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快樂,我要給你智慧,我不眠不休的,其實說實在的,弘法的人得到的法最多,爲什麼?你要記住,釋迦牟尼佛: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是很高深的哲理,爲什麼?施的時候就是放開胸量,你每天都不執著這個、不執著這個,久而久之你對這個世間,你就不會有是非,對不對?那麼接受人家的,他不能體會布施的道理,他的心是關閉的,施比受,跟布施的人不一樣,他每天都布施給你,他布施愛語、布施慈悲,他內心裏面都一直開放、一直開放,一直開放這個胸襟,到最後,整個宇宙都是他的生命,整個宇宙都是他的財富,何以故?他就是布施,布施布施施舍,就是無所執著。所以說,我們應當跟這個境界調和,任何一個團體,只要有所紛爭,這個團體住起來就會很痛苦,一定的道理,領導的人很痛苦,每一個見面:你不甩我,我也不甩你,對不對?境不好,心就不好,沒有一個公司行號,兩個人一碰面就吵架,那個公司一定很痛苦,領導人也不暴利怎麼領導,不曉得從哪裏講起,對不對?不能調和這個境,你的心一定會煩惱,這一定的道理,所以說,爲什麼要講到唯是識量,都是你的心在作用,量,就是你的心到底分別到多少、執著多少,你就會發出多少的力量、多少的智慧,所以說,知一切法,唯是識量,意思是了解天地一切法都是你的意識的衡量,這個量就是看你用什麼心,你用清淨心,那就是淨,你用染,就是染,完全統統是心的問題,是心的問題)。發心勇猛。舍彼事識外計分別。直觀真如法性之理。法法皆真。法法皆如。以達本故(爲什麼法法皆真?因爲幻化不實,當下就是真,幻化不實,當下就是如,哪有什麼來去相,哪有什麼真假相,哪有什麼生滅相,沒有這個相,爲什麼?當體即空,同學們!很簡單,我現在舉一個例子,我現在能夠掌握的事,把這一個事情當作是一個具體的觀念,如果這是我一生一世所有的希望,所有的希望就是一塊木材,金錢、名利一切,我認爲都是有形相的追求,我現在用手把它握起來,你說我這個手能夠握多久,一天、二天、叁天,當你在握的時候,你每一分、每一秒,你都執著在這個地方,你能握多久,你最多只能握到你的氣停頓,你一定要擺脫,你不往下,你做什麼,好,你執著的時候,你要死,你全部放下,你還是要死,那麼我現在從執著的這個每一個觀點上看,雖然,你的執著,其實根本不可能讓你執著,爲什麼?你很清楚你所有的執著到最後一定是失望、痛苦、毀滅,對不對?很清楚的,你一定知道,你有一天你會死,那我們已經很肯定,我們所追求的事情,就是不實在的東西,那我們在每一分、每一秒,與其你在臨命終,你才覺得說你自在,爲什麼現在就不給它覺得你很自在?爲什麼?你既然知道臨命終一定要死,這個世間本來不可得相,你爲什麼你不現在就了解現在就是空性,本身無常就是沒有自體性可得,放下是非、善惡的觀念,全盤放下,你用一個如量智、如實智看這個世間,你眼睛看得非常地清楚,誰是誰非,但是,內心裏面充滿著智慧跟喜悅,何以故?不落入見。不落入見,他就沒有你的辦法,簡單講,誰在引導你痛苦,就是無明的見,一直引導你的痛苦,它一直引導你,叫你固執你的看法,一直引導你,叫你肯定你自己的看法,一直引導你叫你一定要固定在某一種東西的感受,那麼這種錯覺一直困擾著我們,因爲,我們不如,不如就是對空性的思想不了解,所以,悟道的人法法皆真、法法皆如,他就是那麼簡單,他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佛道,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圓滿,可是,我們一直沒有辦法,何以故?顛倒、執著、分別,一直肯定自己的見,那麼你法法都是妄,法法皆不如,起心動念都是煩惱,困擾不已,爲什麼?以不達本故,因爲,你不了解本來真如的面目是什麼,所以說,無念才可以趨向佛道,在有相裏面打轉,禅宗裏面講,著相而求,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見性,你只要執著這個外相,你放不一,那你免談,道離得十萬八千裏,你哪裏有道可說,你跟世間人沒有什麼兩樣,著相嘛!著相跟世間人沒什麼兩樣,世間人執著,你只是比較輕微而已,對不對?你怎麼樣跳出?完全不著相,那不就完成了佛道,你說佛道很難,我說很簡單,你說很簡單,我說很難,真的,就是這麼樣子。所以,以達本故。達本,真如就是本)。向大涅槃(涅槃,涅就是不生,槃就是不滅,趨向這個大的不生不滅的清淨地)。親而且近。故曰速也。一明妄心熏習竟(注意!那個妄心已經接受真如的思想了,所以,已經有返汙成淨的感覺,這個力量)。
寅二 顯真如熏習
卯一 標列 二 辨相
卯一 標列
