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讲义▪P84

  ..续本文上一页心做什么?)尽欲度脱等众生界(他就是要度脱这些,一切众生之界)。亦不限劫数(就是说不管时间有多长,不管时间有多久远)。尽于未来。以取一切众生。如己身故(都把他当作是自己,这个有多么地慈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所以,不要取笑众生,比如说,看到这个人很丑,你的丑就是我的丑,我很同情这样子,不要看到那么丑的,你怎么那么丑,对不对?你的丑就是我的丑,是不是?那么我们换过来讲的话,丑的人看到漂亮的小姐就是:唉呀!你的美就是我的美,我觉得你很美,我就很高兴,有这种不嫉妒的心,不是很好吗?很好吗?不过,这个随喜要看情形,你不要看到矮的,唉呀!你的矮就是我的矮,这样好像讲得不太恰当,讲要讲得恰当,不要讲不恰当,这样不好。比如说,师父您的健康就是我的幸福,这样对,我可以听到佛法,听到录音带,可以救度众生,这样对,所以说,这个喜悦也要站在好像恰到好处的角度,以取一切众生,如已身故,诸位同学!你想想看!看诸佛菩萨的心是什么心,把一切的众生当作是自己,当作是自己儿女,就像我把每一个法师当作是我的儿子,把这些在家护法、在家女众,都把他当作是自己的儿女一样的看待,所以,我拼命地讲经、弘法,我不为我自己,做父母的人,他就是这样子,他就是:这是我的责任、这是我的义务,我应该这样做的,无怨无悔,所以,我很快乐我做这件事情,爱你所做的一切,不要做你所爱的一切,对不对?爱你所做的一切,意思就是你所做的,我们都很喜欢,我现在就是很喜欢,是不是?所以说,你想想看!诸佛菩萨如己身故)。而亦不取众生相(也不是我在度众生,我着众生之相,所以,人家说:唉呀!师父!您很伟大!你度了很多的众生。我说: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何以故?一切法皆是空性的东西,随缘就是这样子,这是因缘生、因缘灭的东西,本来就不可得相,哪有什么众生可取,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此以何义。谓如实知。一切众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异故(所以,我一直告诉诸位同学!我们要相亲、要相爱,我们要互尊、要互重,我们要诚心、要诚意,对对方的缺点,我们要宽恕,对对方的优点,我们要随喜,这就是诸佛菩萨的心,虽然我们不是诸佛菩萨,拥有这颗心,我们就很容易进入)。】

  此对果举因。以明用大之本。谓诸佛在因地。缘苦恼众生。发慈悲行愿。广修六度。与乐拔苦(你看!菩萨所做的工作就是两种工作,第一个给众生方便,第二个给众生希望,因为,他要给他快乐,给与方便:给众生方便,要给众生快乐,就是为与乐拔苦,是不是?)。行也(慈就是行,就是行)。誓度生界(生界就是众生界)。不限劫数。愿也(这是愿,所以,我们要发大愿,大愿)。以取一切众生。如己身(就像自己)。亦不取众生相者。上取字。即观义。以智慧观察。自他平等(为什么自他平等?)。(因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因为一切相不可取)下不取即不著也。如金刚般若云。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所以,我说《金刚经》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因为,诵其他的般若经很大部,因为,般若有十五会,《金刚经》是般若部里面的一会,《金刚经》是一会,所以,诵《金刚经》的人非常多,但是,要体会那个道理,我建议,我们某一些众生,要好好地诵《金刚经》,真的,要去体会,去体会,有念佛的人,我建议你们《金刚经》真的要诵,每天你就会与空相应,噢!原来这是自我分别、自我执着、自我痛苦,佛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你看!他有多伟大!我们做一点点功德,就以为自己不得了了,)。此以何义下。释其所以。谓称真如实理而知(“称”字念chèn,称就是合于。全球真如实理而知)。众生与我。皆是假名。无非幻相(如果你会修行,这句就足足有余了,你会修行的话,既是假名,就不是真的,既是幻相,你执着什么东西?对不对,皆是假名,无非就是幻相)。虽属幻相。而幻化空身。体即法身。故曰真如平等无异也(你要找到法身,现在放下这一念,全部法身具足,师父已经讲过很清楚了,现在放得下,你就是佛,你就是佛。龙女八岁就成佛,《法华经》里面讲的,是不是?八岁就成佛,我们现在只要一念回光返照,能够进入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我们也一样可以成佛,所以,我是法王,我是大医王,常做如是信,要常常做这样的观念,你就成佛,常常说:我是法王,这种事情我可以原谅你、我可以宽恕你,因为,我还有更大更远的路要走,我们内心里面常常要记住观照,当你内心卡住某一种关卡,或者是熬不过的时候,你就内心里面这样想,拍拍你的心,拍对地方,拍心脏这个地方,拍拍,就告诉自己,这么一点小事情我都放不下、都熬不过,那我临命终怎么办呢?我常常就这样警告自己,对不对?所以,一到晚上全部要归零,白天不愉快的事情,到晚上全部归零,让我的生命重新调整,尽量调整到空性,内心里面常常告诉自己:这样我现在就放不下,那我临命终怎么放得下呢!放下吧!去吧!就这样子)。

