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第五▪P5

  ..续本文上一页见色?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唯眚之观。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

  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人目见圆影?]

  注释,[目有赤眚]:[眚]为眼睛有病生翳;[翳]为眼睛上所生障蔽视线之膜,例如白内障。赤眚即红光眼;比喻[无明惑]障蔽真见。[夜见灯光]:[夜],比喻众生在迷位中之生死长夜。[灯光],比喻如来藏性或一真法界。[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五色]比喻五蕴及三界身土。众生以俱生无明(眚目)覆盖遮蔽,故于一灯(自真如)之处,还妄见有五色之光影属于此灯(五蕴属于此心)。[为是灯色?为当见色?]:为是灯之色?为当见之色?是这灯原来所有的色呢?还是妄见所成之色?

  [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非眚人],眼睛没病的人,比喻佛及大菩萨。佛及大菩萨眼翳已除,妄惑已净,故得清净眼,净法眼。此言,这五色圆影如果说是灯本来实有之光色,那么为何眼睛没毛病的人就不会看见?[而此圆影唯眚之观]:然而这些圆影实只是目患眚病的人才看得到。[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若是见色],若说此五色圆影是眚见(有翳病之见)所成之色。[见已成色],见已成色就是有情变成无情,见性是有情,色是无情;这当然不是这样子,假设说了。如是则能见之性已成为圆影之色,有情的见性,变成无情的圆影之色了。见性便应不再存在了。如是则那个患眚病的人,能用来见那些圆影的,又是什么呢?所以不应说:哪些圆影是眚见所成之色——因为实际上根本没有圆影,哪来能成之圆影、所成之圆影?能见圆影者?所见之圆影既无,则哪有能见这些圆影者?——所见既无,则能见虚妄,亦空无所有。所成圆影既实无,则定无能成者:故若问说[圆影是什么东西造成的?]此言本身已是虚妄。

  妄不可讨论,妄本无因,妄是虚妄,妄不可得,还需要妄上加妄,一直去讨论吗?[若此圆影离灯别有]:[离灯别有],即是不依于灯,不属于灯。[灯]比喻如如之理。[圆影]比喻依惑所见之五蕴及十界身土等。此句为言十法界自他依正身土,并非离于如如之理而别有,乃是以幻惑故,于真相而起幻觉。诸位!要好好的体悟,在破相的时候,佛陀讲幻;破相以后,佛陀讲处处是真,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六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佛陀为什么这样讲?为什么讲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就是这五蕴身就是佛!以前世尊常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缘起如幻、如梦、如泡影,这是站在什么角度?是站在破相的角度。现在显真的角度,就懂得珍惜了.

  五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就是说:色、受、想、行、识,没有一样不是佛性,这个五蕴身就是佛,所以,你要好好的珍惜,要好好的爱护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现在换另外一个角度,这个五蕴身就是佛,你能伤害他吗?能跑去自杀吗?能够无缘无故的去伤害你这一尊佛吗?即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就是佛;十二处——六根、六尘就是佛;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直下就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无一法不是如来藏。五蕴是如来藏、六入是如来藏、十二处是如来藏性、十八界是如来藏性,佛陀站在开发真心的这个时候,无一法不是我们本心所显现出来的。所以,不能自暴自弃,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色身,要健康,把佛性显露出来,有因缘要救度众生,活着更有意义,要自利、要利他。[离见别有,应非眼瞩]:如果这些五色圆影是离于眚见别有,也就是说圆影的产生,并非由于眚见,它们是离于翳目而有自体,故不须眚目来造成。如果是离于眚目所成,应该就非眚眼所能见的。(然而五色圆影实在是眚目能见,故圆影非是离眚见而别有自体。)

  义贯:佛言:[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譬[如世间人](凡外权小之人),凡夫、外道、权乘、小乘人,都包括在内。[目]患[有赤眚](心中妄惑犹在),因为不是佛嘛!于[夜]里[见灯光]之外,还[别有]些[圆影五色重叠],就是说正常人看,只有灯的光明,眼睛红肿病的,除了这个灯的光明以外,多出来五重光影,就是在讨论这个影是从哪里来?是妄,不可讨论。(于一如如理而见有十界自他身土,法界森然。)阿难,[于]汝[意云何?此夜]里的[灯明所现]之[圆光(迷眼所见之幻化法界)为是]属于[灯]光原来有的[色](十法界是如如之理本有的?)?

  [为当]是此人眚[见]所成之[色]?(还是妄惑之见所造成的?)[阿难,此]圆影[若]是[灯]本来实有之[色,则非]患[眚]病之[人]为[何不同]样看[见]?意思是说(若十界身土为如如理本来实有,为何诸佛菩萨不能同见?)因为诸佛菩萨唯是一真法界,平等不二,毕竟空寂。然[而此圆影]实[唯]有患[眚]病之人[之]所[观]见者(只有众生心有妄惑,才妄见十界身土实有。)然而,[若]说此等圆影[是]眚[见]所成之[色],则能[见]之性既[已成]为圆影之[色,则彼眚]目之[人]还能用来[见圆影者]应[名为何等]?

