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彗;俗呼掃帚星。芒氣四出曰孛;絕迹橫去],從空中飛過去[曰飛];絕迹橫去叫做飛。[光相下注曰流];我們現在人很容易了解,流星、流星就是這個。[此皆星辰災象。如宋襄公時,星隕如雨,秦始皇時,彗星遍出]。這個都是不好的。
[宋景公時,熒惑在心,景公懼],這個熒惑在心,不是說迷惑在我們的心裏,不是這個意思,完全跟你想像的是不一樣。熒惑,[熒]它是火星,這個[心]不是我們那個人體的心,這個[心]是正中間的位置,天之正位,古時候天文學家把天分成二十八星宿,古代的天文學家,把黃道,黃道就是太陽和月亮所繞過、所經過的天區,來區分的恒星,分成二十八個星座;二十八個星座不是二十八顆星喔,是二十八個區域,東、南、西、北各有七個區域,每個區域不是不止一顆星。所以,在天文學家,把它劃分成二十八個星座,就是二十八星宿,就是二十八個區域,四方各有七宿xiu。二十八星宿把天文、虛空當中,人類所能看得到的這些星球,分二十八個區域。古時候的天文當然跟現在沒有辦法相提並論,現在都可以發射太空船、發射哈伯望遠鏡,毫無障礙!以前都是用肉眼。
宋朝的時候,哪有辦法發明這個天文望遠鏡?都是用肉眼這樣看。現在不一樣,現在發射那個哈伯望遠鏡,在這個地球的上空的軌道,很高的地方,沒有高山、空氣的阻隔,完全可以看得很清楚,而且把這個相片往太空站傳送回來,現在可以到達幾億光年的距離;光年就是距離,用太陽的光速跑了幾億年啊!宋朝的這個天文學家,距離我們今天才一千年左右,就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了,我們現在很方便了,大家天文知識非常豐富。
這個熒惑在心的這個心宿是二十八宿之一,蒼龍七宿的第五宿;蒼龍就是東方。東方七星宿的第五星宿,有星星叁顆,宋史天文志,宋朝的曆史天文志;[志]就是記載的意思。心宿叁星,天之正位也,這句什麼意思呢?在宋景公的時候,這個火星,[熒]就是火星的別名,這個火星剛好正對宋朝的天空,就是表示災難要開始了。熒惑在心,[心]就是天空的正位,就是災星現前的意思。宋景公的時候,這個火星、災星現前了;熒惑,火星的別名,它會讓我們迷惑,也可以解釋說現惑,也可以說是火星的別名。就是火星剛好跑到宋景公那個時候國土的正位,那表示災相現前。[心]是指位置,不是內在的心,叫熒惑在心。
景公懼,天文現這個惡相,[召子韋],這個是天文學家,對天文有研究的。[而問焉。子韋曰:熒惑天罰也]。只要是火星正當虛空位置,確定在心的那個心宿,心宿有叁顆星,正是天空的正位,那個時候意思就是說:災難當頭了。熒惑就是當火星災難當頭的時候,表示天罰,上蒼要懲罰,會有種種的災難。[心]宿,就是正當這個位置,跑到天之正位。[是宋之分野],[分野]就是改朝換代,國家的壽命差不多了,要改朝換代了。[禍當君身],火星現前,正當惡相,剛好對准著我們這個國家的上空,還是正位,這個災難是會發生在君王身上,[雖然災兆已現],子韋就告訴他說:[可以移之宰相]。我有辦法把它移到宰相的身上。
[景公曰:宰相所使之治國者,而移死焉不祥!寡人願自當也]。[所使]就是皇上派出來,治理國家的。宰相是國家、皇上所派出來的,能治理國家的,而把這個死亡、不祥移死到宰相的身上,焉不祥,這個太不吉祥了,那誰來幫寡人治國呢?不行!寡人願自當也,我來死!這個皇帝了不起![子韋曰:可移于民]。災象現前,我們現在把這個災難移到千百萬的人民。[公曰:民死將誰君乎]?人民全部都死光了,有誰把我奉爲皇帝呢?誰將我奉爲君主?沒有人民,當然沒有皇帝了,這還用講?[甯獨死耳]。幹脆我自己去死好了!
[子韋曰:可移于歲]。[歲]就是國運,就是年,就是年收入的意思。皇帝本來要死,把皇帝的死移到整個國家的災難,可以化解掉;[歲]就是國運不昌,移于歲,意思就是:讓今年五谷不豐收,可以把它變成國難,不要皇帝你死,把它變成國家的一種災難。宋景公很慈悲的回答說,[公曰:歲饑民饑必死],歲饑就是這一年如果不豐收,那麼,民饑必死,人民沒有東西吃、沒有飯吃了,那就一定會死![爲人君欲殺其民以自活],哪有一個國王、皇帝要殺他自己的人民來自己活的?[其誰以我爲君乎]?那麼又有誰來奉我爲君王呢?[是寡人之命固盡矣]!是我的命該盡了,[子無複言矣。][子]就是你,你不要再講了,就讓我死吧!
