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果不往生極樂世界,那怎麼能夠度衆生呢?我不先自己了生死,我怎麼樣能夠救度我家裏的人?爸爸、媽媽、我的老公、我的兒子?我自己一定要先往生!你用這種意志力量。我今天就是這樣想:任何一個我疼愛的人,我放不下的;任何一個我恨的人,對不對?我要度我的冤親債主、度我最喜歡的那個人,你一定要先往生,你不往生,你哪有能力度他?那這樣子有什麼放不下的?到臨命終,我只有一個念頭:我一定要先往生極樂世界,什麼事情都可以放得下,這件事一定要排在最前面,放在最前面;我要完成我的佛道,我要度無量無邊的衆生。你不先走這一條路,你根本其他都免談!當我眼睛一閉,沒有往生,我來世再來六道輪回,我能嗎?我行嗎?你看我行嗎?不行!要這樣想。所以,你們在座法師、在家菩薩,師父提供讓你們觀照,這個不困難的事情。你今天死在情執裏,一直哭,爲了感情一直哭,爲了金錢上一直哭,你爲什麼不想到說:我將來那個黃金鋪地的地方呢?那個清淨、多麼美好的莊嚴的世間裏面。我告訴你:今天如果釋迦牟尼佛在,釋迦牟尼佛用驚天動地的神通,現極樂世界,如同《無量壽經》,阿彌陀佛現極樂世界出來,我告訴你:每一個人都想馬上自殺,誰都不要住在這個娑婆世界,你們馬上脫掉這個臭皮囊,臭死了!晚上睡覺流口水,對不對?流口水,你哪一個多美麗?不然你們這些女人,你一個禮拜不洗澡,統統不要換內衣褲,一個禮拜以後,馬上會散發出一股體香,那時候擦邱醫師的藥也沒用,一個禮拜就好,不用很多天!你說你美、你執著,你爲什麼會放不下這種東西?爲什麼會這樣子?對不對?冷靜一下,什麼事情要冷靜一下。
[癸五願發心深廣
【“善男子!]善男子。[末世衆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這個文字很簡單。[“盡于虛空,]加一個“界”,盡于虛空界。[一切衆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一切虛空界,只要是衆生,我都令他入究竟的圓覺,發這個大悲心,大慈悲心。[于圓覺中,無取覺者,]在圓覺性當中,你也不能執著我有一個圓覺,不可以![除彼、我、人一切諸相,]除彼我人就是除彼我人相,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
此答第五問,發何等心也,即發四種心。如《般若彌勒頌》雲:“廣大第一常,其心不顛倒。”]“常”就是常樂我淨的常;“廣大”是最永恒的一件事情,如果你發了一個廣大的心,你就沒有生滅,叫做廣大第一常,“常”就是不生滅。如果你一直放大你的胸量,你就不會動到念頭,去計較眼前的一切事事物物的事情,放眼看宇宙嘛!廣大第一常,如果你放大了胸量,你將進入一個永恒的世界。其心不顛倒,爲什麼?不跟人家計較,他怎麼會顛倒?有顛倒,因爲有是非,對立的東西,不然他怎麼會顛倒呢?放大無量無邊的胸量。有的人說:師父!您的度量實在很大,度量非常大!我跟他說:我的度量無大也無小,因爲本來無的東西,哪來大跟小?我們怎麼跟諸佛菩薩比?對不對?人家他舍身命,人家是諸佛菩薩,我們只是凡夫而已。他就說:凡夫要做到這樣,已經不簡單了!我說:也沒有“不簡單”這個名詞,那也是你講的,用來形容我而已,我不曾這樣想過,我從來沒想過我多麼不簡單,我很簡單!簡單講:無所住,處處都是我們的家,都是本地風光,一切法無所住,哪裏都是本地風光,那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人家聽到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我們搞到現在快流鼻血了,還沒消息![此如《金剛般若經》雲: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降伏其心,乃教以用四種心,降伏妄心。今經雲:末世衆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四種心。作如是言:盡于虛空一切衆生者:此廣大心也;菩薩發心,本無分劑,]沒有所謂的界限。[盡于虛空之內,所有一切衆生,怨親平等,普照無二也。即同彼經,所有一切衆生,若胎、卵、濕、化等類是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者:此第一心也;我皆令發心修行,同入究竟圓覺而成佛果也。]我都發這個心,要令衆生能入圓覺,那麼,你就要發慈悲心說法才行,你不說法,如何滿願?衆生自己看經典看不懂,你要說法爲他解釋,修正他們的念頭。[即同彼經,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無余,則非二乘權教所證涅槃,]無余涅槃,這不是小乘的聲聞跟緣覺,或者是權教;權教是把方便的權教菩薩,不究竟的菩薩,叫做權教。也不是小乘的二乘人,也不是權教的菩薩,所證的涅槃。[與究竟圓覺,同是到家法也。]“到家”就是本來的面目,本來的圓覺。[于圓覺中,無取覺者:此即常心也。]