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一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讲题: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日期:2009.6.13——2009.6.21

  片数:共5片(本片为第1片)DVD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圆彰七大即性周遍,前面讲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这个是站在人生观的角度看的。现在要圆彰七大即性周遍,现在要把它扩展到整个宇宙;整个宇宙就是: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见大、识大。我们中国的儒家说:放诸四海而皆准;但是佛教讲的真理,它是放到整个宇宙,都不能离开佛所证悟的境界。换句话说:人生、宇宙最究竟的证悟的圣者,就唯有佛陀。你就是坐着太空船到外太空去,你所体悟到的真理,仍然不能离开佛陀所证悟的范畴,因为处处是相,处处是缘起,空无自性,仍然要开发内在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出来。所以,现在每一人都是讲: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整个宇宙都适用佛所证悟的那个心境。换句话说:你这个佛法拿到外太空去,另外一个星球就算有众生也适合用,因为都离不开这一些。

  [丑三 圆彰七大即性周遍(分二) 今初]

  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

  这一段很容易看出,阿难对因缘上的执着是非常强烈的。诸位!因缘,这是二乘和权教菩萨所研究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在相说,相上讲的:而佛陀知道因缘不具足的时候,讲到最究竟的,这些二乘人和权教菩萨的根器,是完全听不懂的!诸位!佛教的内行跟外行人是差很多的,而且是完全没办法相提并论的。内行人看佛教跟外行的人看佛教,就如同一个老太婆去看抽象画一样。

  有一个老婆婆闲来没事,听说哪里有开画展,她就去了。这个开画展,自从毕卡索这个抽象画流行于世的时候,全世界的人都疯狂,这些画家都自称为是毕卡索的学生。有一个自称为是毕卡索的学生,也出来开画展,就抽象画;这个老婆婆闲来没事,就去看这个毕卡索的学生的抽象画画展。进去以后就沿着走廊一幅一幅的看看,其中一幅画她看了很久,这到底是要从侧面看,还是正面看,还是往后看?她怎么看都看不懂,就问旁边刚好有一个解说的人员,这个解说人员也是开画展的学生。说:请你帮我解释一下,这一幅画他到底在画什么?他说:喔!这一幅画简单!这一幅画就是抽象画,本人的自画,他画他自己本人!

  她说:这个都是几何图形呢,又不是圆形,又象三角形,头又象脚,脚又像头,二个眼睛长在肚脐眼,看起来都像几何图形。她也不好意思方便说,这老婆婆实在看不懂,然后就问隔壁那幅画:解说员,请你告诉我,隔壁的那幅到底是什么画?他说:这幅画是画家本人的老婆,她老婆。她去看,有一点象,又有一点不像,又象有女人的头发,又不像头发,她看了老半天,老婆婆也满有修养的,就去旁边写了一张纸条,说:解说员啊!请你慈悲,把我的建议,交给这个抽象画的画家本人。那个解说员也很高兴:有反应总是好事!这老婆婆就回去了,这解说员看到有人有反应,心情也特别愉快,到晚上关起门来的时候,就用最快的速度送给那个画家本人,画家打开一看:哭不出来,也笑不出来,老婆婆写了几句话,我诚心诚意的建议你们夫妻俩,千万别生小孩子,挺吓人的!

  这个内行跟外行人看是差很多的,非常严重的!这就告诉诸位:佛法有进入真正状况的人,跟没有进入状况的人是差很多的!有一个男众练气功,不晓得跟哪一个人学的,练气功。有一天他练可能有所心得,他们也研究《金刚经》,他就跑来师父身边说:师父,佛陀是不是有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我说:对,没有错啊!他说:那我们老师说佛眼是在这儿(指两眉中间),对吗?我就跟他讲:那这个人如果死掉,躺在旁边的时候,爬不起来,你看佛眼在哪里?他一下子楞住了,那佛眼在哪里。所以,众生不明佛义,佛没有什么内外,不了解,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因此世间人怎么样转来转去,都在意识形态里面想要认识佛,要舍凡夫,要求圣道,这一念就不是佛;希望从这个陷阱里面跳到另外一个观念的陷阱,这个仍然是陷阱,而不知道说当体即空,陷阱本身并不存在,是我们自己创造陷阱,不知道诸法本空的道理。

  一般人不悟明心性,他就是亲近这个师父,又跑去亲近另外一个师父;这个道场跑完了,又跑去另外一个道场;这个宗修完了,又修另外一个宗,它老是一直在跑,一直在变,他一直想要修出什么东西出来,不晓得法法本空,处处是道场,歇即是菩提,就在当下,不知道,就像这个婆婆看抽象画一样的外行。现在这个阿难对佛说:四大和合发明,简单讲,二乘人就执着这个缘起法就是牢不可破,很难离开这个相讲这个性的,所以,佛一段一段来破除他。

