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七大即如來藏 周遍法界 第一

  圓瑛法彙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講題:七大即如來藏 周遍法界

  日期:2009.6.13——2009.6.21

  片數:共5片(本片爲第1片)DVD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3稱)

  圓彰七大即性周遍,前面講的: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這個是站在人生觀的角度看的。現在要圓彰七大即性周遍,現在要把它擴展到整個宇宙;整個宇宙就是: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見大、識大。我們中國的儒家說:放諸四海而皆准;但是佛教講的真理,它是放到整個宇宙,都不能離開佛所證悟的境界。換句話說:人生、宇宙最究竟的證悟的聖者,就唯有佛陀。你就是坐著太空船到外太空去,你所體悟到的真理,仍然不能離開佛陀所證悟的範疇,因爲處處是相,處處是緣起,空無自性,仍然要開發內在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出來。所以,現在每一人都是講:即如來藏性,周遍法界,整個宇宙都適用佛所證悟的那個心境。換句話說:你這個佛法拿到外太空去,另外一個星球就算有衆生也適合用,因爲都離不開這一些。

  [醜叁 圓彰七大即性周遍(分二) 今初]

  經文,[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和合因緣,一切世間,種種變化,皆因四大和合發明。]

  這一段很容易看出,阿難對因緣上的執著是非常強烈的。諸位!因緣,這是二乘和權教菩薩所研究的對象,大部分都是在相說,相上講的:而佛陀知道因緣不具足的時候,講到最究竟的,這些二乘人和權教菩薩的根器,是完全聽不懂的!諸位!佛教的內行跟外行人是差很多的,而且是完全沒辦法相提並論的。內行人看佛教跟外行的人看佛教,就如同一個老太婆去看抽象畫一樣。

  有一個老婆婆閑來沒事,聽說哪裏有開畫展,她就去了。這個開畫展,自從畢卡索這個抽象畫流行于世的時候,全世界的人都瘋狂,這些畫家都自稱爲是畢卡索的學生。有一個自稱爲是畢卡索的學生,也出來開畫展,就抽象畫;這個老婆婆閑來沒事,就去看這個畢卡索的學生的抽象畫畫展。進去以後就沿著走廊一幅一幅的看看,其中一幅畫她看了很久,這到底是要從側面看,還是正面看,還是往後看?她怎麼看都看不懂,就問旁邊剛好有一個解說的人員,這個解說人員也是開畫展的學生。說:請你幫我解釋一下,這一幅畫他到底在畫什麼?他說:喔!這一幅畫簡單!這一幅畫就是抽象畫,本人的自畫,他畫他自己本人!

  她說:這個都是幾何圖形呢,又不是圓形,又象叁角形,頭又象腳,腳又像頭,二個眼睛長在肚臍眼,看起來都像幾何圖形。她也不好意思方便說,這老婆婆實在看不懂,然後就問隔壁那幅畫:解說員,請你告訴我,隔壁的那幅到底是什麼畫?他說:這幅畫是畫家本人的老婆,她老婆。她去看,有一點象,又有一點不像,又象有女人的頭發,又不像頭發,她看了老半天,老婆婆也滿有修養的,就去旁邊寫了一張紙條,說:解說員啊!請你慈悲,把我的建議,交給這個抽象畫的畫家本人。那個解說員也很高興:有反應總是好事!這老婆婆就回去了,這解說員看到有人有反應,心情也特別愉快,到晚上關起門來的時候,就用最快的速度送給那個畫家本人,畫家打開一看:哭不出來,也笑不出來,老婆婆寫了幾句話,我誠心誠意的建議你們夫妻倆,千萬別生小孩子,挺嚇人的!

  這個內行跟外行人看是差很多的,非常嚴重的!這就告訴諸位:佛法有進入真正狀況的人,跟沒有進入狀況的人是差很多的!有一個男衆練氣功,不曉得跟哪一個人學的,練氣功。有一天他練可能有所心得,他們也研究《金剛經》,他就跑來師父身邊說:師父,佛陀是不是有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我說:對,沒有錯啊!他說:那我們老師說佛眼是在這兒(指兩眉中間),對嗎?我就跟他講:那這個人如果死掉,躺在旁邊的時候,爬不起來,你看佛眼在哪裏?他一下子楞住了,那佛眼在哪裏。所以,衆生不明佛義,佛沒有什麼內外,不了解,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因此世間人怎麼樣轉來轉去,都在意識形態裏面想要認識佛,要舍凡夫,要求聖道,這一念就不是佛;希望從這個陷阱裏面跳到另外一個觀念的陷阱,這個仍然是陷阱,而不知道說當體即空,陷阱本身並不存在,是我們自己創造陷阱,不知道諸法本空的道理。

  一般人不悟明心性,他就是親近這個師父,又跑去親近另外一個師父;這個道場跑完了,又跑去另外一個道場;這個宗修完了,又修另外一個宗,它老是一直在跑,一直在變,他一直想要修出什麼東西出來,不曉得法法本空,處處是道場,歇即是菩提,就在當下,不知道,就像這個婆婆看抽象畫一樣的外行。現在這個阿難對佛說:四大和合發明,簡單講,二乘人就執著這個緣起法就是牢不可破,很難離開這個相講這個性的,所以,佛一段一段來破除他。

