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起信論講義▪P40

  ..續本文上一頁爾顯現。自性本體。湛然常住。故雲得見心性(所以,得見這個心性)。心即常住(心就永遠的住,這個住是無所住的意思,心就永遠無所住)。末結觀分齊(結就是說結束的時候,就討論到觀照的程度到哪裏)。覺了心源。平等平等(平等就是畢竟空,你要畢竟空才能平等)。始本不二(始覺、本覺不二)。名究竟覺。若約後叁細。此當覺業相也(業相就是無相無明)。初正寄四相顯位竟。

  未二 引釋心源無念

  【是故修多羅說。若有衆生。能觀無念者。則爲向佛智故。(菩薩!你一直問師父怎麼修行,我告訴你,這個就是修行,(師父用撫尺敲桌面,“咚、咚、咚”叁聲)我告訴你,這個就是修行,什麼叫做無念?沒有恨、沒有男女相,不思善也不思惡,就這麼時,放下天地萬物一切相所産生的變化,不要老是意見跟人家不同,他意見不同,我們容得下他,就這麼一回事情,不要把一切的現象,用主觀的意識形態刻劃成一種範圍、一種範疇,因爲,爲什麼?法無定法嘛!你不要覺得一定怎麼樣、一定怎麼樣,某一些觀念,你把你自己、把別人批判成某一種觀念,這樣會害死自己,所以,我們爲什麼常常覺得事事不如意,因爲,你本身並不能進入無念,因爲,你有“有念”,有念就會産生意識形態的觀念,那麼你的思惟方式就有某一種範疇,那麼你的無明沒有斷,無明沒有斷,我們所思想的範圍,就是束縛在某一種觀念,我、法二執裏面。所以,一個悟道的人,大徹大悟的人,他就會怎麼樣?他的看法不一樣,他就永遠地容忍他,而且産生一種喜悅,在聖者的心態只有同情、只有憐憫、只有寬恕,沒有敵對,乃至于強烈的意見不同,也是這樣子。要不然,他怎麼叫做超越,凡夫不一樣,凡夫,你今天幫忙他,他就說:如果你以前沒有我,你就如何、如何的差,你以前沒有我的幫忙,你就怎麼樣、怎麼樣,聖者才不會這樣子,爲什麼?他無念,他無念,他就束縛不了他,所以說,當處發生,當處寂滅,禅宗就是這樣,當處發生就是當你某一個念頭放不下的時候,你就知道你根本沒有進入涅槃,那麼,你這一念放不下,你就束縛在某一個念頭裏面,你就是生滅、你就是六道輪回裏面,那麼你就是在相上裏面打轉,對不對?如果你這一念:無念,什麼叫做無念?我沒有凡夫念、沒有分別念,但是有正念,正知正見的正念,無念簡單講有般若的智慧,放下凡夫的分別、執著叫做無念,而不是連般若都沒有,連般若都沒有,你怎麼知道無念是什麼,爲什麼?因爲,凡夫的妄想是無根的,但是,我們的般若,實相的般若是有體性的,雖有體性,也是無相可得,所以說,能觀無念者,則爲向佛智,簡單講,無念就是無相,無相就是無住,所以,在無念的旁邊寫:無念等于無相,無相等于無住,不可執著,那麼,你就進入無念,無念等于無相,無相等于無所住,那麼,修行人,同學們!如果在這兩個鍾頭裏面,你抓一句,你會用,噢!你用不完,你怎麼用都用不完,我們就是抓不住重點,拼命地要聽經,拼命地執著,拼命地放不下,困死自己。)】

  此引證無念爲成佛之要(成佛之要,禅宗也是這樣,無念爲成佛之要)。不但菩薩修斷。至無念爲究竟。即諸衆生。雖未離念。二六時中。苟能觀察無念道理。則爲向佛智矣。以是證知佛地無念。此舉因驗果說也(此舉因來驗這個果報。用這個無念有多好,我們一個修行人,內心裏面想:你要唱,看你要唱多久,你真的無念嗎?相是生滅的東西,你唱來我聽看看,讓你唱到十點,唱到十二點好不好,爲什麼現在賣房子都是這樣子,都是請那些歌星、影星,就沒有賣房子:我請慧律法師來演講,沒有的,沒有這樣子的。銷售一空,所以說,當你用無念的修行,哇!你處處都是真,無念就是真心。見相:見一切相都是你的真心,當相即道,見處即真,你爲什麼怎麼能夠當相即道?就是無念,所以就沒事,無念就是沒事。某某人有沒有事?沒事。沒事就是最好的。有事還是你自己有事,不是別人有事,對不對?是你自己放不下)。

  【又心起者。無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謂無念。(說:心起者,無有初相可知,而說知道初相者就是所謂的無念)】

  此重顯無念。以釋心有初相之疑。恐惑者(恐怕迷惑的衆生)聞覺心初起(有一念的覺心初起)。將謂有初相可知。故釋雲(所以,解釋說)。又心起者(心起怎麼樣?)。無有初相可知。問。既無初相。何故說言。知初相耶。釋雲。言知初相者。蓋知最初動念。本來無念。如迷方人。迷東爲西。今覺方時。知西即東(意思就是當體即空。爲什麼?方向是你強迫定出來的,注意!觀念也是你的我、法二執定出來的,方向是我們迷惑定出來的,觀念是我們的我、法二執定出來的,我們的觀念,所以,我們定一切的觀念在我執裏面,或者是法的執著裏面,所以,我們死在自己的念頭裏面,世界上自己才是自己的敵人,世界上自己才是最值得依靠,迷惑的時候,世界上最大的敵人還是自己,覺悟的時候,世界上最大的依靠還是你自己的清淨心)。更無西相。而言知西相者。謂即東也(就了解西就是東)。此亦如是(此也是如此)。

