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起信論講義▪P4

  ..續本文上一頁對方接受,結果,對方抗拒,他又不高興,然後說:你比我沒有學佛的人更糟糕,因爲,我不信佛,你就這樣生氣,所以,師父已經講過了,我們要用耐性對緣份很淺薄的人,要用悲心,就是等待,要等待因緣,這個不能一下子就入道,需要時間的,你不要急,急也沒有用,他不入道,你急也沒有用,有許多的太太,她看她先生不學佛,她就會跑來師父這裏一講,一邊講就一邊掉眼淚,女人的專利品就是掉眼淚,不信佛,師父!我怎麼樣救我的先生,叫他來信佛,我一定跟她回答一句話,一定,答案都是千篇一律,我一定跟她講:你先救救你自己吧!先不要哭可以嗎?你先救救你自己嘛!對不對?你自己的情執都沒有辦法斷,執著那麼深,你又沒有辦法感化對方,一直哭有什麼用,你有心,可是,你沒有那個能力,慢慢來嘛!對不對?也不急嘛!你很急也不一不定能夠達到你的目標,佛法講一個字就是“緣”,不可思議的“緣”,如果有一天你先生回光返照,在哪一天,你在聽錄音帶的時候,突然,讓他偷聽到兩句,告訴你,他比你更精進,我不騙你,比你更精進,不要急嘛!所以,我們度衆生就是要隨緣,像師父就是很隨緣,他來,信徒來到這個地方,菩薩!你那裏坐!啊!我要來參訪慧律法師!師父在休息沒有空。這樣啊!不過,您很像,您很像。菩薩!你那裏坐!我也不會跟他講我很行,或者什麼有的沒有的,在哪裏……,不會這樣子,他來到這裏,他不問法,我一定不會跟他講,法是用求的,它不是你一直要講給他聽,不是這樣子的,度衆生也是這樣子,這樣保持一個我們的原則性,但是,親朋好友有機會的話,有這個機會,我們從側面慢慢說,慢慢說,也許這樣可以,第一次見面來,有的人不是,有的法師,他第一次見面來,碰到你,(法師把撫尺一拍,“啪!”)業障相,就罵信徒說業障相,信徒嚇一跳,我拜梁皇,我有交一萬,怎麼業障相,講什麼,他聽不懂。奇怪!這是什麼法師嘛!奇怪!動不動就罵人家業障相,這就是不懂得度衆生,不懂得度衆生,不要這樣子,我就不會這樣子,師父現在做到悟是我自己的事情,我展現出來的,對衆生我都是平等,你從哪裏來,不管他長得很醜、很漂亮,你從哪裏來?來,我帶你到廚房吃飯,來、來……,過來,過來,師父!不好意思!來這裏讓師父請,沒有關系!你有供養,你看你有包一個紅包,沒關系!來,吃飯,來,師父!那沒有包?沒有包也可以吃。很喜歡跟我說笑,很好,一直講,多可愛啊!我帶到那邊去的時候,問廚房的,我要來見慧律法師!慧律法師在哪裏?剛才帶來的那個就是,啊!那個就是哦!跑出來,啊!快點!快點!慧律法師,這就是、這就是,噢!跑出來好像在叫小雞般,叫一大堆來,真糟糕!好像很驚訝!很糟糕!現在來就看一看,唉呀!法師!您比錄影帶還年輕、還莊嚴,您看起來好像以前比較胖。我說:不是,以前是因爲水腫。噢!水腫!每一個人他看到師父,都很歡喜,我一定不會給他煩惱,一定給他很滿意地回去,很滿意地回去。結果,昨天,蔡老師來,他說:有一個桃園的信徒打電話來,桃園信徒對我有微詞,打電話給蔡老師他太太,他說:慧律法師很大牌,每次打電話去,就被擋住,不請師父聽,他們樓下不知在做啥?做在法師了,現在都很大牌,都叫他的徒弟隨便應付一下,這樣子。蔡老師跟他說:一個法師面對好幾百萬的衆生,每通電話都接穩死,真的,我一支電話,挂這樣就好:嗨!我就是師父(日語)(法師作打電話的動作)。每天講電話就好,一天的電話,若叫師父要接,一天的電話,你馬上昏倒,我騙你,看你多行,你都有用睡午覺,所以說,他不諒解師父的立場,這就沒有辦法,對不對?我不能滿衆生的願,所以說,我已經盡心盡力要使每一個衆生歡喜,還是沒有辦法圓滿。今天,我在阿華那裏,一個女信徒,走過去:“師父!我要供養佛像,你看是木頭的比較好,還是那個銅的比較好?”我說:“木頭的比較好”。她就推我一下:“你看!你看!人家慧律法師也說木頭的比較好(法師不停地在做推的動作)”。當作兄弟般在推。奇怪!怎麼這樣。“你看、你看!法師也這樣說” (法師不停地在做推的動作)。當作兄弟般在推,真糟糕!我是一直對她合掌,她是一直推我這裏(前面肩部),又是女衆才……,沒辦法!你又不能說:法師不能推。你跟她講這樣,她會生氣,待會兒回去就慘了,我們又怕她誹謗,所以,她推我兩次,推第叁次,我躲這樣(法師側身躲過),沒推到。她不知道這不是兄弟,所以,要覺悟一切有情,這不是很簡單的事,你要千變萬化、要冷靜,又不能生氣,還要有笑容,真的,怎麼會這樣?推一推說:我是看您英俊才推您。真糟!算她都是推英俊的法師,不是正信的)。

