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五▪P4

  ..續本文上一頁徑。]會不入魔的險路。[今依離病之師,乃不住相人,]不住相人,不著相的人,[是正知正見之者。二示四病應除竟。

  癸叁辨事師之心

  【“善男子!末世衆生欲修行者,]末法的衆生若要修行,[應當盡命,]要盡我們的身命。[供養善友,]這個善友就是善知識,善知識就是善友。[事善知識。]要事奉善知識,就是以善知識爲師,我們應當親近善知識。所以說:[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我們若想要親近這個善知識,怎麼樣呢?[應斷憍慢;]因爲憍慢的人,聽不進善知識的勸告。[若複遠離,應斷嗔恨。】]遠離就是說:若要離開善知識,更不應該傷害善知識。

  [此答第叁問,修何等行也。末世衆生,去佛漸遠,欲修行者,不假善知識,以爲模範,難免錯入邪徑。]走錯路線。[然菩薩行門無量,本無定迹,]沒有一定的迹象。[此不說六度萬行,但令善事明師,]這裏並沒有說,你要行六度萬行,只是勸我們要好好地事奉明師。要親近師父、親近明師、親近善知識,我們首要之務要做什麼事?[應斷憍、慢、嗔、恨之心,以爲根本。]我們若有這四種心態,就像臉盆覆障之處,無法入道,見不到陽光,臉盆如果倒蓋著,光線就照射不進來。我們若有這四種心,會障蔽我們清淨的自性,師父再怎麼講,你也不會聽他的。所以說:[如善財童子于文殊處,]我們都知道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嘛![發菩提心,已問菩薩行,文殊亦不具說,]文殊菩薩[但令親近善知識,]你若能遇到善知識,[一生圓曠劫之果。]你一生就能圓滿;“曠”就是久遠劫的果報。你若有機會親近善知識:我們無量劫、久遠劫來無法修持,這個念頭一直修不正;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念頭。我們久遠劫來,有這個因緣果報,今生找到善知識,一生就能解決你無量劫來的問題。無量劫也是因爲念頭斷不了,我們親近善知識,下手的地方正確,我們無量劫來,在今生就能解決。[應當盡命供養善友者:盡命,即盡其形壽也。]盡他的生命。[以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四事供養善友,並事善知識。尋常]“尋常”就是平常。平常的[善友,即指善知識,不甚分別。今經雙用,]雙用就是說:用了“善友”,又提出一個“善知識”,這兩個名詞,叫做雙用。也是講善友,又講善知識。[自當分釋。]應該解釋一下,分開解釋一下。[既稱爲友,自是同學,有勸善規過之益,故稱善友。恐彼四事不足,不能安心辦道,得久親近也。]這意思是說:他如果四事:飲食、醫藥都缺乏,吃也有困難,他要如何辦道呢?譬如說:今天師父叁餐有問題,食、衣都有困難,我要如何安心辦道,弘揚佛法?叁餐不能溫飽,就得出去托缽了,挂一串長念珠,披紅袈裟,站在高速公路旁邊,不然飯都沒得吃了,要如何講經弘法呢?[善知識者:應指師承,具正知見,善知法要,]了解諸佛所說之法的要點。[善識物情,]善識就是很透徹地了解,物情就是衆生的心,“物”是指衆生,他很了解衆生的心。[能爲衆生,解粘脫縛,]善知識能爲衆生……,“粘”跟“縛”都是指煩惱,解除貪嗔癡,脫離煩惱的束縛;被粘上就慘了,很難脫身!你看過以前抓蒼蠅用的一種黏蠅紙嗎?把黏蠅紙打開,打開之後,你們看過上面那些黏液嗎?老一輩的應該有印象,年輕人可能沒看過,那個蒼蠅……,什麼神都有人拜,就是雨神(蒼蠅之臺語)沒人拜,雨神算是很倒楣,衆神都有人拜,就是這種神沒人拜。蒼蠅飛來飛去,一不小心停在上面,嗡……,振翅欲飛,但是,力不從心,它怎麼飛都飛不起來。我們如果落入貪嗔癡,就是這樣,我們如果落入貪嗔癡,就是這樣。他知道生氣不好,他也知道,都很清楚,不過,往往要生氣後才來後悔:唉!我當時爲什麼會這樣?所以,我說,我們人的習氣要解粘脫縛,要徹底的把自內證的功夫,真正的實現下去才有辦法。佛法只有一句話而已;看內證的功夫,有道無道,自己知道,你的心放得下,你才有辦法處理天地萬物一切事情,沒有解粘跟縛的功夫,一下子你就倒了!沒有辦法!而粘跟縛也是自己造出來的,有的年輕人,從小就看人家的婚姻失敗,他明明知道這條路並不好走,可是,一旦被黏到、被綁住,真正是振翅欲,心有余力不足,真的,那確實沒有辦法,確實沒有辦法!臺北有一個外省人,六十幾歲才結婚,六十幾歲,隨便去買一個山地同胞就結婚了,六十幾歲!對不對?結婚後,孩子出生沒多久就往生了,留下他太太要獨力撫養這個小孩。所以,有時候我們明知,明明知道結婚這條路真的不好走,但是,我們就是想:不試試看怎麼知道?想試試看,他大概是認爲這樣比較容易覺悟吧!但是,你結婚後覺悟到痛苦,想脫離就很難了,已經被黏住了,就像黏蠅紙上的蒼蠅,難以脫身。