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結果,跟他投資的人,四個人都出了20%,在幾年裏面,他賺了好幾億,賺了好幾億,結果他不滿意,不滿意,全部吞,20%吞了80%人的股東,吞了以後,他把他們斷絕,這樣子他認爲他是福報比較大,在佛門裏面來講,這個叫做福報已經盡了,吞別人的股東,不是你自己的福報所擁有的,吞別人的股東,那麼你的福報就享盡了,因爲你,人家已經認識他了,所說這個人誹謗叁寶,像我的話,就不是這樣看法,人家問:師父!我要跟您盜錄,我要跟您盜錄這個錄音帶,可以嗎?可以,版權佛陀所有,拜托你盜錄,但是,不要向我拿錢。那麼,我有沒有比較貧窮,我沒有比較貧窮,當然這是站在宗教的理念上來講,世間人的智慧財産權,你當然不要跟人家copy,像我今天所做的,這個錢不重要,佛法大興盛最重要,好!到處都是大興盛,到處人家都呼錄音帶,他聽了錄音帶以後,他拿一個紅包,遠遠地就從美國拿紅包來供養,你看,我也沒有叫他供養,他聽了錄音帶以後,自然就會供養,我沒有比較窮啊!每一個流通處,製造錄音帶出來的,我都感恩,都非常的感恩,我希望他們流通得愈多,賺得愈多錢,生活可以改善以外,佛教更可以興盛,慊愈多錢,我愈高興,爲什麼?因爲,法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衆生今生今世沒有聽到不,實在是悲哀,那麼我這樣,沒有說我福報不夠,業障比較濃重,我沒有,放大胸量,全部讓你大量地copy,大量地copy,你盜錄,還拜托你,我這樣有沒有比較窮,沒有,我認真地一直跟諸位講,講《大乘起信論》、講《楞嚴經》,這幾年來,講到今天,我已經講了一百部,我有時候看到淩晨,整天都在用功,我施舍你們的法,我本身有沒有比較幼稚、有比較愚癡、比較缺少,沒有。同學們!一定要記住一個真理,施比受更有福,我們一定要記住,放大胸量、處處寬恕人家的人,他的福報享用不盡,煩惱也比較少,煩惱一定比較少,我們很願意聽聖人的勸告、諸佛菩薩的勸告,其實,真理它就現在我們的面前。釋迦牟尼佛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這六度,才可以完成無量無邊清淨的莊嚴之相。像今天釋迦牟尼佛,誰的福報比他更大,沒有一個人,他無量億劫來修什麼,他就一直布施,我不跟你計較,我寬恕你,我統統不跟你搗蛋,他就是沒有這個見,沒有這個見,他心不起心、不動念,他就沒有生滅、沒有得失、沒有苦樂、沒有是非,你想想看,一個人進入這個真空狀態,他哪裏不是自在跟解脫,可是,我們衆生他就會起心、他就會動念,他會動念,他有強烈地分別心,他就會真、假分得很清楚,善惡的觀念、是非的觀念,很清楚,很清楚以後,就拼命地去執著,死在自己的觀念裏面,所以,常樂我淨的這個道理完全體會不出來,其實,佛、諸祖師大德不是沒有勸告我們,而我們不肯,學佛就是這樣子,你有沒有勇氣,你肯不肯放下,肯,你現在講,我現在講,你今天晚上回去,你就是極樂世界,你所到之處統統旨極樂世界,就是這麼一回事情。)。】
此中四義。無對顯之文。例前可知。若心有動(這)一句。貫下諸義。動則成妄(無對顯之文,例前面可知,若心有動這一句,貫穿底下種種的道理,動則成妄)。妄識倒知(妄識就是分別,倒就是顛倒而知,妄想分別心就顛倒而知叫做妄識倒知,以苦爲樂,衆生就是這樣子,以苦爲樂,沒有什麼好刺激的,想盡一切辦法來刺激)。曰非真識知(不是真正地透視了解這個真理)。妄染無體(妄心的染汙是沒有體性的,就是沒有主宰性的,隨時會變滅的,我們在會變滅的這個世間裏面拼命地錯覺,拼命地錯覺)。曰無有自性。妄法無常苦空無我不淨。曰非常非樂。非我非淨。妄惑熾然(沒有常樂我淨的功夫,那就妄惑熾然,拼命地追求,像喝酒,我們喝酒,以爲喝酒是樂的,還有喝酒比賽的。昨天,我們報紙有報導,像這個抽煙,smoking,抽煙會染上癌症,會染上癌症,已經醫學上,已經有徹底的答案,就是說抽煙,他用兔子去實驗,每天讓兔子抽四根煙或者是六根煙,經過四個月到六個月的時候,它就會得到這個肺癌,簡單說,現在這個製煙的公司,煙商都知道抽煙會致癌,可是,它標示得並不清楚,我們衆生就以苦爲樂,酗酒也是一樣,酗酒就是喝得酔爛如泥,他認爲這個叫做快樂,麻醉自己,要不然他不曉得什麼叫做快樂)。曰熱惱。妄念遷流。曰衰變(衰變:會變壞的)。妄業(就會)系縛(因爲,我們的無明就會造業,妄業系縛)。曰不自在。對顯若心不動。則離顛倒見(如果,你心不動念就離開你的顛倒、分別之見)。自性清淨。具足四德(四德:如來的法身所具的四德,第一個叫做常德,常樂我淨,這是四德。如來的法身,他的體是常的,永遠不變、不遷的,如果,我們證悟到了這個法身慧命,我們就是得到永恒的生命,所以說,你爲什麼要學佛,我就是爲了要求得永恒的生命,我不要這個娑婆世界的色身,這個娑婆世界的色身會變壞;樂那就是如來的法身永遠離開衆苦,不但,身離開病苦,種種痛苦,心也得到大自在的解脫,他安住在不生不滅的寂滅涅槃之大樂,我們現在的樂都是短暫的刺激;這個我,法身的常樂我淨的我,我是主宰義,也就是遠離了有我跟無我的兩種執著的大我,因爲如來的法身是自在、是無礙的,那麼這個我是表示不是虛妄分別的我執或者是法執,這個我有人我執跟法我執兩種我;第四個淨就是如來法身離垢無染,湛然清淨)。清涼不變。得大自在也。
