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对方接受,结果,对方抗拒,他又不高兴,然后说:你比我没有学佛的人更糟糕,因为,我不信佛,你就这样生气,所以,师父已经讲过了,我们要用耐性对缘份很浅薄的人,要用悲心,就是等待,要等待因缘,这个不能一下子就入道,需要时间的,你不要急,急也没有用,他不入道,你急也没有用,有许多的太太,她看她先生不学佛,她就会跑来师父这里一讲,一边讲就一边掉眼泪,女人的专利品就是掉眼泪,不信佛,师父!我怎么样救我的先生,叫他来信佛,我一定跟她回答一句话,一定,答案都是千篇一律,我一定跟她讲:你先救救你自己吧!先不要哭可以吗?你先救救你自己嘛!对不对?你自己的情执都没有办法断,执着那么深,你又没有办法感化对方,一直哭有什么用,你有心,可是,你没有那个能力,慢慢来嘛!对不对?也不急嘛!你很急也不一不定能够达到你的目标,佛法讲一个字就是“缘”,不可思议的“缘”,如果有一天你先生回光返照,在哪一天,你在听录音带的时候,突然,让他偷听到两句,告诉你,他比你更精进,我不骗你,比你更精进,不要急嘛!所以,我们度众生就是要随缘,像师父就是很随缘,他来,信徒来到这个地方,菩萨!你那里坐!啊!我要来参访慧律法师!师父在休息没有空。这样啊!不过,您很像,您很像。菩萨!你那里坐!我也不会跟他讲我很行,或者什么有的没有的,在哪里……,不会这样子,他来到这里,他不问法,我一定不会跟他讲,法是用求的,它不是你一直要讲给他听,不是这样子的,度众生也是这样子,这样保持一个我们的原则性,但是,亲朋好友有机会的话,有这个机会,我们从侧面慢慢说,慢慢说,也许这样可以,第一次见面来,有的人不是,有的法师,他第一次见面来,碰到你,(法师把抚尺一拍,“啪!”)业障相,就骂信徒说业障相,信徒吓一跳,我拜梁皇,我有交一万,怎么业障相,讲什么,他听不懂。奇怪!这是什么法师嘛!奇怪!动不动就骂人家业障相,这就是不懂得度众生,不懂得度众生,不要这样子,我就不会这样子,师父现在做到悟是我自己的事情,我展现出来的,对众生我都是平等,你从哪里来,不管他长得很丑、很漂亮,你从哪里来?来,我带你到厨房吃饭,来、来……,过来,过来,师父!不好意思!来这里让师父请,没有关系!你有供养,你看你有包一个红包,没关系!来,吃饭,来,师父!那没有包?没有包也可以吃。很喜欢跟我说笑,很好,一直讲,多可爱啊!我带到那边去的时候,问厨房的,我要来见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在哪里?刚才带来的那个就是,啊!那个就是哦!跑出来,啊!快点!快点!慧律法师,这就是、这就是,噢!跑出来好像在叫小鸡般,叫一大堆来,真糟糕!好像很惊讶!很糟糕!现在来就看一看,唉呀!法师!您比录影带还年轻、还庄严,您看起来好像以前比较胖。我说:不是,以前是因为水肿。噢!水肿!每一个人他看到师父,都很欢喜,我一定不会给他烦恼,一定给他很满意地回去,很满意地回去。结果,昨天,蔡老师来,他说:有一个桃园的信徒打电话来,桃园信徒对我有微词,打电话给蔡老师他太太,他说:慧律法师很大牌,每次打电话去,就被挡住,不请师父听,他们楼下不知在做啥?做在法师了,现在都很大牌,都叫他的徒弟随便应付一下,这样子。蔡老师跟他说:一个法师面对好几百万的众生,每通电话都接稳死,真的,我一支电话,挂这样就好:嗨!我就是师父(日语)(法师作打电话的动作)。每天讲电话就好,一天的电话,若叫师父要接,一天的电话,你马上昏倒,我骗你,看你多行,你都有用睡午觉,所以说,他不谅解师父的立场,这就没有办法,对不对?我不能满众生的愿,所以说,我已经尽心尽力要使每一个众生欢喜,还是没有办法圆满。今天,我在阿华那里,一个女信徒,走过去:“师父!我要供养佛像,你看是木头的比较好,还是那个铜的比较好?”我说:“木头的比较好”。她就推我一下:“你看!你看!人家慧律法师也说木头的比较好(法师不停地在做推的动作)”。当作兄弟般在推。奇怪!怎么这样。“你看、你看!法师也这样说” (法师不停地在做推的动作)。当作兄弟般在推,真糟糕!我是一直对她合掌,她是一直推我这里(前面肩部),又是女众才……,没办法!你又不能说:法师不能推。你跟她讲这样,她会生气,待会儿回去就惨了,我们又怕她诽谤,所以,她推我两次,推第三次,我躲这样(法师侧身躲过),没推到。她不知道这不是兄弟,所以,要觉悟一切有情,这不是很简单的事,你要千变万化、要冷静,又不能生气,还要有笑容,真的,怎么会这样?推一推说:我是看您英俊才推您。真糟!算她都是推英俊的法师,不是正信的)。