  (见已成影,即不复有见在;若见不复在,如何能再看到圆影)?然而眚目者实能再看到圆影,因此可知,圆影实非眚见所成——其实,不管众生病不病目,看得到或看不到,圆影实本不生,任何情况下,圆影之体相不可得,非在灯内、非在灯、非在病目中、非从病目中出,为什么?于一切处皆实无圆影可得:它只是幻化而已,我们众生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树木,一切众生相就是什么?就是幻。十界自他身土亦复如是,非在如如理(灯)中,非在如如理外,非在众生能见之见精中有(妄惑之心中非有,亦非从妄惑之心中生,实本不生。)

  [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而[别有]自体,[则合](应该)于其[傍]所[观]之[屏]风、围[帐]、[几]椅、[筵]桌等皆[有圆影出]才对。(然而事实不然,故知圆影非离灯而别有自体性。十界身土亦如是,虽非如如之理所有,然亦非离于如如之理外,别有十界身土可得——也就是说,十界非在理中,不在理外,离于内外。)若此等圆影是[离]于眚[见]而[别有]自体性,则[应非]翳[眼]所能[瞩],然而,[云何眚]目之[人]确能以其眚[目]而[见圆影]?(如是可知,五色圆影非离见别有自体。十界身土亦复如是,非离幻见而别有自体性。)

  你看到这个,读了那么长,却不知道在讲什么?师父用这个文言文,单刀直入就跟你解释。师父贯串起来解释一遍,说:阿难!什么叫做别业妄见?就像世间人有得红热病的眼睛,在晚上看这个灯光,还另外跑出个圆影五色重叠,于意云何?这个夜、灯光所现的五重圆影,为是灯跑出来的五重圆影?还是见性所跑出来的五重圆影?阿难!此若是灯跑出来的五重圆影,那么请问,眼睛没有毛病的人,为什么看不到这个五重圆影?而此五重的圆影,只有眼睛有毛病的人才看得到。若是见色,如果是见性所产生的色,那么,见已成无情物的色,就是色见了。则彼眚人见圆影者,那么那个眼睛有毛病的 人,看到五重圆影,名为何等?总不能用无情的色见见到有情的见性啊,这个讲不通的!

  复次,阿难!如果这个五重圆影,离灯而另外有五重圆影,不必灯就有影子,那么,这旁边的屏、帐、几、筵,应该自己会跑出圆影,可见圆影跟灯光有关系。如果说离开见性而另外有,离开见性,意思就是不需要见性,就可以看得到这个圆影,那就跟眼睛没关系,应非眼瞩,就跟眼睛没关系,云何眚人目见圆影?为什么只有眼睛有毛病的人,才看得到五重圆影?听师父这样贯串不是比较快吗?这就比较快了!这样一贯串起来,那就很清楚了。

  经文[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

  注释,[色实在灯]:[色],灯光之色,即灯原有澄明之色;此澄明之光色实在于灯,离灯无光,然此光若以净眼来看,并无五色圆影。[见病为影]:[见],能见。[影],所见之光影。以能见之见精有病,故令所见之灯光变成有五色影。[影、见俱眚]:所以说所见之五色影及能见之精皆有眚病——这比喻不但能见之根身器界是无明之影,连能见的见精,也是无明赤眚之所起。总而言之就是心的问题、心病的问题,我们的心起知见之病。

  [见眚非病]:[见],彻见、照见。若如实照见一切能见之精与所见之影,皆是眚病,了悟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皆是真如之影像,不实在,当体即空,一切法无生,那么,如如智见如如理,则一切法无生,并没有这些无明。所以,皆是眚病,(非眚不见),则当下就怎么样?离病。也就是《圆觉经》所说之:[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终不应言:是灯?是见?]:[是],即也。此谓,若能当下眷取,知能见所见不实如幻,知道能见、所见不实如幻,则终不应再依圆影幻相,而起忘惑,记得!见一切相,如如不动,他这一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你记得!见一切相总是幻,幻无实际,记得如如不动,就契入佛性。作如是虚妄言说:五色圆影是在灯呢?还是在见呢?意思是这些都是多余的,只要落入言语、意识形态、文字、观念,就统统是妄上加妄。所以,佛法本无可说;但是,也不得已方便说,在方便说,了悟方便说是空,也不可得。

  [于是中有非灯,非见?]:[非],离也。此谓,乃至在此[即灯、即见]之妄惑中,更起如是虚妄之言说:或者此五色光影并非在灯中,是离灯而有自体性的吗?或是离见而有体的呢?此即惑上加惑。因为五色光影,连[即灯、即见](在…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