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起信論講義▪P51

  ..續本文上一頁著心,你的心就不動)。即涅槃妙樂。動則無邊生死苦患(你只要動到念頭,無邊的生死苦患)。從此而生。是業識爲生死因。故雲果不離因也。但此雖有動念。而極微細。緣起一相。能所不分(緣起一相就是空性,緣起就是無量的相,無量的緣起就是同樣的空性,自性了不可得,所以,你走到哪裏,都用一顆清淨心,無所住的心,你就完成了佛道,爲什麼?因爲緣起的東西,本來就是假的東西,假的東西,你怎麼可能得到真正的快樂,所以,衆生都是以苦爲樂,衆生就是這樣子,苦:其實世間是苦的,以苦爲樂,不了解真正的快樂,是清淨心、是無念、是解脫的心,所以,世界上哪一個人最快樂,知足的人最快樂,擁有真理的人最快樂,放得下的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擁有一千萬,一、二千萬,一億的人……,你追求,你還是有所缺陷,所以,緣起一相,能所不分,能所不分)。即晦昧爲空之境(晦昧就是昏暗,簡單講就是我們因爲透過無明的昏暗,怎麼樣?變作化作虛空的境界)。當(當就是應該是)梨耶自體分(應該是屬于阿賴耶識所說的自體分,自體分就是見、相二分,沒有分開來以前叫做自體分)。亦名根本業識。

  【二者能見相。以依動故能見(因爲我們一直動念,非想要看不行,所以,就産生了能見相)。不動則無見(不動則無見不是說我們不動到念頭,就什麼都看不到,它不是這個意思,不動則無見就是當你不要動到這個念頭的時候,就沒有所謂的無明,這個無見就是無明之見,不是無見,不是那個境界 看得到、看不到:眼睛的見,不是這個意思,當你不要動這個分別,強迫自己的分別執著心去看,然後則無見,那麼,就不會透過一層的無明去看)。叁者境界相。以依能見(因爲依照這個能見相)。故境界妄現(一定要看嘛!一定要看就讓你看,是不是?透過無明之見,然後,就有境界,境界,無明就顯現境界,境界爲無明所顯現出來)。離見則無境界(離見:離開動念的無明之見,那麼,就沒有所謂的境界,意思就是境界也是無明念頭所輾轉變化出來的東西)。】

  此釋轉現二相(此釋轉相跟現相兩種)。能見相即轉相。亦名轉識。真如智照(真如本性的智慧的這個照:觀照)。本無能所(也沒有所謂的能照之智、所照之境)。今既迷智體(現在依了一個迷惑了,智慧的本體迷惑了)。依一念動心。失彼精了(因爲一念動到這個清淨心,“失彼精了”:失去了純粹的清淨心)。轉成妄見(轉成了虛妄之見)。故雲以依動故能見。反顯真覺不動(如果是我們的真心不動)。則無見也(就無所謂的見)。此但約能緣。以明本識轉相義(能緣當然是對所緣來講,但就能緣的這人角度來說明我們的本識,就是無明的業識轉相的道理)。然雖有能緣。而所緣不可知。如《攝論》雲。意識緣叁世境。及非叁世境。是則可知(意識緣叁世境,叁世境就是六粗,非叁世境就是叁細,是則可知,叁世境就是過去、現在、未來,可以在第六意識感受得到的,所以,我們把它劃作過去、現在、未來的標准,非叁世境就是不可知的,微細得不可知)。(是則可知)此識所緣境。不可知故(不可知就是叁細境,太微細的叁細境,那麼就必需要八地菩薩、九地菩薩、十地菩薩,這種大菩薩才有這個能力,徹底地了解)。

