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假功用,並非澄之使清,滌之使淨,乃本來清淨,無有垢濁。)爲什麼?因爲這個色直達如來藏性,色當然就清淨,因爲這裏面沒有不清淨跟清淨的名詞,沒有,它是絕對的空;絕對的空就是絕對的清淨。其體則[周遍]十方[法界],且能[隨]九法界[衆生心]之勝劣,相[應]其[所知量]之大小而顯現。(若以勝心大量致之,則應之以妙廣之色。)世出世間九法界衆生,皆[循]其本[業]而開[發]顯[現]如來藏中如幻業報之地大。爲什麼是如幻業報,其實也沒有能受,也沒有所受,我們的苦叫做妄受。
今天的苦實在是苦的很虛妄,今天的苦實在是苦得很冤枉,不應該苦的,因爲你本身就有智慧,要拿出來用的,而可惜,佛的大智慧、我們的本性沒有拿出來用,而我們用的就是妄心、妄識,所以痛苦不堪,拼了老命就是要執著,拼了老命就是要分別,自己製造陷井,自己不知道。然而[世間]之衆生以[無知]故,而迷[惑]以[爲]諸法爲[因緣]所生,[及]外道之人昧于藏性隨緣之用,而計地大爲無因[自然]而有之[性];凡此[皆是]依第六意[識心]而妄生[分別]周遍[計]著[度]量,[但有]虛妄名相[言說,都無實]在之[義]理。諸位!那個妄生分別什麼意思?就是不知道如來藏性沒有能所。意思就是:二乘人學佛,二乘人成佛,就是外道的無因論轉過來,那個識心放下,外道轉過來就是佛道,也可以成佛。也就是不管你哪一道,統統是用意識心,只是嚴重不嚴重。
2.火大即如來藏性周遍法界
經文,[阿難,火性無我,寄于諸緣。汝觀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cuàn)時,手執陽燧日前求火。]
注釋,[火性無我]:[無我],我者,自體也;無我即無自體性,非謂無火。[寄于諸緣]:[寄],托也。[諸緣],如鑽木、執鏡、擊石等因緣。謂火之生、住、爲寄托在種種因緣中。[陽燧]:取火之鏡,亦即聚光鏡,也就是凸透鏡。
義貫:[阿難,火]大之[性]實[無]自[我]之體性,而是[寄]托[于諸緣]方得顯現。[汝觀城中未]餐[食之]人[家,欲炊爨時],以[手執]取[陽燧](聚光鏡),于[日前求火]。[此明火大依緣無體]
經文,[阿難,名和合者,如我與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爲一衆;衆雖爲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羅門種;優樓頻螺,迦葉波種;乃至阿難,瞿昙種姓。阿難,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執鏡于日求火,此火爲從鏡中而出?爲從艾出?爲于日來?阿難,若日來者,自能燒汝手中之艾,來處林木,皆應受焚。
若鏡中出,自能于鏡出然于艾,鏡何不镕?纡汝手執尚無熱相,雲何融泮?若生于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然後火生?汝又谛觀: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火從何方遊曆于此?日、鏡相遠,非和非合。不應火光無從自有。]
注釋,[诘其根本]:[诘],究诘,推究。[镕]:同[熔]字。[纡]:彎曲。
義貫:[阿難],所[名]爲[和合者],例[如我與汝]及[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合[爲一]大[衆];大[衆]之體[雖爲一],然究[诘其根本],則其份子[各各有]其自[身,皆有]其各自[所生]之[氏族名字]來源:例[如舍利弗]爲[婆羅門種;優樓頻螺]爲[迦葉波種;乃至阿難]系[瞿昙種姓],各人種姓來源各自不同,而合爲一衆,這就是所謂的和合之義。[阿難,若此火]之[性]爲[因和合]而[有]者,當[彼]人以[手執鏡],且取艾草,而[于日]光下聚光[求火],則[此火爲從鏡中而出]呢?抑[爲從艾]草中[出]?或[爲于日]中[來]?[阿難,若]火爲從[日]中[來者],則此日來之火[自]己即[能燒]著[汝手中之艾]草,便不須用鏡照之緣了;且日[來處]之[林木皆應受焚],以日中之光不須用鏡聚光即能燒,故凡被日光照到的林木皆應燃燒(然而事實不然,林木雖被日光照射,亦不燃燒;結論:故知此火非從日光中來。)[以上破日光單一之緣能生火]
[若]言火爲從[鏡中出]者,則火便[自能]從[于鏡]中[出]來而[然]燒[于艾]草,果真如此,則鏡中便有火;鏡中若有火,則[鏡]子本身爲[何不]會被燒[镕]掉?而且當你[纡]屈[汝]之[手]指而[執]此鏡時,[尚]且[無]覺知鏡子有[熱相],既然鏡子連熱都不熱,[雲何]會[融泮](融化)呢?(故知鏡中實無火;結論:是故火實非從鏡中出。)[以上爲破鏡子單一之緣能生火]。
[若]說火是[生于艾]草,則艾草自能生火而且自燒,如是則[何]須再[藉日]光與[鏡],而令日之[光明]與艾草[相接,然後]才令[火生]起呢?(故知,火不從艾草中生——如是,于生火之叁緣;日光、鏡、與艾草中,叁處推求,皆無能生火之因;結論:故知火非從此叁緣中之任何一緣中生。)[以上爲破艾草單一之緣能生火]
既然單緣不能生,那麼[汝又谛]實[觀]察一下:此[鏡]是[因]你的[手執]而在此處,[日]光則爲[從天]上而[來],至于[艾]草則[本]爲[地]所[生],那麼究竟而言,此[火]是[從何方]而來[遊曆于此]的呢?若說是叁緣和合而有,則[日]與[鏡]兩者[相]去天地之[遠],且二者之體性迥然不同,故[非和](性質不同故),[非合](相距太遠故),日與鏡既實無和、亦無合,則不能言火爲從日鏡和合中生。[以上爲破和合生火]
更[不應]言此[火光]爲[無]所[從]來而[自]然[有]者。(無因而生——因爲既然連單緣與多緣和合皆不能生,則無因更加不能生;若無因能生火,則此世間豈非早都燒光了?)[以上爲破無因自然生]
經文,[汝猶不知;如來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衆生心,應所知量。阿難,當知世人一處執鏡,一處火生;遍法界執,滿世間起。起遍世間,甯有方所?循業發現。]
注釋,[當知世人一處執鏡,一處火生]:需要知道世間之人,若在某一處執鏡取火,便有火在那一邊生起。[遍法界執,滿世間起]:若遍法界都有衆生執鏡取火,則整個世間到處都有火如是而起。[起遍世間,甯有方所]:[甯],怎麼,哪裏。若取火之因緣多,火亦多,應心隨量,無有極限,整個世間到處都有火生,怎能說那些火都有一定的來處呢?
