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讲义▪P40

  ..续本文上一页尔显现。自性本体。湛然常住。故云得见心性(所以,得见这个心性)。心即常住(心就永远的住,这个住是无所住的意思,心就永远无所住)。末结观分齐(结就是说结束的时候,就讨论到观照的程度到哪里)。觉了心源。平等平等(平等就是毕竟空,你要毕竟空才能平等)。始本不二(始觉、本觉不二)。名究竟觉。若约后三细。此当觉业相也(业相就是无相无明)。初正寄四相显位竟。

  未二 引释心源无念

  【是故修多罗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菩萨!你一直问师父怎么修行,我告诉你,这个就是修行,(师父用抚尺敲桌面,“咚、咚、咚”三声)我告诉你,这个就是修行,什么叫做无念?没有恨、没有男女相,不思善也不思恶,就这么时,放下天地万物一切相所产生的变化,不要老是意见跟人家不同,他意见不同,我们容得下他,就这么一回事情,不要把一切的现象,用主观的意识形态刻划成一种范围、一种范畴,因为,为什么?法无定法嘛!你不要觉得一定怎么样、一定怎么样,某一些观念,你把你自己、把别人批判成某一种观念,这样会害死自己,所以,我们为什么常常觉得事事不如意,因为,你本身并不能进入无念,因为,你有“有念”,有念就会产生意识形态的观念,那么你的思惟方式就有某一种范畴,那么你的无明没有断,无明没有断,我们所思想的范围,就是束缚在某一种观念,我、法二执里面。所以,一个悟道的人,大彻大悟的人,他就会怎么样?他的看法不一样,他就永远地容忍他,而且产生一种喜悦,在圣者的心态只有同情、只有怜悯、只有宽恕,没有敌对,乃至于强烈的意见不同,也是这样子。要不然,他怎么叫做超越,凡夫不一样,凡夫,你今天帮忙他,他就说:如果你以前没有我,你就如何、如何的差,你以前没有我的帮忙,你就怎么样、怎么样,圣者才不会这样子,为什么?他无念,他无念,他就束缚不了他,所以说,当处发生,当处寂灭,禅宗就是这样,当处发生就是当你某一个念头放不下的时候,你就知道你根本没有进入涅槃,那么,你这一念放不下,你就束缚在某一个念头里面,你就是生灭、你就是六道轮回里面,那么你就是在相上里面打转,对不对?如果你这一念:无念,什么叫做无念?我没有凡夫念、没有分别念,但是有正念,正知正见的正念,无念简单讲有般若的智慧,放下凡夫的分别、执着叫做无念,而不是连般若都没有,连般若都没有,你怎么知道无念是什么,为什么?因为,凡夫的妄想是无根的,但是,我们的般若,实相的般若是有体性的,虽有体性,也是无相可得,所以说,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简单讲,无念就是无相,无相就是无住,所以,在无念的旁边写:无念等于无相,无相等于无住,不可执着,那么,你就进入无念,无念等于无相,无相等于无所住,那么,修行人,同学们!如果在这两个钟头里面,你抓一句,你会用,噢!你用不完,你怎么用都用不完,我们就是抓不住重点,拼命地要听经,拼命地执着,拼命地放不下,困死自己。)】

  此引证无念为成佛之要(成佛之要,禅宗也是这样,无念为成佛之要)。不但菩萨修断。至无念为究竟。即诸众生。虽未离念。二六时中。苟能观察无念道理。则为向佛智矣。以是证知佛地无念。此举因验果说也(此举因来验这个果报。用这个无念有多好,我们一个修行人,内心里面想:你要唱,看你要唱多久,你真的无念吗?相是生灭的东西,你唱来我听看看,让你唱到十点,唱到十二点好不好,为什么现在卖房子都是这样子,都是请那些歌星、影星,就没有卖房子:我请慧律法师来演讲,没有的,没有这样子的。销售一空,所以说,当你用无念的修行,哇!你处处都是真,无念就是真心。见相:见一切相都是你的真心,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你为什么怎么能够当相即道?就是无念,所以就没事,无念就是没事。某某人有没有事?没事。没事就是最好的。有事还是你自己有事,不是别人有事,对不对?是你自己放不下)。

  【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说: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说知道初相者就是所谓的无念)】

  此重显无念。以释心有初相之疑。恐惑者(恐怕迷惑的众生)闻觉心初起(有一念的觉心初起)。将谓有初相可知。故释云(所以,解释说)。又心起者(心起怎么样?)。无有初相可知。问。既无初相。何故说言。知初相耶。释云。言知初相者。盖知最初动念。本来无念。如迷方人。迷东为西。今觉方时。知西即东(意思就是当体即空。为什么?方向是你强迫定出来的,注意!观念也是你的我、法二执定出来的,方向是我们迷惑定出来的,观念是我们的我、法二执定出来的,我们的观念,所以,我们定一切的观念在我执里面,或者是法的执着里面,所以,我们死在自己的念头里面,世界上自己才是自己的敌人,世界上自己才是最值得依靠,迷惑的时候,世界上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觉悟的时候,世界上最大的依靠还是你自己的清净心)。更无西相。而言知西相者。谓即东也(就了解西就是东)。此亦如是(此也是如此)。