“常心”就是無所住的意思。[謂我入覺,我即圓覺,衆生亦爾,有何取著耶?故天親]菩薩[雲:“自身滅度,無異衆生,]無異就是不離衆生,[故名常心。]還是一樣,跟衆生沒有什麼兩樣,自身滅度,跟衆生也沒有什麼兩樣,所以,這樣就是永恒。[若見衆生,因我入覺,]就是說我還有一個入于圓覺的心,就是有二心,[即非常也。”]那就不是永恒,就不是所謂的常樂我淨的常,那麼,就是非常。[是滅度衆生,不見度生之相,故能常度衆生;即同彼經,如是滅度無量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實無,即菩薩妄心降伏,不見有衆生可度也。除彼、我、人一切諸相者:此不顛倒心也。謂發願除彼我相、人相,以及憎、愛、諸相。人、我、憎、愛,全系顛倒之心,自他不平等也。即同彼經,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我、人、衆生、壽者四相,即顛倒心。菩薩若有,即非真菩薩也。如是發心,不墮邪見者:謂如是發四種大乘菩提心者,自然不墮落于邪見。我人等相,皆邪見也。五顯發心深廣竟,並前四科,初長行竟。][
壬二偈頌(分二)
癸初標頌癸二正頌
癸初標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癸二正頌(科同長行)
【“普覺汝當知:]普賢菩薩!你應該以智慧了解,[末世諸衆生,欲求知識者,應當求正見,]而且要發什麼心呢?要發心,[心遠二乘者。】]就是說不慈悲、不度衆生,只想自利,不可以這樣子,這樣子自己不行,佛教也完蛋!所以,我才告訴諸位:師父交代一個任務給你們做,你們要盡量把聽完的錄音帶散發出去,你就是真正的菩薩!因爲你一卷、二卷錄音帶,而救了衆生也不一定。還有很多人都是因爲第四臺,講到第四臺實在……,臺北市、臺中、新竹,很多人都在收看,那天第四臺的老板來,他說:師父!拜托您寫一張授權書給我。我說:你隨時來,我就馬上簽給你。真的!他說:師父!您不用版權嗎?我說:版權佛陀所有,拜托盜錄,拜托你盜錄。他說:出家人越是慈悲!他說:開始播放之後,如果有一天暫停,觀衆就會馬上打電話去反應:今天爲什麼沒播放慧律法師講經節目?所以說:全臺灣省的第四臺;或是說錄音帶的流通處;或者是在家居士,設一個專櫃讓人家借錄音帶聽,也是無量的功德,佛教只有用這樣子,那個力量很驚人,用這樣度衆生很驚人!有一次臺中一個信徒,以前是一貫道的,無意中看到人家在播放讀經的錄影帶,從此以後,他們全家人退出一貫道,將所有一貫道的道親統統帶來信佛教,現在聽說他家裏整天都在播放慧律法師的錄影帶,他來跟我報備,我很高興,很好!所以說:有時候度衆生只是一句話而已,一句話而已,佛教要興盛,必需靠大家。所以,心遠離二乘,我們不要沒有慈悲心,有因緣,我們就要度,我們就要度。我看我們這裏的工作人員,好像都不太度得了他們的父母親,我跟一個工作人員坐很遠的車子到阿蓮,想去度他父親,還是沒辦法,他的哥哥也是一貫道的,度不了就是度不了,沒辦法!也不是說不慈悲,實在是度不了。我們這些法師要趕快度你們的家人,父母親百年之後,要用佛教的儀式。
[普覺!汝應當以智了知,末世諸衆生欲求善知識,應當求正知正見之人,發大乘願行,心遠離于二乘者。此頌求師,一也。
【“法中除四病,謂作止任滅。】]我們修行,這個法要除掉四種病,“作”就是:本性非造作所得,非一切造作而得;“止”:本性不能說你停止在任何一個……,息這個妄念,停這個妄念;“任”就是說懶惰,當作是合于道業,任運惡劣的習氣,以爲說我們是自在,任;“滅”,以爲滅除任何的東西,死氣沈沈,身心都除掉,認爲說這個就是與道相應,是錯的,這是不對的。
[法中:即依何等法之中。應除作、止、任、滅,四種法病。師能離病,即爲明師,自當依師離病。此頌依法,二也。
【“親近無憍慢,]我們要親近善知識,不能驕傲,[遠離無嗔恨,]要遠離,無嗔恨,沒有嗔恨心。[見種種境界,]你見到善知識種種的順境跟逆境的境界,[心當生希有,]你的心要當作善知識是如昙花一現,是很難能可貴,難遭難遇。你如果見到種種的境界,這個境界,就是善知識所示現的好壞的境界,所以說:見種種境界。這種種境界不是自己證悟的境界,這個千萬要注意!你見到善知識所示現的,善知識所示現的善的境界或是惡的境界,心應當生希有難得,畢竟善知識難能可貴![還如佛出世,]就像佛來出世,要將你的師父、善知識當作如佛陀一樣。[不犯非律儀,]不犯的意思就是說:如果見到你的師父,示現淫、盜、殺、妄,殺、盜、淫、妄,這個不犯,但是你也不要有非律儀的事情産生,因爲他是菩薩。所以,不犯非侓儀,所以,這句話是說:你如果見到你的師父,示現殺盜淫妄的事情,你也不要去犯到非律儀的事情,就是不要學善知識的不好的事情,因爲你是凡夫,你學他,你違背因果,這樣你的[戒根永清淨。】]戒根就永遠清淨。
[首句,善知識,作不請友,俯就機宜,令得親近,勿生憍慢。二句,善知識別應他緣,]因爲他還有其他的因緣,[勿生嗔恨。見種種現逆現順境界,]要將善知識當作希有難得,[心中…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