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同分妄見•別業妄見 第五▪P5

  ..續本文上一頁見色?阿難,此若燈色,則非眚人何不同見?而此圓影唯眚之觀。若是見色,見已成色,則彼眚人見圓影者,名爲何等?

  複次,阿難,若此圓影離燈別有,則合傍觀屏、帳、幾、筵有圓影出?離見別有,應非眼矚,雲何眚人目見圓影?]

  注釋,[目有赤眚]:[眚]爲眼睛有病生翳;[翳]爲眼睛上所生障蔽視線之膜,例如白內障。赤眚即紅光眼;比喻[無明惑]障蔽真見。[夜見燈光]:[夜],比喻衆生在迷位中之生死長夜。[燈光],比喻如來藏性或一真法界。[別有圓影五色重疊]:[五色]比喻五蘊及叁界身土。衆生以俱生無明(眚目)覆蓋遮蔽,故于一燈(自真如)之處,還妄見有五色之光影屬于此燈(五蘊屬于此心)。[爲是燈色?爲當見色?]:爲是燈之色?爲當見之色?是這燈原來所有的色呢?還是妄見所成之色?

  [此若燈色,則非眚人何不同見?]:[非眚人],眼睛沒病的人,比喻佛及大菩薩。佛及大菩薩眼翳已除,妄惑已淨,故得清淨眼,淨法眼。此言,這五色圓影如果說是燈本來實有之光色,那麼爲何眼睛沒毛病的人就不會看見?[而此圓影唯眚之觀]:然而這些圓影實只是目患眚病的人才看得到。[若是見色,見已成色,則彼眚人見圓影者,名爲何等]:[若是見色],若說此五色圓影是眚見(有翳病之見)所成之色。[見已成色],見已成色就是有情變成無情,見性是有情,色是無情;這當然不是這樣子,假設說了。如是則能見之性已成爲圓影之色,有情的見性,變成無情的圓影之色了。見性便應不再存在了。如是則那個患眚病的人,能用來見那些圓影的,又是什麼呢?所以不應說:哪些圓影是眚見所成之色——因爲實際上根本沒有圓影,哪來能成之圓影、所成之圓影?能見圓影者?所見之圓影既無,則哪有能見這些圓影者?——所見既無,則能見虛妄,亦空無所有。所成圓影既實無,則定無能成者:故若問說[圓影是什麼東西造成的?]此言本身已是虛妄。

  妄不可討論,妄本無因,妄是虛妄,妄不可得,還需要妄上加妄,一直去討論嗎?[若此圓影離燈別有]:[離燈別有],即是不依于燈,不屬于燈。[燈]比喻如如之理。[圓影]比喻依惑所見之五蘊及十界身土等。此句爲言十法界自他依正身土,並非離于如如之理而別有,乃是以幻惑故,于真相而起幻覺。諸位!要好好的體悟,在破相的時候,佛陀講幻;破相以後,佛陀講處處是真,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六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十二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佛陀爲什麼這樣講?爲什麼講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就是這五蘊身就是佛!以前世尊常常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緣起如幻、如夢、如泡影,這是站在什麼角度?是站在破相的角度。現在顯真的角度,就懂得珍惜了.

  五蘊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就是說:色、受、想、行、識,沒有一樣不是佛性,這個五蘊身就是佛,所以,你要好好的珍惜,要好好的愛護它,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現在換另外一個角度,這個五蘊身就是佛,你能傷害他嗎?能跑去自殺嗎?能夠無緣無故的去傷害你這一尊佛嗎?即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就是佛;十二處——六根、六塵就是佛;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直下就是本如來藏,妙真如性,無一法不是如來藏。五蘊是如來藏、六入是如來藏、十二處是如來藏性、十八界是如來藏性,佛陀站在開發真心的這個時候,無一法不是我們本心所顯現出來的。所以,不能自暴自棄,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色身,要健康,把佛性顯露出來,有因緣要救度衆生,活著更有意義,要自利、要利他。[離見別有,應非眼矚]:如果這些五色圓影是離于眚見別有,也就是說圓影的産生,並非由于眚見,它們是離于翳目而有自體,故不須眚目來造成。如果是離于眚目所成,應該就非眚眼所能見的。(然而五色圓影實在是眚目能見,故圓影非是離眚見而別有自體。)

  義貫:佛言:[雲何名爲別業妄見?阿難],譬[如世間人](凡外權小之人),凡夫、外道、權乘、小乘人,都包括在內。[目]患[有赤眚](心中妄惑猶在),因爲不是佛嘛!于[夜]裏[見燈光]之外,還[別有]些[圓影五色重疊],就是說正常人看,只有燈的光明,眼睛紅腫病的,除了這個燈的光明以外,多出來五重光影,就是在討論這個影是從哪裏來?是妄,不可討論。(于一如如理而見有十界自他身土,法界森然。)阿難,[于]汝[意雲何?此夜]裏的[燈明所現]之[圓光(迷眼所見之幻化法界)爲是]屬于[燈]光原來有的[色](十法界是如如之理本有的?)?