所以,在空中飛的蒼蠅,看到下面那些蒼蠅好象很高興,在黏蠅紙上嗡嗡叫,似乎很高興;未婚的人看已婚的人就是這樣,好像很高興,開賓士車,出入有人接送,你依靠我,我依靠你,你來照顧我,我來照顧你,二人纏縛在一起,都是這樣。沒結婚的人就像在竄飛的蒼蠅;結婚後就像在黏蠅紙上的蒼蠅,一直拼命地想飛起來,空中的蒼蠅看到他在底下嗡嗡叫,好像很高興的樣子,也想飛下來,卻不知道它是被黏住了,這是這種譬喻,一旦被黏住,你就難以脫身,很困難,很困難!我說,我這輩子可能很沒有福報,到今天我所見到的,可以說沒有一對;包括我大學的同學,包括研究所的同學,他們結婚到現在,可以說沒有一對有所謂的幸福人生,不曾看過,每一對都是吵得不可開交,不然就是爲了叁餐操勞,他們來拜訪師父,容貌老到可以當我父親了!所以說:這種事情我們可以避免,結婚這各事是可以避免的,你若沒有聽到佛教、佛法,則另當別論,已經聽到佛法的人,還一頭栽進去,迷得無法解粘脫縛,這講起來就是業障,業障現前。有的人說:師父!我結婚後要好好修行,改變我先生。難!非常地困難,就我所認識的,佛教居士建立家庭的當然也有,有;但是說要修行,那是真的很困難,不然你試試看,你們結婚試試看![能爲衆生,抽釘拔楔,]“楔xiē”就是門兩旁的木柱。[是以稱善。]所以說是善,抽釘拔楔就是把它分解開來,不會黏在一起,把釘子拔起來,門兩旁的木柱把它分開來,能爲衆生抽釘,鐵釘拔起來,拔楔就是說:把一片門解開來的意思,那是指解除我們的煩惱的意思,我們的煩惱打不開嘛!是以稱善。[執侍巾瓶,供給所需,故名爲事。]在師父、善知識的身旁,拿毛巾、端洗臉水、端茶,供給師父所需要的,叫做事奉。[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者:]你要親近善知識,[善知識度人,種種方便,俯就物機,]“俯”就是委屈;“就”就是附和,委曲求全來附和,“物器”就是衆生的根器。[欲來相親相近,應斷憍慢之心。]你都充滿自己的意見,你哪裏會接受師父的意見呢?你要親近善知識,一定要先放下你的我慢,整天都是自己的意見,你怎麼會聽師父的呢?[憍,謂自高;慢,謂輕彼。如雲:知識尚來近我,我又何必往求。只此二語,則是憍且慢矣!若複遠離,應斷嗔恨者:或爲折伏憍慢,或爲應赴機感,若複遠離,則應斷嗔恨之心,嗔,謂嗔恚;恨,謂懷恨。如雲:任去不複追隨,此後永不求彼。只此二語,則是嗔且恨矣!]親近善知識有多麼重要呢?我現在講一個我曾經去挂單的地方,來說明沒有親近善知識,跟親近善知識的修行法,是不是有天壤之別?如果我們沒有因緣出家,那麼,選擇一個善知識好好親近,這非常重要!即使我們出家,若沒有遇到善知識,講真的,那也很慘,很慘!我有一次去鵝銮鼻,路過東港;不知道是楓港或是東港?我要想清楚,應該是楓港吧?那個地方叫楓港沒錯!那邊有一間很清淨的道場,裏面住幾個人呢?住一個人,一個老比丘尼。我去住的時候,因爲晚上要安單,我就去問人家。這個地方有沒有寺院可以挂單?因爲天色已經很晚了。人家跟我說:有!師父!從那邊彎進去有一間寺院。我進去一看,看到她正在打鼓,咚咚咚……,晚上要打鼓,咚咚咚……,然後停一下子,打完鼓之後再敲鍾,锵……,早上是先鐘後鼓,晚上是先鼓後鍾,暮鼓晨鍾嘛!對不對!你聽過這一句話嗎?早上寺廟裏面,是先打钏再打鼓,晚上是先打鼓再叩鍾,暮鼓晨鍾就是這個意思,有的人到現在還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然後我就進去了,一看:哎呀!她自己一個人在敲鍾打鼓,鼓敲完了要接鍾,咚咚咚……,然後把鼓棒放下,跑到另一邊,锵……,現在又跑過來打鼓,咚咚咚……,因爲左右兩邊嘛,再跑到另一邊,锵……,咚咚咚……,锵……,打完之後,我問她:菩薩!我晚上可以在這裏休息嗎?她說:歡迎歡迎。她不知道我是什麼人,不認識我。我說:請你給個方便讓我安單,不然這麼晚了,沒地方休息。隔天起來,我以爲大家還在休息,一看,沒其他的人!那間寺院有多大呢?那一間差不多……,那間道場,我前後走了一圈,至少有五分地,五分地有多大,你知道嗎?五分地就是講堂的五倍大,自己一個人住,大殿蓋得很大喔!我問她:老菩薩!來!我問你:爲什麼只剩下你一個人?她說:我以前曾經請一些在家人來幫忙,結果把我的錢全部拿走了,我恨他,我很恨他,竟然把我的錢全部拿走!我說:你沒有再請人來幫你嗎?有啊!可是,來幫忙的,都是想騙我的錢!我說:那你不打算把道場捐出去嗎?她說:要捐給誰?能捐給誰?這間是我辛辛苦苦蓋起來的呢!我說:你不捐出去能如何?無常黑白郎君有一天會來呢!她說:你現在在講什麼我都聽不懂!我說:黑無常跟白無常一定會來,你已經七、八十歲了,爲道場有五分地那麼大,你不捐給別人要怎麼辦?她說:若沒有找到很適當的人選,我不會隨便捐出去的!她都是自己一個人修行,我問她:你都怎麼修行?她說:沒有啊,也沒有人教我,我就自己一個…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