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宗嗎?有這麼一回事?他沒有,諸修行當中以念佛爲最有力,就是那麼平淡的事情,我們知道,我們有正知正見,那今生今世就不會走錯路)。
【言異相者。如種種瓦器(就是種種瓦器的外相,種種瓦器的外相:外面的形相)。各各不同。如是無漏無明。隨染幻差別。性染幻差別故(“性”就是本性被染汙,怎麼樣?所以,幻化出種種的差別之相叫做性染幻差別故。所以,我們爲什麼講異相,是因爲站在相的角度,我們爲什麼講同相,是因爲站在體的角度,體的角度)。】
此明即同而異(說明同還有一些,當下就有不同的差別相,同是體,異是相用,即同而異就是當體就顯現出相用,其實攝用就歸體,同是體,站在體的角度,異是站在相用的角度)。先喻後法。喻中種種瓦器。雖同微塵。但隨造作緣異。則各各不同。
法中隨染幻差別者。無漏法也。諸無漏法。順平等性。直約其性。則無差別。但隨染法差別相。故說無漏法有差別耳(因此,我們要尊重每一個衆生,要愛護,呵護第一個肯學佛的衆生,爲什麼?因爲,他有這個因緣,所以,我們要呵護他,要疼愛這些學佛的衆生,要慈悲喜舍,照顧這些肯向道的這些衆生,因爲,大家都有一個平等的佛性,由這個善知識的呵護,慢慢、慢慢……,他要成道他就有因緣,那麼這些衆生,外面的衆生不學佛,雖然有佛性,可是他顯現不出來,那麼我們也不要跟結這個惡緣,合掌令歡喜不好了)。如下文中對業識等。差別染法。故說本覺恒沙性德。又對治此諸法差別。故成始覺萬德差別。《別記》雲。是故無漏。但隨彼染而有差別。不由(“不由”就是不因爲,不是因爲)自性有差別也(不是因爲我們的自體性本身有差別,自體本身沒有差別,如果,你無念的話,這個天地萬物就沒有差別,如果,你能夠觀照無念,天地萬物都沒有什麼作用,人家怎樣對待你,統統平等的,你的內心裏面就是喜悅跟感恩,喜悅跟感恩可以接近明心見性,同學們!喜悅跟感恩那就接近明心見性的人,你如果說:師父!我不曉得明心見性是什麼境界?您能不能講一個比較接近一點明心見性的人是什麼心境?第一個就是無量的喜悅,因爲,他大徹大悟,他什麼都不會迷惑,你什麼都騙不了他,對不對?第二個就是感恩,爲什麼?他受佛的善知識的開導,而今天找到本來的面目,所以,如果你要問問看明心見性的人心境是什麼,師父講一個最接近的,那就是無量的喜悅,那就是無量的感恩,內心永遠沒有分視)。
性染幻差別者。無明法也。以本末無明。違平等性(違背了平等)。是故其性自是差別(所以,他的性當然是差別,有所差別)。故下文雲。如是無明。自是差別也。然染淨相待(但是,染淨是互相對待的,對待的意思就是說染是襯托淨,淨是襯托染,相待是對絕待來講,本性的法身,空性是絕待性,染淨是相待,你爲什麼講淨?因爲有染,所以講淨,如果,你連染都沒有,你講什麼清淨,所以說,染淨是相待)。皆是真如隨緣顯現。似有非實。故通名幻。一釋上心生滅義竟。
醜二 釋上生滅因緣(“依義廣釋”,第一個釋上面所說的心生滅義,我們這一段,講到這一段都是講心的生滅。然後,第二大段釋上面所說的生滅因緣,那麼第叁段是解釋上面生滅之相,心生滅義、生滅因緣,然後,怎麼樣?生滅之相,我們來討論第二大段:生滅因緣。解釋生滅因緣,如果換一句白話來講:生滅因緣就是爲什麼會有生滅?簡單講就是這個意思,你講生滅因緣,這搞不清楚他在講什麼,如果你在旁邊寫個:這段底下要討論什麼,爲什麼會有生滅?那就大家就很清楚了,加個爲什麼,那就更清楚了,底下要講五意,意識:阿賴阿賴耶識,意識,你有生滅就是因爲有意識的狀態,執著的狀態,生滅因緣裏面分二段,) 二 釋立義分中因緣二字
寅一 明生滅因緣義
二 顯所依因緣(所依的因緣)體(第一個是明生滅因緣義,第二個是顯所依的因緣體) 初中二
卯一 總標
二 別釋
卯一 總標
【複次生滅因緣者(也就是說爲什麼會有生滅?爲什麼會有生滅?那就是因爲我們心的問題,心是從哪一個角度來講它有生滅)。所謂衆生依心(指阿賴耶的自體性,依心,這個心就是阿賴耶的,那一顆當下的清淨心,阿賴耶是真妄和合,生滅跟不生滅和合,這個心是指什麼?是指那顆自體的清淨心,在阿賴耶是染淨和合的心,衆生依心,怎麼樣?)。(依)意(“意“就是五意也就是:業相、轉相、現相、智相、相續相,也就是業識、轉識、現識、智識、相續識:五意。意就是五意。如果比較直接來講,這個意就是接近,比較來講就是一種,第七意識的執著,這個來解釋是比較清楚,簡單講就是執著的第七意識的,但是,因爲每一部所講的解釋都不太相同,心意,然後)。意識轉故(簡單講就是依第八意識的心,依第七意識的意,我、法二執,依第六意識的分別心,轉就是因爲有這叁種力量,一直去生滅,一直轉變、一直生滅,簡單講是生滅,爲什麼會有生滅?是因爲有衆生的心,還有五意,還有第六意識)。】
