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五▪P12

  ..續本文上一頁了,[去聖時遙,]就是太久了。[魔強法弱,邪正難分,求菩薩道,更宜慎重。況既入叁期,克期取證,難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非彼從佛所聞,一切修證境界,千定]“千定就是千萬一定,[不可取。]千萬一定不要執著。[終之雲者,仰見如來,叮咛告誡之至意也。初答道場竟。]所以說:最後他就這樣講,叮咛我們,再叁地告訴我們。因此我說:無論你親近哪一個法師,那個法師有修沒修不重要;那個法師講的法是不是依法?這一點最重要!知道嗎?如是我聞嘛,我聞,所以,大家要依法。

  [辛二答加行(分四)

  壬初叁觀初首方便壬二總結叁觀方便壬叁遍修叁觀圓成壬四別開鈍根修證(壬初又分叁)

  癸初修學靜觀方便癸二修學幻觀方便癸叁修學寂觀方便

  癸初修學靜觀方便

  【“善男子!若諸衆生修奢摩他,]奢摩他就是定,修這個定,所謂的空、假、中的空觀。[先取至靜,]先取這個至靜,怎麼樣能夠使你的內心很靜?所謂一念不生。[不起思念,]不起思念就是說:沒有世間的妄想執著,[靜極便覺;]你如果一直靜,一直放下……,什麼都看得開,透得過去,了解空性的思想,靜到一個階段,自自然然就覺,自自然然你就有悟的意思,這個“覺“就是悟的意思,有所悟,有所悟。[如是初靜,從于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從我們這個身體開始寂靜,靜到最後,整個世界我們都清清楚楚,覺性也是如此。