  境界相即現相(境界相就是現相)。亦名現識。以無相真心。由一念妄動(注意看那四個字:無相真心。你看看!你們想不想認識佛?想!怎麼認識?要無相。我們一般都帶到國外去旅行,看一看,拿一支旗子走一走,怕機場……怕丟掉,弄丟了,像我這個個子那麼矮的,不拿旗子看不到,集合、集合……,臺灣來的文殊講堂,正要集合,去逛,走一走、走一走,我現在要帶你們去一個最漂亮的世界,也不必要辦護照,也不必花飛機票,也不必勞師動衆,你也不需要身心疲乏,我帶你們到哪一個地方去旅行?到佛界去旅行,佛界,帶你們到最快樂的佛界,佛界怎麼去?很簡單!無相,無相馬上進入佛的境界,馬上到佛國旅遊,無相,你不相信無相的可貴嗎?你等一下聽完課以後,這要走出去,當然你沒辦法一下子無相,你內心裏面一切相不可得,告訴自己:一切相不可得,沒有所謂的金錢、名利、男女、統統沒有,無一切相可追求主,所有追求都是錯誤,明天早上一睡醒起來,內心裏面告訴自己:無相就是真心,真心就是無相,無相可以進入佛的境界,可以旅遊佛的無量無邊的清淨世界,你試試看!我們一般都到有形相的國家去旅遊,你爲什麼不到佛國來旅遊,不必辦護照、不必花錢,統統不必,何以故?無相即是佛國,他快樂得不得了,爲什麼快樂得不得了?明天你吃到不好吃的菜,你就笑一笑,明天你吃到好吃的菜,你也會笑一笑,人家罵一罵,他也會笑,因爲你無相嘛!人家說你好,你也笑一笑隨喜功德,一切境界對你都沒有作用,你想想看!這個無相到多快樂的境界,所以,師兄、師姐們!你想想看!你想不想到佛國去旅遊,很簡單!眼睛看的就是那麼歡喜心,看到不如意的事情,是他的事情不是你的事情,對不對?所以,人家:我看你很不順。我說:我看你很順。奇怪!我看你很順,我看你很不順,很奇怪!我看你很順。我看你很討厭!很奇怪!我看你很快樂。就差這個而已,菩薩!這樣我們就同一國的。若以無相修行,即與我同道,若不以無相修行,即不與我同道,不同參五臺山,如果無相法,我們是同參道友,若有相,我們不是同參道友,有相,你學到死你也沒有辦法,所以,無相真心,由一念妄動)。轉爲妄見。依此見病。妄現空華之(境界,妄現空華之)界相。故雲以依能見。故境界妄現。反顯翳病若除(眼睛的毛病若除了)。華于空滅(當下就滅)。故雲離見則無境界(意思就是離無明就沒有境界)。此但約所緣(境界就是所緣)。以明本識現相義(本識有這個轉相跟現相,轉相是能攀緣的八識,現相是所攀緣的境界)。下文雲。能現一切境界之相。猶如明鏡。現于色像。現識亦爾。此叁並由根本無明。妄動一念。成此叁細。即不相應心。屬(阿)賴耶位攝。如《楞嚴》雲。性覺必明。妄爲明覺(必就是加,你一定要加一個明,性覺:本性的覺性,必就是說你一定要加一個明,就是多此一舉,就是所謂的知見立一個知,不必要頭上安頭,性覺本來就是頭,必加一個頭,頭上安頭,沒有這個必要,妄爲明覺,明覺就是妄覺)。即無明(覺上還加一個明,就是不對了,這個覺本來就明了,光明的解脫本來就是有知見,不需要你加一個明)。覺非所明(這個覺是本覺,結果,本覺(“非”就是並。)並不是你所要明的對象,本覺並不可能讓你來明,覺非所明,你所覺悟的,怎麼樣?絕對不是本覺的明,因爲你在覺上安一個明,所以)。因明立所(因爲你加一個明,所以,在心,則起心則動念,投注一個大石頭,水就會顫動,投下一個知見,你的清淨心就晃動,就變成能所,這個都在指心念裏面的能所,有一個能明的業識及所明的本性,以爲本性是所明,不對的)。(這個)所字即業(識的妄所,業)識之妄所。莫作境界解(就是在因明立所,統統在心法裏面講能所,也就是說本性是真的,清清淨淨的,你因爲投一個明,就是投一個知見下去,想要把它刻劃出自性的東西出來,但是,他不曉得自性本身不能讓你形容、不能讓你刻劃,自性本來就具足一切,爲了要刻劃出或者襯托出,用透過一切的力量,想要産生一種明,這種明就變成妄明,所以,因明立所,變成業識是能明,本性變成所明,變成一個妄明,所以說,因明立所,投一個知見,主觀的意識看法,就變成了整個模糊掉了,整個模糊掉了,這個比喻就是這樣子。同學們!這個比喻就是這樣,比如說水,當你起到河邊的時候,這個水,噢!很靜止,沒有風的時候,一看,人一走過去的時候,已經很清楚了。然後,你怎麼樣?這個水還不是看得很清楚,我拿一個石頭,把它丟下去,看能不能看得更清楚一點。咚!丟下去,一看:哇!整個看不清楚了,本來它已經很清楚了,你想要使它更清楚,投一個石頭下去,這個就是轉清淨心爲無明的開始,臺灣話叫做自作聰明,無緣無故就自作聰明,我們的生活就是自作聰明,就是這層讓我們很困擾,閑著沒事,他就自作聰明,坐在那個地方,他就打妄想,對不對?本來這個本性沒有妄想,本性就清清淨淨的,他坐在那個地方打妄想:明天要做什麼?今天要做什麼?就是拼命地一直分別,拼命地一直執著,控製不住,所以說,因明立所就是這個道理)。所既妄立(這個能所的所,既然是虛妄、對立所假設出來的)。(就會産生)生汝妄能(就變成一個不對的見,能見相的見,妄能就是妄見,如果,你寫妄見就更清楚了,是不是?所既妄立,這個所:業識本來就是妄立的,妄立的,當然你的能量就是假的。比如說,你投一個石頭,想要把那個水看著你的臉,那麼,這個本來不是你的臉,你的臉本來不是這麼晃動的,投一個石頭下去,你看的,怎麼樣?所以說,你投一個石頭下去,這個水會産生波動,波動就産生妄能,不是真正的水本來的面目的能力,它變成波,波就看不出本來的面,生汝妄能)。即能見相(能見相)。無同異中(我們自體分本來沒有所謂的同,沒有所謂的異)。熾然成異(“熾”就是旺盛的意思,很明顯的就變成不同)。即境界相。無同異者。即業識妄所晦昧之相(虛妄的立一個晦昧的虛空之相)。空界不分(空是無形的,界是有形的,無形的東西跟有形的東西本來是不分的)。成異者。結暗爲色。成四大異相也(地、水、火、風所連結的,所化作的,化作出來的相)。異彼所異(異彼所異就是說,異就是不同于,不同于,彼就是剛剛,不同于剛剛我們所産生的同異之間的一個異字,因爲,我們有空、有界,所以,異彼所異,就是我們另外地抽出來討論,怎麼樣?不同于剛剛所立的,不同的空界之異,怎麼樣?在空…

《大乘起信論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