  【是故一切衆生。不名爲覺(所以,一切衆生不名爲覺)。以從本來(從無始劫以來,本來就是無始劫以來)。念念相續。未曾離念(念念一相相續,不曾經離開這個念頭)。故說無始無明。】

  是無念爲覺之故。即顯一切衆生有念。不名爲覺。以從本來叁句。顯不覺所以。衆生從迷本心源。不覺心動而有其念(你從來沒有覺悟到你的起心動念)。由是叁細俄興(俄就是突然,突然跑出來)六粗競起念念相續。長眠(長時間的困在)生住異滅。四相之夢。未離無明之念。故不得名覺。然前對四相(就是生、住、異、滅)夢之差別(這個四相的差別)。故說漸覺(慢慢地說漸漸地覺悟)。今約無明眠之無異(現在就無明,困在無明裏面。所以說,念沒有什麼差別,念頭沒有什麼差別,比如說,你欠人家十億,你還人家一千萬,你還是沒有什麼還人家,還沒有什麼還?爲什麼?一千萬差十億差得太多了,意思就是雖然你有覺悟,但是等于沒有覺悟一樣,所以,還是困縛在無明裏面)。故說不覺。末句。即結成不覺義。無始者(什麼是無始?)。無有染法。始于無明(沒有一切的染法,怎麼樣?始于無明,爲什麼?)。又無明依真。同無元始故也(無元始:沒有一個開始,意思就是一念不覺,就是講無始,是假設的名詞,從什麼時候無明,什麼時候就是假設)。

  【若得無念者。則知心相。生住異滅。以無念等故。(無念就是平等。若得無念,則知心相,生住異滅,以無念等故,因爲沒有念頭,所以,沒有生、住、異、滅)】

  此明究竟心源也。良以真源湛寂(我們真心是源自于清淨的寂滅之性)。本無生滅。但因一念妄動。(動)遂有四相差別(因此,就成爲生、住、異、滅的差別相)。若覺至心源。得無念者。則知生住異滅。四相平等。本來無念。故雲以無念等故。二別辨差別四相竟。

  午叁 結明不異本覺

  (結明:始覺是不離本覺的。不異就是不離。始覺是不能離開本覺的)

  【而實無有始覺之異(也沒有所謂的始覺的改變差別)。以四相俱時而有(四相:生、住、異、滅,是同時而有的。加四個字:其體本空)。皆無自立(以四相意思就是說所謂的生、住、異、滅,那是同時而有的,然後,其體本空,皆無自立,中間要加“其體本空”。皆無自立就是不能單獨存在,生相無明是對後面的住、異、滅來講的,住、異、滅也是一樣)。本來平等。同一覺故。】

  首句標。以既得無念之覺(你既然得到無念,無念就是空,空就是平等,就覺悟)。而覺四相本來無起。則無不覺(四相,沒有所謂的生、住、異、滅的改變,對不對?所以,你的心永遠如此,你就沒有改變,沒有改變,你就不可能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涅槃,所以,師父不是說:你不要把六道輪回畫一圓圈,以爲六道輪回就在那裏轉,不是的,你現在這一念就是六道輪回,你放不下就是輪回,分別、執著就是六道輪回,都是講現前這一念,你這一念看不開,你臨命終一定六道輪回不必談了,所以,祈求臨命終自在,求佛來接引我們,我們現在爲什麼不求自己要放得下,用清淨心念佛。)。前雲依不覺故。說有始覺。今既無不覺(現在既然沒有不覺悟)。安(安就是何。何)有始覺之異(何有始覺的不同,對不對?事相本來不起,就沒有所謂的不覺悟,前面說依不覺而說有始覺,現在連不覺都沒有,哪裏有始覺?我沒有所謂的不覺悟,哪裏有所謂的開始覺悟,我沒有欠你錢,我爲什麼要還你錢,對不對?開始覺悟,覺悟什麼?我現在就是本來面目,我就沒有欠你債務,我爲什麼要還你債務,慢慢地還,所以,開始覺悟就慢慢地還)。下釋成上義(底下是解釋成上義,爲什麼成上義,構成以上的道理是什麼)。以彼四相。一心所成(四相:生、住、異、滅,都是一個心在作主宰)。俱時而有(生、住、異、滅,其實都是同體,同時間而有的)。其體本空(你把它分析,生、住、異、滅,生也是空,住也空,異也空,滅也空)。皆無自立。以當體無生。寂滅平等。同一本覺。是故則無始覺之異(沒有始覺的差別)。

  問。四相差別。雲何俱時而有(這四相的差別,爲什麼同時而有?)。既其俱時(既然同時而有)。何故上文覺有前後(雲何說“俱”,爲什麼說同時而有?既然同時而有,爲什麼講有前後?)。答。唯一夢心。(生、住、異、滅這)四相流轉。處夢之士。隨其智力淺深。前後而覺。大覺之者(大覺就是佛。佛知道生、住、異、滅本來就是一心)。(所以)知(道這生、住、異、滅如)夢四相。虛妄顛倒。離淨心外(實在是沒有體可得)。實無自體可辨前後(沒有所謂自體性可以分辨生、住、異、滅的前後,)。故雲俱時。無有自立等。由…

《大乘起信論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