  [此示奢摩他靜觀方便。言悟淨圓覺,以淨覺心,]清淨覺性的心。[修奢摩他觀,如前所說。若諸末世,未悟衆生,修奢摩他者,最初從何下手?故教以先取至靜爲方便。靜而雲至者:即一念不生也。不起一切諸念,凡情聖見,悉皆斷盡,]沒有凡夫的妄想,也不能說:我是聖人。凡情聖見的意思就是說:凡夫的迷茫要放下、要斷;包括聖人的智慧,這個“見”就是:如果你有聖人的智慧,都不能執著你有聖人的智慧。聖見就是你有高超的一面,都不可以執著,叫做聖見。悉皆斷盡,全部要放下,全部要放下。所以,最偉大的人:同學們!最偉大的人,就是最平凡的人,因爲他恢複本來的面目。佛是世間最平凡的人,這句話你要慢慢去體會,他平凡到讓你學不來,因爲你就是一直覺得自己很不平凡;我很行!所以,你的心中容不下別人一句話,我們覺得自己很厲害,別人不能傷害我們。所以,佛覺得自己很平凡很平凡,非常地平凡,平凡到怎麼樣呢?平凡到我們都沒辦法像他那樣地平凡,他無高無下,他沒有我慢,也沒有執著,都沒有,統統沒有,一切都是空性的東西,你看他多麼平凡,平凡到像空氣、像虛空那麼平凡,我們就是沒辦法,我們就是沒辦法。我們衆生是 個個都不平凡,所以,煩惱很多,自己覺得自己很厲害,不平凡,所以,我們每天都過著不平凡的日子,不平凡的意思就是:自尊心不允許別人傷害,因爲他的自尊心太強,他覺得自己很不平凡、很偉大;他覺得自己很偉大,所以,他的痛苦就多,每天都活在恐怖、怕別人傷害當中;如果是佛,他就無所謂,他已經悟入空性,他很平凡,恢複本來的面目,你再怎麼樣批評佛,佛都如如不動。對不對?我們就不同了,我們會受不了,要去跟他解釋一下,半夜氣得跑去找人家算帳!佛不會這樣,佛不曾找人家算帳,佛頂多是說:因果自負,你毀謗我,因果自己承擔。頂多講這句話。所以,悉皆斷盡。[至靜之極,則圓覺妙心,脫體畢露,]脫體畢露就是突顯出這個體性出來,完全顯現出來,離一切執著,這個體性就顯現出來,“脫”就是離,離一切的執著,整個體性就顯現出來。這個“脫”,你可以把它解釋作全部,你全部不執著,全部的體性就顯現出來,所以叫做脫體畢露,整體就顯現出來,我們整個清淨的本性就顯現出來。所以,我們今天講起來很悲哀,我們顯示不出來。[故曰:便覺。如是修習,必由漸來。初靜從于一身者:觀我今此身,四大和合,四大各離,今者妄身,]是什麼人?[當在何處?]我們可曾想過,死後,你這個身體在哪裏呢?[我今此心,六塵緣影,]緣影就是我們執著外面的影像;不實在叫做影,六塵緣影,落入、落謝的影像。[各歸散滅,]都會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所謂內脫身心,名一身靜。以身靜時,當體是覺,]我們的身體如果達到靜,覺性就現前了,靜就是不受影響。[名一身覺。]一身覺。世間人說:無債一身輕,一身輕;佛法不是這樣講,佛法是:沒有煩惱樣樣輕,只要你沒有煩惱,你樣樣都沒有負擔,都沒有負擔。煩惱就是債務,你起一念煩惱,就是要還,要付出痛苦,我們今天起心動念都是負債累累,負債累累,只有佛賺大錢,哇!賺錢,賺錢,文的、武的都行,拿到錢:哇哈哈!笑得合不攏嘴,賺大錢!佛就是最會賺錢的人,他賺了無量無邊的智慧之財,佛在一念之間,就具足一切財富,爲什麼?他不缺嘛!世間什麼人最富有?不缺的人最富有。對不對?你說:我很富有,我每天追求。這樣你就是有缺,有缺就是窮;知足的人不缺,我就是世間最富有的人。所以說:我很富有,不是因爲我擁有很多,而是因爲我要求得很少。要求得很少,我們如果要求的少,就是世間最富有的人。所以,當體就是覺,名一身覺。[一身既爾,一切亦然。情界既爾,器界亦然。]情界就是衆生界,器界就是宇宙,都是這樣。[所謂外遺世界,內外平等,寂然不動,身心世界,融爲一覺,故雲:至一世界,覺亦如是。]簡單講就是保持一顆如如不動的心,你就擁有一切的財富。我講一句話,你要不要相信?我如果放得下,全世界都是我的財産,你相不相信這句話?嗯?我如果放得下,全世界都是我的財産;我如果放不下,財産在你面前,也是別人的,因爲你享受不對啊!對不對?財産就是要讓我們享受的。所以,你所蓋的房子,統統是我擁有智慧者的家,你蓋的房子,我眼睛看能夠享受;你所有的花園、種花、插花,我都可以享受,因爲我歡喜心嘛!對不對?你沒有智慧,你煩惱,就算你擁有很多錢,每天照樣氣得拍桌子,每天照樣氣得拍桌子!有一個菩薩來講:哎呀!我先生以前一餐沒肉都不行!他念政治大學,後來去英國劍橋大學念書。他念政大的時候,嗯,那時候還沒念政大,是念政治大學之前,念高中時,他是念南一中的,一餐沒肉,他就不吃,一餐沒肉、沒魚就不吃;後來他念政大的時候,去親近忏公,馬上改吃素,你看他多厲害!馬上改吃素,你看這個政治大學的同學根機有多利!後來他念臺大博士班,又去劍橋大學念超博士,所以說:問題都是在我們的心,在我們的心,你的心若保持一個定,任何境界都動搖不了你。但是,我們凡夫,我們凡夫還是要調這個身心,身安而後道隆,我們的身體雖然是假的東西,還是要調得讓它不生病,不生病。叁、四天前,我就開始咳,一大早起來就咳,像今天還是一樣,還是在咳嗽,一直咳嗽,很痛苦!我的徒弟竟然都沒聽到,我如果在房間裏咳死了,也沒人聽到!剃度男衆就是有一個缺點:不懂得關心師父;如果是女衆,就會整晚照顧你了,一邊煎煮中藥,還一邊哭,一邊煎煮中藥,還一邊哭:我師父太辛苦,太偉大了!一邊煎藥一邊哭;煎好了藥還端來你面前。女衆,你怎麼打她,她都不會走,拿一塊餅幹給她吃,稱贊、安撫她幾句就OK了!要想等這些男衆煎藥……,別太奢求了,不然你們這些男人說說看,你們有煎過藥給師父吃嗎?沒有, , !都是邱醫師煎好了拿來;如果沒有邱醫師,要這些男衆煎藥,也是有可能啦,也是有可能啦;但是,我這個人就是不喜歡使喚人家,不喜歡使喚人家,你看,咳成這樣,想止也止不住。本來要休息,想一想:不行!因爲有的人從中部、北部來,我不能休息,披上铠甲,行菩薩道,你就是要不怕死,你就是要不怕死!所以,我要上臺前,都求觀世音菩薩:請不要讓我咳嗽!喉嚨還是有點癢。所以說:我們還是要有勇氣,因此說:寂然不動,不受影響,除非我們爬不起來,病到爬不起來。所以說:我們的覺性一直起來,所以,如果有覺悟的人,他就有最大的意志力,他不會覺得痛苦,他認爲這理所當然;我做法師,弘法利生是我的責任,弘法家務事,這是我本來應該做的事,哪有什麼叫做偉大?什麼叫做不得了?沒有!這是我應該做的事,講經講到死,也毫無怨言,這就是我的責任嘛!對不對?誰叫你要做法師?誰叫你要出家?你出家的責任就是這樣,不然要做什麼?米糧吃施主,修行不夠補,你沒聽過這句話嗎?米糧吃施主,修行不夠補。

  [【“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衆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複如是。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非彼所聞,師父已經解釋過了。

  [此覺性靈明,自然寂照,與一切融爲一覺。一世界中有一衆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世界既全成覺,衆生全在覺中,故所起念,無不了達。如影入鏡,鏡照無遺。一世界既爾,則一切世界,融爲一界,故雲:百千世界,亦複如是。覺發則同時遍滿,所謂靜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如此方名爲正觀。非彼從佛所聞,一切修證境界,叮咛告誡,終不可取。初修學靜觀方便竟。

  癸二修學幻觀方便

  【“善男子!若諸衆生,修叁摩缽提,]叁摩缽提就是所謂的智慧觀照,所謂的幻觀,智慧,虛妄,智慧裏面觀照虛妄的因緣生因緣滅,叫做叁摩缽提。用般若智慧觀照虛妄的緣生緣滅,當體即空,名叫做叁摩缽提,所謂的假觀。[先當憶想,]憶想就是要拿佛來作榜樣。[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種種的修持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漸次修行,勤苦叁昧,]諸佛菩薩都是精進地修行,沒有一尊懶惰佛的,你有聽過懶惰佛嗎?佛很懶惰?怎麼可能?懶惰如何作佛?哪有可能?這一眯我就很欽佩星雲大師,星雲大師在歐洲有道場,在美國、日本也有,分院遍及全世界,可以說不曾休息的,這實在…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