義貫:[汝猶不知]:衆生本具之[如來藏中],其如來藏[性]所現之[火]實是[真空],無實自體,乃托緣妄現,非分析之假空;而如來藏[性]所具之[空]乃能成就世間之[真火],而其性[清淨]從[本]而[然],不受染汙,其體性則[周遍法界],故能[隨]九法界[衆生心]之勝劣,相[應]于其[所知量]之大小,而現其業感之火。[阿難,當知]若[世]間[人]于[一處執鏡]取火,則于此[一處]隨緣而有[火生];若[遍法界]到處都有衆生[執]鏡取火,則[滿世間]到處都有火隨緣而[起],此業火,應心隨量[起遍]于[世間]各處,如來藏中衆生幻化之業感如是,此火[甯有]一定之來源[方所]?實乃九法界衆生皆各[循]其本[業]而開[發]顯[現]如來藏中如幻之火大。雖然是如幻之火大,可是,衆生只要火燒到,他就會死亡,因爲我們是業力來的,不是願力來的佛菩薩。
經文,[世間無知,惑爲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義貫:然而[世間]之愚夫以[無知]故,昧于藏性不變之體,而自迷[惑]以[爲]是[因緣]和合所生,[及]外道人昧于,昧于就是不知道;藏性有隨緣之用,而妄計火大爲無因[自然]而生之[性];凡此[皆是]第六[識心]妄爲[分別]周遍[計]著[度]量,[但有]虛妄名相[言說,都無實義]。
诠論:世間之火,乃衆生循其本業之業報而發現者,這個在這裏要特別注意,有的人一輩子感應出來的,發生好幾次火災,有的會被燒死;有的人一輩子都不會碰到火災,因爲每一個人業不一樣。大體上,常常起嗔恨心的人,下輩子感應火的力道會更大,內火引外火。我們這個內四大,修行佛道,這個地、水、火、風統統要控製。淫心重的人會感應大水;嗔心重的人會感應大火,他的果報會在地獄。後面有十習因、六交報,就會講得更清楚,《楞嚴經》的下冊,十習因、六交報。他這個因一種下去以後,後面的果就一直出來。所以,有的人業報現前會被水淹死,水大起變化;有的人業報現前,會地震震死,地大起變化!有的人火大起變化,被火燒死;有的人被飓風吹走,死掉了!所以,這個地、水、火、風、空,如果變成一種業力的話,強大的業力,他的果報也會死在地水火風空,因爲他沒有轉成如來藏性的自在的地水火風。地大其實本來如來藏性,可是,衆生是循業而來的;循業而來的就必須死在這五種果報。要不然就是合;要不然就是離;要不然單一的地水火風死;要不然就是和合,要不然就是分散,一樣,都是地水火風空這樣子在交互的,生起,成住壞空又滅掉,實在是沒有生。所以,上蒼是很公平的。
因此,如果我們要面對死亡的時候,內心自己要有健康的心態,我們攝取這個地球的養分,生命來自于塵,來自于大地,我們現在死亡了,回歸大地。有的人死亡以後把骨灰火化,去種樹、種草,滿有環保的觀念。爲什麼?它就是變化而已,沒有真正的生,也沒有真正的死;虛妄的生、老、病、死。爲什麼統統加一個[虛妄],沒有了,人老了會長皺紋;你何曾什麼時候看到如來藏性起皺紋?如來藏性起皺紋的時候是什麼?是煩惱,煩惱是如來藏性的皺紋。所以,佛陀就是最美的化妝師,我們的化妝師幫你畫眉毛,還畫成柳眉,有的畫錯,畫成粗眉;可是,到老的時候你怎麼畫?到老的時候我們地大起變化,兩腮皮像沙皮狗一樣下垂,…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七大即如來藏 周遍法界 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