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讲义▪P56

  ..续本文上一页宗吗?有这么一回事?他没有,诸修行当中以念佛为最有力,就是那么平淡的事情,我们知道,我们有正知正见,那今生今世就不会走错路)。

  【言异相者。如种种瓦器(就是种种瓦器的外相,种种瓦器的外相:外面的形相)。各各不同。如是无漏无明。随染幻差别。性染幻差别故(“性”就是本性被染污,怎么样?所以,幻化出种种的差别之相叫做性染幻差别故。所以,我们为什么讲异相,是因为站在相的角度,我们为什么讲同相,是因为站在体的角度,体的角度)。】

  此明即同而异(说明同还有一些,当下就有不同的差别相,同是体,异是相用,即同而异就是当体就显现出相用,其实摄用就归体,同是体,站在体的角度,异是站在相用的角度)。先喻后法。喻中种种瓦器。虽同微尘。但随造作缘异。则各各不同。

  法中随染幻差别者。无漏法也。诸无漏法。顺平等性。直约其性。则无差别。但随染法差别相。故说无漏法有差别耳(因此,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众生,要爱护,呵护第一个肯学佛的众生,为什么?因为,他有这个因缘,所以,我们要呵护他,要疼爱这些学佛的众生,要慈悲喜舍,照顾这些肯向道的这些众生,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平等的佛性,由这个善知识的呵护,慢慢、慢慢……,他要成道他就有因缘,那么这些众生,外面的众生不学佛,虽然有佛性,可是他显现不出来,那么我们也不要跟结这个恶缘,合掌令欢喜不好了)。如下文中对业识等。差别染法。故说本觉恒沙性德。又对治此诸法差别。故成始觉万德差别。《别记》云。是故无漏。但随彼染而有差别。不由(“不由”就是不因为,不是因为)自性有差别也(不是因为我们的自体性本身有差别,自体本身没有差别,如果,你无念的话,这个天地万物就没有差别,如果,你能够观照无念,天地万物都没有什么作用,人家怎样对待你,统统平等的,你的内心里面就是喜悦跟感恩,喜悦跟感恩可以接近明心见性,同学们!喜悦跟感恩那就接近明心见性的人,你如果说:师父!我不晓得明心见性是什么境界?您能不能讲一个比较接近一点明心见性的人是什么心境?第一个就是无量的喜悦,因为,他大彻大悟,他什么都不会迷惑,你什么都骗不了他,对不对?第二个就是感恩,为什么?他受佛的善知识的开导,而今天找到本来的面目,所以,如果你要问问看明心见性的人心境是什么,师父讲一个最接近的,那就是无量的喜悦,那就是无量的感恩,内心永远没有分视)。

  性染幻差别者。无明法也。以本末无明。违平等性(违背了平等)。是故其性自是差别(所以,他的性当然是差别,有所差别)。故下文云。如是无明。自是差别也。然染净相待(但是,染净是互相对待的,对待的意思就是说染是衬托净,净是衬托染,相待是对绝待来讲,本性的法身,空性是绝待性,染净是相待,你为什么讲净?因为有染,所以讲净,如果,你连染都没有,你讲什么清净,所以说,染净是相待)。皆是真如随缘显现。似有非实。故通名幻。一释上心生灭义竟。

  丑二 释上生灭因缘(“依义广释”,第一个释上面所说的心生灭义,我们这一段,讲到这一段都是讲心的生灭。然后,第二大段释上面所说的生灭因缘,那么第三段是解释上面生灭之相,心生灭义、生灭因缘,然后,怎么样?生灭之相,我们来讨论第二大段:生灭因缘。解释生灭因缘,如果换一句白话来讲:生灭因缘就是为什么会有生灭?简单讲就是这个意思,你讲生灭因缘,这搞不清楚他在讲什么,如果你在旁边写个:这段底下要讨论什么,为什么会有生灭?那就大家就很清楚了,加个为什么,那就更清楚了,底下要讲五意,意识:阿赖阿赖耶识,意识,你有生灭就是因为有意识的状态,执着的状态,生灭因缘里面分二段,) 二 释立义分中因缘二字

  寅一 明生灭因缘义

  二 显所依因缘(所依的因缘)体(第一个是明生灭因缘义,第二个是显所依的因缘体) 初中二

  卯一 总标

  二 别释

  卯一 总标

  【复次生灭因缘者(也就是说为什么会有生灭?为什么会有生灭?那就是因为我们心的问题,心是从哪一个角度来讲它有生灭)。所谓众生依心(指阿赖耶的自体性,依心,这个心就是阿赖耶的,那一颗当下的清净心,阿赖耶是真妄和合,生灭跟不生灭和合,这个心是指什么?是指那颗自体的清净心,在阿赖耶是染净和合的心,众生依心,怎么样?)。(依)意(“意“就是五意也就是:业相、转相、现相、智相、相续相,也就是业识、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五意。意就是五意。如果比较直接来讲,这个意就是接近,比较来讲就是一种,第七意识的执着,这个来解释是比较清楚,简单讲就是执着的第七意识的,但是,因为每一部所讲的解释都不太相同,心意,然后)。意识转故(简单讲就是依第八意识的心,依第七意识的意,我、法二执,依第六意识的分别心,转就是因为有这三种力量,一直去生灭,一直转变、一直生灭,简单讲是生灭,为什么会有生灭?是因为有众生的心,还有五意,还有第六意识)。】

