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讲义▪P51

  ..续本文上一页着心,你的心就不动)。即涅槃妙乐。动则无边生死苦患(你只要动到念头,无边的生死苦患)。从此而生。是业识为生死因。故云果不离因也。但此虽有动念。而极微细。缘起一相。能所不分(缘起一相就是空性,缘起就是无量的相,无量的缘起就是同样的空性,自性了不可得,所以,你走到哪里,都用一颗清净心,无所住的心,你就完成了佛道,为什么?因为缘起的东西,本来就是假的东西,假的东西,你怎么可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所以,众生都是以苦为乐,众生就是这样子,苦:其实世间是苦的,以苦为乐,不了解真正的快乐,是清净心、是无念、是解脱的心,所以,世界上哪一个人最快乐,知足的人最快乐,拥有真理的人最快乐,放得下的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拥有一千万,一、二千万,一亿的人……,你追求,你还是有所缺陷,所以,缘起一相,能所不分,能所不分)。即晦昧为空之境(晦昧就是昏暗,简单讲就是我们因为透过无明的昏暗,怎么样?变作化作虚空的境界)。当(当就是应该是)梨耶自体分(应该是属于阿赖耶识所说的自体分,自体分就是见、相二分,没有分开来以前叫做自体分)。亦名根本业识。

  【二者能见相。以依动故能见(因为我们一直动念,非想要看不行,所以,就产生了能见相)。不动则无见(不动则无见不是说我们不动到念头,就什么都看不到,它不是这个意思,不动则无见就是当你不要动到这个念头的时候,就没有所谓的无明,这个无见就是无明之见,不是无见,不是那个境界 看得到、看不到:眼睛的见,不是这个意思,当你不要动这个分别,强迫自己的分别执着心去看,然后则无见,那么,就不会透过一层的无明去看)。三者境界相。以依能见(因为依照这个能见相)。故境界妄现(一定要看嘛!一定要看就让你看,是不是?透过无明之见,然后,就有境界,境界,无明就显现境界,境界为无明所显现出来)。离见则无境界(离见:离开动念的无明之见,那么,就没有所谓的境界,意思就是境界也是无明念头所辗转变化出来的东西)。】

  此释转现二相(此释转相跟现相两种)。能见相即转相。亦名转识。真如智照(真如本性的智慧的这个照:观照)。本无能所(也没有所谓的能照之智、所照之境)。今既迷智体(现在依了一个迷惑了,智慧的本体迷惑了)。依一念动心。失彼精了(因为一念动到这个清净心,“失彼精了”:失去了纯粹的清净心)。转成妄见(转成了虚妄之见)。故云以依动故能见。反显真觉不动(如果是我们的真心不动)。则无见也(就无所谓的见)。此但约能缘。以明本识转相义(能缘当然是对所缘来讲,但就能缘的这人角度来说明我们的本识,就是无明的业识转相的道理)。然虽有能缘。而所缘不可知。如《摄论》云。意识缘三世境。及非三世境。是则可知(意识缘三世境,三世境就是六粗,非三世境就是三细,是则可知,三世境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可以在第六意识感受得到的,所以,我们把它划作过去、现在、未来的标准,非三世境就是不可知的,微细得不可知)。(是则可知)此识所缘境。不可知故(不可知就是三细境,太微细的三细境,那么就必需要八地菩萨、九地菩萨、十地菩萨,这种大菩萨才有这个能力,彻底地了解)。

