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樣跑。諸位!跑要有條件,條件就是你要有佛的正見,要不然你不知道哪一個是對的,初學佛法的人很好騙的,隨便念幾句大悲咒,那個水會開、會滾,他就心服口服,什麼經教統統忘記,他要騙你很簡單的,用一點魔術你就受不了,真的!
有一天一個居士,皈依了某某大道場,來到我這,這個居士也很有心在談。我說:你們這個道場爲什麼不希望信徒去外面參?他說:我們上人說,初學佛法的人,沒有判斷能力,怕他走錯路,所以,我們不希望那些初學佛道的人到處跑。所以,幾乎限製他們的行爲差不多,你到這個道場來的時候,你是那個道場,他就會派人來這裏看,出現在那個道場,你不能出現在文殊講堂,他會派人來看看,你是出現在哪個道場。我說:我這裏不一樣,你在文殊講堂出現,你在哪一個道場讓我看到,你不要跑,別怕別怕,依法不依人!諸位!我講的不是正法,不要依慧律法師講的法,就這樣子。我講的不符合佛陀的正知正見,你一樣可以離開,學佛的態度本來就是這樣子。我今天也是跟一切人這樣講:如果這個世界上哪一個宗教講的比佛陀講的正法更究竟,讓我們能夠解脫,我還俗,我把袈裟脫下來,跟著你走,依法不依人,你講的比佛更有道理,我爲什麼不依你?更究竟!可是,到現在爲止,我還碰不到。學佛就是這樣子,般若的智慧,正確的知見,堅定的意志,同時自己很冷靜跟理性,這個是真正學佛法的人。
宗教是理智的延續,不是感情作用,你跟我這個師父好,我皈依你以後,我欣賞你這個師父,不管他怎麼樣,講的對不對,你都沒有能力分辨,一輩子耗在那個地方。有某些人,一定要爬到牆的最頂端,才發現什麼?發現爬錯牆。有的人要親近這個師父叁十年,一輩子到臨命終才發現跟錯人,就是我們教授講的:來不及了。這個還必須要有善根跟佛的因緣來論斷,親近一個大善知識,具足佛的正見,這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善根!底下叫做一心入于語義之中,這個就告訴你要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欽承領受,我佛大聖之法旨。初責迷許說竟]。
[卯二 總喻性相]
[阿難,如汝所言:四大和合,發明世間,種種變化]。
這段的意思就是,就像你講的:地、水、火、風這四大,來和合發明世間種種的因緣法、種種的相的變化,就是種種變化。
[此牒取阿難問詞],[牒]就是依據,依據阿難,取阿難種種的問話,[呼阿難言]:就像你剛才所說的,[如汝前來所言,以地水火風,四大和合,方能發明世間種種變化者,汝實不知],你實在是不知道,[四大之性,本非和合,非不和合之故,今當以喻明之]。現在用比喻來說明。
經文,[阿難,若彼大性,體非和合,則不能與諸大雜和,猶如虛空,不和諸色]。
若和合者,同于變化,始終相成,生滅相續;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輪,未有休息。阿難,如水成冰,冰還成水。解釋一下,阿難,若彼大性,就是四大大之性,就是地、水、火、風,就是如來藏性。非和合,意思就是無法隨一切因緣來和合。如果說這個地水火風的體性,[體]就是體性,如來藏性,非和合,不跟一切和合,則沒有辦法跟諸大雜和。猶如虛空不和諸相,就像虛空不跟種種的相雜和,虛空是絕對獨立存在的。諸位!在這裏先不要顧慮到師父以前所說的,看看這一段。爲什麼這一段要把下面的經文連續念完?這一段圓瑛法師講的《講義》,跟成觀法師的《義貫》诠釋不一樣,而二本經典都符合佛義,而诠釋的角度不一樣。所以,師父尊重二個大德所講的話,所以,統統把它講解。在《楞嚴經講義》我們就用《楞嚴經講義》來體會如來藏性,如果是《楞嚴經義貫》我們就用楞嚴經的《義貫》來體會如來藏性,講的是同一個;但是,它切入的角度,文字的诠釋是不一樣,在這裏特別的聲明。
如果那四大——地、水、火、風之性(就是如來藏性),這個體如果不和合,不和合就不是緣起了,那麼就不跟諸大雜和,就不跟諸大是緣起法,就像虛空跟諸色是不和合的。[此以異喻別明,先明大性,非不和合。和合不和合,約性相論]。必須根據性、相來討論,[文中法固反言],反過來說,[喻亦反顯],比喻也是反顯。[大性指四大之性,即如來藏性也。諸大指四大之相,相從性起,相不離性,相即性中之相,性即相中之性,性相雖有二名,性相本來一體,此爲正義]。我右手的是衛生紙,衛生紙站在虛空的角度是講性;站在緣起的角度是講相。無論這個衛生紙打開,虛空不減少;把它壓縮,虛空不增加,講到這個相,當體即空就是性;講到這個衛生紙這個相,當體即空就是性,相可以起作用,可以擦拭、擦鼻涕。所以,講到相,它是性中的相,不二;講到性,不能離開相,是相中之性,不二法門才是佛法。