  【以有如是大方便智。除灭无明(有这么样大方便的智慧,除灭无明)。见本(有的)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议业。种种之用。即与真如等。遍一切处(简单讲用如如不动,真如的心看一切,用真心看一切,那么当然是遍一切处,虽有所作用)。又亦无有用相可得(为什么?智慧是无形的,又亦无有用相可得,因为智慧是无形的)。】

  此牒因显果。方便智。即始觉反染还净之智。对治我法二种邪执。至金刚后心(金刚就是金刚地,就是十地菩萨)。究竟道。本末无明断尽(本就是一念不觉,末就是三细六粗。那么这就无明断尽)。始本合一(始觉跟本觉合而为一)。亲见本有(的)法身。此自利果也。以下显用。即利他果也。自然二句。显用胜妙。不假作意。即与真如二句。显用称性(意思就是这些作用,完全合于本性,简单讲所有的性的作用,本性的作用就是妙用,所有的妙用都是空性)。广大周遍。末句显用离相。即照而寂。然此大用。法身本具。向被无明障蔽。不得现前。令智圆惑尽。故乃得显。亦毕竟无相可得。

  【何以故。谓诸佛如来。唯是法身智相之身(所谓法身就是空性、是平等,智相之身:就是大智慧的身)。第一义谛(它就是中道)。无有世谛境界。离于施作(这个都是在描写真如,真如是不讨论生灭的,世谛是生灭的,施作是三业的造作,也是生灭的)。但随众生(只是随着众生)。见闻得益。故说为用(因为,它已经不生不灭了,所以,显现在众生的心中,显现在众生的前面,那么这是方便度众生,故说为用)。】

  首句征问。然佛具三身。何以无有用相。下释谓诸佛。唯是法身妙理(诸佛是法身妙理)。本智之身。前云智相无可见故。属第一义谛。真空不空。妙有非有。无有世谛(的)境界。生灭等相。以其体本无为。离于施作(施作就是造作,施作就是因缘法)。即使众生见佛相好。闻佛说法。但随机得益。皆由(怎么样?同学们那几个字,就是要背一背,你去讲给人家听,人家就会觉得你很有学问,布袋戏常常念的)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布袋戏就是会这样念一念,你觉得:嗯!满有学问的。众生的心,如果是你的心清净的话,菩提就是觉悟,就是我们的智慧就产生出来。常常讲:师父!您要开我的智慧,开开我的智慧。有一个女孩子来:师父!您要开开我的智慧。我说:从哪里开啊!那女孩说:师父!人家说您摸摸我们的头,就会开智慧。摸摸头,来、来……,师父摸摸头、摸摸头……,还有摸哪里才会开智慧。人家说师父是大智慧,摸摸头就会开智慧。我说:你开了没有?她说:没有!是啊!没有啊!摸头会开智慧,那摸哪里不会开智慧,再来,你要不要再摸一下,再来,再摸、摸……,你有没有头皮屑?没有!来!没有关系!对不对!那份执着放不下,那个分别心放不下,你就不肯放下,你怎么会有智慧呢!对不对?师父常常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同学们!得饶人处且饶人,这种日子不是很好过吗?为什么要斤斤计较呢?)。而诸佛清净法身。犹若虚空(就象虚空)。应物现形。如镜现像。岂有施作耶。此即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故说为用(寂而照,寂就是体,照就是用,依体起用,故说为用,对不对?)。一总明竟。

  子二 别释 二

  丑一 正显用相 二 问答释疑 初中二

  寅一 直显其用 二 重牒分别 初又二

  卯一 应身 二 报身

  卯一 应身(这是科判,简单看一下就可以)

  【此用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依分别事识(就是粗糙的意识,三界内的众生)。凡夫(或者是)二乘(人)。心所见(佛身。心中所见到的佛身,凡夫跟二乘人心所见,佛身)者(见到什么?见到凡夫见到佛身,二乘人见到的佛身)。名为应身(之粗相,应化身这个是粗相,所以,我们见到印度的释迦牟尼佛是化身的,这不是法身、这不是报身,而是粗糙的,因为,我佛慈悲,为了度我们这些凡夫,所以,我们见到的是那个粗糙的色相)。以不知转识(所)现故(所影现出来的,加一个“所”字,这个转识就是动念的见分,“见”,转识就是动念的见分,由业识产生转识,就是八识的见分,八识的见分动念,那么就是产生种种的心所,转识所现故)。见(就是以为,以为是)从外来。(一尊佛)取色分齐(分齐就是差别。因为有这个色相的差别相)。不能尽知故(因为,所知的就是这么粗糙的意识所产生的观念,所以不能尽知)。】

  首二句标征。下就因位所见。以显果用不同。先就凡夫二乘所见。以彼不知(彼不了解)七八二识。但依六识分别。向计实有外尘(执着实在是有一个外尘)。令六识受熏(习)。所见佛身。亦谓心外(以及心外有佛可…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