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攀緣是好還是不好,這很難論斷。)。
問。此一識有二義。與上一心有二門何別(有二義:覺義跟不覺義,對不對?就是我們有覺義跟不覺義,阿賴耶識有覺義跟不覺義的角度,跟上面的一心二門有什麼差別)。答。上一心具二門。約不變自性絕相義(不變的真如自性,絕相就是滅,滅掉一切相,不立一切相叫做絕相,不討論相的意思,單單在空性裏面發揮,叫做自性絕相義)。成真如門。約不守自性隨緣義。成生滅門(不守自性,因爲一念妄動,到處攀緣、分別、執著,若離妄想、分別、執著,即如如佛,那麼就是本來的面目,成生滅門,我們不守自性隨緣,緣就是變成生滅,那就是成生滅法)。今此但就隨緣義邊(來討論)。染淨理事(無論是染、無論是淨或者是理、是事)。無二之相(染淨是一體的,理事是一體的,無二之相)。明此識也。是則前一心義寬(一心開二門範圍比較大,一心就是分真如門跟心生滅門,心真如門跟心生滅門,叫做一心義寬,義,道理比較厚,談的範圍比較大一點)。該收于二門(就是真如門跟生滅門)。此一識(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義狹(它的道理比較狹小)。局在于一門。
問。此中本覺(這裏所談的本覺)。與上真如何別(跟上面的真如有什麼差別呢?)。答。真如約體絕相說(真如是就體絕相來說的)。本覺約性功德說(真如:不講一切相;本覺:是講本性具足有功德。約性,它少四個字:約性具足一切功德,它沒有寫這四個字,所以,看起來就比較艱澀一點,本性是約性功德,約性具足一切功德來說的,叫做本覺)。此爲翻染(翻染就是心變)所顯(翻染就是翻染汙的心變成清淨的心,所顯示出來的,才討論到這個本覺)。下文雲。本覺義者。對始覺義說(本覺這個道理,它是對始覺來說的,就像老師,當然是對學生講的,對立的)。乃至依不覺故。說有始覺(因爲有不覺,而才有始覺,是本覺對始覺來說的,不覺又是對始覺來說的)。故在生滅門中攝(因爲生滅門就是有相、用可以討論,什麼叫做生滅門?討論相、用叫做生滅,相、用就無量無邊的理事,無量無邊的染淨,所以,在生滅門中有很多的語言要討論,很多的角度要討論)。而真如門中。無翻染等義(無翻染就是它不必翻染爲淨,它不必討論這個,生滅門是翻染爲淨才討論,真如門它沒有翻染爲淨,翻就是去掉,不必去除染心爲淨心等義)。故與此不同。是故體相二大。俱名本覺(所以,體、相兩個大,都在本覺裏面討論)。並在生滅門中(統統攝在生滅門中)。故前立義分中。真如門即示體大(因爲真如門是談論到空性的,所以,只對體來討論)。生滅門能具示叁大也(體、相、用叁大,生滅門要討論體、相、用叁大,爲什麼?生滅門要討論染淨,要討論理事,你要討論染淨,要討論理事,你不用講體、相、用,你怎麼討論呢?)。
言能攝一切法者。謂聖凡依正。染淨因果(聖人、凡夫、依報、正報、染心、淨心、因果)。皆依此識。而得建立。含攝無遺(這個“識”就是阿賴耶識,含攝無遺。所以,我們對阿賴耶識的認識是非常重要)。故雲攝一切法。即萬法唯識也。然上二門雲。皆各總攝(一切法)。此不雲各者(這裏不雲各)。以二義狹于二門故(二門就是覺義跟不覺義,因爲覺義跟不覺義是比真如跟生滅二門範圍比較小)。但明一識。由含二義(但明阿賴耶識,由含生滅、不生滅,以及覺、不覺義)。故攝一切(攝一切就是共攝一切,兩個共同加起來才攝一切)。不言二義(不言覺義、不覺義)。各攝一切。又上但雲攝不雲生者(爲什麼講攝不雲生?)。以真如門。無能生義故(他不會衍一切的無明叁細六粗出來,能生是指叁細六粗,他不會生出叁細六粗,他沒有一念不覺,他不討論生滅的東西,所以,沒有一念不覺,他根本就不衍生叁細六粗的事相出來,本體界、現象界都不必討論)。此言生一切法者。由此識以不覺熏本覺故(以不覺就是以無明,熏這個本覺)。生諸染法。流轉生死。以本覺起始覺故。生諸淨法。趣證涅槃。依此二義(按照這兩種道理)。遍生一切染淨諸法。故雲能生。此文即起下四種熏習之文。非但染淨相熏。能生諸法。亦乃諸法生已。不離此心(諸法生還是不離這顆心)。爲此心所攝也。
雲何爲二。寄問之詞。下列名。一辨德列名竟。
寅二 按名別釋 叁
卯一 辨覺義 乃約淨法明心生滅(辨覺義是就淨法明心生滅)
二 辨不覺義 乃約染法明心生滅(不覺義是就染法來說明心生滅)
叁 辨同異(染淨同異) 初中二
辰一 略辨始本二覺(始覺跟本覺的不同)
二 廣顯二覺之相
辰一 略辨始本二覺