  此明生灭因缘之义(为什么会有生灭?)。以显阿梨耶。(能)生一切法也。染法因缘有二(为什么会有染法?)。一梨耶心体。不守自性(这个不守自性就是没有原因,没有原因,你为什么会那么冲动呢?就是没有原因,无明就是最大的原因,无明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是无始无明,没有一个开始,无明又是没有办法解释,当你觉悟到无明,无明,你见到无明就不是无明了,所以,离开无相就没有什么好讨论的,所以,叫做无始无明,所以,这个不守自性,也就是无始无明)为因((法师笑)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根本无明(根本无明就是一念不觉)。熏动心体为缘(熏动这个心体为缘。这个熏动就是无缘无故的,你只要对这个境界,你就产生了,那么你就不对境界的话,也会产生所谓微细)。生三细(不对境界那就会产生了心体动)。二梨耶返熏无明为因(返熏无明为因)。境风吹动识浪为缘(这个就讲得比较粗糙,所以说,三细都是站在第八意识的心体的角度来讲,那么已经变现境界的话,那是站在六粗的角度来讲的,站在已经现出境界的角度来讲的,所以说,境风吹动识浪为缘)。生六粗。所谓众生下。正明依是因缘。故有生灭法。众生。乃诸识相集而生(“诸识”就是八识,八识相集而生就是我们所讲的)。即生灭法也(你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就是因为这颗生灭)。依心。即依因缘也(你为什么会有生灭心?因为有意识心,你为什么会有意识心?因为分别、执着心,为什么会有分别、执着心?因为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不知道,没有智慧:放不下。这个放不下是每一个人都放不下,只要没有听到佛法都放不下,人平常都可以讲仁义道德,但是,一碰到境界就没有办法。这个诸葛亮孔明,他是一个大智慧的人,世间人来讲,他是能算的,这个诸葛亮死的时候,(当然这段是传说)他留下了八两银子,扛棺材的人刚好有九个,然后,扛、扛……,快到山上的时候,这九个人就讨论了,说:我们要留一个下来煮饭,煮煮菜啊!要不然,大家都跑到山上去,下来,扛棺材很累,下来,大家没饭吃,好吧!就讨论、讨论……,就派一个煮饭,留下来煮饭,你在山下煮饭,我们八个人找到山上去,就把它埋葬,在上坡的时候,八个人就这样讲、讲……,讨论:唉呀!这个诸葛亮很糟糕,他是很会算的人,为什么他不能算出他死后有九个人帮他找棺材,却留下八两银子,说他会算也不太会算,对不对?九个人扛应该留下九两银子,怎么留下八两银子,这九个人怎么分?其中有几个人就建议,只要我们共同有一颗心,一颗心,我们就可以得到……,每个人就可以平分,其他人就:怎样才叫一条心?我告诉你:我们当把诸葛亮尸体埋了以后,我们八个人联合起来,把山下那个人,把他打死:干掉,你看,一个人就有一两,八两刚好是一个人一两。大家都认同:哇!这太好了,是不是?讨论完毕的时候,这八个人很高兴的扛这个棺材,扛这个棺材上山,唉!山下煮饭那个,他也有招数,这八个人上山,他没有看到我煮饭,我只要动一个手脚,我在饭里面把它下砒霜,嘿、嘿!这八两就统统是我的,八两就统统是我的,他就煮饭煮好了,砒霜就就放在里面了。这八个人埋葬诸葛亮下山以后,一下山就把那个人打死了,八个人打死一个那还不简单,一下子就打死了,打死以后:噢!这很好,八个人可以分八两银子。大家:先吃饭再分,先吃饭再分。一吃下去,八个统统死掉,所以,九个统统死掉。诸葛亮很会算,他留下八两就是八两,没有人得到,八两就是八两,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这颗心,起的都不是好心,你所遭受的,随时随地的果报都会现前,就象前几天讲的:卡尔登那个什么理容院,那个人本来是开计程车的,他做组头,所以,这个赌博不好,就是这样子,那个理容院的好像是老板,老板,跟他签,赌这个大家乐,签了,欠他七十万,欠他七十万的时候,他不还,因为,这七十万使他很痛苦,对不对?后来,他去理容院里面,他告诉那些小姐,我等一下拿汽油要来泼,小姐,大家都嗤之以鼻,以为他在讲笑话,唉!等一下他就真的拿五公升的汽油来你知道吗?就往头部就洒下去,他拿了五公升的从外面进来,大家都吓一跳,就一直把他抱起来,把他抱起来:你开玩笑。他说:我不是开玩笑。就冲进去汽油一弄,不到一分钟,啪!一点就,因为那个理容院都是地毯,都是装潢,一烧,一发不可收拾,汽油一烧起来还得了,你根本来不及,又只有一个逃生口,还好有那个管理员,管理员赶快打开那个安全门,要不然,不晓得要死几十个,赶快打开那个安全门,不晓得逃了几十个出来,要不然,不晓得多少人死在里面。噢!那个管理员开那个门功德可大了,功德可大了,不晓得救了多少人,几十个…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