[子韋北面再拜],子韋就是看天文的這個大臣,北面再拜[曰:臣敢賀君!天之處高而聽卑],[卑]就是低處,天是高高的;但是,他會聽低處的人民的心聲。我常對徒弟講:你所做的一切事,天地有眼、天地有耳,你講的細小的音聲,天地也聽得到;你所做的一切的惡事、或者是善事,天地也絕對看得到,你不要認爲你旁邊 沒有人。一個佛弟子,應當對自己的行爲、語言負責。所以,天之處高而聽卑,天雖然在很高,但是,他會聆聽卑下的地方,就是人們的聲音。[君有仁人之言叁],你有這個仁慈之心的人,講的話非常的偉大,一點都不自私。[天必叁賞君],上蒼一定會賞你,[今夕星必徙舍],今夜這個星星必徙,[徙]就是遷移,[舍]就是位置。今天晚上,這個星宿一定會遷移它的本位。[君延壽二十一歲]。這麼好?講兩、叁句話,延壽二十一歲。那我現在講:我願意代大家死!是不是可以多活幾年?這個就當作故事來聽。
[公曰:何以知之?]你怎麼會知道?[對曰:“君有叁善,故叁賞,星必叁舍],[舍]就是叁次的移動,[舍行]過[七星],[舍]就是移動,一移動就是七顆星,一顆星來當作一年的話,[星當一年],那麼叁舍,[叁七二十一,故知延壽二十一年。臣請伏于陛下以伺之],[伺]就是等待一下。[星不徙],這個星星如果不移動,[臣請死之]。我自己請死,你賜我死罪。[公曰:可]。[可]就是好!我們等待一下。當天晚上,[其夜星叁徙舍],真的移動,總共過二十一顆星。[如子韋之言。景公不忍損人利己,故得延壽]。
諸位!這個值得我們佛弟子來效法、來贊歎,有這樣的心,難能可貴![此誠爲賢聖之君,實足爲千古之模範也]。所以,死不足惜,重要的是你的那一顆心![負耳虹蜺,種種惡相者:負耳乃陰陽之氣,如弓之背日者名負;如玦之傍日者],這個傍就是旁,[名耳;映日而晨出者爲虹;對日而暮現見者爲蜺];黃昏才出現的,這個叫蜺。[又雄曰虹,雌曰蜺,此皆陰陽之災象。災象尚多,總屬惡緣感召之咎征],[征]就是原因。一個國家共同行善,會改變國運的,全國的人都好好的行善、誦經、念佛。這個國運它就會改。[故以種種惡相該之。初征陳所見竟]。
[未二 了無其實]
經文[但此國見,彼國衆生,本所不見,亦複不聞]。
另外一個國家,看不到、也聽不到,災難只有這個國家看得到。所以,但此國人見,另外一個國家的衆生,本所不見,亦複不聞,這個文字簡單。
[同一洲中,天原是一象,分有無,足知非實]。就是妄的意思,證明那是虛妄的,一國有,一國沒有。[前必取兩國者,以一國不足以顯妄,若兩國同見,亦不足以顯妄,故曰:“但此國見,彼國衆生,本所不見。”但者獨也,又非特不見,並亦不聞。雖此國惑同同見,畢竟非實]。雖然這個國家惑同而同見;但是,畢竟不是真實的。[此說妄處,比別業中],比照討論別業中所說的,[既略即、離],別業不是講即,就是講離;可是,在這裏沒有,[複缺妄因]。此說,就是同分妄見或者妄處,在這裏指的妄處跟別業妄見來作一個比較,就略去了即和離,[略者,准上可思;缺者,待下進退合明中例出]。
[進]就是把範圍慢慢的擴大,[退]就是慢慢把範圍濃縮、縮小。進,譬如說:眼睛,進,阿難的色身;進,閻浮提,再進,十方的虛空,依、正二報。好!退,把十方的虛空濃縮成閻浮提;再退,再把閻浮提退到阿難的本身;再退,再把阿難這個色身,退到一顆眼睛有眚病。所以,[進]就是範圍越來越大,[退]就是把大的範圍縮小。[合明]就是同時,一次講進,一次講退,一直來說,叫做合明中例出。[然此亦有兩重易知:一者易知其爲同分],容易知道那是共業所感的世間,爲什麼?[以舉國皆見故];以全國都看得到,種種的災象。[二者易知其爲妄見],很容易了解那是妄,爲什麼?因爲另外一個國家並沒有看到這些惡相,[以彼國不見故],只有本國看到。[是以取此爲能例焉。二各舉易例竟]。
[巳叁 進退合明(分二)]
[午初總標 二 別明 今初]
進,剛剛已經講過了,由見眚、眚影,就是一個人的眼睛,再進阿難的身,阿難的身再進,變閻浮提;閻浮提再進,就十方法界的依報、正報。而退的話,從十方法界變成閻浮提;再退,阿難的色身,再退變成眼睛來討論,所以就是進退合明。就是範圍愈來愈大叫做進、人愈來愈多叫做進;範圍愈來愈小、人愈來愈少,這個叫做退,來說明。
經文,[阿難!吾今爲汝,以此二事,進、退合明]。
二事就是眚影跟災象,眼睛所産生的紅熱病的眚影,還有種種的災象,剛剛講的,一個是別業妄見,那個當然就是眚影了;現在是災象,這個是同分妄見。
[此總標例法。以即用也;二事乃眚影、災象之事。進、退合明,按下叁節之文,有分屬進退合明];單進、單退叫做分屬;如果進退同時解釋,叫做合明。分開來討論叫做分屬,是分屬進?還是分屬退?有分開來,叫做分屬;如果是進退一起討論叫做合明。[交互進退合明二義]。就是各個角度交換過來討論。[若約例處]:如果就舉例的角度來說,[例汝]就像你阿難、[例彼、例閻浮提],叁千洲中。[叁番進退合明]:A[先進一人…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同分妄見•別業妄見 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