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一▪P3

  ..续本文上一页境,虽有分别,可是其实没有分别。

  识并不是不好,我们从以前听经闻法,老是卡在语言文字的观念说:识是生灭、识是执着、识是分别;现在在究竟义里面要转过来,识不见得不好,但看有没有执着?识是一种观念,如果执着就变成陷阱,如果不执着,观念不是坏事,你有善恶的观念,你才不会去造恶,你才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有是非的观念,你才会选择是的去作,是非观念不是不好,问题在于执不执着?观念没有好、没有坏,如果你见性般若,说: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难道圣人没有善恶观念吗?不是,这个观念通达般若的妙智,这个善恶等同没有。可是,般若妙智当然能够弃恶从善,他当然有智慧的抉择能力。因此要如是的体悟,根、尘、识并没有好跟坏,是真正从心,有没有悟?有没有迷?迷了,就坏了;悟了,那就是佛,就是迷悟之间、一念之间。

  为什么讲妄想因缘而自缠绕,就是阿难在这个因缘的相没有办法离开,因为他从以前,都一直记取世尊善巧方便的以因缘相,很少谈这个性,究竟义。[如何是怪责意。此怪责阿难,吝惜旧闻],[吝]就是不舍,没有办法放弃以前所听闻到的缘起相。[因缘权教,而不肯放舍。谓汝既厌离声闻小乘法,如何复将小乘学者,世间戏论之因缘法,自缠自绕,迄今犹不肯放舍]。到今天仍然不愿意放下缘起的假相的因缘法。[妄想与因缘相关],因为有因缘,就产生种种的妄想。[心思因缘,是谓妄想因缘,口说因缘,是为因缘戏论]。不究竟义,不能通达究竟实相,清净的道理。

  经文,[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

  [此怪责阿难,虽闻中道,第一义谛,不能识取,谓汝虽多闻第一,我今应汝所求,为汝说非因缘,非自然之了义],非因缘就是当体即空;非自然也不能离开因缘法,不能说没有、无因论,自然就是无因,非无因,也就是不可以离开这个因缘。那么,因缘因为不究竟,当体即空,是善巧方便。所以,一步一步来,讲非自然就是破除外道;讲非因缘就是破除二乘人对因缘上的执着。[汝不能谙识,汝如说药之人,熟读本草,口虽能说药名,而未亲采,真药现前,不能分别是真,反疑弃之。真药喻如来已说第一义谛;不能识取,反生疑难,岂不真可怜愍哉]!

  经文,[汝今谛听,我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阿难默然,承佛圣旨]。这文字都很简单。

  [首句诫听],要他们注意听,[下则许说。已说真理,不能会悟,都缘徒闻],都因为只是听一听,在座诸位!今天来听经闻法很好,回去就交还给师父,就师父自己处理,下一回来,我们再重复再看,佛陀说这样不行,这个训诫我们,这样听经闻法是不受益的,是要真正去下功夫,去放下那一些因缘的假相、生灭的东西。 [不肯谛实审察,故诫以谛听]。你应当审察,去年跟今年,你的心境有没有差很多?有没有烦恼少一点?有,烦恼少一点,你进步了,走对路了。不要说十年前你念佛,跟今年你念佛心境一样,脾气越来越暴燥,斤斤计较的心愈来愈重,那就不对了!自己要感觉进步,才是真实受用的佛法,不要只有听听而已。

  [我当为汝,分别开示,非因缘、非自然之了义];了义就是究竟义。[不独为汝,现会大众,亦令当来之世,修习大乘行者(人也),皆得通达实相,共入如来藏海也。实相与如来藏,名异体同],名相虽然不一样,体是相同的,是看在这种角度。所以,名相用在一个时间、某一个空间,名相用对的时候,有时候不会伤人,用错了的时候会伤人。世间人还是很重视这个名相,然后掌握时空,虽然名字的体性不一样;但是,表达的其实是同样的东西。有一个大律师,准备要写信给另外一个律师。告诉打字小姐写,打字小姐在信的开头写:我们最尊敬的某某先生。打字小姐认为自己写的很好,就问大律师说,我这封信这样开头,是不是写的恰到好处啊?大律师就呵叱她说:这样写是不对的,那个人是滑头啊!很会说谎,那个人是大骗子,这样写是不对的。这个打字小姐真的很难过,她就请教大律师,开头应该怎样写。大律师说:注意听,你要这样写,第一句话要说:亲爱的同行,这样要很有功夫的人才听得懂,[亲爱的同行]表示他也是诈骗分子,很严重!讲到这个名异体同,这个名相、文字要注意。