【真如熏習義有二種。雲何爲二。一者自體相熏習(這個相是附帶的,體本身就是具足了相,所以說,自體相熏習。簡單講就是自我真如的清淨心熏習)。二者用熏習(用熏習就是完成了佛道以後,作爲衆生的助緣,自體相熏習就是自己顯現真如,用熏習就是用這個真如在熏習衆生,就是幫助衆生的意思)。】
自體相。自即本也。體。謂衆生本具。無漏法身理體。亦即正因佛性。相。謂自性本具。無漏功德之相(無漏功德之相也是無相,智慧心就是無漏功德之相,顯現在因緣法晤面就是相,要不然智慧是無形的)。亦即稱性功德。此二俱屬真如。能爲衆生作內熏之因(作爲衆生內熏之因)。用。謂法身業用(不可思議叁業清淨的妙用)。能爲衆生。作外熏助緣(幫助衆生完成了佛道)。一標列竟。
卯二 辨相 二
辰一 別釋 二 合明 初中二
巳一 體相 二 用大 初又二
午一 正顯 二除疑
午一 正顯
【自體相熏習者。從無始世來(無始世以來。注意!時間是一種幻化,在百法裏面講,它是心不相應行法,時間既然是幻化的,簡單講就是我們的意識錯覺,我們把它定位:現在,我們把它定位說:過去,我們把它定位說:未來,其實,我們根本沒有所謂過去、現在、未來,當你晚上睡覺的時候,你怎麼知道現在是幾點,你不曉得,你想想看!意識模糊的時候,就分辨不出過去、現在、未來,何況意識整個心開悟到絕對空性的平等相,沒有相,哪裏有時間的差別相,我們這個時間是色、心二法所顯現的一種差別,對不對?這個心王、心所,心王就是包括心王跟心所還有色法,心王、心所、色法叁位所差別顯現出來的就是時間的相,本來就是虛妄的東西,哪有什麼現在的時間,哪有什麼過去的時間,哪有什麼未來的時間,你晚上睡覺,你在迷糊的時候,你失去這個意識狀態的時候,你能分辨出現在幾點嗎?不可以,你沒有辦法了解,你想想看!一個人在沒有意識狀態的時候就不曉得現在幾點,時間哪裏是真實的,對不對?你要睡覺睡醒的時候,要看表才知道幾點,那表是人類創造的,以前還沒有創造表的時候,他也不知道幾點,他要看陽光,那麼陽光跟地球不是色相以及一切現象,所顯現出來對立的觀念嗎?對不對?所以,時間要講無始世以來,其實,諸佛菩薩,《華嚴經》裏面講:可以化無始劫于一念,就是這個道理,無始劫就是一念,不能離開這個念頭,那麼簡單講你無始劫以來六道輪回的生死,你不能離開當下這一念,何以故?一念就是具足一切念,因爲,由這個念就會開展出無量無邊的分別跟執著心,那麼無量無邊的執著、分別心,就開展出這一念,這一念如果你悟到真如,那麼放下:無念,那麼悟到真如,這些時間、空間,這些境界對你來講,都是幻化出來的東西,不實在的世間,不實在,時間也是不實在,空間也是不實在,所以說,無始世來,那是一種假設,無始是假設,爲了破外道的有始,所以,不得不講無始,講無始也不對,何以故?始:本身時間就是幻化的東西,所以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金剛經》也是告訴我們)。具無漏法。備有不思議業(我們從無始世以來,具足有無漏的真如法,這個無漏的真如法,裏面有不可思議的業,業就是指叁業:身、口、意)。(來)作(爲)境界之性。依此二義。恒常熏習(按照這兩種道理,所以,我們一直熏習)。以有力(量)故。能令衆生厭生死苦。樂求涅槃。自信己身。有真如法。發心(要)修行(所以,在座諸位!我們甯願在這裏坐那麼長的時間聽師父這樣開示,白天又要上班賺錢,晚上又不怕累,是不是?有這個節慶日,是不是?他不是來聽課,家裏任何的事情他都放下,他還是來聽課,這不是真如的顯現,是什麼?因爲,你想了生死,你一次的課程,二個鍾頭你不來聽課的時候,那麼你就會覺得好像缺少了什麼東西,你就會發現我這裏接不下去了,我非來聽課不行,所以,聽課變成一種習性的時候,那麼這個是好的,這個真如就開始顯現出來,力量大,他知道要了生死,聽課的重要,雖然,我們不是諸佛菩薩那種真如,但是,我們類似的真如已經顯現了,我們曉得要了生死,不了生死,你坐在那裏做什麼,對不對?沒意思嘛!所以說,真如發揮出來的力量也是不可思議)。】
此明真如內熏義。具無漏法者。謂不空本覺體中。具足無量性功德相。即此體相。名無漏法(無漏:漏就是煩惱;無漏就是沒有煩惱;沒有煩惱的法,清涼地)。有冥熏衆生作用。非物能了(意思就是說我們諸佛菩薩有這個無漏的真如法,冥就是暗地裏加被衆生,所以,有的人講,他說念觀世音菩薩念了很久,他什麼都沒感覺。我說:平安就是福,真的,平安就是福。你不要認爲怎麼樣子才叫做福。有一個女孩子,她走到這個公寓,有一個強盜搶她的錢,其實,她皮包裏面也沒多少錢,他搶,她就抗拒,一刀捅下去,剛好刺到心髒,死掉,爲了那皮包裏面兩千多塊,一條命沒有,你想想看,一條命沒有,是不是?所以,有時候稍微冷靜一下,要珍惜這個生命,我們如果有煩惱的話,我們冷靜想想看:諸佛菩薩連生命都在布施,兩千塊如果他要搶,他敢拿刀子,他就有錢拿,你不拿去吧!如…
《大乘起信論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