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即真如义故。说诸佛究竟菩提之法。本来原具(本来就具足)。无修无作。即证时(到证悟的时候)。亦毕竟无得(如果你用这四个字来修行,那快乐无边,快乐如神仙,说:饭后一根烟,快乐如神仙,这是世间人讲的,我们不一样,你只要饭后无事,毕竟无得,那就快乐如神仙,毕竟无得,你想想看!你活了几十年,你得到什么,你又曾失去什么,你每天吃亏,也没有损失什么,你每天占人家便宜,你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只是什么?造了一些恶业而已,就是这样子而已,你留下什么,你拥有人家什么,你占有人家什么,你就是今天吃亏,你曾经失去什么,没有啊,对不对?受到一点委屈,要感觉很欢喜,因为修行要真正的逆境才能够显示出来,用一颗感恩的心)。如《楞严》云。狂心苦歇。歇即菩提(你看那个就那么简单,你要求菩提吗?那个歇就是休息一下,不要强迫自己去分别,不要强迫自己去执着,不要强迫自己引发那种不必要的习气,我恨你、我恨你,然后,歇,歇“我恨”,就那么简单,“恨”放下,转个念头,我感恩,那就没事了,看到很多是是非非的事情,放下,没事,那是他的事,不关我的事情,我有德性,我慢慢硬化你,我没有德性,我有一天会提示你,我没有因缘,那各人生死各人了,歇即是菩提,如果,学佛第一个不能学到不干涉人家的一些私事,那你不能自在的,所以,比丘常带三分呆,修行人就要常带三分呆,带一点点傻傻、傻傻的,这样子,狂心若歇,歇即是菩提,狂心,狂的意思,就是一种冲动,没有必要的习气,冲动心,贪、嗔、痴的烦恼,你只要若歇,歇就是让他休息下来,你不要说:我要追求真理,我要拼命地追,那妄想愈大,怎么样?歇即是菩提,放下就是觉悟,放下,对不对?)。何藉劬劳(“劬”就是劳苦,很辛苦的)肯綮修证(“肯綮”这个意思就是说劳其筋骨的意思,意思就是筋骨交接处,筋骨交接处,拼命地修行,比喻事情的要领,肯綮修证,简单讲这个肯綮,庆祝的庆这个音,肯綮修行就是说拼命地找出那个症结去修行,以为可修、可证,那就错了,所以说,狂心如果放下,只要是一个肯放得下的人,当下就是我们的悟性,何必拼命地借重这个身体的臭骨头,这个色身,拼命的劳苦,怎么样?肯綮修行就是说抓住以为可修的地方拼命的修证)。又云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看那个无所得,毕竟无得:归无所得,慢慢体会那个空性的道理,那么你就活得很快乐)。此望果说也(这是对果来说的。因地心是不生不灭,《心经》里面修行要入空,你看,我们来讲,《楞严经》来讲,还是一样的毕竟无得,或者是归无所得,还是一样,有相的东西永远不能达到解脱,就是一定要无相)。
又前约不觉即如故(前面就不觉的角度来讲当下就是如)。众生旧来(“旧来”就是久远以来)入涅槃(本来就入于涅槃,众生旧来,旧来就是本来,众生本来就是入在涅槃里面,这没有什么好讨论的,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道理)。后约觉智即真故(如果就觉悟的智慧来讲,当下就是真)。诸佛菩提非新得(没有新的得到)。智(德)断(德,智德是先天性的,断德是后天性的,)二果。俱性净本有故也(智德就是你先天性就有智慧,断德就是站在修行的角度,你慢慢修行,修行到最后,其实也是你本来的面目)。
【亦无色相可见。而有见色相者(本来就是无色相可见,如果,你有见到色相的话)。唯是随染业幻所作(意思就是说今天你看到的六根、六尘,五欲六尘这些熏无明的,都是我们的业所展现出来的)。非是智色不空之性(智色就是般若之智,是无形无色的,但能现妙有不空之性,所以说,因为色是有具体的观念,所以,智加上一个色,是在显出那个智慧。注意听!智加上一个色就能显出那个智慧的具体感,而智慧本来是没有颜色的,也就是般若的妙智,它不是什么色法,但是,为了让诸位有一个具体说非是智色不空之性,那个智慧的颜色,并不是你所能,怎么样?可以去攀缘的、可以去造作的,智慧,这个不空就是妙有,这个智色,智慧之色,它是妙有之色,妙有之色,清净之色,这是妙有不空之性,所以说,这些无明所染幻出来的并不是我们智慧之色,本性的色就是智色,这些妙有之性)。以智相无可见故(智慧之相无可见故,加一个“相”字也让大家知道,智慧有具体感,智慧是有具体的感觉,智慧让你有具体感,意思就是说本体的清净心是不可否认的,所以讲智相无可见)。】