造者制作。宗百部大乘广义(“宗”,刚刚已经讲过。集百部大乘的广义,大乘义很广,所以说,研究了《大乘起信论》,等于研究了一百部的论典,就是宗百部大乘的广义,集合了大乘的思想,那么广大的道理)。(所以)制作斯论(因此,制作《大乘起信论》)。以约该博(“约”就是简要。“该”就是包,包含了。“博”就是广。用最简要的来包含了广大的论典,百部的论典,这个博是指百部大乘的论典。博就是百部大乘的广义,约就是指《大乘起信论》。就是用这部《大乘起信论》简要的道理,就包含了百部的大乘广义,这个道理,这个意思就是这样子,因为,众生的根器太差,多的话,范围太多的话,劣根器的人很难入道,他一听那么多,如果释迦牟尼佛说: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一定要把三藏十二部经典全部看完。保证大家都不要修行,我也不用看,反正我也看不懂,也不可能看完,这样哪有希望,放弃,保证没有人要往生,对不对?一定是这样,众生的根器陋劣,三藏十二部经典看完才能往生,台湾省有几个?是不是这样?不可能的事,对不对?所以,众生闻多则烦,因此,我们研究一部论典就包括了很多义理的话,这样的话,可以适应很多众生的根器)。应机施化也。考造论之时(就是时代,考察,就是它的典故,考造论的时代)。依《摩诃摩耶经》(这个《摩诃摩耶经》,又称《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这两部经是一样的,意思是这部经是讲佛在临涅槃的时候,母子相见,又称《摩耶经》,在《大正藏》第十二册。那么,这部《摩诃摩耶经》的前半部是记述佛陀升忉利天,为他的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令她证初果,后半部是叙述佛陀游化诸国,后来在拘尸揭罗娑罗双树间入涅槃,这个摩耶夫人由天上降下,悲号恸绝,那时候佛陀开金棺,跟他的母亲诀别,经的最后是叙述佛陀授记法住以及法灭,佛法要住世多久,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有一万年,法就会灭,众生就没有福报,那时候地上刀兵都是……,那个时候地上长出来的草木都可以杀人,到我们人寿三十岁的时候,我们所走过去的没有芳香的草,在路旁所长出来的都是刺,都是刺的植物,你随便在路上跟人家冲突,拔起来就可以杀人,那个草就可以杀人,众生已经完全没有福报的时候,《摩诃摩耶经》就是讲这些末法的时候)云。如来灭后六百岁已。九十六种外道等。邪见竞兴。毁灭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马鸣(他还没有出生,六百年前,佛就已经预言,佛是无量劫以后的事情都知道)。善说法要。降伏一切诸外道辈。此菩萨乃如来预记之人(这是佛所授记的)。实内秘外现之士(内秘菩萨行,外现一般的身体)。造论乃在如来灭后。六百余年。二造论菩萨竟(造论菩萨,是马鸣菩萨)。
甲三 翻译人时
【真谛三藏译】
(真谛三藏:499到569,这个人活71岁,摄论宗祖师。好,我这里有一些资料,师父简单念一念,真谛三藏的来源:真谛三藏是499到569,换句话说是五、六世纪间著名的译经出家人,译经僧:出家人,他是西北印度优禅尼国,这里的人,婆罗门种姓,就是他的出生是婆罗门。真谛三藏聪敏强记,就是记忆力非常的强。要做一个三藏的法师,没有相当的条件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要讲三藏,一藏都没有办法,一藏都看不完了,经藏你都看不完了,你还看什么侓跟论呢?对不对?辩才不竭,他当然是辩才不竭,通达三藏的人当然是辩才不竭,这还用说吗?对不对,辩才无碍,年纪轻的时候,这个真谛三藏游诸国,然后,服侍了诸师,就是服侍了很多的师父,参学了很多的师父,精研四韦六论,贯练三藏五部,简单讲就是他彻底地明了大乘的妙理,四韦六论是世俗谛,三藏五部是出世间,这个人是世间、出世间统统通达,真谛三藏这个人不得了,大乘的妙理他非常地清楚。南朝梁代中大同元年,西元546年,携带经典来到中国的南海,在太清二年就是西元548年,入建业,建业就是今天的南京,谒武帝,谒就是参访,武帝就是梁武帝,时值侯景之乱,那个时候碰到侯景之乱,乱:反叛、叛逆。(侯景之乱也要讲一讲:侯景这是一个人,我们这本后面也会讲到,侯景,南北朝朔方人,就是今天的陕西清涧县,侯景字万景,善骑射,侯景这个人很会骑马,射箭,初从,初就是刚开始,从乐朱荣,做定州的刺史,后归高欢,专制河南,就是治理河南,大统十三年就是西元547年,降伏了梁朝,为河南王,次年举兵反叛,攻破建康,太清三年就是西元549年,攻陷台城。梁武帝(梁武帝大家应该知道了,梁武帝跟达摩祖师碰面的时候说:朕造了这么多的寺庙,度了这么多的出家僧,有何功德?达摩祖师跟他讲:没有功德。然后,梁武帝就:送客!电影是这样演的。因为梁武帝他希望人家称赞他,因为,这个不是自性的功德。送客!就把达摩祖师赶走,所以,达摩祖师看一言不合,面壁九年)被逼饿死,也就是梁武帝死得很惨,是饿死的,被侯景危逼,逼得梁武帝没有饭吃,死在台城上面。台城,台高,皇帝巡视的地方,高处…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