【乃至具有過恒沙等妄染之義。對此義故。心性無動。則有過恒沙等。諸淨功德相義示現(意思就是說本性只要你如如不動,你就有這麼樣子的好,有什麼好?恒沙等那些妄染全部去掉,只要你心性不動,就有無量的功德,所以說,如如不動,不取于相)。】
乃至二字。超略指廣之詞。真如本自不動。無你差別相。但由妄心。動成恒沙染相。須知對治彼染。返流還淨。自有恒沙德相示現也(諸位!這個不動的話,如果用我們比較粗淺的,就是不去計較他,什麼事情都不去計較他,什麼事情都寬恕他,對這個世間的種種的相,不要太去分別他,那麼這麼樣子的話,我們要清淨這顆心就比較容易,否則的話就難,對這個世間的種種這個再去計較,實在不是一個學佛的人)。
【若心有起。更見前法可念者。則有所少。如是淨法無量功德。即是一心。更無所念。是故滿足。名爲法身。如來之藏(若心有起意思就是說你的心本來是周遍法界的,是平坦的,那麼你的心如果起一個動念,則更前法可念,意思是說現在你面前的還有可以執著之相,可念就是可以執著之相,那麼則有所少,有所少就是本性不能全部滿足,不能具足無量的功德性,不能圓滿,則有所少就是不能圓滿,只要你起心、你動念,我、法二執,你的功德就沒有辦法達到圓滿,如是淨法無量的功德,簡單講就是一心,只要你能夠平等,只要你空性,只要你進入如如不動的狀態,所有的功德全部具足,當我如如不動的時候,你想想看!我對人處事,我既沒有分別心,我把每一個人都當作是諸佛菩薩,把他當作是恩人,我們的恩人、我們的恩公,大恩人,用感恩心、用隨喜的心,你想想看!我們用這個如如不動的心就是一心,其實這人一心是絕待的意思,這個一心就是無相的心,不著相的心才能一心,這個一心,這個一不是1、2、3、4和1,不是由0、1、2、3、4去排列的1,它沒有次第性,沒有前後叫做一,沒有次第叫做一,沒有生滅叫做一,這個一不是1、2、3、4、5、6、7、8、9的1,這個一是沒有辦法形容的一,就是絕對的一,絕對存在的一,更無所念,更無所念:無所執著,是故滿足名爲法身,我們只要放下,用如如不動這顆清淨心,那麼我們所到之處就無障無礙,那麼就圓滿,滿足就是圓滿不缺,名爲法身就是如來之藏)。】
若心有起。不知法法唯心(如果心,我們在起心動念,不知道法法就是我們的心)。更見心外有法(更見這個心外有法,我們以爲心外有法)。起念相應者。即無明染法未盡。淨心未圓。則有所少。如是下明淨法滿足。一切德相。即是一心。心外更無少法可得。既無有法。豈有所念。是故滿足(注意那個無少法可得,什麼叫做無少法可得?意思是說根本不值得你去動一個念頭去執著,簡單講我們現在執著的任何的事情,它有一天,它一定會消失的,那是錯覺,簡單、直截了當地說,你只要觀照無常,就無法可得,世間沒有一法值得你去傷心、去追求、去執著、去住,不值得,爲什麼不值得?你明明知道這個世間,有一天它一定會變壞的,那麼現在的起心動念的變化,你把它接到二十年後,還是要變化,你把現在的種種情況往後推測五十年,它一定會消失的嘛!你現在每天都在希望、每天都在盼望,那你每天都在失望,都在過著掙紮痛苦的生命,而我們現在把它停下來,隨緣盡份、如如不動、不取于相,因爲,你很清楚,百年後這些相全部會消失,一定消失的,哪一個人不要走上死亡的路線,在死亡的路線上,你能掌握什麼,沒有,既然你知道百年之後不能掌握什麼,那麼你現在所能掌握的也是幻化的而已,既無有法,豈有所念,爲什麼?因爲法塵皆是幻化的,一切法都是幻化的,豈有所念,是故爲滿足。)。名爲法身(只要你無念就是滿足,就是法身)。遍一切處。如來之藏。含攝無量淨德矣。二相大竟。
癸二 別解用大 二
子一 總明 二 別釋
子一 總明
(現在講到真如的體講過了,真如的相也講過了,我們講到真如的用)【複次真如用者。所謂諸佛如來。本在因地(這個用就是要加被衆生,簡單講爲什麼叫做用?叁業的妙用就是要加被衆生,就是要幫助衆生解脫生死,諸佛如來本在因地)。發大慈悲。修諸波羅密(修種種波羅蜜,六度波羅蜜、十度波羅蜜)。(來)攝化衆生。立大誓願。(他發這個大…
《大乘起信論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