此明生滅因緣之義(爲什麼會有生滅?)。以顯阿梨耶。(能)生一切法也。染法因緣有二(爲什麼會有染法?)。一梨耶心體。不守自性(這個不守自性就是沒有原因,沒有原因,你爲什麼會那麼沖動呢?就是沒有原因,無明就是最大的原因,無明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是無始無明,沒有一個開始,無明又是沒有辦法解釋,當你覺悟到無明,無明,你見到無明就不是無明了,所以,離開無相就沒有什麼好討論的,所以,叫做無始無明,所以,這個不守自性,也就是無始無明)爲因((法師笑)就是這麼一回事情)。根本無明(根本無明就是一念不覺)。熏動心體爲緣(熏動這個心體爲緣。這個熏動就是無緣無故的,你只要對這個境界,你就産生了,那麼你就不對境界的話,也會産生所謂微細)。生叁細(不對境界那就會産生了心體動)。二梨耶返熏無明爲因(返熏無明爲因)。境風吹動識浪爲緣(這個就講得比較粗糙,所以說,叁細都是站在第八意識的心體的角度來講,那麼已經變現境界的話,那是站在六粗的角度來講的,站在已經現出境界的角度來講的,所以說,境風吹動識浪爲緣)。生六粗。所謂衆生下。正明依是因緣。故有生滅法。衆生。乃諸識相集而生(“諸識”就是八識,八識相集而生就是我們所講的)。即生滅法也(你爲什麼會有生、老、病、死,就是因爲這顆生滅)。依心。即依因緣也(你爲什麼會有生滅心?因爲有意識心,你爲什麼會有意識心?因爲分別、執著心,爲什麼會有分別、執著心?因爲放不下,爲什麼放不下?不知道,沒有智慧:放不下。這個放不下是每一個人都放不下,只要沒有聽到佛法都放不下,人平常都可以講仁義道德,但是,一碰到境界就沒有辦法。這個諸葛亮孔明,他是一個大智慧的人,世間人來講,他是能算的,這個諸葛亮死的時候,(當然這段是傳說)他留下了八兩銀子,扛棺材的人剛好有九個,然後,扛、扛……,快到山上的時候,這九個人就討論了,說:我們要留一個下來煮飯,煮煮菜啊!要不然,大家都跑到山上去,下來,扛棺材很累,下來,大家沒飯吃,好吧!就討論、討論……,就派一個煮飯,留下來煮飯,你在山下煮飯,我們八個人找到山上去,就把它埋葬,在上坡的時候,八個人就這樣講、講……,討論:唉呀!這個諸葛亮很糟糕,他是很會算的人,爲什麼他不能算出他死後有九個人幫他找棺材,卻留下八兩銀子,說他會算也不太會算,對不對?九個人扛應該留下九兩銀子,怎麼留下八兩銀子,這九個人怎麼分?其中有幾個人就建議,只要我們共同有一顆心,一顆心,我們就可以得到……,每個人就可以平分,其他人就:怎樣才叫一條心?我告訴你:我們當把諸葛亮屍體埋了以後,我們八個人聯合起來,把山下那個人,把他打死:幹掉,你看,一個人就有一兩,八兩剛好是一個人一兩。大家都認同:哇!這太好了,是不是?討論完畢的時候,這八個人很高興的扛這個棺材,扛這個棺材上山,唉!山下煮飯那個,他也有招數,這八個人上山,他沒有看到我煮飯,我只要動一個手腳,我在飯裏面把它下砒霜,嘿、嘿!這八兩就統統是我的,八兩就統統是我的,他就煮飯煮好了,砒霜就就放在裏面了。這八個人埋葬諸葛亮下山以後,一下山就把那個人打死了,八個人打死一個那還不簡單,一下子就打死了,打死以後:噢!這很好,八個人可以分八兩銀子。大家:先吃飯再分,先吃飯再分。一吃下去,八個統統死掉,所以,九個統統死掉。諸葛亮很會算,他留下八兩就是八兩,沒有人得到,八兩就是八兩,這就是告訴我們,我們這顆心,起的都不是好心,你所遭受的,隨時隨地的果報都會現前,就象前幾天講的:卡爾登那個什麼理容院,那個人本來是開計程車的,他做組頭,所以,這個賭博不好,就是這樣子,那個理容院的好像是老板,老板,跟他簽,賭這個大家樂,簽了,欠他七十萬,欠他七十萬的時候,他不還,因爲,這七十萬使他很痛苦,對不對?後來,他去理容院裏面,他告訴那些小姐,我等一下拿汽油要來潑,小姐,大家都嗤之以鼻,以爲他在講笑話,唉!等一下他就真的拿五公升的汽油來你知道嗎?就往頭部就灑下去,他拿了五公升的從外面進來,大家都嚇一跳,就一直把他抱起來,把他抱起來:你開玩笑。他說:我不是開玩笑。就沖進去汽油一弄,不到一分鍾,啪!一點就,因爲那個理容院都是地毯,都是裝潢,一燒,一發不可收拾,汽油一燒起來還得了,你根本來不及,又只有一個逃生口,還好有那個管理員,管理員趕快打開那個安全門,要不然,不曉得要死幾十個,趕快打開那個安全門,不曉得逃了幾十個出來,要不然,不曉得多少人死在裏面。噢!那個管理員開那個門功德可大了,功德可大了,不曉得救了多少人,幾十個…
《大乘起信論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