  [爲當]是此人眚[見]所成之[色]?(還是妄惑之見所造成的?)[阿難,此]圓影[若]是[燈]本來實有之[色,則非]患[眚]病之[人]爲[何不同]樣看[見]?意思是說(若十界身土爲如如理本來實有,爲何諸佛菩薩不能同見?)因爲諸佛菩薩唯是一真法界,平等不二,畢竟空寂。然[而此圓影]實[唯]有患[眚]病之人[之]所[觀]見者(只有衆生心有妄惑,才妄見十界身土實有。)然而,[若]說此等圓影[是]眚[見]所成之[色],則能[見]之性既[已成]爲圓影之[色,則彼眚]目之[人]還能用來[見圓影者]應[名爲何等]?

  (見已成影,即不複有見在;若見不複在,如何能再看到圓影)?然而眚目者實能再看到圓影,因此可知,圓影實非眚見所成——其實,不管衆生病不病目,看得到或看不到,圓影實本不生,任何情況下,圓影之體相不可得,非在燈內、非在燈、非在病目中、非從病目中出,爲什麼?于一切處皆實無圓影可得:它只是幻化而已,我們衆生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樹木,一切衆生相就是什麼?就是幻。十界自他身土亦複如是,非在如如理(燈)中,非在如如理外,非在衆生能見之見精中有(妄惑之心中非有,亦非從妄惑之心中生,實本不生。)

  [複次,阿難,若此圓影離燈]而[別有]自體,[則合](應該)于其[傍]所[觀]之[屏]風、圍[帳]、[幾]椅、[筵]桌等皆[有圓影出]才對。(然而事實不然,故知圓影非離燈而別有自體性。十界身土亦如是,雖非如如之理所有,然亦非離于如如之理外,別有十界身土可得——也就是說,十界非在理中,不在理外,離于內外。)若此等圓影是[離]于眚[見]而[別有]自體性,則[應非]翳[眼]所能[矚],然而,[雲何眚]目之[人]確能以其眚[目]而[見圓影]?(如是可知,五色圓影非離見別有自體。十界身土亦複如是,非離幻見而別有自體性。)

  你看到這個,讀了那麼長,卻不知道在講什麼?師父用這個文言文,單刀直入就跟你解釋。師父貫串起來解釋一遍,說:阿難!什麼叫做別業妄見?就像世間人有得紅熱病的眼睛,在晚上看這個燈光,還另外跑出個圓影五色重疊,于意雲何?這個夜、燈光所現的五重圓影,爲是燈跑出來的五重圓影?還是見性所跑出來的五重圓影?阿難!此若是燈跑出來的五重圓影,那麼請問,眼睛沒有毛病的人,爲什麼看不到這個五重圓影?而此五重的圓影,只有眼睛有毛病的人才看得到。若是見色,如果是見性所産生的色,那麼,見已成無情物的色,就是色見了。則彼眚人見圓影者,那麼那個眼睛有毛病的 人,看到五重圓影,名爲何等?總不能用無情的色見見到有情的見性啊,這個講不通的!

  複次,阿難!如果這個五重圓影,離燈而另外有五重圓影,不必燈就有影子,那麼,這旁邊的屏、帳、幾、筵,應該自己會跑出圓影,可見圓影跟燈光有關系。如果說離開見性而另外有,離開見性,意思就是不需要見性,就可以看得到這個圓影,那就跟眼睛沒關系,應非眼矚,就跟眼睛沒關系,雲何眚人目見圓影?爲什麼只有眼睛有毛病的人,才看得到五重圓影?聽師父這樣貫串不是比較快嗎?這就比較快了!這樣一貫串起來,那就很清楚了。

  經文[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見病爲影;影、見俱眚,見眚非病,終不應言:是燈?是見?于是中有非燈?非見]?

  注釋,[色實在燈]:[色],燈光之色,即燈原有澄明之色;此澄明之光色實在于燈,離燈無光,然此光若以淨眼來看,並無五色圓影。[見病爲影]:[見],能見。[影],所見之光影。以能見之見精有病,故令所見之燈光變成有五色影。[影、見俱眚]:所以說所見之五色影及能見之精皆有眚病——這比喻不但能見之根身器界是無明之影,連能見的見精,也是無明赤眚之所起。總而言之就是心的問題、心病的問題,我們的心起知見之病。

  [見眚非病]:[見],徹見、照見。若如實照見一切能見之精與所見之影,皆是眚病,了悟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花草樹木,皆是真如之影像,不實在,當體即空,一切法無生,那麼,如如智見如如理,則一切法無生,並沒有這些無明。所以,皆是眚病,(非眚不見),則當下就怎麼樣?離病。也就是《圓覺經》所說之:[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終不應言:是燈?是見?]:[是],即也。此謂,若能當下眷取,知能見所見不實如幻,知道能見、所見不實如幻,則終不應再依圓影幻相,而起忘惑,記得!見一切相,如如不動,他這一句話就是這個意思。你記得!見一切相總是幻,幻無實際,記得如如不動,就契入佛性。作如是虛妄言說:五色圓影是在燈呢?還是在見呢?意思是這些都是多余的,只要落入言語、意識形態、文字、觀念,就統統是妄上加妄。所以,佛法本無可說;但是,也不得已方便說,在方便說,了悟方便說是空,也不可得。

  [于是中有非燈,非見?]:[非],離也。此謂,乃至在此[即燈、即見]之妄惑中,更起如是虛妄之言說:或者此五色光影並非在燈中,是離燈而有自體性的嗎?或是離見而有體的呢?此即惑上加惑。因爲五色光影,連[即燈、即見](在…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同分妄見•別業妄見 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