  [此由阿难执权疑实。执昔日所闻因缘权教],因缘权教就是相说,佛允许你在相上解读,可是,对究竟义来讲,因空、缘空、果亦是空,这才是诸佛的本源。因为是因缘的权教,所以就承认有六根攀缘六尘,产生六识,这个是权教、二乘人所研究的范畴。他一直执着佛以前善巧方便所讲的,就卡在那个观念里面。[疑现今所说了义实教。盖阿难因缘之执,于九番显见超情科中,佛已与自然而并破矣]。自然就是外道的无因论,所以,佛在九番显见超情科当中,已经破除二乘人的因缘,还有外道所执着的自然法。[阿难祗知妙觉明性,非因缘和合,至于世间诸相,因缘和合之执如故]。因为他每天所接触到的就是这样子。[所以闻佛于四科世间法,一一皆云非因缘,及自然性,所以腾疑复问也]。腾疑就是产生疑问。[阿难仰白佛言:世尊!如来昔日常说,和合因缘,和合即因缘和合,故并称焉。佛初立教,以因缘为宗,对破外道自然,所以常说]。这个时候,佛陀因为时空性的必要性,因为外道盛行,佛就知道说一切众生还没有办法趣无上大觉之道,因此只能讲因缘法,讲这个因缘法让一切众生守住因果,让一切众生了解万法非无因生,只好做如此善巧方便的因缘说。所以,以因缘为善巧方便为宗,来破除外道自然,所以,常说因缘法。这个[但是如来一时权巧方便,以因缘正理而破外道邪说,非大乘了义之谈,今经]就是《楞严经》,[为了义教],是了义教,究竟的佛法。[阿难不达斯旨,是以执权疑实也]。

  [一切世间,种种变化四句,即举四科诸相]。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一切(去声)包括之词,世间乃有情世间,及器世间,简言之即身、心、世界]。包括世出世间、有情、无情。[五阴中色阴],凡是有形相的、生灭法的、缘起法的、可以感受、可以看得到的,这是色法。色阴[即器世间之外色],这个色阴包括虚空,虚空也是包括在色阴里面。[与有情世间之外身];也就是说,五阴当中的[色]受想行识,就是器世间的外色,还有有情世间的外身,这个都列入色法。[受、想、行、识四阴,即有情世间之内心],这个五阴,就这么简单的分开身跟心。

  第二段,[六入即有情世间身心,前五根属身],就是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最后一个叫做意入,[意根属心]。什么叫眼入、耳入?就是眼的见精、耳的闻精、鼻子的嗅精、舌头的尝精、身体的触精,意识的觉知精,为什么加一个精?六入就是八识的见精,也就是带有少分妄见的精,它跟识不一样;识,六入,六种这个见精是存在在根里,由根对这个外界的反应。识可不是这样子,识是完全在内心里面,所以,这个六入就是[见],地、水、火、风、空、见,识就是见,见大。六入就是六根入,列为见大。

  底下[十二处、十八界]、这其中有[十一色法],我们以前在表格上也解说过。这个色法[即器世间之世界,与有情世间之根身]。我们这个根身、色身也列为色法,这个心法是[意根与六识,即有情世间之内心]。简言之,不是身就是心。[四科诸法乃世间有为之相,细分之,则千差万别,种种不一,无非因缘和合,虚妄有生,皆自本无,变化而有。故曰:皆因四大,和合发明],这个四大,阿难不了解体空,阿难认为这个四大有其实体,所以,有因缘和合。诸位!因缘和合分析到最后,像最大因缘和合,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最小的因缘和合就是微尘。对不对?我们把山河大地碎为微尘,微尘就是最小的色法。阿难问题出在那个微尘有其自性,执着最小的元素可以构成色法;也可以把最小的元素分析变成虚空,这个就是小乘跟大乘的不同。所以,在二乘人来讲,山河大地是缘起法,就是有其自性,确实存在。为什么?问题是他们承认微尘相有其实际之相,就是说:最小的元素,构成了种种山河大地,包括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知道这些都是由微小的颗粒微尘,所构成的假相,所以,他们所能体悟的照着这个地方。这种用分析的方式,把色法分析到最微细的,不算坏事,这对初学佛法的人是挺重要的;初学佛法的人,连这个概念也没有啊。所以,一切初学佛法,或者是根本不学佛法的人,他哪里会知道说,这个色身是缘起法,由最小的颗粒微尘所构成的如梦幻泡影的假的色身?而二乘人就承认这个色身有最微细的细胞所构成的,骨头有骨质的细胞、血管有血管的细胞、肌肉有肌肉的细胞、皮肤有皮肤的细胞、头发有发细胞,而这些不同的细胞、最微小的细胞就构成了我们的色身。所以,小乘承认这个最小的颗粒微尘是实在的东西,因为它是构成色法的基本盘,这个就是问题。因为他有谁颗粒微尘的最小,所以,他讲缘起法就是依据这个,就是最小的颗粒微尘是不能再分,所以它有缘起;因为缘起一定要有基本盘,基本盘就是颗粒微尘,颗粒微尘误认为是实体性的、是不坏性的,不晓得这个颗粒微尘。佛在《金刚经》里讲:佛说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佛说这个微尘仍然是空无自性的…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