諸位!如果它是一,壞了這個相,虛空應該變壞;相是一,把它破壞的時候,體性應該破壞,它不是一,壞只會相壞,體不壞。如果它是異,不同,性相是異,那麼,你何曾幾時看到這張衛生紙可以離開虛空?虛空不能離開衛生紙,衛生紙不能離開虛空。諸位!空性絕對充滿在這個衛生紙;空性如果沒有充滿在衛生紙,衛生紙是撕不破的,它沒有空間任何的運作,是沒有辦法作用的。就像你食衣住行,如果沒有空間,你食衣住行能夠運作嗎?不行。如果我們飲食下去,我們的口腔、食道、胃、腸,沒有空間,不能運作。如果你的細胞裏面沒有空間的運作,你能夠新陳代謝嗎?不可以!所以,我們能了解,我們的骨頭有沒有空間?當然有,如果骨頭沒有空間它是不能成長的,成長的新陳代謝就必須要看空間,有了足夠的空間它才可以轉換的。你的血管有沒有空間?血管當然有空間,如果沒有空間,血液怎麼流動?沒有空的東西,完全停止作用!要有空才有辦法運作一切食衣住行,人類才有辦法成長;沒有空,一切相都失去作用。因此,我們要了解,講性,是相中之性,講相,是性中之相,性相是不二;叫做非一,不對,相是有形會爛壞,性是無形不會爛壞;講異,相又不能離開性,[異]就是不同,所以,佛法講不二。譬如我們講:色即是空,也就是說色當體即空就是體,體就是不離緣起的色,講一不對,講異不對,一跟異,就是剛剛告訴你的。
再來,講虛空有沒有內跟外?這個衛生紙有沒有虛空?虛空有沒有遍滿在這個衛生紙裏面?如果說沒有,那衛生紙沒有辦法運作,你也撕不壞、撕不爛。如果有空,虛空遍布在衛生紙裏面,你姑且試試看,虛空有在裏面一壓它就會跑出來,虛空跑出來,有出有入就不叫做虛空。如果你硬要說,衛生紙裏面沒有虛空,那衛生紙爲什麼可以展開來,沒有虛空的東西,它有辦法展開來嗎?沒有辦法!因此我們要了解,空並沒有內、沒有外,如如不動,永遠就是存在。釋迦牟尼佛的偉大不是在于創造真理;是在發現這個真理,發現我們有這個寂滅的涅槃妙性,過著真正幸福、快樂、解脫、超越的日子,釋迦牟尼佛的偉大是在這個地方,永遠它就是存在這個涅槃的妙心。所以,佛陀不是真理的創造者,佛陀是真理的發現者,這個是很重要的觀念。而佛陀就是要讓一切衆生去發現這個真理。在這一段就告訴你,性相是不二,講一也不對,講異也不對,用種種的比喻,無非讓大家體悟不生滅的如來藏性。底下,說:諸大是指四大之相,相從性起,相不離性,相即性中之相,性即相中之性,性相雖有二名,性相本來一體,此爲正義。
[ 若謂彼四大之性,體即性體,如非和合者,只許性之不變,不許性能隨緣],圓瑛法師 這個是用[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我們姑且認爲,他的诠釋也是一種善巧方便,姑且用圓瑛法師的角度來講性相二個角度。只許性之不變,不許性能隨緣,如來藏性[則不能與諸大之相雜和,猶如虛空之不和諸色也]。這個就是矛盾了,[此與真如隨緣之用相反],真如可以隨緣,這站在圓瑛法師的注解。[迥異虛空之不和諸色,故非不和合,此名異喻]。絕對不同于虛空之不和合諸色,所以,故非不和合,此名異喻。
經文,[若和合者,同于變化,始終相成,生滅相續;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輪,未有休息]。
如果如來藏性是和合性,那就變成生滅,同于變化,始終交互相成,在無情的世界裏面,它是生滅相續;在有情的世間,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輪,六道輪回我們從來沒有休息過,人生是可怕的重複,單純的生活是需要有智慧的。
[此明大性,非是和合。若謂四大之性,是和合者,只許性之隨緣,不許性仍不變,則應同諸大之相,變易遷化,由始而終,因終複始,而始終相成也。從生至滅,既滅複生,而生滅相續也],萬法回歸最終就是生滅。[此約無情世界而說。 生死死生,生生死死者,因生有死,至死複生,而遞互相成也]。交互相成。[生而複生,死而再死,亦前後相續也,此約有情根身而說。是知內外四大,皆變化相,若大性如此,猶如旋火成輪,未有休息]。只要你是相,你就不可能避免敗壞,只要生,你就不可能避免死。所以,佛陀講的不生不滅不死是指性,不是指相,所以,佛陀也必須示現入涅槃,因爲他所講的就是真理。佛陀講沒有生死,是講性沒有生死,不是講相。[此亦法固反言,喻亦反顯]。反言就是反過另外一個角度,意思是說:[與真如不變之體相反,非同火輪之不息],不同于火輪不息,因爲不息就是生滅,真如乃是不變之體,[故非是和合,此亦異喻]。不同的比喻。
[此二段文,具宗、因、喻叁支比量,以法喻皆與大性相反,落于非量。前量雲:大性是有法],前面那一段就是[阿難,若彼大性,體非和合,則不能與諸大雜和,猶如虛空,不和諸色],這個大性是有法。[體],它的如來藏體性呢?[非和合爲宗],意思就是不是因緣法。[因雲:不與諸大雜和故;喻如虛空不和諸色]。不跟諸色和,如果是這樣子,真如就失…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七大即如來藏 周遍法界 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