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结果,跟他投资的人,四个人都出了20%,在几年里面,他赚了好几亿,赚了好几亿,结果他不满意,不满意,全部吞,20%吞了80%人的股东,吞了以后,他把他们断绝,这样子他认为他是福报比较大,在佛门里面来讲,这个叫做福报已经尽了,吞别人的股东,不是你自己的福报所拥有的,吞别人的股东,那么你的福报就享尽了,因为你,人家已经认识他了,所说这个人诽谤三宝,像我的话,就不是这样看法,人家问:师父!我要跟您盗录,我要跟您盗录这个录音带,可以吗?可以,版权佛陀所有,拜托你盗录,但是,不要向我拿钱。那么,我有没有比较贫穷,我没有比较贫穷,当然这是站在宗教的理念上来讲,世间人的智慧财产权,你当然不要跟人家copy,像我今天所做的,这个钱不重要,佛法大兴盛最重要,好!到处都是大兴盛,到处人家都呼录音带,他听了录音带以后,他拿一个红包,远远地就从美国拿红包来供养,你看,我也没有叫他供养,他听了录音带以后,自然就会供养,我没有比较穷啊!每一个流通处,制造录音带出来的,我都感恩,都非常的感恩,我希望他们流通得愈多,赚得愈多钱,生活可以改善以外,佛教更可以兴盛,慊愈多钱,我愈高兴,为什么?因为,法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众生今生今世没有听到不,实在是悲哀,那么我这样,没有说我福报不够,业障比较浓重,我没有,放大胸量,全部让你大量地copy,大量地copy,你盗录,还拜托你,我这样有没有比较穷,没有,我认真地一直跟诸位讲,讲《大乘起信论》、讲《楞严经》,这几年来,讲到今天,我已经讲了一百部,我有时候看到凌晨,整天都在用功,我施舍你们的法,我本身有没有比较幼稚、有比较愚痴、比较缺少,没有。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一个真理,施比受更有福,我们一定要记住,放大胸量、处处宽恕人家的人,他的福报享用不尽,烦恼也比较少,烦恼一定比较少,我们很愿意听圣人的劝告、诸佛菩萨的劝告,其实,真理它就现在我们的面前。释迦牟尼佛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才可以完成无量无边清净的庄严之相。像今天释迦牟尼佛,谁的福报比他更大,没有一个人,他无量亿劫来修什么,他就一直布施,我不跟你计较,我宽恕你,我统统不跟你捣蛋,他就是没有这个见,没有这个见,他心不起心、不动念,他就没有生灭、没有得失、没有苦乐、没有是非,你想想看,一个人进入这个真空状态,他哪里不是自在跟解脱,可是,我们众生他就会起心、他就会动念,他会动念,他有强烈地分别心,他就会真、假分得很清楚,善恶的观念、是非的观念,很清楚,很清楚以后,就拼命地去执着,死在自己的观念里面,所以,常乐我净的这个道理完全体会不出来,其实,佛、诸祖师大德不是没有劝告我们,而我们不肯,学佛就是这样子,你有没有勇气,你肯不肯放下,肯,你现在讲,我现在讲,你今天晚上回去,你就是极乐世界,你所到之处统统旨极乐世界,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此中四义。无对显之文。例前可知。若心有动(这)一句。贯下诸义。动则成妄(无对显之文,例前面可知,若心有动这一句,贯穿底下种种的道理,动则成妄)。妄识倒知(妄识就是分别,倒就是颠倒而知,妄想分别心就颠倒而知叫做妄识倒知,以苦为乐,众生就是这样子,以苦为乐,没有什么好刺激的,想尽一切办法来刺激)。曰非真识知(不是真正地透视了解这个真理)。妄染无体(妄心的染污是没有体性的,就是没有主宰性的,随时会变灭的,我们在会变灭的这个世间里面拼命地错觉,拼命地错觉)。曰无有自性。妄法无常苦空无我不净。曰非常非乐。非我非净。妄惑炽然(没有常乐我净的功夫,那就妄惑炽然,拼命地追求,像喝酒,我们喝酒,以为喝酒是乐的,还有喝酒比赛的。昨天,我们报纸有报导,像这个抽烟,smoking,抽烟会染上癌症,会染上癌症,已经医学上,已经有彻底的答案,就是说抽烟,他用兔子去实验,每天让兔子抽四根烟或者是六根烟,经过四个月到六个月的时候,它就会得到这个肺癌,简单说,现在这个制烟的公司,烟商都知道抽烟会致癌,可是,它标示得并不清楚,我们众生就以苦为乐,酗酒也是一样,酗酒就是喝得酔烂如泥,他认为这个叫做快乐,麻醉自己,要不然他不晓得什么叫做快乐)。曰热恼。妄念迁流。曰衰变(衰变:会变坏的)。妄业(就会)系缚(因为,我们的无明就会造业,妄业系缚)。曰不自在。对显若心不动。则离颠倒见(如果,你心不动念就离开你的颠倒、分别之见)。自性清净。具足四德(四德:如来的法身所具的四德,第一个叫做常德,常乐我净,这是四德。如来的法身,他的体是常的,永远不变、不迁的,如果,我们证悟到了这个法身慧命,我们就是得到永恒的生命,所以说,你为什么要学佛,我就是为了要求得永恒的生命,我不要这个娑婆世界的色身,这个娑婆世界的色身会变坏;乐那就是如来的法身永远离开众苦,不但,身离开病苦,种种痛苦,心也得到大自在的解脱,他安住在不生不灭的寂灭涅槃之大乐,我们现在的乐都是短暂的刺激;这个我,法身的常乐我净的我,我是主宰义,也就是远离了有我跟无我的两种执着的大我,因为如来的法身是自在、是无碍的,那么这个我是表示不是虚妄分别的我执或者是法执,这个我有人我执跟法我执两种我;第四个净就是如来法身离垢无染,湛然清净)。清凉不变。得大自在也。