  【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所以,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从无始劫以来,本来就是无始劫以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念念一相相续,不曾经离开这个念头)。故说无始无明。】

  是无念为觉之故。即显一切众生有念。不名为觉。以从本来三句。显不觉所以。众生从迷本心源。不觉心动而有其念(你从来没有觉悟到你的起心动念)。由是三细俄兴(俄就是突然,突然跑出来)六粗竞起念念相续。长眠(长时间的困在)生住异灭。四相之梦。未离无明之念。故不得名觉。然前对四相(就是生、住、异、灭)梦之差别(这个四相的差别)。故说渐觉(慢慢地说渐渐地觉悟)。今约无明眠之无异(现在就无明,困在无明里面。所以说,念没有什么差别,念头没有什么差别,比如说,你欠人家十亿,你还人家一千万,你还是没有什么还人家,还没有什么还?为什么?一千万差十亿差得太多了,意思就是虽然你有觉悟,但是等于没有觉悟一样,所以,还是困缚在无明里面)。故说不觉。末句。即结成不觉义。无始者(什么是无始?)。无有染法。始于无明(没有一切的染法,怎么样?始于无明,为什么?)。又无明依真。同无元始故也(无元始:没有一个开始,意思就是一念不觉,就是讲无始,是假设的名词,从什么时候无明,什么时候就是假设)。

  【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相。生住异灭。以无念等故。(无念就是平等。若得无念,则知心相,生住异灭,以无念等故,因为没有念头,所以,没有生、住、异、灭)】

  此明究竟心源也。良以真源湛寂(我们真心是源自于清净的寂灭之性)。本无生灭。但因一念妄动。(动)遂有四相差别(因此,就成为生、住、异、灭的差别相)。若觉至心源。得无念者。则知生住异灭。四相平等。本来无念。故云以无念等故。二别辨差别四相竟。

  午三 结明不异本觉

  (结明:始觉是不离本觉的。不异就是不离。始觉是不能离开本觉的)

  【而实无有始觉之异(也没有所谓的始觉的改变差别)。以四相俱时而有(四相:生、住、异、灭,是同时而有的。加四个字:其体本空)。皆无自立(以四相意思就是说所谓的生、住、异、灭,那是同时而有的,然后,其体本空,皆无自立,中间要加“其体本空”。皆无自立就是不能单独存在,生相无明是对后面的住、异、灭来讲的,住、异、灭也是一样)。本来平等。同一觉故。】

  首句标。以既得无念之觉(你既然得到无念,无念就是空,空就是平等,就觉悟)。而觉四相本来无起。则无不觉(四相,没有所谓的生、住、异、灭的改变,对不对?所以,你的心永远如此,你就没有改变,没有改变,你就不可能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涅槃,所以,师父不是说:你不要把六道轮回画一圆圈,以为六道轮回就在那里转,不是的,你现在这一念就是六道轮回,你放不下就是轮回,分别、执着就是六道轮回,都是讲现前这一念,你这一念看不开,你临命终一定六道轮回不必谈了,所以,祈求临命终自在,求佛来接引我们,我们现在为什么不求自己要放得下,用清净心念佛。)。前云依不觉故。说有始觉。今既无不觉(现在既然没有不觉悟)。安(安就是何。何)有始觉之异(何有始觉的不同,对不对?事相本来不起,就没有所谓的不觉悟,前面说依不觉而说有始觉,现在连不觉都没有,哪里有始觉?我没有所谓的不觉悟,哪里有所谓的开始觉悟,我没有欠你钱,我为什么要还你钱,对不对?开始觉悟,觉悟什么?我现在就是本来面目,我就没有欠你债务,我为什么要还你债务,慢慢地还,所以,开始觉悟就慢慢地还)。下释成上义(底下是解释成上义,为什么成上义,构成以上的道理是什么)。以彼四相。一心所成(四相:生、住、异、灭,都是一个心在作主宰)。俱时而有(生、住、异、灭,其实都是同体,同时间而有的)。其体本空(你把它分析,生、住、异、灭,生也是空,住也空,异也空,灭也空)。皆无自立。以当体无生。寂灭平等。同一本觉。是故则无始觉之异(没有始觉的差别)。

  问。四相差别。云何俱时而有(这四相的差别,为什么同时而有?)。既其俱时(既然同时而有)。何故上文觉有前后(云何说“俱”,为什么说同时而有?既然同时而有,为什么讲有前后?)。答。唯一梦心。(生、住、异、灭这)四相流转。处梦之士。随其智力浅深。前后而觉。大觉之者(大觉就是佛。佛知道生、住、异、灭本来就是一心)。(所以)知(道这生、住、异、灭如)梦四相。虚妄颠倒。离净心外(实在是没有体可得)。实无自体可辨前后(没有所谓自体性可以分辨生、住、异、灭的前后,)。故云俱时。无有自立等。由…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