此释伏疑(这是解释我们一切的怀疑)。疑云众生本入涅槃。何故不见报(身。实报身:实报庄严土的报身,以及应)化(土的化身)之色相耶。答曰。真如自体。本来绝相(“绝”就是灭,灭一切相才能够进入真如,简单讲今天你在这个外相里面,动一个念头:你放不下,那你与真如绝缘,完全扯不上真如,那要成佛道就更难,那断除烦恼根本就不可能,这个绝相就是要泯相,泯相不是说除掉,不是这个意思,就是即相离相的意思,简单讲这句话来讲,真如的自体本来就是离一切相,如果,你不能离一切相,那就休想要修行,你只能在相上团团转)。故云亦无色相可见(也没有色相可见)。转(怀)疑云。真体既无色相。何故诸佛证菩提时。现(种种的实)报(庄严土的报身,以及)化(身)等。种种色相耶。答曰。而有见诸佛色相者。但是随众生染业幻心中(因为众生需要相,所以,随着你的染业幻心当中)。变现所作耳(其实法身是无相的)。既由幻心所变。自是幻色。属后异相(生、住、异、灭的异相,同相跟异相里面,这个异就是不同相,所以说,属于后面的异相,你只要有业:种种的相,它就不一样)。随染幻差别之义。非是本觉智色(随这个无明所幻化出来的差别的业相,那当然不是本觉的智相)。不空之性。以本觉智色之相。真空不空(真空不空的意思是一切相当体即空,但是,智性不坏,智慧的本性是不坏,所以是不空,坏了连智慧都没有,那你怎么度众生,佛是一个没智慧的人,悟到家,然后就进入什么都没有,那就顽空了。真空不空,就是真空里面智慧之体性是不空的)。妙有非有(妙有虽然是讲一个有,但是,它的妙是站在不可思议的角度,三业:神通变化不可测,虽然有,但是,不是真正的有)。故无可见。所以如来不思议业相(因为他清净心所产生的三业清净之相)。乃随根而现(乃是随众生的根器而现的。这个“根”是指众生的根器)。圆顿之机(圆顿就是一刹那之间悟平等的法身叫做圆顿。如果你悟到平等的空性法身的话,就)见报身(就见到佛的报身,所以,你想要见到佛,很容易的,你只要悟到空性,你就见到佛,哪里都是喜悦,无量的喜悦)。有缘众生见应身(有缘的众生就是在二乘人的修行法里面,或者是一个人认真精进里面,他也会见到种种的瑞相,有缘的众生就见到佛的应身)。俱是随众生幻心所作(所以,但求心净,不怕不见佛,就是这个道理,但求心净:你只要好好的在这个清净心里面下手,那你不怕不见佛,佛随时就在你的心中,佛本来就没有时空的距离感,是因为你的心烦恼叫做距离,烦恼叫做距离,对不对?比如说,十万八千,我们说极乐世界:到了我们十万亿佛土,你行十恶,当然十万亿佛土,对不对?你行八邪道的话,八千万的佛土就是行八邪,十万亿的佛土就是行十恶,对不对?你行十不善业,当然就离佛很远,你一个清净心,当然就是在你的面前,所有时空的架构都是来自于心:因心成体,所以,俱是随众生幻心所作)。若是实有。何不人人见佛相好耶(如果是实在有的话,为什么人人不见呢?)。此中见佛相。亦为幻心所作(也是幻化出来所作,所以,大修行人他绝对不会在意有感应、没有感应,有见到佛、没有见到佛,他一直求这个清净心,净心最重要,清净自己的心性最重要)。未免致疑。更为释之。真如界内。不立纤尘(纤就是细小的。纤尘就是细小的)。本来无相可见。故《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以色见声求(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俱是邪道(不能见如来)。则是幻非真明矣(这个都是站在究竟义的角度,所以,如果说你去外面听人家讲经说法,他赞叹自己,他见到佛、他见到光,他是怎么样有修行,他可以怎么样出神入化,这个你就要小心了,这个都是着相而求,讲来讲去真正大彻大悟的人,他讲经说法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对不对?依法不依人,哪里一直拼命讲神通的呢?是不是?最伟大的人是平等法,以佛的知见开示一切众生是最伟大的,对不对?讲来讲去他是怎么样能够见光、见花,他能够算命,他一看到人的时候,噢!我等你很久了,你前世是什么兔子,小白兔来的,你前世又是怎么样,小冬瓜来的,就是喜欢讲这一些,这个不好,很不好,在电视剧里面讲:讨厌,很讨厌,这个不是佛法,佛法没有搞这个东西的,佛法哪搞这个东西,佛法是依法不依人的东西,告诉你:空是真理、平等是真理、慈悲喜舍是真理、不着一切相是真理,一个字叫做空,是不是?两个字叫做放下,三个字叫做无所住,四个字叫做毕竟无碍,能与这个法相应的,那你就要跟他磕头,讲得稀奇古怪,晚上看到、梦到……,什么、什么佛来跟他讲话,自称为是什么佛,为什么晚上来,白天不来呢,老是晚上佛才现前,白天不来,对不对?跟他讲话还是怎么样,这个有问题,所以,一个高僧大德,真正修行到大彻大悟,他什么事都是很平淡的,他没有高也没有低,他也不会赞叹自己,他也不会诽谤别人,他也不会伤害众生,然后,怎么样?就是很平淡地过日子,就像广钦老和尚这样子,那个大彻大悟的人,没什么事,都没事,他也不会泄你的气,对不对?你有过失,他笑一笑而已,因为,你是众生,值得原谅,是不是?他才不管你。你听过《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那本,我有大神通吗?我是佛吗?我是怎么样了不起吗?我能够见到你的老祖…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