  [此由阿難執權疑實。執昔日所聞因緣權教],因緣權教就是相說,佛允許你在相上解讀,可是,對究竟義來講,因空、緣空、果亦是空,這才是諸佛的本源。因爲是因緣的權教,所以就承認有六根攀緣六塵,産生六識,這個是權教、二乘人所研究的範疇。他一直執著佛以前善巧方便所講的,就卡在那個觀念裏面。[疑現今所說了義實教。蓋阿難因緣之執,于九番顯見超情科中,佛已與自然而並破矣]。自然就是外道的無因論,所以,佛在九番顯見超情科當中,已經破除二乘人的因緣,還有外道所執著的自然法。[阿難祗知妙覺明性,非因緣和合,至于世間諸相,因緣和合之執如故]。因爲他每天所接觸到的就是這樣子。[所以聞佛于四科世間法,一一皆雲非因緣,及自然性,所以騰疑複問也]。騰疑就是産生疑問。[阿難仰白佛言:世尊!如來昔日常說,和合因緣,和合即因緣和合,故並稱焉。佛初立教,以因緣爲宗,對破外道自然,所以常說]。這個時候,佛陀因爲時空性的必要性,因爲外道盛行,佛就知道說一切衆生還沒有辦法趣無上大覺之道,因此只能講因緣法,講這個因緣法讓一切衆生守住因果,讓一切衆生了解萬法非無因生,只好做如此善巧方便的因緣說。所以,以因緣爲善巧方便爲宗,來破除外道自然,所以,常說因緣法。這個[但是如來一時權巧方便,以因緣正理而破外道邪說,非大乘了義之談,今經]就是《楞嚴經》,[爲了義教],是了義教,究竟的佛法。[阿難不達斯旨,是以執權疑實也]。

  [一切世間,種種變化四句,即舉四科諸相]。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一切(去聲)包括之詞,世間乃有情世間,及器世間,簡言之即身、心、世界]。包括世出世間、有情、無情。[五陰中色陰],凡是有形相的、生滅法的、緣起法的、可以感受、可以看得到的,這是色法。色陰[即器世間之外色],這個色陰包括虛空,虛空也是包括在色陰裏面。[與有情世間之外身];也就是說,五陰當中的[色]受想行識,就是器世間的外色,還有有情世間的外身,這個都列入色法。[受、想、行、識四陰,即有情世間之內心],這個五陰,就這麼簡單的分開身跟心。

  第二段,[六入即有情世間身心,前五根屬身],就是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最後一個叫做意入,[意根屬心]。什麼叫眼入、耳入?就是眼的見精、耳的聞精、鼻子的嗅精、舌頭的嘗精、身體的觸精,意識的覺知精,爲什麼加一個精?六入就是八識的見精,也就是帶有少分妄見的精,它跟識不一樣;識,六入,六種這個見精是存在在根裏,由根對這個外界的反應。識可不是這樣子,識是完全在內心裏面,所以,這個六入就是[見],地、水、火、風、空、見,識就是見,見大。六入就是六根入,列爲見大。

  底下[十二處、十八界]、這其中有[十一色法],我們以前在表格上也解說過。這個色法[即器世間之世界,與有情世間之根身]。我們這個根身、色身也列爲色法,這個心法是[意根與六識,即有情世間之內心]。簡言之,不是身就是心。[四科諸法乃世間有爲之相,細分之,則千差萬別,種種不一,無非因緣和合,虛妄有生,皆自本無,變化而有。故曰:皆因四大,和合發明],這個四大,阿難不了解體空,阿難認爲這個四大有其實體,所以,有因緣和合。諸位!因緣和合分析到最後,像最大因緣和合,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最小的因緣和合就是微塵。對不對?我們把山河大地碎爲微塵,微塵就是最小的色法。阿難問題出在那個微塵有其自性,執著最小的元素可以構成色法;也可以把最小的元素分析變成虛空,這個就是小乘跟大乘的不同。所以,在二乘人來講,山河大地是緣起法,就是有其自性,確實存在。爲什麼?問題是他們承認微塵相有其實際之相,就是說:最小的元素,構成了種種山河大地,包括人,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知道這些都是由微小的顆粒微塵,所構成的假相,所以,他們所能體悟的照著這個地方。這種用分析的方式,把色法分析到最微細的,不算壞事,這對初學佛法的人是挺重要的;初學佛法的人,連這個概念也沒有啊。所以,一切初學佛法,或者是根本不學佛法的人,他哪裏會知道說,這個色身是緣起法,由最小的顆粒微塵所構成的如夢幻泡影的假的色身?而二乘人就承認這個色身有最微細的細胞所構成的,骨頭有骨質的細胞、血管有血管的細胞、肌肉有肌肉的細胞、皮膚有皮膚的細胞、頭發有發細胞,而這些不同的細胞、最微小的細胞就構成了我們的色身。所以,小乘承認這個最小的顆粒微塵是實在的東西,因爲它是構成色法的基本盤,這個就是問題。因爲他有誰顆粒微塵的最小,所以,他講緣起法就是依據這個,就是最小的顆粒微塵是不能再分,所以它有緣起;因爲緣起一定要有基本盤,基本盤就是顆粒微塵,顆粒微塵誤認爲是實體性的、是不壞性的,不曉得這個顆粒微塵。佛在《金剛經》裏講:佛說微塵,即非微塵,是名微塵。佛說這個微塵仍然是空無自性的…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七大即如來藏 周遍法界 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