  境界相即现相(境界相就是现相)。亦名现识。以无相真心。由一念妄动(注意看那四个字:无相真心。你看看!你们想不想认识佛?想!怎么认识?要无相。我们一般都带到国外去旅行,看一看,拿一支旗子走一走,怕机场……怕丢掉,弄丢了,像我这个个子那么矮的,不拿旗子看不到,集合、集合……,台湾来的文殊讲堂,正要集合,去逛,走一走、走一走,我现在要带你们去一个最漂亮的世界,也不必要办护照,也不必花飞机票,也不必劳师动众,你也不需要身心疲乏,我带你们到哪一个地方去旅行?到佛界去旅行,佛界,带你们到最快乐的佛界,佛界怎么去?很简单!无相,无相马上进入佛的境界,马上到佛国旅游,无相,你不相信无相的可贵吗?你等一下听完课以后,这要走出去,当然你没办法一下子无相,你内心里面一切相不可得,告诉自己:一切相不可得,没有所谓的金钱、名利、男女、统统没有,无一切相可追求主,所有追求都是错误,明天早上一睡醒起来,内心里面告诉自己:无相就是真心,真心就是无相,无相可以进入佛的境界,可以旅游佛的无量无边的清净世界,你试试看!我们一般都到有形相的国家去旅游,你为什么不到佛国来旅游,不必办护照、不必花钱,统统不必,何以故?无相即是佛国,他快乐得不得了,为什么快乐得不得了?明天你吃到不好吃的菜,你就笑一笑,明天你吃到好吃的菜,你也会笑一笑,人家骂一骂,他也会笑,因为你无相嘛!人家说你好,你也笑一笑随喜功德,一切境界对你都没有作用,你想想看!这个无相到多快乐的境界,所以,师兄、师姐们!你想想看!你想不想到佛国去旅游,很简单!眼睛看的就是那么欢喜心,看到不如意的事情,是他的事情不是你的事情,对不对?所以,人家:我看你很不顺。我说:我看你很顺。奇怪!我看你很顺,我看你很不顺,很奇怪!我看你很顺。我看你很讨厌!很奇怪!我看你很快乐。就差这个而已,菩萨!这样我们就同一国的。若以无相修行,即与我同道,若不以无相修行,即不与我同道,不同参五台山,如果无相法,我们是同参道友,若有相,我们不是同参道友,有相,你学到死你也没有办法,所以,无相真心,由一念妄动)。转为妄见。依此见病。妄现空华之(境界,妄现空华之)界相。故云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反显翳病若除(眼睛的毛病若除了)。华于空灭(当下就灭)。故云离见则无境界(意思就是离无明就没有境界)。此但约所缘(境界就是所缘)。以明本识现相义(本识有这个转相跟现相,转相是能攀缘的八识,现相是所攀缘的境界)。下文云。能现一切境界之相。犹如明镜。现于色像。现识亦尔。此三并由根本无明。妄动一念。成此三细。即不相应心。属(阿)赖耶位摄。如《楞严》云。性觉必明。妄为明觉(必就是加,你一定要加一个明,性觉:本性的觉性,必就是说你一定要加一个明,就是多此一举,就是所谓的知见立一个知,不必要头上安头,性觉本来就是头,必加一个头,头上安头,没有这个必要,妄为明觉,明觉就是妄觉)。即无明(觉上还加一个明,就是不对了,这个觉本来就明了,光明的解脱本来就是有知见,不需要你加一个明)。觉非所明(这个觉是本觉,结果,本觉(“非”就是并。)并不是你所要明的对象,本觉并不可能让你来明,觉非所明,你所觉悟的,怎么样?绝对不是本觉的明,因为你在觉上安一个明,所以)。因明立所(因为你加一个明,所以,在心,则起心则动念,投注一个大石头,水就会颤动,投下一个知见,你的清净心就晃动,就变成能所,这个都在指心念里面的能所,有一个能明的业识及所明的本性,以为本性是所明,不对的)。(这个)所字即业(识的妄所,业)识之妄所。莫作境界解(就是在因明立所,统统在心法里面讲能所,也就是说本性是真的,清清净净的,你因为投一个明,就是投一个知见下去,想要把它刻划出自性的东西出来,但是,他不晓得自性本身不能让你形容、不能让你刻划,自性本来就具足一切,为了要刻划出或者衬托出,用透过一切的力量,想要产生一种明,这种明就变成妄明,所以,因明立所,变成业识是能明,本性变成所明,变成一个妄明,所以说,因明立所,投一个知见,主观的意识看法,就变成了整个模糊掉了,整个模糊掉了,这个比喻就是这样子。同学们!这个比喻就是这样,比如说水,当你起到河边的时候,这个水,噢!很静止,没有风的时候,一看,人一走过去的时候,已经很清楚了。然后,你怎么样?这个水还不是看得很清楚,我拿一个石头,把它丢下去,看能不能看得更清楚一点。咚!丢下去,一看:哇!整个看不清楚了,本来它已经很清楚了,你想要使它更清楚,投一个石头下去,这个就是转清净心为无明的开始,台湾话叫做自作聪明,无缘无故就自作聪明,我们的生活就是自作聪明,就是这层让我们很困扰,闲着没事,他就自作聪明,坐在那个地方,他就打妄想,对不对?本来这个本性没有妄想,本性就清清净净的,他坐在那个地方打妄想:明天要做什么?今天要做什么?就是拼命地一直分别,拼命地一直执着,控制不住,所以说,因明立所就是这个道理)。所既妄立(这个能所的所,既然是虚妄、对立所假设出来的)。(就会产生)生汝妄能(就变成一个不对的见,能见相的见,妄能就是妄见,如果,你写妄见就更清楚了,是不是?所既妄立,这个所:业识本来就是妄立的,妄立的,当然你的能量就是假的。比如说,你投一个石头,想要把那个水看着你的脸,那么,这个本来不是你的脸,你的脸本来不是这么晃动的,投一个石头下去,你看的,怎么样?所以说,你投一个石头下去,这个水会产生波动,波动就产生妄能,不是真正的水本来的面目的能力,它变成波,波就看不出本来的面,生汝妄能)。即能见相(能见相)。无同异中(我们自体分本来没有所谓的同,没有所谓的异)。炽然成异(“炽”就是旺盛的意思,很明显的就变成不同)。即境界相。无同异者。即业识妄所晦昧之相(虚妄的立一个晦昧的虚空之相)。空界不分(空是无形的,界是有形的,无形的东西跟有形的东西本来是不分的)。成异者。结暗为色。成四大异相也(地、水、火、风所连结的,所化作的,化作出来的相)。异彼所异(异彼所异就是说,异就是不同于,不同于,彼就是刚刚,不同于刚刚我们所产生的同异之间的一个异字,因为,我们有空、有界,所以,异彼所异,就是我们另外地抽出来讨论,怎么样?不同于刚刚所立的,不同的空界之异,怎么样?在空…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