  [本经佛与阿难释迷闷科中,即责其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则知十番显见,所显见性真心,即清净实相。复于四科,一一皆非因缘,非自然,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亦即清净实相。本科又标许,令现未修大乘者,通达实相,不过重明非因缘非自然之义,非离前法而别有也。如《正脉》所云:四科方谈其一一皆是性真,而未尝言其一一皆周法界],四科: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每一科谈的就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一一皆是性真;而未尝言,这个性真是周遍法界的,周遍法界就是如来藏性,往后都是用如来藏性来表达,因为已经开采出来了。[如指香柴煤炭,一一言其是火],这些每一种都是火。[而未及言一一皆可洞烧林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处标许下,别详七大,方谈其一一皆周法界],方就是才,才谈到一一皆周遍法界。[如方说出诸火],这样子才说出诸火,[每一星之火,皆有洞烧林野之极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四科但显法法当体真常,七大极显法法圆融周遍]。这个就是四科跟七大不一样的地方,四科是说当体就是真常,性真;而七大这个性真是周遍法界的,所以,这个时候[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前后两科,义理浅深,即在是矣]。就是在这个地方。

  [实相有三,即三如来藏:一、无相之实相:无一切妄法差别之相,只有一真平等实相,即空如来藏,空诸一切,虚妄染法之相,并非本体而全无也],并不是说连我们这个本体也把它空掉,般若是有体性的,意思就是一直存在的;而妄心本来是没有体性的,妄识本来就是生灭,是缘起就产生了意识心,它是无体的、是虚妄的,不是般若的妙心——它是有体性的。[乃藏性不变之体。 二、无不相之实相:并非无相,而能随缘现一切相,即不空如来藏,具足十界诸法,非无诸相也,乃藏性随缘之用。 三、无相无不相之实相:若言其无,则不舍一法;若言其有,则不立一尘],不舍一法就是事相,不立一尘就是一切法无生,站在缘起的事相的角度来讲,统统不坏事相、不坏缘起、不舍一法;站在体空,则不立一尘。[即空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就是事理圆融。[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诸位!这几个字要了解,它是中国的佛法,不是佛,佛一辈子都没讲这几句话。只能讲中国的祖师为了让你方便了解,佛法里面的经典绝对没有这句。[乃藏性体用双彰。 阿难默然,承受圣旨者:默然即凝神静虑,一心入于语义之中],语义就是语音里面所涵盖的义理,所以叫依义不依语。听经闻法要用心灵来感受佛陀的那颗真心,绝对不能死在意识形态、观念里面。现在的人就是很可怕,当亲近一个法师的时候,这个法师没有悟,就教导这些徒弟,就告诉他们说:你只准听我的!不能打开心屝听任何一人法师的,这就觉得很不可思议了!这个跟佛教导的学习态度是不对的,佛不是这样教导,佛教导我们这样子:你是可以怀疑的!做徒弟的人本来应当可以怀疑的。佛陀告诉我们说:弟子们!你对于追求真理,应当彻底的了解它是真实的、是善良的、是美好的,这个时候,你才倾心依附于这个善知识,再好好的来受教。现在不一样,就变成一种很可怕的观念,就是我亲近这个道场就绝对不能去别的道场,我亲近这个师父就绝对不能听其他法师的开示,这个是很可怕的!

  有一个居士,来到香港流通处说要找工作,流通处正需要人。就准备来上班,因为皈依另外一个老法师,那我们负责人就告诉他说:你既然要来香港流通处来上班,就先好好看看师父讲的VCD、DVD,他内容讲些什么,人家来请购,你才能为人家解说啊!这个人第一句话就说:我刚刚皈依某某老法师,我们这样交代,皈依他以后是不准看任何法师的!诸位!学佛不是在抢信徒、不是在做生意,你是在追求真、善、美,你是在追求真理啊!真理之下是没有权威性的东西,真理之下是人人平等的;可是,他被这个观念卡住以后,又怕违背上人,因此自己断绝自己一切的因缘;那你要保证自己的上人讲的是对,那没有话讲;万一你的上人没见性,讲错了,不符合佛意,根本你没有机会比较,你也没有机会冷静啊!诸位!你们不要客气,哪一个道场你都可以去,哪一个法师你都可以去亲近,哪一个人讲经说法你都可以去参加,但问题是你有没有正知正见,能判断对方讲的是对的?诸位!如果他讲的是究竟意,你也可以一样倾心依附他,这个才是一个真正学佛人的态度!为什么?依义不依语,依法不依人, 这个佛早就在二千五百年就跟你讲的很清楚了,依法不依人,依佛陀所讲的正法,那是不管你这个人是不是权威、是不是我的师父。佛陀在戒律里面是这样讲的:如果有一个比丘身披袈裟,所讲的法坏佛知见,亦非比丘,这个也不是出家人,坏佛的正知、正见。意思是这个人虽然身披袈裟,没有正见,这个人不是比丘,这是外道,披袈裟,坏佛的正见,也不够资格是比丘;比丘必须要拥有佛的正知正见,是真正的出家人。

  这个就告诉我们,依义不依语,依法不依人的一种最重要的学佛的客观态度,这是佛在经典里面开示的。我还是在这里告诉大家:你们今天不要客气,不要说我是你们的上人,你在这里坐在台下听经闻法,就对我的所讲的法百般的相信:我今天听到全世界慧律法师讲的最好,不要这样讲,你要冷静、客观,你一样可以去外面参,打佛七、参禅、去亲近其他的师父,自己冷静去比较,五年、十年这…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