?恨,或者是嫉妒、不滿,我沒有車庫,叫你全部都沒有,全部把你拆掉,是不是?我們以前國文老師講的,常常比一個八字形,無奈的手勢,這樣子,沒辦法(法師兩手一攤)!無可奈何,衆生無可奈何,學佛人,我一直拼命要救度衆生,一直讓你方便,不想,我從來就不想破壞任何一個人,你要建,你有辦法你就建,對不對?你只要不要占到公地就好,對不對?我們怎麼會去跟你報這個。唉!沒有辦法!所以,你要是冷靜,去推測衆生他在想什麼,你會吐血而死,你會不曉得他爲什麼要這樣子,你不覺得這是很痛苦的事嗎?誰?他也不認,他也不承認說是我,用假的名字你也不曉得,我說:有用名字?沒有啊!打電話的,要問他名字,他馬上挂電話,住址不曉得,名字也不曉得,要不然,我跟你求忏悔,那個好好的東西,爲什麼要把它拆掉?已經兩、叁年了,又不是今天你來建的,違建的趕快把它拆掉,它已經兩、叁年放在那邊沒事情。所以,同學們!不必去預測衆生爲什麼要這樣做,這樣你會吐血而死。甯可千歲不讀書,不可一日近小人,你不要去得罪小人,那可麻煩了,也不曉得是誰,無從查起,那就認了,認了,所以,我們要傷害衆生,已經先破壞我們安詳的內在,如果,我的話,我不但會保護它,就算我今天沒有買停車位,我也會保護它,因爲,那個好好的東西,你爲什麼把它拆掉,不是我的、不是我的,我不可以破壞我這個清淨心,也不可以傷害衆生,對不對?就這個樣子。所以,仁厚之心,以養天地之德,就是這樣子,佛家裏面的思想就是偉大。所以說,同學們!我們要完成生命的覺醒,第一要心境融和,心跟境一定要融和,放下一切。

  六染心:看業識的底下,“根本業不相應染”,“能見心不相應染”,“分別智不相應染”,“不斷相應染”,“執相應染”,我們要從後面看起,這個編號要編回來,“執相應染”編1,“不斷相應染”要編2,“分別智相應染”要編3,“現色相應染”編4,“能見不相應”編5,“根本業不相應染”編6。爲什麼?因爲行相愈粗的,我們容易發現,行相愈細的,我們不容易修行,所以,我們要從後面編回來,是因爲前面比較粗糙,後面愈來愈微細,“六染”心是說衆生的心性本來自性清淨,而離諸妄染,但是,因爲依于不覺而忽起無明,爲煩惱所染汙,所以,有六種染心之相:第一、執相應染。爲什麼講執相應染?我執的煩惱跟心王相應,意思就是執著跟心王相應,意思就是執著外境以染境爲心。第二、不斷相應染。什麼叫做不斷相應染?在苦樂的境界上,法執的煩惱跟心王相應而起,所以,不斷相應染就是法執,法執的煩惱跟心王相應而起,相續不斷與染境心。第叁叫做分別智相相應染,意思就是能夠分別世間、出世間諸法之智慧,與心王相應而汙染淨心,而汙染清淨心,所以說,分別智相應染。第四、現色不相應染。什麼叫做現色不相應染?不與心王、心所相應。爲什麼?因爲無明薰習而現出這個境界,你沒有辦法發現的:這是桌子,我們明明看這就是心外的桌子,這是茶杯,這是電燈,這是牆壁,怎麼這是講你的心?山河大地都是你影現出來的,再怎麼樣你也沒有辦法承認、認同,這個山河大地明明在外面,你爲什麼說是心內的東西,所以,這個現色不相應染,現就是境界,現出這個境界,而你根本沒有辦法去跟心王、心所連鎖在一起地去覺察到,沒有辦法覺察。第五、能見心不相應染,能見心不相應染就是說因爲我們根本的無明動,使我們的清淨心變成能見相,這個能見相本來就是很微細的,很微細的,存留在我們…

《大乘起信論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