【乃至具有过恒沙等妄染之义。对此义故。心性无动。则有过恒沙等。诸净功德相义示现(意思就是说本性只要你如如不动,你就有这么样子的好,有什么好?恒沙等那些妄染全部去掉,只要你心性不动,就有无量的功德,所以说,如如不动,不取于相)。】
乃至二字。超略指广之词。真如本自不动。无你差别相。但由妄心。动成恒沙染相。须知对治彼染。返流还净。自有恒沙德相示现也(诸位!这个不动的话,如果用我们比较粗浅的,就是不去计较他,什么事情都不去计较他,什么事情都宽恕他,对这个世间的种种的相,不要太去分别他,那么这么样子的话,我们要清净这颗心就比较容易,否则的话就难,对这个世间的种种这个再去计较,实在不是一个学佛的人)。
【若心有起。更见前法可念者。则有所少。如是净法无量功德。即是一心。更无所念。是故满足。名为法身。如来之藏(若心有起意思就是说你的心本来是周遍法界的,是平坦的,那么你的心如果起一个动念,则更前法可念,意思是说现在你面前的还有可以执着之相,可念就是可以执着之相,那么则有所少,有所少就是本性不能全部满足,不能具足无量的功德性,不能圆满,则有所少就是不能圆满,只要你起心、你动念,我、法二执,你的功德就没有办法达到圆满,如是净法无量的功德,简单讲就是一心,只要你能够平等,只要你空性,只要你进入如如不动的状态,所有的功德全部具足,当我如如不动的时候,你想想看!我对人处事,我既没有分别心,我把每一个人都当作是诸佛菩萨,把他当作是恩人,我们的恩人、我们的恩公,大恩人,用感恩心、用随喜的心,你想想看!我们用这个如如不动的心就是一心,其实这人一心是绝待的意思,这个一心就是无相的心,不着相的心才能一心,这个一心,这个一不是1、2、3、4和1,不是由0、1、2、3、4去排列的1,它没有次第性,没有前后叫做一,没有次第叫做一,没有生灭叫做一,这个一不是1、2、3、4、5、6、7、8、9的1,这个一是没有办法形容的一,就是绝对的一,绝对存在的一,更无所念,更无所念:无所执着,是故满足名为法身,我们只要放下,用如如不动这颗清净心,那么我们所到之处就无障无碍,那么就圆满,满足就是圆满不缺,名为法身就是如来之藏)。】
若心有起。不知法法唯心(如果心,我们在起心动念,不知道法法就是我们的心)。更见心外有法(更见这个心外有法,我们以为心外有法)。起念相应者。即无明染法未尽。净心未圆。则有所少。如是下明净法满足。一切德相。即是一心。心外更无少法可得。既无有法。岂有所念。是故满足(注意那个无少法可得,什么叫做无少法可得?意思是说根本不值得你去动一个念头去执着,简单讲我们现在执着的任何的事情,它有一天,它一定会消失的,那是错觉,简单、直截了当地说,你只要观照无常,就无法可得,世间没有一法值得你去伤心、去追求、去执着、去住,不值得,为什么不值得?你明明知道这个世间,有一天它一定会变坏的,那么现在的起心动念的变化,你把它接到二十年后,还是要变化,你把现在的种种情况往后推测五十年,它一定会消失的嘛!你现在每天都在希望、每天都在盼望,那你每天都在失望,都在过着挣扎痛苦的生命,而我们现在把它停下来,随缘尽份、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因为,你很清楚,百年后这些相全部会消失,一定消失的,哪一个人不要走上死亡的路线,在死亡的路线上,你能掌握什么,没有,既然你知道百年之后不能掌握什么,那么你现在所能掌握的也是幻化的而已,既无有法,岂有所念,为什么?因为法尘皆是幻化的,一切法都是幻化的,岂有所念,是故为满足。)。名为法身(只要你无念就是满足,就是法身)。遍一切处。如来之藏。含摄无量净德矣。二相大竟。
癸二 别解用大 二
子一 总明 二 别释
子一 总明
(现在讲到真如的体讲过了,真如的相也讲过了,我们讲到真如的用)【复次真如用者。所谓诸佛如来。本在因地(这个用就是要加被众生,简单讲为什么叫做用?三业的妙用就是要加被众生,就是要帮助众生解脱生死,诸佛如来本在因地)。发大慈悲。修诸波罗密(修种种波罗蜜,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来)摄化众生。立大誓愿。(他发这个大…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