  造者製作。宗百部大乘廣義(“宗”,剛剛已經講過。集百部大乘的廣義,大乘義很廣,所以說,研究了《大乘起信論》,等于研究了一百部的論典,就是宗百部大乘的廣義,集合了大乘的思想,那麼廣大的道理)。(所以)製作斯論(因此,製作《大乘起信論》)。以約該博(“約”就是簡要。“該”就是包,包含了。“博”就是廣。用最簡要的來包含了廣大的論典,百部的論典,這個博是指百部大乘的論典。博就是百部大乘的廣義,約就是指《大乘起信論》。就是用這部《大乘起信論》簡要的道理,就包含了百部的大乘廣義,這個道理,這個意思就是這樣子,因爲,衆生的根器太差,多的話,範圍太多的話,劣根器的人很難入道,他一聽那麼多,如果釋迦牟尼佛說:要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一定要把叁藏十二部經典全部看完。保證大家都不要修行,我也不用看,反正我也看不懂,也不可能看完,這樣哪有希望,放棄,保證沒有人要往生,對不對?一定是這樣,衆生的根器陋劣,叁藏十二部經典看完才能往生,臺灣省有幾個?是不是這樣?不可能的事,對不對?所以,衆生聞多則煩,因此,我們研究一部論典就包括了很多義理的話,這樣的話,可以適應很多衆生的根器)。應機施化也。考造論之時(就是時代,考察,就是它的典故,考造論的時代)。依《摩诃摩耶經》(這個《摩诃摩耶經》,又稱《佛升忉利天爲母說法經》,這兩部經是一樣的,意思是這部經是講佛在臨涅槃的時候,母子相見,又稱《摩耶經》,在《大正藏》第十二冊。那麼,這部《摩诃摩耶經》的前半部是記述佛陀升忉利天,爲他的母親摩耶夫人說法,令她證初果,後半部是敘述佛陀遊化諸國,後來在拘屍揭羅娑羅雙樹間入涅槃,這個摩耶夫人由天上降下,悲號恸絕,那時候佛陀開金棺,跟他的母親訣別,經的最後是敘述佛陀授記法住以及法滅,佛法要住世多久,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有一萬年,法就會滅,衆生就沒有福報,那時候地上刀兵都是……,那個時候地上長出來的草木都可以殺人,到我們人壽叁十歲的時候,我們所走過去的沒有芳香的草,在路旁所長出來的都是刺,都是刺的植物,你隨便在路上跟人家沖突,拔起來就可以殺人,那個草就可以殺人,衆生已經完全沒有福報的時候,《摩诃摩耶經》就是講這些末法的時候)雲。如來滅後六百歲已。九十六種外道等。邪見競興。毀滅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馬鳴(他還沒有出生,六百年前,佛就已經預言,佛是無量劫以後的事情都知道)。善說法要。降伏一切諸外道輩。此菩薩乃如來預記之人(這是佛所授記的)。實內秘外現之士(內秘菩薩行,外現一般的身體)。造論乃在如來滅後。六百余年。二造論菩薩竟(造論菩薩,是馬鳴菩薩)。

  甲叁 翻譯人時

  【真谛叁藏譯】

  (真谛叁藏:499到569,這個人活71歲,攝論宗祖師。好,我這裏有一些資料,師父簡單念一念,真谛叁藏的來源:真谛叁藏是499到569,換句話說是五、六世紀間著名的譯經出家人,譯經僧:出家人,他是西北印度優禅尼國,這裏的人,婆羅門種姓,就是他的出生是婆羅門。真谛叁藏聰敏強記,就是記憶力非常的強。要做一個叁藏的法師,沒有相當的條件是不可能的,我們不要講叁藏,一藏都沒有辦法,一藏都看不完了,經藏你都看不完了,你還看什麼侓跟論呢?對不對?辯才不竭,他當然是辯才不竭,通達叁藏的人當然是辯才不竭,這還用說嗎?對不對,辯才無礙,年紀輕的時候,這個真谛叁藏遊諸國,然後,服侍了諸師,就是服侍了很多的師父,參學了很多的師父,精研四韋六論,貫練叁藏五部,簡單講就是他徹底地明了大乘的妙理,四韋六論是世俗谛,叁藏五部是出世間,這個人是世間、出世間統統通達,真谛叁藏這個人不得了,大乘的妙理他非常地清楚。南朝梁代中大同元年,西元546年,攜帶經典來到中國的南海,在太清二年就是西元548年,入建業,建業就是今天的南京,谒武帝,谒就是參訪,武帝就是梁武帝,時值侯景之亂,那個時候碰到侯景之亂,亂:反叛、叛逆。(侯景之亂也要講一講:侯景這是一個人,我們這本後面也會講到,侯景,南北朝朔方人,就是今天的陝西清澗縣,侯景字萬景,善騎射,侯景這個人很會騎馬,射箭,初從,初就是剛開始,從樂朱榮,做定州的刺史,後歸高歡,專製河南,就是治理河南,大統十叁年就是西元547年,降伏了梁朝,爲河南王,次年舉兵反叛,攻破建康,太清叁年就是西元549年,攻陷臺城。梁武帝(梁武帝大家應該知道了,梁武帝跟達摩祖師碰面的時候說:朕造了這麼多的寺廟,度了這麼多的出家僧,有何功德?達摩祖師跟他講:沒有功德。然後,梁武帝就:送客!電影是這樣演的。因爲梁武帝他希望人家稱贊他,因爲,這個不是自性的功德。送客!就把達摩祖師趕走,所以,達摩祖師看一言不合,面壁九年)被逼餓死,也就是梁武帝死得很慘,是餓死的,被侯景危逼,逼得梁武帝沒有飯吃,死在臺城上面。臺城,臺高,皇帝巡視的地方,高處…

《大乘起信論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