【所言覺義者(什麼是覺義?)。謂心體離念。離念相者(什麼是離念相?離念相很簡單,擺脫主觀的意識形態就是離念相,當我一切法不加上自我的色彩,自我就是第七意識的執著,那就戴一個墨鏡在看世界,整個都偏掉了,整個都黑掉了,黑黑的,我們以前教授常講的:黑色的,黑暗的世界。他的國語不是很標准,他說他很標准,他是大陸的,他說他很標准,可是我們聽不懂。離念相,什麼叫做離念?簡單講,離開分別跟執著這個念頭,擺脫主觀的意識形態,那麼就像什麼?你如果能夠擺脫這個,你的心就像虛空際那麼大,師父一直說:修行在做兩個字的功夫,就是放下,放得下,虛空都是你的,全體都是你的,你現在就是最有錢的人,不要計較,不要認爲人家對不起我們,要常常講:我對不起人家,永遠站在一個低處,讓衆生,你比我好,你站高,沒有關系,你要表現,那你就表現,你一起毀謗、傷害我,沒有關系!你就對,你對嘛!對不對?我確實不對!這樣的話,煩惱就會少很多,少很多,我們人一生一世花在自我解釋的生命裏花得很長,同學一直誤會我,我一直想向你解釋,他對我們又有成見,然後,又擺不平,然後,內心裏面就講:我一直跟你解釋了,你又不相信我,或是說我一直解釋,你爲什麼要用你的觀點來看我,就是一種沖突點,我告訴過邱醫師,生命不需要用來解釋,生命用來享受,享受這分甯靜,享受這分覺悟,我不需要耗費我的時間跟你解釋什麼,你的因果你負,我的因果我負,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們自己最清楚我們在做什麼。今天碰到兩個師姐,來插花幫忙,她說:師父!我最近是非很多。兩位是母女。我說:師姐!你要想要沒有是非只有一個辦法。她趕快把耳朵……。有什麼辦法,慧律法師!除非你消失在這個娑婆世界,否則沒有辦法,沒有辦法沒有是非,釋迦牟尼佛有沒有是非,你講啊!當然有!外道要讓他死,怎麼沒有是非,那就不必談。她說:哇!師父這樣講。她講:哇!開悟了!開悟了!她歡喜了,本來就很煩惱。我說:今天要問你,你發什麼心,很簡單,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自己了解你自己在做什麼,衆生都是從你的外表上去看、去扭曲你,所以,戒律裏面講,見聞疑,他看到你什麼就懷疑,聽到什麼就懷疑你,見聞疑叁根搞不清楚是“是”還是“非”,見聞疑就是這樣子。我說:沒有關系!她說:師父!您做得很好。當然很好。師父!您很超越。當然超越。Of course對不對?沒有什麼話講,我們不需要動一個念頭,我在忍耐你。不對,你不需要忍耐他,你爲什麼要忍耐他,你忍耐他幹什麼,對不對?你所做的事情,你自己很清楚,別人不了解,別人不了解誤會,那也沒有什麼關系。我說:師姐!你相不相信,我現在講這句話你相不相信,當別人對你有成見的時候,你解釋到死,他都要誤會你,你相不相信。她說:對!師父!我需不需要解釋?我說:根本就不需要解釋,你解釋什麼?你的發心是什麼,只有你最清楚,你發心是惡的,你因果逃不掉,對不對?別人即使是錯覺,贊歎你,你的因果還是存在的,如果說,你的發心是正確的,你對得起良心,對得起因果,祖師大德就是這樣,你對得起良心,對得起因果,那麼這一切的事情,就是這樣過,你的日子就快樂。我說:我告訴你,我慧律法師,我一生一世所做的工作,我覺得不需要跟你解釋什麼,那是你家的事情。她說:哇!聽了很舒坦。當然舒坦了,當然很快活嘛,對不對?要不然,你怎麼樣?拜托你相信我,你要向他解釋,還要拜托他相信你,我爲什麼要拜托你,你爲什麼?你不相信我,我也不會下地獄,因爲,我沒有昧良心做事情,爲什麼叫我下地獄,你相信我,我也不會升天,對不對?你相信我,如果我做錯事情,你相信我,我也要背負因果,傻瓜!我們人就喜歡在名字相、外表上打轉,總是喜歡拉幾個朋友,以爲他們跟我共識,然後,人愈多就表示說我的正義愈強烈,人類幼稚、無知,修行人爲什麼要對衆生,做這虛妄的工作,修行人他本身就是對因果負責,你對因果負責嘛!你爲什麼要拉很多人,當我今天,他對不起我的時候,我第二天去,我馬上講那個人的壞話,然後,喂!你同不同意我的看法,同意!同不同意我的看法,然後拉、拉……,很多,十個、二十個,你看,大家都在說那個人不對,你看,結果,大家就是那個人在講,大家,很多人都講那個人怎樣,就是那個而已,整個市場在講,他說整個市場,當然變成整個市場在講,他一個,在市場一直講。同學們!學佛一定要有那個定力,不要管他,隨他去,不管他,道就在你的前面,就是這麼一回事情,慢慢地體會看看,我才說:你多會解釋,師姐!你多會解釋,你講,你多會解釋。我說:今天你插花,人家會不會誤會你,因爲插花,而利用插花來牟利、來賺錢,會,一定會的,像我慧律法師弘法,貪名圖利,一定會的。以前,落成的那一天,來了一個記者,他照了幾張相片。喂!慧律法師!我今天跟您照相。我說:我沒有叫你照相,我根本沒有叫你照相,對不對?來向我要錢,要多少錢,要幾萬塊。我說:這照相才幾張,爲什麼要幾萬塊。複敏師說:師父!拿兩、叁千塊給他。我…
《大乘起信論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